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军,那么多东西啥时候学的啊?”

  许志国听的一愣一愣的。

  许父在东风县算是个有本事的,高中学历在那个年代已经很牛逼了,虽然是教数学的,但是家学渊源,对汉语言文学领域也算是有些涉猎,要不也不能给《滁州报》投稿是不是?

  没投上也算投过嘛!

  正因为了解,所以更诧异!

  跳过本科直接读研,你当复旦那些教授都是大白菜呢。

  许成军轻描淡写:“在知青点学的呗,当时不拿了一批家里的书嘛,没事翻翻看。”

  “不是您说的么,这些会是未来的立身之基嘛!”

  “.”

  “看看就会了?”许志国觉得自己三观有些炸裂。

  “是啊,不都看了两年了么!”

  “我特么看了三十”

  算了算了,我儿子牛逼。

  “那岂不是复旦的通知书就要来了?”这是陆秀兰问的。

  “应该快了吧,八月中旬第一批通知书应该就要到了。”

  陆太后瞬间脸色多云转晴,我儿子是复旦研究生啊,这家属院里有几个?

  想那么多干嘛~!

  重要的是,

  今天出去身板都得直十分!

  隔壁王桂芬吹了一年他儿子考上了安徽大学,她不吹两年半实在是对不起这些邻居!

  “秀兰,你消停点啊,成军这通知书还没下来呢!”

  “诶呀,都确定了,你怕啥,你们聊,我去做饭!”

  陆秀兰没走出去多久,就听见陆太后的大嗓门从院子里传来。

  “是啊,秀芬嫂子,我家成军回来啦!”

  “成军回来啦,还在许家屯插队呢?”

  “嗨,没有!这孩子,不知道怎么的,自己偷摸考了个复旦,还说是什么研究生!”

  “那可了不得啊!”

  “了不得啥啊!他还差的远呢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头得让成军给我家那混小子讲讲经验啊!宝柱一天没个正事可愁死我了!”

  外面瞬间热闹极了!

  许志国和许成军对视一眼,相视苦笑摇头,不是去做饭了么,做别人家去了是吧?

  “我哥还没回来呢?”

  “是啊,之前来信说是七月底回来,这迟了好几天了也。”

  说到这,许父也有点沉默。

  大哥许建军属于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好少年的那一挂的。

  66年坚决不接受家里安排的工作,正好那会宣传队到县里宣传三线建设,大哥不怕苦不怕累自愿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

  72年因为在三线建设中表现优异,属于工程技术特殊人才,被当地军队招走了,这一招就是到了79年。

  从66到79年这十三年总共回来了2次,这是第3次,所以可以想象全家对他大哥回来这件事的重视。

  许成军穿越来的时候,看到这部分记忆的时候人都麻了!

  什么傻白甜!

  啊不是,什么国家栋梁!什么热血青年!

  青年最灿烂的人生就要到响应祖国号召,到最艰苦、最一线、最基层的地方奋斗一生!

  他大哥真实践了!

  家里给安排的工作看都不看!

  讲真,许成军前世去西南贫困村驻过村,算是吃过苦的,但是跟三线建设这种苦比不了一点。

  他对这些一线建设的前辈是真的佩服。

  大哥许建军是有伟大品格的人。

  毕竟那可是三线建设啊

  三线建设是 20世纪 60年代为应对严峻国际形势展开的战略工程,其历程充满极致艰难。在川、贵、陕等中西部深山区,建设者们面对“三线”地区恶劣自然环境:崇山峻岭阻断交通,地质复杂频发灾害,缺乏基础生活设施。

  他们用锄头、箩筐对抗险山恶水,在悬崖峭壁间修建铁路,在荒无人烟处建起工业基地。成昆铁路每公里下埋着建设者的忠骨,攀枝花钢铁基地从无到有全凭人力开拓。十年间,2000多亿元投入背后,是无数人告别亲友、在极端艰苦中奉献,用血肉之躯在贫瘠之地铸就战略屏障,书写了中国建设史上的悲壮篇章。

  在许志国当时属于特殊成分的情况下,许建军依然能够参军,背后一定是三线建设中的付出在支撑。

  卖命的干。

  每当提到这许家总是沉默的。

  相比许建军成就大还是小,

  父母和兄弟更关心的是:你还好么?建军。

  中午。

  陆秀兰的身影在灶台与堂屋间穿梭,围裙上沾了些面粉,额角沁出的细汗被她随手用袖口擦去,嘴角却始终扬着藏不住的笑意。

  许成军刚帮着父亲把院子里晒的被褥收进屋,就闻到了厨房飘来的熟悉香气,是猪油煸香葱花的焦香,混着炖肉的醇厚暖意,勾得人胃里一阵发空。

  是属于家的味道。

  就在许成军和许志国帮着陆太后忙里忙外时。

  当院里突然传来一阵响动,中午下班的妹妹晓梅拎着蓝布包冲出来,羊角辫上还别着厂徽。

  “妈!妈!王婶说我二哥回来啦!?”

  “回来啦!”

  “哇塞!太好了!二哥有没有给我带好吃的!”

  许成军闻言摇头笑道:“这呢,这呢!感情你是惦记我给你带好吃的是吧!”

  “有没有带嘛!二哥!”

  小姑娘扑过来拽住他胳膊,工装裤膝盖处磨得发亮,却掩不住眼里的光。

  她想他二哥了嘛!

  “带啦,带啦,忘了谁还能忘了你这小馋丫头!”许成军会心一笑。

  “嘿嘿!你可回来啦!”

  “二哥我跟你说你现在好大的名声呢!《向光而行》都传遍车间了,纺织厂姐妹都问我要你签名呢!我们都说诗写的比电影里的词儿还好听!”

  “就你嘴甜。”许成军笑了,他也想这个妹妹了。

  “二哥,二哥,我跟你说这几天咱妈啊,天天念叨你和大哥!”

  “二哥我跟你说.”

  许晓梅看着许成军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绕着许成军讲不完的讲。

  许成军也不烦,妹妹说,他就听着,偶尔附和一句,偶尔插两句他在合肥和上海的见闻,就引的妹妹“哇塞哇塞”一阵惊叹。

  妹妹许晓梅小许成军两岁,小时候许成军是个混不吝的,家里就这么一个男孩,家里惯着,他长的还比一般孩子高大,算是打遍了整个光荣街。但是这么个“混不吝”唯独什么事都护着这个妹妹,小时候妹妹挨欺负了,他这个哥哥哪怕打的“鼻青脸肿”,也硬是往上冲。

  所以,这妹妹打小就喜欢黏着她。

  哪怕后来许成军性子经历了许父的事之后,性子变得有点阴沉,依然黏着,甚至会把自己的布料、把自己嘴里的吃的舍出来让给这个哥哥。

  “对了,晓梅,哥给你带了不少东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时代1979!,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我的时代1979!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