买完自行车,林一民有点事就先走了。

  剩下许成军和苏曼舒陪着许晓梅看缝纫机。

  “哥,你慢点儿!”

  许晓梅趿着新换的黑布鞋,脚后跟还没磨软,被门槛绊了个趔趄,“那排骨年糕刚出锅,等会儿回来买不行吗?”

  排骨年糕是上海的经典小吃,其中“鲜得来”的排骨年糕最为著名。

  排骨捶打得大小厚薄均匀,经独特配方浆料浸泡后油炸,外脆里嫩,年糕则放入特制的调味酱香料汤中汆软,再淋上甜面酱,搭配梅林黄牌辣酱油食用,中西合璧,味道绝佳。

  “这又不着急买缝纫机了?”

  “慢慢看嘛!”

  “等会儿人就排到街尾了。”

  许成军回头敲了下她的脑门,“你忘了上次在合肥,为了买块的确良布,咱俩在百货商场排了俩小时队?”

  苏曼舒忍着笑,上前帮许晓梅扶了扶歪掉的帆布包:“先看缝纫机,买完了我陪你去排骨年糕。”

  三人往五金区走,过道里挤满了淘货的人。

  穿中山装的干部蹲在旧自行车旁,拿着扳手敲敲打打。

  戴蓝布头巾的大妈正跟摊主讨价还价,手里攥着块上海牌手表,表盘玻璃裂着细纹。

  还有个穿劳动布褂子的小伙子,扛着台旧收音机,机身上“红灯牌”的漆都掉了大半,却宝贝似的搂在怀里。

  空气中混着机油味、旧木料的霉味,还有远处传来的算盘珠子响,满是烟火气。

  许晓梅眼睛瞪得溜圆,一会儿指着挂在墙上的旧钟表“哇”一声,一会儿又凑到摆着搪瓷缸的摊子前,拿起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缸子摩挲:“哥,这个跟咱家那个一样!就是咱家的没这么多划痕。”

  “你要是喜欢,回头给你买一个新的。”

  许成军随口应着,目光却在一排排旧缝纫机里扫。

  淮国旧的缝纫机都摆在铁架上,有的缺了踏板,有的机头上蒙着厚厚的灰,只有最里面那台蝴蝶牌,机身是奶白色的,虽然边角有点掉漆,但是机头亮得能映出人影,踏板旁边还摆着个完整的线轴。

  “师傅,这台怎么卖?”

  许成军指着蝴蝶牌,冲柜台后的老师傅喊。

  老师傅叼着烟袋,慢悠悠地抬起头,眯眼打量了他们仨:“蝴蝶牌,七成新,去年的货,就是摆这儿落了点灰,没怎么用过。要的话,三十五块,再搭你两轴线。”

  “三十五?”

  许晓梅一下子蹦起来,伸手拽许成军的衣角,“哥,太贵了!咱之前问的那台才三十!”

  之前那台缺了个梭芯,你忘了?

  不过就当小丫头讲价了。

  许成军按住她的手,又转向老师傅,“师傅,能便宜点不?我们是复旦的学生,小姑娘想攒着钱上学用。”

  老师傅烟袋杆往柜台上磕了磕,火星溅在旧报纸上:“看你们是学生,再让一块,三十四,不能再少了。这机子要是在百货商场,新的得五十多,还得要工业券,我这儿可是实打实的划算。”

  苏曼舒凑过来,摸了摸缝纫机的机头:“机子是好机子,就是得试试能不能用。”

  说着,她踩了踩踏板,机头“咔嗒咔嗒”转起来,针脚走得又匀又密。

  “没想到苏老师还有这么一手?”

  “你以为?”

  “我以为大家闺秀十指不沾阳春水咯~”

  一旁的许晓梅看得眼睛都直了。

  “晓梅,你也试一下!”

  “诶!”

  许晓梅轻轻踩了踩踏板,手摸向了机头。

  活像教徒摸向了圣经。

  “我买了!”

  许晓梅突然掏出钱包,刚要数钱,许成军却先一步把一沓零钱拍在柜台上。

  三十四块,一分不少,还有几张皱巴巴的毛票。

  “哥!你干啥!”

  许晓梅急得直跺脚,伸手就要把钱拿回来,“我自己有钱!”

  她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二哥刚给她买个自行车,咋还能让二哥花钱呢。

  “你那点钱留着买复习资料。”

  许成军按住她的手,声音放得软了些,“这钱不是我的,是大哥走的时候留下的。”

  “大哥?”

  许晓梅愣住了。

  许成军弯腰捡起钱包,塞进她手里,又摸了摸她的头:“大哥临走前给了我一信封钱,说让我给你买台缝纫机,再给你凑点上学的费用。他说,你从小就喜欢缝缝补补,有了缝纫机,以后就能自己做新衣服;还说,你要是能考上大学,他就算在南边,也能放心。”

  其实大哥的信封里还有一封信。

  他没敢跟爸妈说,也没敢给晓梅看。

  大哥把信给他,想来也是这个意思。

  这话一说,许晓梅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

  她想起大哥回家时,左肩缠着厚厚的纱布,夜里总被噩梦惊醒,却还笑着跟她说:“晓梅,等哥下次回来,给你带块的确良布,让你做件新裙子。”

  “可是……”许晓梅吸了吸鼻子,“这钱是大哥的血汗钱,我不能花。”

  “傻丫头,大哥要是知道你能用这钱买缝纫机、考大学,高兴还来不及呢。”

  许成军拿起老师傅递过来的线轴,塞进许晓梅手里,“再说了,你以后学会了用缝纫机,给大哥做件新军装,不就是还他了?”

  苏曼舒在一旁帮腔:“就是,晓梅,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以后多给你哥做两件衣服。”

  许晓梅被逗得“噗嗤”笑了,眼泪却还是掉了下来,砸在缝纫机的机头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她伸手摸了摸缝纫机的机头,又抬头看许成军,嘴角翘了起来:“那……那我以后给哥做件带花纹的衬衫,再给曼舒姐做条裙子。”

  “好啊,我等着。”

  苏曼舒笑着点头,又转向老师傅,“师傅,麻烦您帮我们包一下,我们得抬回学校。”

  老师傅乐呵呵地找了块旧帆布,把缝纫机裹好,又帮他们捆上绳子:“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好福气。想当年,我跟我媳妇结婚,就盼着有台蝴蝶牌,愣是攒了三年才买上。”

  许成军和苏曼舒抬着缝纫机,许晓梅跟在旁边,一会儿帮着扶绳子,一会儿又伸手摸帆布下的缝纫机,脸上满是欢喜。

  出了淮国旧,巷口的排骨年糕摊果然排起了长队,许晓梅刚要叹气。

  苏曼舒却从包里掏出两斤栗子,又直接在排骨年糕摊拿了两份过来:“刚才趁你们看缝纫机的时候,我让摊主留的。”

  “曼舒姐,你真好!”

  许晓梅接过栗子,剥了一个塞进嘴里,又递一个给许成军,“哥,你尝尝,可甜了!”

  许成军咬着栗子,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看着身边笑盈盈的妹妹,又看了眼身边抬着缝纫机的苏曼舒。

  这淮国旧的烟火气,在1979年里更显温情。

  这家国营的旧货市场,将于1992年开始搬迁,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2022年 9月 29日,“淮国旧”在淮海中路 776号重新开业,更名为“淮国旧 H22”。

  新店主打复古风情,主营二手奢侈品,同时设有咖啡、画廊、鲜花等网红“店中店”,并定期更新艺术画展、打卡空间,是一个集二手、闲置、复古、家居、设计与潮牌为一体的复合式生活空间。

  许成军去过,哪里都看着不错。

  可惜千篇一律,少了这股人间烟火气。

  “对了,”

  许成军突然想起什么,冲许晓梅眨眨眼,“你以后用这缝纫机做衣服,可得给我留件最好的,不然我就跟大哥告状,说你乱用他的钱。”

  “哥!你怎么这样!”

  许晓梅追着许成军打,苏曼舒在一旁笑着。

  ——

  回到学校,许成军和苏曼舒两人,把许晓梅送回了宿舍。

  许晓梅一脸珍惜的把自行车停到了车棚下,又叫来几个平时玩的不错的朋友一起把缝纫机搬到了楼上宿舍。

  几个室友一脸羡慕。

  最先开口的是睡在她对面铺的李红,凑过来摸了摸缝纫机奶白色的机身:“晓梅,这可是蝴蝶牌吧?我妈去年托人找工业券,跑了三趟百货商场都没买到,你这机子看着还这么新,得花不少钱吧?”

  旁边帮着搭手的张岚也跟着点头,目光落在踏板旁的线轴上:“可不是嘛,之前咱们去校外裁缝铺改衣服,师傅那台旧机子吱呀响,哪有你这个看着利落。”

  许晓梅听着这话,先笑着把苏曼舒往身边拉了拉,又从帆布包里掏出刚才没吃完的栗子,分给几人:“这机子是在淮国旧淘的,算不上全新,就是运气好碰到个爱惜的主儿,还得亏我曼舒姐帮着试机子,不然我都不知道好坏。”

  说着又看向许成军,声音软了些,“还有我二哥,知道我喜欢缝缝补补,特意帮我留意着,连钱都是我大哥之前留下的心意,我哪好意思独占功劳呀。”

  她没提机子三十五块砍到三十四的周折,也没说自己当初嫌贵的小插曲,只把旁人的帮忙摆在明面上,既没显得自己特殊,又给足了身边人面子。

  李红剥着栗子,嘴里甜丝丝的,心里也熨帖:“还是你家里人疼你,又有苏老师这么好的朋友帮衬,我要是能有台缝纫机,做梦都能笑醒。”

  “哦对了!最关键是许成军还是你哥!”

  “要是有这么个大作家是我哥,我真的做梦也能笑醒!”

  这话里带着点羡慕,却没半分嫉妒。

  许晓梅听了,伸手拍了拍她的胳膊,指了指缝纫机:“你要是想试,现在就能踩踩踏板,这机子走针可匀了。等我以后练熟了,咱们宿舍谁想做个布口袋、改个衣服,都能用它,到时候咱们一起琢磨花样,说不定还能给每人做个不一样的枕套呢!”

  这话一出,宿舍里的气氛顿时更热络了。

  张岚立刻拉着李红去踩踏板,“咔嗒咔嗒”的机声混着笑声飘出窗外。

  苏曼舒站在一旁看着,眼里满是笑意。

  晓梅这丫头,明明自己得了宝贝,却不藏着掖着,反倒把“好处”分给大家,既化解了旁人的羡慕,又拉近了室友的关系。

  许成军看宿舍里热闹起来,便拉了拉苏曼舒:“咱们也别在这儿碍眼了,让她们小姑娘自己琢磨去。”

  苏曼舒点点头,临走前冲许晓梅眨眨眼:“要是遇到不会的,随时来问我。”

  “哥,曼舒姐,你们约会去吧,我不挑理的!”

  “说什么呢,跟你哥说点事,赶紧回去吧。”

  苏曼舒被这小妮子调戏惯了倒也是风轻云淡。

  “嘿嘿,行啦,我走啦!”

  许成军无奈的摇摇头:“这丫头跟你混熟了,你别在意。”

  自从从安徽回来,许成军还真的没怎么和苏曼舒单独接触过,中间都是带着许晓梅这个拖油瓶,这好不容易有点机会单独相处,俩人也是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俩人围着复旦的校园边走边聊,又聊到了《试衣镜》。

  “你上次说《试衣镜》里春兰藏的那块碎花布,是照着合肥百货商店的样式写的?”

  苏曼舒走在他身侧,步子迈得轻,米白色的衫领口别着枚小小的珍珠发卡,是她母亲从无锡寄来的。

  风一吹,她垂在肩头的长发晃了晃,发梢扫过手臂。

  许成军侧头看她,夕阳刚好落在她脸上,把她眼尾的弧度染得暖融融的。

  苏曼舒的眼睛亮,像无锡太湖里盛着的月光,笑的时候会弯成月牙,连带着颊边的梨涡都透着江南女子的温润。

  “可不是?上次在合肥,特意在百货商店蹲了半天,看那些姑娘摸花布时的眼神.”

  “我就说嘛!”

  苏曼舒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片刚捡的梧桐叶,叶边还带着点浅黄。

  “我读的时候就觉得,春兰那点心思,跟我小时候藏花手绢的模样一模一样——我爸总说我,女孩子家别总惦记这些‘没用的’,可我偏把那块绣着兰草的手绢压在枕头底下,天天睡前摸一摸。”

  她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点孩子气的执拗,却不矫情,反而像颗刚剥壳的糖,甜得软和。

  许成军看着她手里捏着的梧桐叶,忽然伸手替她拂掉肩上沾着的碎叶。

  “你这性子,倒比春兰大方多了。”

  他碰到她肩头时,明显感觉到苏曼舒的身子轻轻顿了一下,随即她又自然地往前走,只是耳朵又悄悄红了。

  “那是,我妈说了,喜欢就大大方方的,藏着掖着反而累。”

  苏曼舒转头冲他笑,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清丽的气质里多了点鲜活的娇憨。

  “不过你写春兰撞碎镜子那段,我读的时候眼睛都酸了。‘碎片里的自己,穿劳动布的、穿碎花裙的,都在闪’,这话写得真戳人,好像把我小时候想穿布拉吉又不敢说的心思,全扒出来了。”

  那会看《试衣镜》她真的好像看到了她自己。

  两人沿着图书馆后的小路慢慢走,路边的路灯次第亮起来,昏黄的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成斑驳的网。

  不远处的食堂门口围着几个人,是卖烤红薯的师傅推着小推车过来了,铁皮桶里的红薯冒着热气,甜香顺着风飘过来,勾得人胃里发空。

  “要不要吃烤红薯?”

  许成军指了指那边,“上次章师兄说,这师傅的红薯是用炭火烤的。”

  苏曼舒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要!小时候在无锡的时候,冬天总跟我外婆在巷口烤红薯,外婆说,红薯要选带点焦皮的才好吃,咬一口能拉出糖丝。”

  她说着,脚步已经往小推车那边挪,带着点娇憨的模样。

  许成军少见她这幅样子。

  大方、温婉、聪慧的江南女子也流露出了几分小女儿模样。

  许成军笑着跟上,买了两个烤红薯,趁热递了一个给她。

  苏曼舒接过来时,手被烫得轻轻跳了跳,却舍不得撒手,小心翼翼地剥着焦黑的外皮,露出里面橙黄的瓤,甜香更浓了。

  “你快尝尝,是不是带糖丝?”

  她递到许成军嘴边,眼神里满是期待,像在炫耀自己找到的宝贝。

  许成军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裹着炭火的焦香,确实比寻常烤红薯更够味。

  他刚想说话,就见苏曼舒自己也咬了一口,糖丝粘在她嘴角。

  许成军没忍住,伸手替她擦掉,碰到她唇角时,苏曼舒的动作顿住了,抬眼望他,眼睛里盛着的月光好像更亮了,连呼吸都轻了些。

  “看你,吃个红薯都沾嘴角。”

  许成军收回手,故意说得随意,可手却残留着她唇角的温软。

  苏曼舒低下头,轻轻抿了抿唇,再抬眼时,耳朵还是红的,却大方地笑:“还不是这红薯太甜了?都怪它。”

  两人接着往前走,走到操场边的栏杆旁时,苏曼舒停下脚步,望着场地上跑步的学生,忽然开口:“你刚到复旦的时候,是不是也觉得这校园太大了?”

  “小时候来复旦的时候,觉得这里真大啊!”

  许成军想刚遇到苏曼舒的场景,在资料室的惊鸿一遇。

  “可不是?”

  “还好在复旦遇见你了,觉得这里还小了些。”

  “为什么小了些?”

  “告诉过你答案呀,因为春樱秋桂冬霜雪,岁岁风物都热烈。”

  苏曼舒微微抬起光洁的额头,雪一样的皮肤再灯光下映着滢滢的光。

  “复旦再大,世界再大,你在我身边我都觉得大不起来”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操场边青草的气息。

  许成军看着苏曼舒的侧脸,她的睫毛很长,在路灯下投下浅浅的阴影,鼻梁小巧,唇瓣因为刚吃了红薯,显得格外红润。

  他忽然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苏曼舒的手很软,手上还带着烤红薯的余温,被他握住时,轻轻颤了一下,却没有松开,反而慢慢回握过来,悄悄扣住了他的指缝。

  两人就这么站在栏杆旁,手牵着手,看着操场上的人来来往往,谁都没说话,却觉得空气里飘着一些说不明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苏曼舒轻轻晃了晃他的手,声音比晚风还软:“许成军,你喜欢我么?”

  许成军愣了一下。

  他不是没琢磨过这话,可真从苏曼舒嘴里问出来,还是觉得心跳漏了半拍。

  他转头看她,苏曼舒的眼睛亮晶晶的,带着点期待,又有点紧张,颊边的梨涡浅浅的。

  “喜欢。”

  “有多喜欢?”

  “小得盈满,爱逢其时。”

  苏曼舒听完,忽然笑了,笑得眉眼弯弯,像无锡春天里开得最艳的桃花。

  她踮了踮脚,凑到他耳边,声音带着吴侬软语的音调:“那我可要告诉你,我比你更早喜欢你。”

  晚风卷着香樟树的叶子,轻轻落在两人肩头。

  他握紧她的手,慢慢往前走,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在一起,像要缠到天荒地老。

  ——

  你的笑容真好看,里面有星辰

  春风,花海,晨露,萤火,白鸽

  但我的笑容更好看

  因为我的笑里有你——

  1983年苏曼舒随笔:1979年的秋天,我偷偷的碰了你一下,却不料你如蒲公英散开,此后到处都是你的模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时代1979!,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我的时代1979!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