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艇穿透厚重、色彩诡异的云层时,机身剧烈震颤了一下,像是穿过一层粘稠的胶质薄膜。这云层并非寻常水汽凝结而成,而是由无数细微的硅基尘埃和未知的半透明聚合物构成,它们悬浮在低空,对扫描仪的探测波产生严重干扰,屏幕上的图像不断闪烁、失真,如同隔着毛玻璃看世界。
“穿透云层完毕,视野正在恢复。” 驾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调整着传感器参数,试图对抗这种诡异的干扰,“大气成分分析更新:硅尘浓度升至 1800 微粒 / 立方厘米,聚合物成分未知,含有微量有机硅残留… 像是某种生物转化后的产物。”
当视野逐渐清晰,登陆小队成员透过舷窗看到下方的景象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瞬间忘记了呼吸。通讯频道里陷入死寂,只有头盔内置麦克风捕捉到的、粗重而急促的呼吸声在循环回荡。
没有预想中的断壁残垣,没有战争留下的弹坑,没有硝烟的痕迹,也没有有机物腐烂后的腥臭。这里干净得过分,整洁得令人心悸。
眼前展开的,是一幅超现实的、足以让灵魂战栗的寂静奇观。
大地仿佛被一位疯狂的造物主覆盖上了一层巨大无比、光滑如镜的彩色玻璃。这 “玻璃” 并非单一的单调色彩,而是呈现出一种诡异而瑰丽的、流动般的色彩过渡:深邃的宝石蓝如同凝固的星空,妖异的紫罗兰带着不祥的光晕,炽热的橙红像是冻结的火焰,冰冷的翠绿则残留着一丝生命的假象… 它们相互交织、渗透、融合,如同孩童打翻了的调色板被瞬间冻结,又像是某种巨大生物的血液在凝固前的最后一抹绚烂。
“放大倍率 10 倍,聚焦地表结构。” 队长的声音干涩,打破了沉默。
镜头拉近,细节逐渐清晰。能辨认出这七彩的 “玻璃” 之下,封存着星球原本的地貌轮廓:起伏的山脉被包裹在半透明的蓝紫色硅层中,山脊线勾勒出流畅的弧线;干涸的河床呈现出蜿蜒的银色轨迹,像是大地的血管;甚至还有一片密集的、规则排列的区域,那是曾经的城市轮廓,如今却被均匀的橙红色硅质覆盖,失去了所有棱角。这些地貌的所有细节、所有粗糙的纹理、所有生命活动的痕迹,都被那层光滑、坚硬的硅化外壳温柔而残忍地包裹、磨平,呈现出一种怪诞的、流线型的、非自然的完美 —— 仿佛大自然最狂野的造物,都被强行塞进了几何美学的模具。
侦察艇缓缓降落在一片相对平坦的、闪烁着珍珠光泽的白色 “平原” 上。这片区域的硅化层最薄,能隐约看到下方土壤的颗粒结构,像是被一层薄冰覆盖的湖面。起落架接触地面时,发出一种清脆的、不同于岩石或土壤的 “叮咚” 声,这声音在死寂的空气里传播得格外遥远,撞在远处的硅化尖塔上,反射出微弱的回音,显得格外刺耳,像是在打破某种古老的禁忌。
“着陆稳定。外部气压 1.78 标准大气压,温度 16.5 摄氏度,湿度 0.3%。环境辐射在安全范围内,但硅尘吸附性极强,建议不要触碰裸露表面。” 传感器操作员汇报着数据,手指在控制板上快速滑动,“检测到微弱的地质稳定信号… 这颗星球的地壳活动几乎停止了。”
舱门缓慢打开,液压装置的 “嘶嘶” 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三名队员穿着银白色的 A 级生化隔离服,头盔面罩反射着灰白的天光,如同来自外星的访客,小心翼翼地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脚下的触感坚硬、光滑,带着一种冰冷的玻璃质感,几乎让人打滑。重力比地球略低,大约是 0.8G,每一步都有种轻飘飘的不真实感。空气极度干燥,即使隔着过滤系统,也能感觉到那种仿佛要吸干人体水分的干渴感。
他们环顾四周,震撼得无以复加,连呼吸都放轻了。
正前方,一片 “森林” 赫然矗立。曾经可能是参天巨树的神经网络植物,如今变成了巨大、中空、半透明的七彩水晶柱,它们保持着某种摇曳的姿态 —— 有的枝杈伸向天空,像是在渴求阳光;有的则微微弯曲,仿佛被风吹拂的瞬间被定格 —— 却永恒地凝固了。阳光透过这些水晶柱,在地面投下迷离诡异的光斑,蓝的、紫的、绿的光点在白色硅化平原上缓缓移动,随着云层的微小变化而闪烁,像是某种幽灵的低语。凑近观察,能看到水晶柱内部有细密的、如同年轮般的纹路,那是神经网络曾经输送养分的脉络,如今被硅质填充,变成了美丽的装饰。
左侧,一片密集的建筑遗迹映入眼帘。曾经可能是融合派共生体用生物材料搭建的家园 —— 那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圆顶屋、螺旋形通道、能量共鸣场 —— 如今全部变成了扭曲的、光滑的彩色玻璃雕塑。有的圆顶屋顶部塌陷了一角,硅化的生物材料呈现出流淌的形态,像是融化的蜡烛;有的通道入口被拉伸成不规则的弧形,边缘锋利如刀,像是迸发的浪花被瞬间冻结;还有一处疑似公共活动场的区域,地面上残留着圆形的凹陷,那是曾经能量聚集的痕迹,如今却只有一片光滑的橙红色硅层,完全失去了功能性的外观,只剩下纯粹的、令人不安的形式。
一条宽阔的、蜿蜒的 “河道” 从建筑遗迹中穿过,延伸向远方的地平线。河道里流淌的不再是水,而是凝固的、如同巨大彩色玛瑙般的物质,红、黄、棕三色交织,形成天然的花纹。表面光滑得能清晰映出队员们的身影,却死寂无声,没有水流的涟漪,没有鱼虾的踪迹,甚至连一丝气泡都没有 —— 只有在河道中央,有一处不规则的凸起,像是一块巨石沉入水底的瞬间被定格,周围的 “玛瑙” 呈现出向外扩散的波纹,记录着最后一刻的动态。
“风?” 一名年轻队员低声问,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颤抖。他伸出戴着防护手套的手,试探着感受空气流动,却只感觉到一片静止的冰冷。
没有风。大气近乎静止,连最轻微的气流都没有。这在有大气层的星球上是违背常理的,更像是某种力量强行压制了所有的自然运动,让一切都保持着诡异的 “稳定”。
声音?除了他们自己的呼吸声、头盔内循环系统的嗡鸣声和脚步声在面罩里回响,以及偶尔踩碎某些极其脆弱的硅化小结构 —— 可能是曾经的灌木或昆虫 —— 发出的细微 “咔嚓” 声,再无任何声响。扫描仪显示,周围十公里内没有任何生物活动的声波信号,连最基础的微生物活动迹象都探测不到。这里的寂静不是 “安静”,而是 “死寂”—— 一种连分子振动都被抑制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采集土壤样本。注意不要破坏表层结构。” 队长下令,打破了队员们的失神。他蹲下身,拿出一支长柄采样器,小心翼翼地插入白色硅化层的缝隙中。采样器刺入时,发出 “滋啦” 的轻响,像是切开某种半凝固的胶体。硅化层之下,是灰黑色的土壤,干燥得一捏就碎,里面混杂着细小的硅化颗粒。
“样本采集完成。初步分析显示,土壤中含有 0.01% 的有机碳残留,年代测定… 超出仪器上限,但硅化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新,大约在百年以内。” 队员将样本放入密封容器,语气凝重,“这意味着… 整个星球的硅化过程可能非常迅速,甚至是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的。”
短短几十年?一个星球级的生态系统,从生机勃勃到彻底硅化,这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完全不符合自然演化的规律,更像是某种人为触发的灾难。
他们继续前行,如同在一座巨大的博物馆中梦游,每一步都踏在文明的遗骸上。队员们的头盔记录仪忠实地拍摄着眼前的一切,镜头扫过七彩的硅化森林、扭曲的建筑雕塑、凝固的河道,将这美丽而恐怖的景象传回 “彼岸号”。
“队长,你看这里!” 一名队员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处低矮的硅化结构。那是一个半米高的、半球形的白色硅质体,表面有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生物的巢穴。在硅质体的边缘,有一个微小的、蜷缩的轮廓 —— 那是一个共生体幼体的硅化残骸。它保持着胎儿般的姿势,四肢蜷缩,头部埋在胸前,仿佛在沉睡,又像是在承受巨大的痛苦。硅化后的身体呈现出淡淡的绿色,那是共生体原生能量的残留,被永远封存在了硅质中。
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不再是冰冷的地质结构,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被瞬间定格的悲剧。这个幼体甚至没能长大,就永远留在了硅化的那一刻。队长伸出手,隔着防护手套轻轻触碰那硅化的幼体,触感冰冷而坚硬,没有任何生命的温度。
“扫描显示,这具残骸内部有完整的骨骼结构,硅化过程极其迅速,细胞组织没有来得及分解就被硅质填充。” 传感器操作员的声音带着难以言喻的沉重,“这不是缓慢的疾病侵蚀,更像是… 瞬间的转化。”
瞬间转化?这个结论让每个人心头一寒。他们想象着那个场景:阳光明媚的午后,幼体在巢穴中沉睡,突然,某种灰色的雾气席卷而来,将一切包裹,生命在几秒钟内被抽离,身体被硅质取代,连最后的姿势都来不及改变…
艾拉的精神投影通过侦察艇的摄像头 “看到” 了这具幼体残骸,身体猛地一颤,感知触须瞬间绷紧如弦。她认出了这种巢穴结构 —— 这是融合派专门为幼体建造的 “温巢”,她小时候也曾在类似的巢穴中待过。那个蜷缩的轮廓,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妹妹,一个在熵噬病早期就夭折的孩子。记忆中妹妹温暖的体温、柔软的皮肤,与眼前冰冷的硅化残骸形成强烈对比,让她的精神核心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比在实验室看到历史影像时更加剧烈。
“彼岸号,这里是萤火虫小队。” 队长打开与母舰的通讯,声音低沉,“我们在绿脉谷边缘发现了共生体幼体的硅化残骸,初步判断硅化过程具有突发性和瞬间性。请求扩大搜索范围,前往核心聚居区。”
“批准请求。注意保持通讯畅通,每 10 分钟汇报一次状态。艾拉,你能通过残骸感知到什么吗?” 舰长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担忧。
艾拉的精神投影微微摇头,感知触须轻轻颤抖:“我… 感知不到任何生命波动。硅化层阻断了所有精神链接,而且… 这里的能量场非常混乱,像是被强行‘格式化’过。但我能确定,这里确实是绿脉谷,那片硅化森林的位置,曾经是‘盖亚之心’的分支节点。”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空洞,“我们的家园… 就是这样被一点点吃掉的。”
队员们继续深入,向绿脉谷核心区域前进。越靠近核心,硅化结构越密集,色彩也越绚烂。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共生体残骸:有的保持着行走的姿势,硅化的手臂指向远方,像是在呼唤同伴;有的则相拥在一起,可能是一对父母在保护孩子,他们的身体被紫色硅质包裹,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还有一处高地上,十几具硅化残骸围成一圈,他们的手臂都伸向中心,那里有一个巨大的、黑色的硅化球体,表面光滑如镜,像是某种仪式的最后一刻被定格。
“扫描这个黑色球体。” 队长下令。
“扫描结果:高密度硅基聚合物,含有异常高的金属元素,内部结构均匀,没有任何有机残留。但… 它在微弱地吸收周围的光线。” 传感器操作员的声音突然变得紧张,“能量读数异常!它在释放一种极其微弱的、未知频率的辐射!”
队员们立刻后退了几步,举起武器对准黑色球体。但球体没有任何反应,依旧静静地躺在硅化残骸中间,吸收着灰白的天光,表面泛起淡淡的黑色光晕。
“保持距离,标记坐标,先不要触碰。” 队长谨慎地说,“继续前进,我们需要找到更多线索,证明硅化过程的真相。”
他们来到曾经的 “盖亚之心” 分支节点下 —— 那根最高的七彩水晶柱。水晶柱底部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像是被某种力量从内部掏空。凑近观察,能看到凹陷边缘有螺旋状的纹路,那是曾经的能量管道。在凹陷底部,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闪烁着绿色微光的晶体碎片。
一名队员小心翼翼地捡起一块碎片,放在采样盒中:“这是… 共生体的能量结晶?它没有完全硅化!”
“分析显示,这些碎片含有活性共生体能量物质,硅化程度仅 30%,是我们目前发现的唯一未完全硅化的物质。” 传感器操作员惊喜地报告,“这说明… 硅化过程在这里被中断过,或者说,被抵抗过!”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精神一振。如果硅化过程可以被抵抗,那就意味着存在逆转的可能,或者至少能找到阻止它的方法。队长蹲下身,仔细观察凹陷底部的痕迹,那里有明显的能量冲击痕迹,像是某种爆炸或能量释放造成的:“这里发生过能量冲突。可能是融合派最后的抵抗。”
艾拉的精神投影 “凝视” 着那些绿色晶体碎片,意识中传来一阵熟悉的温暖 —— 那是 “盖亚之心” 的能量波动,微弱却真实。她突然想起拉贡长老的话:“平衡石… 不在位…” 难道这里就是存放平衡石的地方?是融合派为了阻止硅化,主动引爆了平衡石,才造成了这处未完全硅化的区域?
“彼岸号,我们发现了未完全硅化的能量结晶,推测此处曾发生过抵抗硅化的行动。” 队长的声音带着一丝希望,“请求传送样本进行深度分析。”
“样本接收准备完毕。继续搜索,注意安全。”
就在队员们准备传送样本时,扫描仪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
“警告!检测到未知能量场快速靠近!源点… 是那片七彩硅化森林!” 传感器操作员的声音充满惊恐,“能量模式与硅化层匹配!它在移动!”
所有人猛地回头,只见远处的七彩硅化森林中,那些水晶柱突然开始微微震颤,表面的光斑变得狂乱起来。一道灰色的雾气从森林深处涌出,如同活物般向他们蔓延而来,所过之处,白色硅化平原的表面泛起涟漪般的波纹,那些微小的硅化颗粒被雾气卷起,在空中形成一条灰色的长龙!
“是硅化雾!快撤退!返回侦察艇!” 队长大吼,拉着还在操作设备的队员转身就跑。
灰色雾气的速度极快,瞬间就拉近了距离。它接触到一根孤立的硅化树枝,那树枝瞬间发出刺眼的白光,表面的彩色纹路迅速褪去,变成纯粹的灰白色,然后 “咔嚓” 一声碎裂成粉末。
“它在活化硅化层!快跑!”
三人拼命向侦察艇跑去,身后的灰色雾气紧追不舍,地面在雾气的侵蚀下发出 “滋滋” 的声响,原本光滑的硅化层开始变得粗糙、剥落。当他们扑进侦察艇,猛地关上舱门时,雾气已经追到了舱门边缘,在金属表面留下一层灰白色的粉末。
“立刻起飞!快!” 队长嘶吼着,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
侦察艇的引擎轰鸣起来,猛地升空。透过舷窗,他们看到那片灰色雾气覆盖了整个着陆区域,所有的七彩硅化结构都在迅速褪色、碎裂,变成一片灰白色的荒漠。只有那根最高的水晶柱和核心区域的黑色球体,还在雾气中顽强地抵抗着,闪烁着最后的光芒。
“我们… 看到了文明的尸骸。” 一名队员瘫坐在座位上,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美丽,却又该死的恐怖。”
队长看着下方迅速被灰色雾气吞噬的绿脉谷,沉默地点头。这片七彩的、死寂的土地,确实是文明的尸骸 —— 一个被自己亲手毁灭的文明,最后留下的、最美丽也最残酷的标本。而那活化的硅化雾,证明这场毁灭还未结束,它仍在继续吞噬着这颗星球最后的痕迹。
侦察艇加速升空,远离这片死亡之地。舱内,没有人说话,只有仪器的嗡鸣声和队员们粗重的呼吸声。他们带回了样本,带回了数据,也带回了对文明毁灭最直观的恐惧。
“彼岸号,萤火虫小队请求返航。任务完成,但… 发现潜在威胁,硅化过程可能仍在活跃。”
舰桥内,舰长看着屏幕上灰色雾气蔓延的画面,又看了看艾拉苍白的精神投影,沉重地叹了口气:“返航吧。我们已经看到了真相,接下来… 该想想如何面对它了。”
艾拉的精神投影望着逐渐缩小的母星,感知触须轻轻垂下。她终于明白了母星的终极命运,也明白了那场自我毁灭的残酷。这七彩的尸骸,不仅是过去的悲剧,更是未来的警示 —— 文明的最大敌人,或许从来都不是外来的灾难,而是自身的贪婪与短视。而他们,必须带着这份警示,继续前行。
“穿透云层完毕,视野正在恢复。” 驾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调整着传感器参数,试图对抗这种诡异的干扰,“大气成分分析更新:硅尘浓度升至 1800 微粒 / 立方厘米,聚合物成分未知,含有微量有机硅残留… 像是某种生物转化后的产物。”
当视野逐渐清晰,登陆小队成员透过舷窗看到下方的景象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瞬间忘记了呼吸。通讯频道里陷入死寂,只有头盔内置麦克风捕捉到的、粗重而急促的呼吸声在循环回荡。
没有预想中的断壁残垣,没有战争留下的弹坑,没有硝烟的痕迹,也没有有机物腐烂后的腥臭。这里干净得过分,整洁得令人心悸。
眼前展开的,是一幅超现实的、足以让灵魂战栗的寂静奇观。
大地仿佛被一位疯狂的造物主覆盖上了一层巨大无比、光滑如镜的彩色玻璃。这 “玻璃” 并非单一的单调色彩,而是呈现出一种诡异而瑰丽的、流动般的色彩过渡:深邃的宝石蓝如同凝固的星空,妖异的紫罗兰带着不祥的光晕,炽热的橙红像是冻结的火焰,冰冷的翠绿则残留着一丝生命的假象… 它们相互交织、渗透、融合,如同孩童打翻了的调色板被瞬间冻结,又像是某种巨大生物的血液在凝固前的最后一抹绚烂。
“放大倍率 10 倍,聚焦地表结构。” 队长的声音干涩,打破了沉默。
镜头拉近,细节逐渐清晰。能辨认出这七彩的 “玻璃” 之下,封存着星球原本的地貌轮廓:起伏的山脉被包裹在半透明的蓝紫色硅层中,山脊线勾勒出流畅的弧线;干涸的河床呈现出蜿蜒的银色轨迹,像是大地的血管;甚至还有一片密集的、规则排列的区域,那是曾经的城市轮廓,如今却被均匀的橙红色硅质覆盖,失去了所有棱角。这些地貌的所有细节、所有粗糙的纹理、所有生命活动的痕迹,都被那层光滑、坚硬的硅化外壳温柔而残忍地包裹、磨平,呈现出一种怪诞的、流线型的、非自然的完美 —— 仿佛大自然最狂野的造物,都被强行塞进了几何美学的模具。
侦察艇缓缓降落在一片相对平坦的、闪烁着珍珠光泽的白色 “平原” 上。这片区域的硅化层最薄,能隐约看到下方土壤的颗粒结构,像是被一层薄冰覆盖的湖面。起落架接触地面时,发出一种清脆的、不同于岩石或土壤的 “叮咚” 声,这声音在死寂的空气里传播得格外遥远,撞在远处的硅化尖塔上,反射出微弱的回音,显得格外刺耳,像是在打破某种古老的禁忌。
“着陆稳定。外部气压 1.78 标准大气压,温度 16.5 摄氏度,湿度 0.3%。环境辐射在安全范围内,但硅尘吸附性极强,建议不要触碰裸露表面。” 传感器操作员汇报着数据,手指在控制板上快速滑动,“检测到微弱的地质稳定信号… 这颗星球的地壳活动几乎停止了。”
舱门缓慢打开,液压装置的 “嘶嘶” 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三名队员穿着银白色的 A 级生化隔离服,头盔面罩反射着灰白的天光,如同来自外星的访客,小心翼翼地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脚下的触感坚硬、光滑,带着一种冰冷的玻璃质感,几乎让人打滑。重力比地球略低,大约是 0.8G,每一步都有种轻飘飘的不真实感。空气极度干燥,即使隔着过滤系统,也能感觉到那种仿佛要吸干人体水分的干渴感。
他们环顾四周,震撼得无以复加,连呼吸都放轻了。
正前方,一片 “森林” 赫然矗立。曾经可能是参天巨树的神经网络植物,如今变成了巨大、中空、半透明的七彩水晶柱,它们保持着某种摇曳的姿态 —— 有的枝杈伸向天空,像是在渴求阳光;有的则微微弯曲,仿佛被风吹拂的瞬间被定格 —— 却永恒地凝固了。阳光透过这些水晶柱,在地面投下迷离诡异的光斑,蓝的、紫的、绿的光点在白色硅化平原上缓缓移动,随着云层的微小变化而闪烁,像是某种幽灵的低语。凑近观察,能看到水晶柱内部有细密的、如同年轮般的纹路,那是神经网络曾经输送养分的脉络,如今被硅质填充,变成了美丽的装饰。
左侧,一片密集的建筑遗迹映入眼帘。曾经可能是融合派共生体用生物材料搭建的家园 —— 那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圆顶屋、螺旋形通道、能量共鸣场 —— 如今全部变成了扭曲的、光滑的彩色玻璃雕塑。有的圆顶屋顶部塌陷了一角,硅化的生物材料呈现出流淌的形态,像是融化的蜡烛;有的通道入口被拉伸成不规则的弧形,边缘锋利如刀,像是迸发的浪花被瞬间冻结;还有一处疑似公共活动场的区域,地面上残留着圆形的凹陷,那是曾经能量聚集的痕迹,如今却只有一片光滑的橙红色硅层,完全失去了功能性的外观,只剩下纯粹的、令人不安的形式。
一条宽阔的、蜿蜒的 “河道” 从建筑遗迹中穿过,延伸向远方的地平线。河道里流淌的不再是水,而是凝固的、如同巨大彩色玛瑙般的物质,红、黄、棕三色交织,形成天然的花纹。表面光滑得能清晰映出队员们的身影,却死寂无声,没有水流的涟漪,没有鱼虾的踪迹,甚至连一丝气泡都没有 —— 只有在河道中央,有一处不规则的凸起,像是一块巨石沉入水底的瞬间被定格,周围的 “玛瑙” 呈现出向外扩散的波纹,记录着最后一刻的动态。
“风?” 一名年轻队员低声问,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颤抖。他伸出戴着防护手套的手,试探着感受空气流动,却只感觉到一片静止的冰冷。
没有风。大气近乎静止,连最轻微的气流都没有。这在有大气层的星球上是违背常理的,更像是某种力量强行压制了所有的自然运动,让一切都保持着诡异的 “稳定”。
声音?除了他们自己的呼吸声、头盔内循环系统的嗡鸣声和脚步声在面罩里回响,以及偶尔踩碎某些极其脆弱的硅化小结构 —— 可能是曾经的灌木或昆虫 —— 发出的细微 “咔嚓” 声,再无任何声响。扫描仪显示,周围十公里内没有任何生物活动的声波信号,连最基础的微生物活动迹象都探测不到。这里的寂静不是 “安静”,而是 “死寂”—— 一种连分子振动都被抑制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采集土壤样本。注意不要破坏表层结构。” 队长下令,打破了队员们的失神。他蹲下身,拿出一支长柄采样器,小心翼翼地插入白色硅化层的缝隙中。采样器刺入时,发出 “滋啦” 的轻响,像是切开某种半凝固的胶体。硅化层之下,是灰黑色的土壤,干燥得一捏就碎,里面混杂着细小的硅化颗粒。
“样本采集完成。初步分析显示,土壤中含有 0.01% 的有机碳残留,年代测定… 超出仪器上限,但硅化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新,大约在百年以内。” 队员将样本放入密封容器,语气凝重,“这意味着… 整个星球的硅化过程可能非常迅速,甚至是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的。”
短短几十年?一个星球级的生态系统,从生机勃勃到彻底硅化,这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完全不符合自然演化的规律,更像是某种人为触发的灾难。
他们继续前行,如同在一座巨大的博物馆中梦游,每一步都踏在文明的遗骸上。队员们的头盔记录仪忠实地拍摄着眼前的一切,镜头扫过七彩的硅化森林、扭曲的建筑雕塑、凝固的河道,将这美丽而恐怖的景象传回 “彼岸号”。
“队长,你看这里!” 一名队员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处低矮的硅化结构。那是一个半米高的、半球形的白色硅质体,表面有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生物的巢穴。在硅质体的边缘,有一个微小的、蜷缩的轮廓 —— 那是一个共生体幼体的硅化残骸。它保持着胎儿般的姿势,四肢蜷缩,头部埋在胸前,仿佛在沉睡,又像是在承受巨大的痛苦。硅化后的身体呈现出淡淡的绿色,那是共生体原生能量的残留,被永远封存在了硅质中。
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不再是冰冷的地质结构,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被瞬间定格的悲剧。这个幼体甚至没能长大,就永远留在了硅化的那一刻。队长伸出手,隔着防护手套轻轻触碰那硅化的幼体,触感冰冷而坚硬,没有任何生命的温度。
“扫描显示,这具残骸内部有完整的骨骼结构,硅化过程极其迅速,细胞组织没有来得及分解就被硅质填充。” 传感器操作员的声音带着难以言喻的沉重,“这不是缓慢的疾病侵蚀,更像是… 瞬间的转化。”
瞬间转化?这个结论让每个人心头一寒。他们想象着那个场景:阳光明媚的午后,幼体在巢穴中沉睡,突然,某种灰色的雾气席卷而来,将一切包裹,生命在几秒钟内被抽离,身体被硅质取代,连最后的姿势都来不及改变…
艾拉的精神投影通过侦察艇的摄像头 “看到” 了这具幼体残骸,身体猛地一颤,感知触须瞬间绷紧如弦。她认出了这种巢穴结构 —— 这是融合派专门为幼体建造的 “温巢”,她小时候也曾在类似的巢穴中待过。那个蜷缩的轮廓,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妹妹,一个在熵噬病早期就夭折的孩子。记忆中妹妹温暖的体温、柔软的皮肤,与眼前冰冷的硅化残骸形成强烈对比,让她的精神核心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比在实验室看到历史影像时更加剧烈。
“彼岸号,这里是萤火虫小队。” 队长打开与母舰的通讯,声音低沉,“我们在绿脉谷边缘发现了共生体幼体的硅化残骸,初步判断硅化过程具有突发性和瞬间性。请求扩大搜索范围,前往核心聚居区。”
“批准请求。注意保持通讯畅通,每 10 分钟汇报一次状态。艾拉,你能通过残骸感知到什么吗?” 舰长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担忧。
艾拉的精神投影微微摇头,感知触须轻轻颤抖:“我… 感知不到任何生命波动。硅化层阻断了所有精神链接,而且… 这里的能量场非常混乱,像是被强行‘格式化’过。但我能确定,这里确实是绿脉谷,那片硅化森林的位置,曾经是‘盖亚之心’的分支节点。”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空洞,“我们的家园… 就是这样被一点点吃掉的。”
队员们继续深入,向绿脉谷核心区域前进。越靠近核心,硅化结构越密集,色彩也越绚烂。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共生体残骸:有的保持着行走的姿势,硅化的手臂指向远方,像是在呼唤同伴;有的则相拥在一起,可能是一对父母在保护孩子,他们的身体被紫色硅质包裹,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还有一处高地上,十几具硅化残骸围成一圈,他们的手臂都伸向中心,那里有一个巨大的、黑色的硅化球体,表面光滑如镜,像是某种仪式的最后一刻被定格。
“扫描这个黑色球体。” 队长下令。
“扫描结果:高密度硅基聚合物,含有异常高的金属元素,内部结构均匀,没有任何有机残留。但… 它在微弱地吸收周围的光线。” 传感器操作员的声音突然变得紧张,“能量读数异常!它在释放一种极其微弱的、未知频率的辐射!”
队员们立刻后退了几步,举起武器对准黑色球体。但球体没有任何反应,依旧静静地躺在硅化残骸中间,吸收着灰白的天光,表面泛起淡淡的黑色光晕。
“保持距离,标记坐标,先不要触碰。” 队长谨慎地说,“继续前进,我们需要找到更多线索,证明硅化过程的真相。”
他们来到曾经的 “盖亚之心” 分支节点下 —— 那根最高的七彩水晶柱。水晶柱底部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像是被某种力量从内部掏空。凑近观察,能看到凹陷边缘有螺旋状的纹路,那是曾经的能量管道。在凹陷底部,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闪烁着绿色微光的晶体碎片。
一名队员小心翼翼地捡起一块碎片,放在采样盒中:“这是… 共生体的能量结晶?它没有完全硅化!”
“分析显示,这些碎片含有活性共生体能量物质,硅化程度仅 30%,是我们目前发现的唯一未完全硅化的物质。” 传感器操作员惊喜地报告,“这说明… 硅化过程在这里被中断过,或者说,被抵抗过!”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精神一振。如果硅化过程可以被抵抗,那就意味着存在逆转的可能,或者至少能找到阻止它的方法。队长蹲下身,仔细观察凹陷底部的痕迹,那里有明显的能量冲击痕迹,像是某种爆炸或能量释放造成的:“这里发生过能量冲突。可能是融合派最后的抵抗。”
艾拉的精神投影 “凝视” 着那些绿色晶体碎片,意识中传来一阵熟悉的温暖 —— 那是 “盖亚之心” 的能量波动,微弱却真实。她突然想起拉贡长老的话:“平衡石… 不在位…” 难道这里就是存放平衡石的地方?是融合派为了阻止硅化,主动引爆了平衡石,才造成了这处未完全硅化的区域?
“彼岸号,我们发现了未完全硅化的能量结晶,推测此处曾发生过抵抗硅化的行动。” 队长的声音带着一丝希望,“请求传送样本进行深度分析。”
“样本接收准备完毕。继续搜索,注意安全。”
就在队员们准备传送样本时,扫描仪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
“警告!检测到未知能量场快速靠近!源点… 是那片七彩硅化森林!” 传感器操作员的声音充满惊恐,“能量模式与硅化层匹配!它在移动!”
所有人猛地回头,只见远处的七彩硅化森林中,那些水晶柱突然开始微微震颤,表面的光斑变得狂乱起来。一道灰色的雾气从森林深处涌出,如同活物般向他们蔓延而来,所过之处,白色硅化平原的表面泛起涟漪般的波纹,那些微小的硅化颗粒被雾气卷起,在空中形成一条灰色的长龙!
“是硅化雾!快撤退!返回侦察艇!” 队长大吼,拉着还在操作设备的队员转身就跑。
灰色雾气的速度极快,瞬间就拉近了距离。它接触到一根孤立的硅化树枝,那树枝瞬间发出刺眼的白光,表面的彩色纹路迅速褪去,变成纯粹的灰白色,然后 “咔嚓” 一声碎裂成粉末。
“它在活化硅化层!快跑!”
三人拼命向侦察艇跑去,身后的灰色雾气紧追不舍,地面在雾气的侵蚀下发出 “滋滋” 的声响,原本光滑的硅化层开始变得粗糙、剥落。当他们扑进侦察艇,猛地关上舱门时,雾气已经追到了舱门边缘,在金属表面留下一层灰白色的粉末。
“立刻起飞!快!” 队长嘶吼着,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
侦察艇的引擎轰鸣起来,猛地升空。透过舷窗,他们看到那片灰色雾气覆盖了整个着陆区域,所有的七彩硅化结构都在迅速褪色、碎裂,变成一片灰白色的荒漠。只有那根最高的水晶柱和核心区域的黑色球体,还在雾气中顽强地抵抗着,闪烁着最后的光芒。
“我们… 看到了文明的尸骸。” 一名队员瘫坐在座位上,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美丽,却又该死的恐怖。”
队长看着下方迅速被灰色雾气吞噬的绿脉谷,沉默地点头。这片七彩的、死寂的土地,确实是文明的尸骸 —— 一个被自己亲手毁灭的文明,最后留下的、最美丽也最残酷的标本。而那活化的硅化雾,证明这场毁灭还未结束,它仍在继续吞噬着这颗星球最后的痕迹。
侦察艇加速升空,远离这片死亡之地。舱内,没有人说话,只有仪器的嗡鸣声和队员们粗重的呼吸声。他们带回了样本,带回了数据,也带回了对文明毁灭最直观的恐惧。
“彼岸号,萤火虫小队请求返航。任务完成,但… 发现潜在威胁,硅化过程可能仍在活跃。”
舰桥内,舰长看着屏幕上灰色雾气蔓延的画面,又看了看艾拉苍白的精神投影,沉重地叹了口气:“返航吧。我们已经看到了真相,接下来… 该想想如何面对它了。”
艾拉的精神投影望着逐渐缩小的母星,感知触须轻轻垂下。她终于明白了母星的终极命运,也明白了那场自我毁灭的残酷。这七彩的尸骸,不仅是过去的悲剧,更是未来的警示 —— 文明的最大敌人,或许从来都不是外来的灾难,而是自身的贪婪与短视。而他们,必须带着这份警示,继续前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后人类的时代,后人类的时代最新章节,后人类的时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后人类的时代,后人类的时代最新章节,后人类的时代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