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屋内,齐松悠悠转醒。

  宿醉的头痛还未完全消散,鼻尖却传来一阵幽兰般的体香。

  他微微侧头。

  便看到一张恬静美好的睡颜近在咫尺。

  王钗长长的睫毛在晨光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嘴角还带着一丝满足的笑意。

  齐松的心瞬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柔情与满足填满。

  他小心翼翼地起身,生怕惊扰了梦中的佳人。

  穿戴整齐后。

  齐松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一人走出了状元府。

  今日,是他第一天去翰林院当值。

  翰林院,位于皇城东南角,与格物处遥遥相望。

  这里没有格物处那般戒备森严,却自有一股庄严肃穆的书卷气。

  齐松走进院门,便看到几位身穿儒袍的老者。

  正围在一棵古松下,对着一盘残局争论不休。

  一名小吏见他进来,连忙上前行礼。

  “可是齐状元?下官已在此恭候多时。方大人正在书阁等您。”

  “方大人?”

  “正是礼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方鼎,方大人。”

  齐松心头一震。

  连忙整理衣冠,随着小吏快步走向书阁。

  方鼎!

  那可是前朝大乾的宰相,当世公认的大儒!

  其学识与名望。

  在天下读书人心中,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

  陛下竟然让他来掌管翰林院!

  推开厚重的书阁大门,一股浓郁的墨香与书卷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却精神矍铄的老者。

  正站在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前,专注地翻阅着一卷古籍。

  他便是方鼎。

  听到脚步声,方鼎缓缓转过身。

  一双看似浑浊,实则清明无比的眼睛,落在了齐松身上。

  “你就是齐松?”

  “学生齐松,拜见方大人。”

  齐松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不必多礼。”

  方鼎摆了摆手,将手中的古籍放回书架,“你的策论,老夫看过了。”

  他缓步走到齐松面前,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以“道”与“器”论国之未来,立意高远,格局宏大。尤其是那句“天下将为一道”,深得老夫之心。”

  方鼎的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笑意。

  “陛下将你点为状元,又让你入翰林院,可见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莫要辜负了这份圣恩。”

  “学生谨记大人教诲。”

  这一天,齐松便在方鼎的指点下,熟悉着翰林院的事务。

  编纂史书,整理典籍。

  为陛下起草一些无关紧要的诏令。

  工作清闲,却让齐松受益匪浅。

  方鼎的学识,渊博如海。

  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天文地理。

  他都能信手拈来,深入浅出。

  齐松就像一块干渴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傍晚时分,当值的官员陆续离开。

  齐松收拾好案几,却没有立刻离去。

  他走到依旧在灯下看书的方鼎面前。

  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躬身下拜。

  “方大人,学生有一事相求。”

  “何事?”

  方鼎抬起头。

  “学生……欲与城南王氏之女结为连理。斗胆……恳请方大人,能为学生做个证婚人。”

  齐松说完,紧张地看着方鼎,手心里全是汗。

  让当朝礼部尚书,一代大儒来做证婚人。

  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一种奢求。

  方鼎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抚须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齐松!别人求老夫,都是求官,求名,你倒好,竟是来求老夫为你证婚!”

  他站起身,拍了拍齐松的肩膀,眼中满是笑意。

  “才子佳人,自古便是美谈。老夫岂有不允之理?此事,老夫应下了!”

  得到方鼎的允诺。

  齐松大喜过望,连连拜谢。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王钗和张婶。

  母女二人听闻竟请动了方鼎这尊大神来做证婚人。

  更是喜出望外,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

  与此同时。

  万里之外的辽东郡,齐家村。

  齐松的父母兄妹。

  依旧如往常一般,在田间辛苦劳作。

  自齐松去咸阳赶考,已有数月。

  音讯全无。

  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又渐渐多了起来。

  “我看那齐家小子,八成是落榜了,没脸回来见人了吧!”

  “就是,还状元梦呢!能考上个秀才就不错了!”

  齐松的父母听着这些话,心里焦急,却也只能默默忍受。

  这一日,正当他们在田里锄地时。

  村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紧接着,一队身穿官服的差役。

  簇拥着一名官员,风风火火地冲进了村子。

  “圣旨到——!齐家村齐松家人何在?速来接旨!”

  这一声喊,让整个田间地头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惊愕地望向村口。

  齐松的父母更是脑子一蒙,锄头都掉在了地上。

  他们连滚带爬地跑到那官员面前,哆哆嗦嗦地跪了下去。

  “草……草民便是……”

  那官员展开一卷明黄的圣旨,高声宣读。

  当“状元及第”四个字从他口中念出时。

  整个齐家村,彻底炸了锅!

  “天呐!状元!齐松真的中了状元!”

  “还是殿试第一!我的老天爷!”

  那些曾经嘲讽过齐松的村民。

  一个个目瞪口呆,肠子都悔青了。

  齐松的父母,更是激动得当场晕了过去。

  好不容易被掐人中救醒。

  两位老人抱着那卷圣旨,哭得像个孩子。

  那官员又从怀里掏出一封家书。

  “此乃齐状元托人送回的家书,只是村中可有识字之人?”

  全村人面面相觑,他们这些泥腿子,哪里识得半个字?

  最终,还是那官员亲自为他们念了信。

  信中,齐松详述了自己高中状元,得陛下恩赏的经过。

  并言明,已在咸阳安顿下来,要接全家人去京城享福。

  信的最后,他还提到了自己即将与城南王氏之女成亲,恳请父母同意。

  听完信,齐家五口人——父母,哥哥,弟弟,妹妹,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

  那是喜悦的泪水,是苦尽甘来的泪水。

  三天后。

  在全村人羡慕嫉妒的目光中。

  齐松的家人坐上了官府派来的马车。

  在差役的护送下,踏上了前往咸阳的道路。

  他们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贫瘠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最新章节,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