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是公社里的书记,他也跟着混了个文书,为人虽然不算大方,但是对许成军、钱明这几个知青确实没话说。

  “成军?”李三林掐了烟站起来,眼睛亮了,“刚从上海回来?朱主任托我给你们队里捎点农业政策文件,正愁没人搭把手呢!”

  “队里要搞承包试点,县里发了新政策,让给许老实送去。你正好搭个顺风车,省得你步行走五里地,这秋老虎能把人晒脱层皮。”

  许成刚要道谢,李山林又咧嘴笑:“再说了,你那篇《秤星照春风》在县里都传开了,刘干事特意交代,见着你得客气点,咱公社出个能上报的文化人不容易,可不能慢待了。”

  这人一向就是这么劲头,在村里虽不说欺行霸市,但是对寻常农家也没个好脸色,平生最是崇敬文化人。

  “三林哥说笑了,我就是个写东西的知青。”许成军笑着摆手,帮着李三林把化肥往车斗里挪了挪。

  “别谦虚!”

  “我可瞄到了你那首诗!写什么山海的!”

  “写的真特么好!”

  但是你要问他怎么好,他得告诉你山啊、海啊,啊啊啊啊

  李三林发动拖拉机,突突的引擎声惊飞了墙根的麻雀,“许老实说你在上海考大学呢?要是真考上复旦,咱公社的光荣榜得上头版!到时候我给你糊个大红花,敲锣打鼓送你去上海。”

  许成军无奈道:“还没定呢,先别给我戴高帽。”

  “定不定都得庆祝!”

  拖拉机碾过土路,扬起的尘土沾了许成军一裤腿,有点呛。

  离着老远,隐约看到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往外出。

  视角拉近,看见了钱明、赵刚、李二娃、二柱子

  拖拉机突突的引擎声刚到村口老槐树下,赵刚的大嗓门就先飘了过来:“成军!这边!”

  许成军探头一看,晒得黝黑的赵刚正踮着脚挥手。

  旁边的钱明推了推眼镜,在那站着傻乐。

  “可算回来了!”赵刚一把抢过许成军的帆布,“累坏了吧?带了不少东西回来啊!”

  “就带了点零碎。”许成军笑着跳下车,裤脚沾的尘土簌簌往下掉。

  村口瞬间围拢过来半群人。

  蹲在槐树下抽烟的老汉们直了腰,纳鞋底的妇女们停了手,连追着铁环跑的孩子都扎成了堆,眼睛直勾勾盯着许成军的包。

  “成军知青考大学成了?”王老汉磕着烟锅问,烟袋杆上的铜锅磨得锃亮。

  “还没最后定。”许成军刚要解释,赵刚已经拍着胸脯喊:“复旦!上海的复旦大学!咱公社头一个!”

  钱明没好气的拉了他一把。

  赵刚顿时讷讷地不敢说话了。

  人群里炸开了锅。妇女们的针线筐噼里啪啦掉了一地,孩子们蹦着喊“大学生”,只有癞子娘撇着嘴往地上啐了口:“读再多书不还得回农村?”

  癞子娘是村里的寡妇,一个人扯着癞子长大,许家屯的人虽然厌烦她那张嘴,却也知道这年头一个寡妇带着孩子在村里多不容易,嘴巴不尖利点,会吃亏,所以很多事也懒得跟她仔细计较。

  这癞子娘不幸的是丧夫,幸运的是许老实这个队长是个掌眼的,大队里的事拿的住分寸,虽然村子里有计较、有争斗,但是腌臜事却是少见。

  也就是癞子娘这张破嘴说道村里这几个小年轻的时候,杏花妈、柱子妈这几个嘴巴尖利的会压这癞子娘一头。

  许成军假装没听见,从包里摸出个铁皮盒:“来,孩子们分糖吃。”

  大白兔奶糖的油纸在阳光下闪着光,孩子们立刻围成圈伸出脏兮兮的小手。三丫踮着脚够不着,急得直跺脚,许成军弯腰把糖塞进她兜里,指尖触到她补丁摞补丁的褂子。

  “成军哥偏心!”二柱举着糖嚷嚷,糖纸在风里飘成小旗子。

  村里的孩子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吃着点糖果,平常都是些稀罕东西,许成军从兜里抓了两大把大白兔奶糖塞到了三丫手里,让三丫带着孩子们分去了。

  刚从孩子堆里出来,赵刚就拽着许成军往知青点走。

  钱明跟在后面念叨:“面试难不难?章教授是不是很严?”

  “先回家再说。”许成军回头看,见妇女们正围着铁皮盒指指点点,癞子娘的声音尤其尖:“上海糖就是金贵,咱乡下娃哪配吃?”

  知青点的篱笆墙爬满了牵牛花,钱明的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赵刚的褥子却卷成一团。

  许成军刚把东西放下,赵刚就翻出个豁口搪瓷缸:“我去烧水!”

  “等等。”许成军从包里掏出条上海牌香烟,“给你和队长带的。”

  赵刚眼前一亮,又有点迟疑,“这不少钱吧?”

  “没多少钱,写稿子赚了点钱,这不算啥。”

  许成军笑着把烟硬塞给赵刚。

  在知青点这段日子,数他、钱明、赵刚仨人最好,以前的许成军身体不算好,又对来农村插队心里有意见,很多事都是赵刚这个三人里的老大哥、实在人帮着许成军在应付,活也多干了不少。

  “快收着吧,别人不说,咱们什么关系。”

  赵刚迟疑半晌:“那这也太多了,我拿两盒就行,剩下的你回去带给叔叔。”

  “放心吧,我爹还用你操心,都有!”

  许成军又拿出许国璋主编的《英语》递给钱明,“拿着,好好学。”

  这玩意是稀罕物。

  《许国璋英语》(全四册)由BJ外国语学院许国璋教授领衔编写,1963年首次出版后,哔哔时期中断使用,1978年起大规模重印并推广,1979年已成为全国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本科低年级的指定教材,成为一代人的“英语启蒙记忆”。

  小地方书店存在货源获取和物流配送上的劣势,经常出现“一册难求”的现象,工厂职工、机关干部,还是待业青年,都以手抄、借阅或抢购的方式获取这套教材,可见其稀罕。

  不过许成军好奇的是,钱明这小子到底考的怎么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时代1979!,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我的时代1979!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