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忠才试玉辟前路

  C大校园的阳光似乎拥有某种奇特的净化能力,暂时驱散了地宫带来的血腥和阴霾。然而,站在林荫道下,看着她——兆惠——那双映着树影却依旧深不见底的眸子,我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地认识到,这短暂的宁静不过是风暴眼中虚假的平和。

  地宫血池那怨毒的诅咒、她身上匪夷所思的力量、以及那尚未可知却必然惊世的“甲叁”洞宝藏……这一切,绝非我一人,甚至绝非C大考古系所能独立应对。我们需要一个团队,一个集顶尖智慧、绝对忠诚和强大心理承受能力于一体的特殊团队。这不仅是为了探索秘密,更是为了在秘密被揭开时,有能力掌控它,防止其反噬,尤其要防止其落入心术不正者之手。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疯狂滋长。

  我将初步的想法向陈老和盘托出,隐去了地宫最核心的恐怖和她的非常手段,只强调该项目涉及高度机密的前朝遗存,可能蕴含重大历史、科技乃至能源价值,需要多学科顶尖人才协同攻关,且对参与者的背景审查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

  陈老闻言,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沉思良久,浑浊的眼中闪烁着睿智而锐利的光芒。“为民,你所言虽未尽其实,但老夫能感此事干系重大,远超寻常学术范畴。”他捻着胡须,“C大藏龙卧虎,老夫可为你引荐几人,皆是专业翘楚,且品性端方,堪当大任。但最终定夺,尤其是那‘忠诚’二字,恐非学府所能保证,需得更强有力的背书。”

  我明白陈老的意思。很快,钟老者那边也接到了消息。几乎是立刻,一个由安全部门、军方科技部门、以及相关领域元老组成的、代号“盘古”的极高规格项目协调小组便秘密成立并介入进来。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选拔,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以令人窒息的速度和严格程度展开了。整个过程分为三轮,如同三道逐渐收紧的精密滤网。

  第一轮:学府淘金

  地点设在C大一间拥有最高级别屏蔽措施的会议室内。我和陈老,以及两位来自“盘古”小组、眼神锐利如鹰的观察员,坐在单向玻璃后面。

  第一批进来的是陈老推荐的校内人选。

  第一位是材料学院的副院长,秦浩然教授,四十出头,学术声誉极隆,尤其擅长古材料分析和逆向工程。他穿着熨帖的衬衫,一丝不苟,汇报时逻辑清晰,数据精准,对古代金属处理、琉璃烧制等如数家珍,甚至对某些失传技术的原理提出了大胆假设。然而,当观察员突然提问:“若项目要求您的研究成果暂时完全保密,甚至数年无法公开发表,您是否愿意?”时,他脸上闪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挣扎,虽然最终表示理解,但那瞬间的犹豫被精准捕捉。对顶尖学者而言,学术声誉几乎是第二生命。

  第二位是地质系的明星讲师,苏青,一位英气勃勃的年轻女性。她对区域地质构造、矿脉分布有着近乎直觉的敏锐,野外经验丰富,体力充沛。她的眼神清澈,充满对探索的热情。但当被问及“若遇极端危险,是优先保护样本数据还是队员安全”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眼神坦荡。观察员微微颔首。

  第三位是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怪才,代号“墨子”,真名几乎没人叫。他头发蓬乱,眼神飘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口就是弦论、高维空间、能量场谐振,试图用现代物理模型去解构一些古籍中记载的“玄妙”现象,虽然听起来像天书,但其思维的跳跃性和颠覆性令人震惊。他对保密之类的要求毫无概念,只对“有趣的谜题”本身发光。这是一个极不确定的因素。

  还有一位是历史文献学的新锐,林枫,记忆力超群,对冷僻史料、密码破译有独到研究。他冷静、理性,几乎像个没有感情的分析机器。

  第一轮结束,秦教授因那瞬间的犹豫被暂时搁置(并非不忠诚,只是需要评估其承受力),苏青、“墨子”、林枫进入候选。

  第二轮:铁血淬炼

  这一轮由“盘古”小组完全主导,地点转移到了市郊一个不为人知的特殊训练基地。考核内容远超学术范畴。

  压力测试: 在极度疲劳和干扰下进行复杂计算和逻辑推演,模拟突发危机下的决策。苏青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冷静;“墨子”几乎不受影响,完全沉浸;林枫则像精密钟表,稳定但稍显缺乏弹性。

  忠诚背景审查: 极其严苛,查遍三代,甚至包括海外关系、网络言论、财务状况、心理评估档案。所有人的背景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任何一丝疑点都会被无限放大。这一步,刷掉了一位原本很有希望的古化学专家,因其直系亲属有复杂的海外背景。

  保密意识灌输与测试: 由经验丰富的老国安负责,用真实案例(当然是脱敏后)讲述泄密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并进行各种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刺探和诱惑测试。有人在此环节栽了跟头,因在酒吧向好友(实为测试人员)模糊抱怨项目“神神秘秘”而被淘汰。

  初步接触“异常”: 这是最凶险的一环。参与者被蒙眼带入一个房间,房间中央放置着一件从地宫外围带回的、散发着微弱不祥波动的青铜残片(经过多重封锁处理)。不告知任何信息,只观察其反应。

  苏青靠近时,脸色微微发白,下意识后退半步,但很快稳住,仔细观察,并准确描述出一种“冰冷的、让人心悸的排斥感”。 “墨子”则极度兴奋,围着残片手舞足蹈,试图用各种理论去套,甚至想伸手触摸,被强行制止。 林枫面无表情地记录观察数据,但仪器显示他的心率在接触瞬间有剧烈波动,只是控制得极好。

  这一轮,“墨子”的危险性和不可控性凸显,被建议仅作为外围顾问,不进入核心团队。苏青和林枫的稳定性、抗压能力和保密意识得到了高度认可。

  第三轮:直面惊鸿

  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轮。参与者需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她——兆惠——进行短暂接触。目的不是让她面试,而是观察候选人在面对这种完全超出认知的存在时,最本能的反应。忠诚不仅是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真相、对职责、在极度冲击下能否保持理智和坚守的终极考验。

  场景设在我的公寓客厅(已被彻底检查并布控)。她对此不置可否,只当成一场无聊的游戏。

  苏青是先进来的。她看到兆惠的瞬间,瞳孔骤然收缩,呼吸明显一滞,整个人如同被无形的力量钉在原地!那是人类面对无法理解之美、之诡异时最直接的反应。但她没有失态,没有尖叫,只是死死攥紧了拳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锐利地审视,试图从科学角度寻找解释,尽管她的世界观显然受到了剧烈冲击。兆惠只是淡淡瞥了她一眼,便不再理会。苏青退出时,后背已被冷汗湿透,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那是一种混合了恐惧和极度好奇的探索之光。

  林枫进来时,表现得更像一台机器。他显然极度震惊,面部肌肉甚至出现瞬间的僵硬,但他几乎是立刻启动了某种心理防御机制,将所有情绪强行压入冰面之下,开始极其客观地(甚至有些刻板)观察兆惠的容貌、衣着、举止细节,仿佛在分析一件极其特殊的“文物”。兆惠对他这种目光微微蹙眉,似乎感到被冒犯。林枫退出时,步伐稳定,但脸色苍白如纸,指尖微微颤抖。

  最终,经过综合评估和激烈讨论,“盘古”小组和陈老达成了共识:

  · 苏青(地质学家):入选核心团队。理由:专业能力突出,心理素质过硬,抗压能力强,关键时刻有保护队友的意识,忠诚度可靠,面对异常虽恐惧但能保持探索理智。

  · 林枫(文献密码学家):入选核心团队,但需加强心理疏导和团队融入。理由:专业能力无可替代,极端冷静,保密意识极强,忠诚度无虞。但其过于理性乃至冷漠的特质,可能成为团队合作的隐患,需观察。

  · “墨子”(理论物理学家):作为最高级别外围顾问,仅在需要时提供理论支持,不接触核心机密。理由:思维价值巨大,但不可控,保密意识薄弱,易沉迷理论而忽视现实风险。

  · 另外,从国家安全系统和军方特殊技术部门,直接补充了两人:

  · 武钢(代号):军方某特种材料与能量武器研究所骨干,工程师出身,性格沉稳如磐石,绝对忠诚,拥有处理“特殊物品”的实战经验,负责团队安全保障和技术装备支持。

  · 赵倩(代号):国安部顶尖情报分析员和行为心理学家,擅长微表情解读、信息整合和风险评估,是团队内部的“定海神针”和忠诚监督员。

  一个初步的核心团队就此成型。他们彼此或许还不熟悉,但都经过了最严苛的筛选,如同被打磨好的玉石,准备嵌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业中。

  我将团队名单简要向她汇报。她听完,只懒懒地抬了抬眼皮,目光扫过那幾個名字,仿佛看的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而只是几件即将被使用的工具。

  “但愿不是又一帮朽木。”她淡淡评价,指尖无意识地在桌上划过,留下几道冰冷的湿痕,“何时动身?朕对那‘甲叁’洞里的‘老朋友’,已有些……迫不及待了。”

  她的语气里,听不出丝毫对团队的期待,只有对目标的执着,以及一丝……被压抑的、令人不安的嗜血兴奋。

  我看着窗外渐渐沉落的夕阳,知道短暂的休憩结束了。更凶险、更未知的征途,即将开始。而这只刚刚拼凑起来的队伍,真的能承受住那来自地底深处的古老恶意和身边这位“队友”的莫测心思吗?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盗墓笔记之王朝宠妃爱上我,盗墓笔记之王朝宠妃爱上我最新章节,盗墓笔记之王朝宠妃爱上我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