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语者 第94章 共情之前,先留下证据

小说:痕语者 作者:风痕雪鉴 更新时间:2025-09-03 08:07:4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深夜九点零七分,技术支援中心地下应急通道。

  空气里弥漫着金属与潮湿混凝土混合的冷腥味。

  宋昭背贴墙壁,呼吸压得极低,像一具被抽去灵魂的躯壳,仅靠耳膜与指尖感知外界。

  他能听见自己心跳,也能听见那两道脚步声在通道尽头迟疑地停顿——入侵者在等他暴露位置。

  但宋昭没动。

  刚才在主控室那一瞬的触碰,让他从冷藏柜门框上捕捉到了残响:两颗心跳,节奏被刻意压制,却仍暴露出训练痕迹——右脚落地稍重,步幅恒定在78厘米,误差不超过2厘米。

  这是标准的战术协同步法,常见于特种作战单位夜间突袭编组。

  可他们犯了个致命错误:没有切断应急照明的备用电源。

  绿光微弱,但足够映出人体轮廓。

  宋昭闭眼,让残响中的心跳频率在脑海中回荡,与现实中的脚步声重叠比对。

  左前方那人步伐更稳,是主导者;右后方稍乱,带伤或紧张。

  两人间隔0.8秒,正是为了错开声波反射干扰,但他们忽略了水汽对声音传导的影响。

  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右手悄然滑向腰际消防阀,指尖勾住拉环,蓄力。

  三秒。

  两秒。

  就在左侧那人抬手准备开启热成像仪的瞬间,宋昭猛地拽下消防阀!

  “嗤——!”

  高压水雾轰然喷射,瞬间笼罩整条通道。

  警报尖锐响起,红光闪烁,水珠打在金属墙上如同密集鼓点。

  入侵者反应极快,立刻后撤,但水雾扭曲了红外线,热成像失效。

  宋昭已动。

  南枝拳讲究“低扫高防、肘膝为刃”。

  他贴地滑出,右腿如鞭扫向左前方那人膝盖外侧,精准命中关节缝隙。

  对方闷哼倒地,还未起身,宋昭肘尖已如铁锤砸落肩井穴,顺势拧臂反扣。

  另一人怒吼拔枪,盲射一枪打碎头顶照明灯,玻璃炸裂四溅。

  宋昭借着爆炸声掩护翻滚侧移,将俘虏挡在身前作为人盾。

  枪声再起,子弹擦过金属柜,火花四溅。

  那人见无法锁定,转身就逃,脚步急促却仍保持战术节奏。

  宋昭没追。

  他按住俘虏颈动脉,确认晕厥后迅速搜身,手套脱落的刹那,一道暗青色纹身赫然浮现于左臂内侧——扭曲的蛇形缠绕着数字“14”,下方印着一行极小的拉丁文:真相藏于黑暗。

  宋昭瞳孔骤缩。

  这个标志,他见过。

  十五年前城西灭门案现场,厨房灶台下压着一只烟头,包装纸印着同样图案。

  当年此案被定性为仇杀,凶手至今未归案。

  而那份物证,在案卷封存第三年莫名遗失。

  现在,它出现在一名受过军事训练、奉命清除“回声”相关者的杀手身上。

  他冷冷盯着昏迷的男人,脑海中飞速推演:灭门案受害者家属名单、基金会关联企业、近年异常死亡的调查员……一条看不见的线正缓缓浮现,贯穿过去与现在。

  五分钟后,宋昭将人押送至纪委临时羁押点。

  面对陈砚的追问,他只淡淡道:“依据足迹压深与重心偏移,判断其惯用左手,突袭时暴露破绽。”一字未提残响。

  凌晨四点十八分,林晚的台灯仍亮着。

  她指尖在键盘上疾驰,屏幕分割成数十个窗口。

  被捕者手机中那个伪装成心理干预热线的加密分区,终于被她破解。

  语音指令播放出来,机械女声平静陈述:“清除所有与‘回声’相关的物证接触者。”

  她脊背发凉。

  这不是简单的灭口,而是一套精密的社会性抹除系统。

  她调出沈巍基金会旗下“心桥心理咨询中心”的近三年接待记录,交叉比对司法系统内部人员流动数据,惊人发现:至少七名已被宣告“因病去世”或“意外身亡”的调查员,曾以化名登记就诊。

  而这些“患者”的死亡时间,全部集中在一次高层听证会前两周。

  她猛地合上眼,脑中构建出完整链条——心理操控制造精神崩溃假象,医院出具死亡诊断,殡仪馆完成身份注销,再通过低温保存实现肉体隐匿。

  所谓的“死后复苏”,不过是将被清除者重新唤醒,植入虚假记忆,变成傀儡或实验体。

  “他们不是在杀人……是在重写人生。”她喃喃自语,手指颤抖地打开《白皮书》更新文档,将这一模型命名为“三段式清除协议”,并设定自动推送程序:特别调查庭开庭前一小时,全网同步。

  上午十一点零二分,省纪委会议室。

  陈砚站在投影前,声音沉稳:“我们已申请对‘陈砚亭遗体’开棺验尸,武警部队将于今日下午两点抵达殡仪馆,全程护送。”

  众人哗然。

  沈砚忽然起身:“我请求参与行动。作为魏家后代,我在当地有些旧识,或许能减少阻力。”

  宋昭坐在角落,静静看着他。

  这个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年轻人,此刻脸上写满决绝,却藏不住眼底的裂痕。

  散会后,他在楼梯间拦住沈砚。

  “你父亲的名字,”他低声说,“出现在十五年前灭门案的外围调查笔记里,出现在三年前开发区强拆命案的匿名举报信抄送名单里,也出现在‘回声计划’第一批实验体审批文件的副签栏……他们不会让你活着回来证明什么。”

  沈砚苦笑:“如果我不去,谁来证明他不是凶手?”

  宋昭沉默良久,从内袋取出一枚火柴盒大小的黑色装置,塞进对方手中。

  “贴在衬衫内袋,靠近心脏位置。别让他们给你打针。”

  沈砚点头,转身离去。

  走廊尽头,阳光斜照进来,却照不进程野眼底那一片深沉的暗影。

  而是引爆一切的引信。

  下午三点四十九分,郊区殡仪馆停尸房外。

  唐雨柔提着银色箱包站在铁门前,风吹起她额前碎发。

  她抬头望了一眼监控探头,缓缓打开箱体,取出一台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仪器启动时发出轻微嗡鸣,屏幕泛起蓝光。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棺木底部一圈暗灰色密封胶。

  下午三点四十九分,郊区殡仪馆停尸房外。

  风从铁门缝隙钻入,带着殡仪馆特有的一股铁锈与福尔马林混合的冷味。

  唐雨柔蹲在棺木前,拉曼光谱仪的蓝光映在她瞳孔里,像一道沉静的警报。

  仪器蜂鸣两声,屏幕跳出波形图——峰值异常,频段集中在420纳米波长,是典型的纳米级荧光标记物反应。

  她指尖一颤。

  这种标记物不会自然存在。

  它被设计成在特定压力或温度变化下激活,一旦棺盖开启,密封胶破裂,荧光粒子便会气化扩散,通过空气流动触发远程信号发射。

  某种意义上,这具棺材本身就是一个活体信标。

  “通信切断。”她低声对身后的程野说,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动沉睡的亡者。

  宋昭点头,早已示意外围技术员切断所有无线频段。

  他蹲下身,从战术包中取出小型惰性气体喷雾罐——氩气,能中和空气中潜在的化学触发机制。

  他沿着棺木四周缓慢喷洒,银白色的雾气如薄纱般笼罩棺体,隔绝了外界最后一丝扰动。

  唐雨柔深吸一口气,戴上双层乳胶手套,用无磁镊子从密封胶边缘刮下一小片样本,封入真空管。

  她的动作极稳,但指节微微泛白。

  她知道,此刻他们不只是在开棺,而是在拆一枚延时二十年的炸弹。

  宋昭站起身,亲自接过开棺工具。

  绝缘手套贴合掌心,隔绝电流,也隔绝可能的生物电感应陷阱。

  他将液压撑杆缓缓插入棺盖缝隙,金属摩擦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像某种古老机关被唤醒。

  棺盖掀开的瞬间,一股陈腐的冷气扑面而来。

  尸体面部浮肿,皮肤呈蜡灰色,眼球轻微外凸,但下颌线条过于圆钝,鼻骨塌陷角度也不对。

  唐雨柔迅速打开便携光源,调整至侧射模式,照向死者口腔。

  她用微型牵开器轻轻撑开嘴唇,凝视片刻,瞳孔骤缩。

  “牙齿。”她低语,“三颗门牙做过瓷贴面,牙龈边缘有二次修复痕迹。陈砚亭的牙科档案显示,他只有两颗补牙,且从未接受过美容修复。”

  宋昭沉默俯身,目光落在尸体右手——小指第二节有陈旧性骨折,但陈砚亭的伤在左手。

  他缓缓抬头,与唐雨柔对视一眼。

  “替身。”他说,声音像从地底传来。

  唐雨柔取出采样针,从尸体颈部取了一管血,迅速装入便携离心机。

  三分钟后,血浆层呈现异常乳白色。

  “脂肪乳剂残留,”她声音发紧,“这是低温保存后复苏的典型特征。他们用药物维持代谢假象,再伪造死亡,最后放入棺中充当替身。”

  她抬头望向宋昭,眼中映着停尸房惨白的灯光:“真正的陈砚亭,还在‘回声舱’里。他们没让他死,他们需要他活着——作为实验对照组,或者……活体数据库。”

  宋昭没说话。

  他盯着那具被精心伪造的尸体,脑海中却浮现出十五年前城西灭门案现场的烟头,蛇形纹身,以及今晚那名杀手臂上的拉丁文——Veritas in Tenebris。

  真相藏于黑暗。

  而他们,正一步步踏入那片黑暗的核心。

  风再次掠过铁门,吹动唐雨柔的发丝。

  她合上仪器,低声说:“数据已加密封存,但……他们一定知道我们动了棺。”

  宋昭缓缓合上棺盖,声音低沉:“他们不怕我们开棺。他们怕的是,我们开始看懂他们的规则。”

  他转身走向车边,身影被夕阳拉得极长,像一道割裂光明与阴影的刀痕。

  而此刻,他还不知道,鞋垫下的U盘,正无声地搏动着一段早已死去却仍未熄灭的记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痕语者,痕语者最新章节,痕语者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