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色微明,晨钟暮鼓之声响彻洛阳。

  崇德殿内,金殿森然,香炉中青烟袅袅。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却又暗流涌动。

  董卓一身玄色朝服,昂然立于百官之首,神色自若。

  而在那高高的御座上,少帝刘辩面色苍白。

  宽大的龙袍穿在他瘦削的身上,显得有些空荡。

  他身后的珠帘之后,隐约可见何太后凤冠霞帔的轮廓。

  当值宦官展开一卷黄绸诏书,用其尖细的嗓音高声宣读。

  “……朕承皇天之眷命,惟国步维艰,赖前将军董卓戡乱定倾之功,宜进元辅以安社稷……”

  “……兹册封前将军董卓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授黄钺,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朕冲龄嗣位,德薄任重。朕以父礼事相国董卓,尊号曰「相父」……”

  当最后“相父”两个字落下时。

  整个崇德殿如同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平静湖面,瞬间炸开了锅!

  “相父?这……这如何使得!”

  “荒唐!简直是闻所未闻的荒唐事!”

  “董卓一介武夫,何德何能,竟敢为天子父!”

  群臣哗然,议论之声嗡嗡作响。

  太傅袁隗双目微眯,抚着胡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阴鸷之色。

  河南尹王允、司徒黄琬、司空杨彪等一众保皇派老臣。

  更是气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正欲出列死谏。

  然而,还未等他们开口,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第一个站了出来。

  侍御史,蔡邕。

  他越众而出,对着御座躬身一揖,声色俱厉地高声道:

  “陛下!太后!万万不可!”

  “董仲颖虽有清君侧之功,但其终究是一介西凉武夫!”

  “骤登相国高位已是旷古殊荣,岂能再受‘相父’之尊?”

  “此举有违祖制,乱了纲常,必为天下人所耻笑啊!”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蔡邕可是董卓亲自请回朝中的名士,素来与董卓亲近。

  今日怎么反倒成了第一个发难的人?

  原本准备慷慨陈词的王允等人都顿住了脚步。

  他们想说的话,全被蔡邕抢先说了。

  董卓站在那里,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义愤填膺的蔡邕。

  心中冷笑。

  好家伙,不愧是当世大儒!

  这演技,不去唱戏都屈才了。

  与其让那些真正的反对者发难,把场面弄得不可收拾。

  不如让自己的“托儿”先开第一枪。

  这样,话语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果然,蔡邕话音刚落。

  御座后方的珠帘内,便传来了一个雍容而又带着疲惫的女声。

  是何太后。

  “国步艰难,神器未安……”

  太后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她将那份早已准备好的懿旨,用一种哀婉而又坚定的语气,缓缓道来。

  从“阉竖乱政”到“强藩环伺”……

  从“董卓入京畿扫清宫禁”到“再造乾坤之功”……

  从“陛下冲龄未谙治体”再到“为固国本,安宗庙”……

  整篇懿旨,字字泣血,句句恳切。

  将册封董卓为相父这件事,从一件权臣逼宫的丑闻,

  描绘成了一位忧心忡忡的母亲,为了年幼的儿子和风雨飘摇的江山,不得不托庇于国之柱石的无奈之举。

  “……望相父念哀家托付之重,视陛下如己出,尽心辅弼。”

  “俾我汉室危而复安,则天下幸甚,宗庙幸甚!”

  当最后一句落下,殿内一片死寂。

  蔡邕听完,脸上现出挣扎、感悟、最终释然的复杂神情。

  他对着珠帘方向长揖及地,悲声道:

  “原来太后与陛下竟有如此深意,是臣愚钝了!”

  “为江山社稷计,臣……附议!”

  说完,他默默退回了班列。

  这一手回马枪,把所有人都看傻了。

  王允气得嘴唇哆嗦,正要上前一步,继续力争,可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

  “太……太后深谋远虑,臣……臣亦附议……”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懵了!

  他想说的明明不是这个!

  紧接着,黄琬、杨彪等一众保皇派大臣,仿佛中了邪一般。

  他们心中明明是万般抗拒,可说出口的话。

  却都变成了“臣附议”、“臣等无异议”。

  这正是系统派系支持度的恐怖之处。

  那40%的支持度,虽不足以让他们心悦诚服。

  却足以在关键时刻,扭曲他们的言行,让他们做出违背本心之事!

  眼看大势已去,御座上的刘辩。

  只觉得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痛得无法呼吸。

  他想起了昨日唐姬的话,想起了“卧薪尝胆”。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眼中的泪水与恨意,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他缓缓站起身,亲自走下御座。

  来到捧着相国金印的宦官身旁,做势欲亲自将金印捧给董卓。

  “相国劳苦功高,这相印,理当由朕亲授。”

  董卓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装模作样地躬身推辞:

  “陛下,万万不可!”

  “臣不过立下些许微末之功,何敢受此大任?”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刘辩看着他那虚伪的嘴脸,心中恨意翻腾。

  但他知道,这必是董贼的试探!

  若他应对不当,今夜等着他的,就是一杯致死的毒酒!

  他强忍着恶心,学着母后的口吻,声情并茂地说道:

  “相父何出此言!”

  “若非相父,朕与母后早已丧于阉人之手,大汉江山亦危在旦夕!”

  “如今社稷安危,黎民福祉,皆系于相父一身。”

  “万望相父莫要推辞,以天下苍生为念啊!”

  他这是用整个大汉江山,来“绑架”董卓。

  董卓听完,故作惊讶地挑了挑眉,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哦?”

  “原来臣竟然这么伟大?!”

  “既然如此,那臣若再推辞,倒显得不识抬举了!”

  说罢,他不再客气,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相国金印。

  高高举起,环视全场。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无人敢与他对视。

  刘辩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他咬破了嘴唇,尝到了苦涩的血腥味。

  他知道,最屈辱的时刻到了。

  他对着董卓,深深一躬,用尽全身力气,从牙缝里挤出那几个字。

  “今后朝中事务,就有劳……相父费心了。”

  “相父”二字,轻飘飘的,却又重如泰山。

  狠狠地砸在崇德殿的每一个角落。

  也砸碎了这位少年天子最后的尊严。

  董卓满意地看着他,笑着点点头。

  那笑容里满是戏谑与得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挟太后以令天子,三国之挟太后以令天子最新章节,三国之挟太后以令天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