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将军秘书的通话简短而高效。对方没有过多寒暄,只要求将“所有技术细节、数据流分析、生物信号影响证据形成结构化报告,通过绝对安全渠道递交”。
张淑芬知道,这是最高级别的重视。将军代表的,绝非个人意志。
林小雨带领团队连夜奋战,将金橡树设备的拆解分析、恶意指令的捕获与特征码解析、“灯塔”护盾的原理及有效性验证,以及最关键——那次大规模指令测试对老年用户产生的可观测生理影响数据(心率变异异常、脑电波紊乱模式),打包成一份沉甸甸的技术报告。报告措辞冷静客观,但每一个数据点都像一颗冰冷的子弹。
报告通过赵刚一位已退役的、绝对可靠的老战友渠道,呈递了上去。
接下来的几天,是风暴前的死寂。金橡树的推广依旧如火如荼,媒体上充斥着对其“社会责任感”的赞美。但春风团队核心成员都能感觉到,空气中有某种无形的弦正在绷紧。
非对称战场
将军的反馈很快,但方式出乎意料。他没有动用官方力量直接查封金橡树(“缺乏直接司法管辖证据,且涉及外资,敏感度高”),而是为春风团队打开了几扇“侧门”:
1.数据支持:一个匿名的科研机构账户,向林小雨开放了国内部分互联网骨干节点的匿名流量镜像权限,让她能更清晰地绘制金橡树数据出入境的完整图谱,甚至捕捉到一些之前被隐藏的中继跳板。
2.专家资源:两位国内顶尖的神经工程学和密码学教授,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拜访了春风学校的实验室,对“灯塔”系统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关键的优化建议,特别是在信号伪装和低功耗运行方面。
3.安全通道:提供了一个加密等级极高的通信频道,用于关键时刻的紧急联络。
这是一种非对称的支持。国家力量在幕后提供信息和资源赋能,但台前的仗,仍然需要张淑芬他们这个“民间团队”来打。这既是对他们的保护,也是一种考验。
“我们不能指望一次雷霆行动解决问题,”张淑芬对团队说,“这是一场‘鼹鼠战争’,我们要在他们庞大的体系下,挖出一条条隧道,找到承重墙,然后轻轻敲击,让他们自己崩塌。”
“善意”的瘟疫
金橡树的新一轮攻势来了。他们推出了“认知活力提升”计划,通过手环和APP向用户推送“个性化健脑游戏”和“认知训练课程”。这些游戏设计精巧,看似无害,甚至有些趣味性。
但林小雨的监控系统立刻报警。这些游戏的核心逻辑经过精心设计,会不断强化某种单一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奖励快速、冲动而非深思熟虑的决策,并 subtly植入对特定符号(隐约与金橡树logo相关)的好感度,以及对混乱、不确定性的焦虑感。
“他们在进行行为主义编程!”林小雨感到毛骨悚然,“用游戏化的方式,像训练鸽子一样,重塑老年人的认知习惯!这比直接的指令更隐蔽,也更可怕!”
更糟糕的是,这些“游戏”极具传染性。老人们会聚在一起比较分数,互相传授“通关技巧”,无形中成为了金橡树模式的推广者。一种新型的、基于数据表现的社交压力开始形成。
“灯塔”系统能屏蔽恶意指令,却难以阻止这种“善意”的、沉浸式的行为诱导。
根须的反击
面对这种软性入侵,张淑芬意识到,技术防护必须与人文关怀结合。
她发动了春风学校的所有学员和家属。
故事沙龙:组织老人们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智慧经验,由志愿者整理成生动的“生命档案”,强调经历的复杂性和选择的多样性,对抗游戏中的简单化叙事。
传统技艺工坊:邀请老手艺人教授书法、剪纸、编织等,这些活动需要耐心、精细和整体思维,与金橡树游戏鼓励的快速反应截然相反。
家庭记忆库:鼓励家庭成员共同上传老照片、录制口述历史,强化代际情感纽带和本土身份认同,筑起情感的“护城河”。
同时,技术团队也没闲着。他们开发了一款外挂式的小配件——“怀表”。它可以无缝接入金橡树的手环,当其检测到长时间游戏或特定思维模式被反复强化时,会发出轻柔的震动,并显示一句预设的、充满人情味的话:“喝杯茶歇歇吧?”、“老朋友喊你下棋啦!”或者直接播放一段家人预先录制的关怀语音。
这不是对抗,而是分流和唤醒。用温暖的真实记忆和社交联系,将老人从冰冷的数字强化训练中拉回来。
蛇影浮现
林小雨对数据流的持续监控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分析匿名节点提供的流量数据,她成功锁定了一个位于第三国、伪装成云计算中心的关键中继服务器。更令人兴奋的是,她捕捉到一次罕见的、加密等级稍低的通信失误——虽然内容仍被加密,但通信协议的一个握手包中,包含了调试信息,里面有一个清晰的内部项目代号:
**“Project Nāga”**
Nāga,梵语中的“那伽”,常被译为“龙”,但在东南亚神话中,它更常被描绘为**多头蛇形神怪**,拥有强大的力量和蛊惑人心的能力。
“就是它!”林小雨几乎跳起来,“这就是他们内部项目的名字!蛇!所有的蛇形标志都对应上了!”
这个代号,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锚点。顺着这个线索,结合之前捕获的指令特征码,破解团队终于找到了敌方加密算法的一个微小漏洞规律——它与某种古老的、非标准的密码学流派有关,灵感源自梵文语法结构。
破解的大门,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倒影
时机终于成熟。
张淑芬决定发动一次精心策划的反击,代号“倒影”。
行动日。
金橡树正在举办一场大型线上“银发科技峰会”,徐文龙将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与几家国内大型养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就在演讲最高潮,徐文龙展示着金橡树未来蓝图时,春风团队行动了。
林小雨带领黑客小组,利用找到的漏洞,短暂劫持了金橡树部分国内服务器的内容分发网络(CDN)。他们并未中断直播,而是进行了一次**精准的镜像替换**。
徐文龙的演讲画面依旧流畅,但他背后光鲜亮丽的PPT和数据图表,全部被替换成了春风团队准备好的“倒影”:
展示用户增长的曲线图,被替换成显示恶意指令下发频率和强度的图表。
宣称“认知提升”的脑部扫描图,旁边并列展示了真实的、受到干扰后出现异常活动的脑电波对比图。
笑容满面的老人用户照片,下方滚动播放着这些老人家属提供的、老人在夜间因设备异常而焦虑失眠的真实描述(匿名处理)。
最后,屏幕中央打出了一行字:
“Nāga的计划,是吞噬智慧,播种服从吗?”
“金橡树,请解释一下‘认知活力’背后的‘神经校准’!”
直播瞬间炸锅。虽然仅仅几十秒后就被切断,但无数截图和录屏早已在互联网上病毒式传播。
徐文龙在台上脸色煞白,虽然他极力保持镇定,但那一刻的惊慌失措被高清镜头捕捉得清清楚楚。他手腕上的蛇形袖扣,在灯光下仿佛失去了所有光泽,变得阴冷而可笑。
“倒影”行动没有放出任何直接指控的证据,但它抛出了最致命的问题和内部代号,成功地将“金橡树”和“阴谋”、“控制”、“蛇(Nāga)”牢牢绑定在了公众的意识里。
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信任,一旦出现裂痕,就很难再修复。
金橡树的股价再次暴跌,合作方纷纷暂停协议,监管部门宣布启动“是否涉及不正当数据采集和潜在健康风险”的调查。
徐文龙和他的“Project Nāga”,被迫从阴影中走到了聚光灯下,虽然灯光刺眼,且充满了质疑。
张淑芬看着屏幕上徐文龙特写镜头里那一闪而过的狰狞,知道真正的反扑才刚刚开始。毒蛇被惊扰之后,反击往往是最致命的。
但她握紧了手中那枚冰冷的蛇形接口,眼神没有丝毫动摇。
“我们等着你。”
张淑芬知道,这是最高级别的重视。将军代表的,绝非个人意志。
林小雨带领团队连夜奋战,将金橡树设备的拆解分析、恶意指令的捕获与特征码解析、“灯塔”护盾的原理及有效性验证,以及最关键——那次大规模指令测试对老年用户产生的可观测生理影响数据(心率变异异常、脑电波紊乱模式),打包成一份沉甸甸的技术报告。报告措辞冷静客观,但每一个数据点都像一颗冰冷的子弹。
报告通过赵刚一位已退役的、绝对可靠的老战友渠道,呈递了上去。
接下来的几天,是风暴前的死寂。金橡树的推广依旧如火如荼,媒体上充斥着对其“社会责任感”的赞美。但春风团队核心成员都能感觉到,空气中有某种无形的弦正在绷紧。
非对称战场
将军的反馈很快,但方式出乎意料。他没有动用官方力量直接查封金橡树(“缺乏直接司法管辖证据,且涉及外资,敏感度高”),而是为春风团队打开了几扇“侧门”:
1.数据支持:一个匿名的科研机构账户,向林小雨开放了国内部分互联网骨干节点的匿名流量镜像权限,让她能更清晰地绘制金橡树数据出入境的完整图谱,甚至捕捉到一些之前被隐藏的中继跳板。
2.专家资源:两位国内顶尖的神经工程学和密码学教授,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拜访了春风学校的实验室,对“灯塔”系统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关键的优化建议,特别是在信号伪装和低功耗运行方面。
3.安全通道:提供了一个加密等级极高的通信频道,用于关键时刻的紧急联络。
这是一种非对称的支持。国家力量在幕后提供信息和资源赋能,但台前的仗,仍然需要张淑芬他们这个“民间团队”来打。这既是对他们的保护,也是一种考验。
“我们不能指望一次雷霆行动解决问题,”张淑芬对团队说,“这是一场‘鼹鼠战争’,我们要在他们庞大的体系下,挖出一条条隧道,找到承重墙,然后轻轻敲击,让他们自己崩塌。”
“善意”的瘟疫
金橡树的新一轮攻势来了。他们推出了“认知活力提升”计划,通过手环和APP向用户推送“个性化健脑游戏”和“认知训练课程”。这些游戏设计精巧,看似无害,甚至有些趣味性。
但林小雨的监控系统立刻报警。这些游戏的核心逻辑经过精心设计,会不断强化某种单一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奖励快速、冲动而非深思熟虑的决策,并 subtly植入对特定符号(隐约与金橡树logo相关)的好感度,以及对混乱、不确定性的焦虑感。
“他们在进行行为主义编程!”林小雨感到毛骨悚然,“用游戏化的方式,像训练鸽子一样,重塑老年人的认知习惯!这比直接的指令更隐蔽,也更可怕!”
更糟糕的是,这些“游戏”极具传染性。老人们会聚在一起比较分数,互相传授“通关技巧”,无形中成为了金橡树模式的推广者。一种新型的、基于数据表现的社交压力开始形成。
“灯塔”系统能屏蔽恶意指令,却难以阻止这种“善意”的、沉浸式的行为诱导。
根须的反击
面对这种软性入侵,张淑芬意识到,技术防护必须与人文关怀结合。
她发动了春风学校的所有学员和家属。
故事沙龙:组织老人们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智慧经验,由志愿者整理成生动的“生命档案”,强调经历的复杂性和选择的多样性,对抗游戏中的简单化叙事。
传统技艺工坊:邀请老手艺人教授书法、剪纸、编织等,这些活动需要耐心、精细和整体思维,与金橡树游戏鼓励的快速反应截然相反。
家庭记忆库:鼓励家庭成员共同上传老照片、录制口述历史,强化代际情感纽带和本土身份认同,筑起情感的“护城河”。
同时,技术团队也没闲着。他们开发了一款外挂式的小配件——“怀表”。它可以无缝接入金橡树的手环,当其检测到长时间游戏或特定思维模式被反复强化时,会发出轻柔的震动,并显示一句预设的、充满人情味的话:“喝杯茶歇歇吧?”、“老朋友喊你下棋啦!”或者直接播放一段家人预先录制的关怀语音。
这不是对抗,而是分流和唤醒。用温暖的真实记忆和社交联系,将老人从冰冷的数字强化训练中拉回来。
蛇影浮现
林小雨对数据流的持续监控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分析匿名节点提供的流量数据,她成功锁定了一个位于第三国、伪装成云计算中心的关键中继服务器。更令人兴奋的是,她捕捉到一次罕见的、加密等级稍低的通信失误——虽然内容仍被加密,但通信协议的一个握手包中,包含了调试信息,里面有一个清晰的内部项目代号:
**“Project Nāga”**
Nāga,梵语中的“那伽”,常被译为“龙”,但在东南亚神话中,它更常被描绘为**多头蛇形神怪**,拥有强大的力量和蛊惑人心的能力。
“就是它!”林小雨几乎跳起来,“这就是他们内部项目的名字!蛇!所有的蛇形标志都对应上了!”
这个代号,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锚点。顺着这个线索,结合之前捕获的指令特征码,破解团队终于找到了敌方加密算法的一个微小漏洞规律——它与某种古老的、非标准的密码学流派有关,灵感源自梵文语法结构。
破解的大门,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倒影
时机终于成熟。
张淑芬决定发动一次精心策划的反击,代号“倒影”。
行动日。
金橡树正在举办一场大型线上“银发科技峰会”,徐文龙将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与几家国内大型养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就在演讲最高潮,徐文龙展示着金橡树未来蓝图时,春风团队行动了。
林小雨带领黑客小组,利用找到的漏洞,短暂劫持了金橡树部分国内服务器的内容分发网络(CDN)。他们并未中断直播,而是进行了一次**精准的镜像替换**。
徐文龙的演讲画面依旧流畅,但他背后光鲜亮丽的PPT和数据图表,全部被替换成了春风团队准备好的“倒影”:
展示用户增长的曲线图,被替换成显示恶意指令下发频率和强度的图表。
宣称“认知提升”的脑部扫描图,旁边并列展示了真实的、受到干扰后出现异常活动的脑电波对比图。
笑容满面的老人用户照片,下方滚动播放着这些老人家属提供的、老人在夜间因设备异常而焦虑失眠的真实描述(匿名处理)。
最后,屏幕中央打出了一行字:
“Nāga的计划,是吞噬智慧,播种服从吗?”
“金橡树,请解释一下‘认知活力’背后的‘神经校准’!”
直播瞬间炸锅。虽然仅仅几十秒后就被切断,但无数截图和录屏早已在互联网上病毒式传播。
徐文龙在台上脸色煞白,虽然他极力保持镇定,但那一刻的惊慌失措被高清镜头捕捉得清清楚楚。他手腕上的蛇形袖扣,在灯光下仿佛失去了所有光泽,变得阴冷而可笑。
“倒影”行动没有放出任何直接指控的证据,但它抛出了最致命的问题和内部代号,成功地将“金橡树”和“阴谋”、“控制”、“蛇(Nāga)”牢牢绑定在了公众的意识里。
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信任,一旦出现裂痕,就很难再修复。
金橡树的股价再次暴跌,合作方纷纷暂停协议,监管部门宣布启动“是否涉及不正当数据采集和潜在健康风险”的调查。
徐文龙和他的“Project Nāga”,被迫从阴影中走到了聚光灯下,虽然灯光刺眼,且充满了质疑。
张淑芬看着屏幕上徐文龙特写镜头里那一闪而过的狰狞,知道真正的反扑才刚刚开始。毒蛇被惊扰之后,反击往往是最致命的。
但她握紧了手中那枚冰冷的蛇形接口,眼神没有丝毫动摇。
“我们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