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着方克俭的,那个蓝军最高指挥官的图标,在屏幕上,猛地,闪烁了一下。

  然后,变成了,触目惊心的,灰色。

  “斩首”成功!

  系统,发出,冰冷的,电子提示音。

  “蓝军指挥系统,已被摧毁。蓝军,丧失,全部指挥能力。”

  “红军,获胜。”

  整个作战实验中心,陷入了,长久的,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一招致命的,雷霆结局,给,彻底震撼了。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作战实验中心里,无论是总导播大厅,还是各个教室的分会场,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红军获胜”的最终结果。

  推演,结束了。

  从开始到结束,不过短短四个小时。

  一场被所有人认为,会是势均力敌,甚至是蓝军稍占优势的巅峰对决,最终,却以一种近乎碾压的方式,分出了胜负。

  蓝军,那支由军事理论专家们指挥的,装备精良,体系完整的数字化部队,在红军面前,败得,一塌糊涂。

  甚至,连一次像样的,成建制的抵抗,都没能组织起来。

  他们的指挥部,被一招致命地“斩首”。

  他们的主力部队,在被引诱出坚固阵地后,被拖进了巷战和伏击战的泥潭,最终在“野狼谷”被包了饺子。

  输了。

  输得,干脆利落。

  输得,毫无悬念。

  蓝军指挥室里,方克俭教授,无力地,瘫坐在了椅子上。

  他看着屏幕上,那片代表着己方部队的,满目疮痍的灰色,眼神,空洞而又茫然。

  他穷尽毕生所学,构建的,那套堪称完美的,教科书式的战法,在赵援朝那,天马行空,羚羊挂角般的,诡谲路数面前,脆弱得,就像纸糊的一样。

  他想不通。

  他真的想不通。

  为什么,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滴水不漏。

  为什么,自己每一步,都好像,踩在了,对方预设的,陷阱里。

  “我们……是怎么输的?”他身旁的一名副教授,声音颤抖地,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是啊,他们是怎么输的?

  就在这时,指挥室的门,被推开了。

  赵援朝,在一群学员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表情,仿佛,刚刚结束的,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而只是一场,普通的游戏。

  所有蓝军的成员,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击败了他们的,年轻人。

  有不甘,有羞愧,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赵援朝,没有理会其他人。

  他径直,走到了方克俭的面前。

  “方教授,承让了。”他伸出手。

  方克俭,抬起头,看着眼前这张年轻的脸,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没有去握那只手。

  他只是,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赵援朝笑了笑,他知道,对方想问什么。

  他转过身,走到巨大的电子沙盘前,按下了“战后复盘”的按钮。

  整个推演的过程,开始,在沙盘上,以快进的方式,重新播放。

  “方教授,各位老师。”赵援朝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室里,清晰地响起。

  “你们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你们,太相信,你们的‘体系’了。”

  他的手指,点在了,沙盘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代表着蓝军各种高科技装备的图标上。

  “你们的预警机,你们的电子战飞机,你们的卫星,你们的无人机……你们构建了一个,看起来,天衣无缝的,信息化作战体系。你们认为,在这个体系下,战场,对你们来说,是单向透明的。你们可以,看到一切,掌控一切。”

  “但是,你们忘了。战争,从来,都不是,机器和机器的对抗。”

  “归根结底,战争,是人和人的对抗。”

  “你们的体系,是死的。而我,是活的。”

  赵援朝的目光,变得锐利。

  “你们的侦察系统,可以发现,我的坦克,我的大炮。但是,它能发现,一个,伪装成平民,背着单兵防空导弹的,特战队员吗?”

  “你们的防火墙,可以抵御,军用级别的,网络攻击。但是,它能抵御,我利用民用网络,散播的,那些真假难辨的,谣言和恐慌吗?”

  “你们的作战条令,告诉你们,要摧毁,敌人的指挥中心,要打击,敌人的关键节点。但是,如果我的指挥中心,就在一所,幼儿园的地下室里呢?如果我的关键节点,就是,城市里的,一座,自来水厂呢?”

  “你敢炸吗?”

  赵援朝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蓝军所有成员的心上。

  他们,哑口无言。

  “你们把战争,当成了一道,数学题。以为,只要,计算好每一个变量,就能,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而我,从一开始,就把战争,当成了一场,心理游戏。”

  “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在军事上,战胜你们。而是为了,在心理上,摧毁你们。”

  “我把部队撤入城市,是为了,废掉你们的空中优势,让你们,有力无处使,陷入,选择的困境。这是,第一步,扰乱你们的决心。”

  “当你们,选择围城,制造混乱时,我按兵不动。就是为了,让你们,自己,陷入‘战争伦理’的陷阱,让你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是,第二步,动摇你们的信心。”

  “而当我,瘫痪了你们的支援体系,切断了你们的后勤时。你们,果然,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放弃了所有理智,只想,冲过来,跟我拼命。”

  “那一刻,你们,就已经,输了。”

  “因为,一个,被情绪左右的,指挥官,是不可能,打赢一场,现代战争的。”

  赵援朝,转过身,看着,已经面如死灰的,方克俭。

  “方教授,你所有的战术,都写在,教科书里。而我,只需要,把你的教科书,研究透了。我就能,预判你,所有的,行动。”

  “你,是照着剧本,在演戏。”

  “而我,是那个,写剧本的人。”

  说完,整个指挥室,落针可闻。

  所有蓝军的成员,都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

  他们,终于明白了。

  自己,输在哪里。

  他们输在了,思想上。

  输在了,对战争的,认知上。

  他们,还停留在,以“技术”和“装备”为核心的,器物层面。

  而赵援朝,已经上升到了,以“人”和“认知”为核心的,思维层面。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战争!

  总导播大厅里,学院的院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转头,对身边的政委,说道:“老伙计,我们,都老了。”

  政委,点了点头,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啊,我们是老了。但是,我们的军队,后继有人了!”

  这一刻,所有观摩的师生,心中,都涌起了,同样一个念头。

  一个,属于中国军队的,全新的,战争时代,或许,就要,来临了。

  而开启这个时代的,正是眼前这个,石破天惊的,年轻人。

  兵棋推演结束了,但它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赵援朝,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向国防军师学院的所有师生,展示了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他没有去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也没有去硬碰硬地比拼火力和装备。

  他从战争的更高维度——认知域和心理域,对蓝军发动了攻击。

  他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棋手,看似随意的几步闲棋,却招招都打在对方的要害上,最终,将对手,引入了一个,必输的死局。

  蓝军指挥室里,复盘结束了。

  赵援朝的那番话,言犹在耳,每一个字,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方克俭教授,依旧,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骄傲和矜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落寞。

  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建立起来的,所有自信和理论大厦,在今天,被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冲击得,摇摇欲坠。

  这种感觉,比单纯的战败,要痛苦一百倍。

  “都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他挥了挥手,声音,嘶哑而又无力。

  蓝军司令部的其他成员,默默地,向他敬了个礼,然后,悄然退出了指挥室。

  最后,房间里,只剩下了,方克俭和赵援朝两个人。

  赵援朝,并没有离开。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个,陷入了巨大自我怀疑中的,老学者。

  他知道,对于一个,像方克俭这样,骄傲了一辈子的,学术泰斗来说,这场失败,意味着什么。

  他今天,不仅仅是,赢了一场推演。

  他更是,亲手,打碎了一个,老人的,信仰。

  这,或许有些,残忍。

  但是,对于一支,军队的,思想变革来说,这种,“不破不立”的阵痛,是必须的。

  许久,许久。

  方克俭,才缓缓地,抬起头。

  他看着赵援朝,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极其复杂的光芒。

  他挣扎着,站起身,走到赵援朝的面前。

  然后,做出了一个,让赵援朝,都感到意外的,动作。

  他对着赵援朝,深深地,鞠了一躬。

  “赵军长,我,服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我为我之前的,傲慢和偏见,向你,道歉。”

  “你今天,给我,也给,我们整个学院,上了,最深刻,也最重要的一堂课。”

  赵援朝,连忙,上前一步,扶住了他。

  “方教授,您言重了。您是前辈,我受不起您这个礼。”

  “不,你受得起。”方克俭,直起身,看着他,眼神,变得,无比诚恳。

  “达者为师。在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上,你,是我的老师。”

  他拉着赵援朝的手,重新,走回到了,电子沙盘前。

  “援朝同志,不,赵老师。”他连称呼,都改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方教授,您说。”

  “在你的战术体系里,你似乎,非常重视,‘欺骗’和‘攻心’。”方克俭指着沙盘,问道,“但战争,终究是,硬实力的对抗。如果,我们的对手,拥有,比我们,强大得多的,绝对实力呢?比如,在装备上,对我们,形成代差。在兵力上,是我们的,数倍。在那种情况下,你这些,精妙的战术和心理战,还会有用吗?”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也非常残酷。

  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中国军人的,一个心结。

  当“钢”少,而“气”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打?

  赵援朝,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但他,必须回答。

  因为,这关系到,一支军队,面对强敌时,最根本的,信心和勇气。

  “方教授,您说的,是‘存量’的对抗。”赵援朝缓缓开口。

  “如果,只看沙盘上,这些,代表着坦克、飞机、军舰的,冰冷数据。我们,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存量’比拼。它更是一场,动态的,‘增量’博弈。”

  “增量?”方克俭,有些不解。

  “对,增量。”赵援朝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个‘增量’,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快的,决策速度。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强的,战争动员能力。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坚韧的,民族意志。”

  “甚至,可以是,一场,恰到好处的,台风。一场,让敌人,金融市场,崩溃的,黑天鹅事件。”

  “战争,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它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甚至,地理、气候,都,息息相关。”

  “我们不能,只盯着,军事这一个,子系统。我们要学会,跳出军事,看军事。要学会,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大系统中,去寻找,我们的,‘增量’,去发现,敌人的,‘减量’。”

  “当敌人,以为,他是在,跟我们的,一支军队作战时。我们,要让他,实际上,是在,跟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甚至,整个,支持我们的,世界,作战!”

  “这,才是,人民战争理论,在信息时代,全新的,内涵!”

  “用我们的,确定性的,体系优势,去对抗,敌人的,不确定性的,技术优势!”

  “这,就是我的,答案。”

  赵援朝的话,说完了。

  方克俭,站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他整个人,仿佛,被一股,巨大的,电流,击中了。

  人民战争!

  这个,曾经,让他们,战胜了,无数强敌的,最宝贵的,法宝。

  他以为,在信息时代,这个法宝,已经,过时了。

  可今天,赵援朝,却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赋予了它,崭新的,生命力!

  跳出军事,看军事。

  用体系优势,对抗,技术优势。

  原来,是这样!

  原来,还可以,这样!

  “我……我明白了……”方克俭,喃喃自语。

  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那是一种,作为一个学者,在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真理时,所特有的,兴奋和激动。

  “援朝,谢谢你。”

  他紧紧地,握住赵援-朝的手,用力地,晃了晃。

  “你,为我们,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一刻,学院派和实战派之间,那道无形的,壁垒,彻底,消融了。

  一位,皓首穷经的老学者,和一个,锋芒毕露的年轻将军,在对未来战争的,共同探索中,终于,找到了,思想的,共鸣。

  赵援朝和方克俭的这场兵棋推演,以及之后那场,堪称经典的战后复盘,在国防军师学院,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地震”。

  那段长达数小时的推演录像,被学院,列为了最高等级的“特级教学案例”,在各个班级,反复播放,组织研讨。

  “赵氏战法”、“认知作战”、“体系破击”……一个个全新的军事名词,开始在学员们中间,流传开来。

  赵援朝,这个名字,也彻底,成为了,学院里的一个,传奇。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在汉东,掀起反腐风暴的,“鹰派军长”。

  他更是一位,拥有,超前战争理念的,战略思想家。

  一个,足以,和方克俭这样的,理论泰斗,平起平坐的,大师级人物。

  离开国防军师学院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

  赵援朝坐在军车里,看着车窗外逐渐远去的学院大门,那座庄严的建筑在雨幕中显得有些模糊。

  “军长,方教授他们都来送您了。”周守京转过头说。

  赵援朝摆摆手,没有回头。

  这一趟学院之行,收获比他预想的要多。不仅是理论上的交锋,更重要的是,他在那些年轻军官的眼中,看到了某种东西。

  那是对未来战争的渴望,对改变的期待。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火种。

  车队驶上高速,雨势渐大。

  赵援朝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老连长梁三喜的脸。

  “老班长,我在京城这边,把该办的事都办了。”他在心里说,“接下来,该回去练兵了。”

  二十集团军驻地。

  当车队驶入军区大门时,雨已经停了。

  门口的哨兵看到军长的车,立刻敬礼。赵援朝透过车窗,看到营区里的训练场上,士兵们正在进行五公里武装越野。

  “还是这里好。”他说。

  周守京笑了:“军长想部队了?”

  “想个屁。”赵援朝骂了一句,但嘴角却勾起来,“我是想看看,这群崽子们,有没有偷懒。”

  车刚停稳,高城就大步跑了过来。

  “军长!您可算回来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再不回来,参谋长都要急疯了!”

  “急什么?”

  “装甲师的新装备到了!十几辆99A主战坦克!还有一批新型步战车!参谋长说,这些玩意儿太金贵,没您点头,他不敢让人动。”

  赵援朝眼睛一亮。

  99A?

  那可是陆军的宝贝疙瘩,号称“陆战之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整个二十集团军,之前只有三辆用来测试,现在一下子来了十几辆?

  “走,去看看。”

  装甲团训练场。

  当赵援朝的轮椅被推到装备停放区时,他看到了那些崭新的钢铁巨兽。

  墨绿色的涂装,粗大的125毫米滑膛炮,厚重的复合装甲。每一辆坦克,都散发着暴力美学的气息。

  参谋长王铁山站在一辆99A旁边,看到赵援朝来了,连忙迎上来。

  “军长,您可来了!这批装备,上级说是专门给咱们二十军的。让我们尽快形成战斗力。”

  赵援朝绕着坦克转了一圈,伸手摸了摸炮管。

  冰凉的触感传来,让他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

  “编组怎么样了?”

  “已经按您之前的要求,组建了一个加强装甲营。三个坦克连,一个步战车连,一个炮兵连。人员都是从各团抽调的精锐。”

  “装备磨合了吗?”

  王铁山脸色有点尴不自然:“这个……还没有。”

  “为什么?”

  “军长,您也知道,这玩意儿太贵了。一发炮弹就是好几万,油料消耗更是天文数字。我怕……”

  “怕个屁!”赵援朝打断他,“装备不用来训练,难道拿来供起来?!”

  “可是军长,上级拨的训练经费……”

  “经费不够我去要!”赵援朝盯着他,“我就问你一句,这批装备,能不能在一个月内,形成战斗力?”

  王铁山愣了一下,随即挺直腰杆:“能!”

  “那就给我练!往死里练!”赵援朝拍了拍轮椅扶手,“我要看到,我们二十军的装甲拳头,能一拳,把任何敌人的防线,砸个稀巴烂!”

  “是!”

  当天下午,整个装甲团就沸腾了。

  新装备正式解封,开始分配到各个连队。

  坦克连长们领到99A的时候,一个个激动得跟过年似的。有个连长抱着坦克履带,差点没哭出来。

  “妈呀,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咱们二十军,也有99A了!”

  训练,从第二天清晨就开始了。

  装甲团的训练场上,十几辆99A排成一列,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颤。

  赵援朝坐在观察台上,手里拿着望远镜,看着场上的训练。

  第一个课目,是坦克机动。

  “一营长!”他拿起对讲机。

  “到!”

  “你们连的坦克,从起点到终点,用了多长时间?”

  “报告军长,五分二十秒!”

  “太慢了!”赵援朝毫不客气,“按照99A的性能,这个距离,三分钟就够了!你们是在开拖拉机吗?”

  对讲机那头,一营长的声音都变了调:“军长,这……这已经很快了……”

  “快个屁!再来一遍!这次我只给你们三分钟!完不成,全连加练!”

  训练场上,坦克再次轰鸣。

  这一次,驾驶员们拼了命地踩油门,99A的发动机爆发出惊人的动力,几十吨重的钢铁巨兽,在训练场上狂奔。

  两分五十秒。

  赵援朝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接下来是射击课目。

  靶场上,竖起了几十个模拟目标。有固定靶,有移动靶,还有模拟装甲车辆的靶标。

  “二连!准备!”

  一辆99A驶到射击位置,炮管缓缓转动,瞄准了两千米外的一个目标。

  “放!”

  “轰!”

  炮弹出膛的瞬间,整个坦克都往后一震。

  两千米外,目标被精准命中,炸成一团火球。

  观察台上,几个参谋激动得直拍手。

  “好!”

  “打得漂亮!”

  赵援朝却皱起眉头。

  “周守京。”

  “在。”

  “记下来,二连炮长,从瞄准到击发,用了八秒。”

  周守京愣了:“军长,八秒已经很快了……”

  “快吗?”赵援朝转过头看他,“如果是实战,敌人的坦克,会给你八秒钟的瞄准时间?”

  周守京不说话了。

  “告诉他们,我要的标准是五秒。从发现目标,到击毁目标,不能超过五秒。”

  “五秒?!”王铁山在旁边听得倒吸一口凉气,“军长,这个标准,全军都没几个人能做到……”

  “做不到就练!”赵援朝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二十军,要的就是全军第一!”

  训练,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装甲团的官兵们,几乎是在坦克里度过的。

  每天天没亮就起床,检查装备,保养车辆。然后是整整一天的高强度训练。机动、射击、战术配合……每一个课目,都要练到极致。

  晚上回到营房,倒头就睡。

  有的驾驶员,手上磨出了血泡。有的炮长,眼睛盯着瞄准镜,盯到充血。

  但没有一个人喊苦。

  因为他们知道,军长在看着他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侯亮平逮捕鹰派将军,他岳父慌了,侯亮平逮捕鹰派将军,他岳父慌了最新章节,侯亮平逮捕鹰派将军,他岳父慌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