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开场。
醉花阴灯火一刻全暗,只留高台一盏烛火。
台幕缓缓落下,只见台上屏风中,多出一道细影俯身弄筝。
清歌起唱,唱的是一首名满天下的花魁叹:
烛影摇红映画屏,半抱琵琶半看君。客言倾国非我愿,偏作人间第一卿。金簪绾尽青丝雪,银觥斟破红颜命。明朝若问春去处,且看新人又侍君。醉眼懒分痴与醒,半生风月半生冰。自古红颜多祸水,君莫惜我命不平。
一曲罢,灯火齐明,只见台上人我见犹怜,台下人肝肠寸断。
李芷君一袭金纹红袍挂身,一根木簪随意将她的青丝盘起,一对多情目,似乎灌了人间秋水,汴梁一绝四字,她受之无愧。
韩清听痴了,一口佳肴胡乱吞进肚中,只觉这首花魁叹,唱的委婉,听的有味,他想起以前自己在山坳子鬼哭狼嚎的几嗓子,脸上羞愧。
范团不懂赏乐,但懂赏人,他嘴上的哈喇子就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评判。
这一曲花魁叹,唱尽了风尘女子的清苦。
坐在男人怀里的陪客,一时间都有些恍惚,甚至性情一点的,泪落不止。
唯有韩清身边的莺儿,不为所动,韩清见此一幕,更加笃定了心中猜想。
当众人还在回味这一曲花魁叹时,台下一位青衫客,端着酒杯,起身:
“好词,好曲,芷君姑娘,我敬你一杯。”
李芷君抬眼:
“你可是今朝文科状元郎,张月泉?”
张月泉只是将杯中酒饮尽:
“现在,我只是个酒客,常言道,无诗无酒何得乐,有月有泉可消忧,我听芷君姑娘清歌一曲,暗藏忧愁,现在诗有,酒有,今夜有月,我知汴梁有一处漱玉泉,被誉为天下奇景,可否要邀芷君姑娘,与我同赏?”
“你先说说,这忧从何来?”
张月泉见李芷君没有直接拒绝自己,心中大喜,关于忧字,他口若悬河:
“芷君姑娘这一曲独创的花魁叹,名满山河,小生只说其中让人神乱的一句,便可解得忧字。”
“金簪绾尽青丝雪,银觥斟破红颜命。人生不过朝如青丝暮成雪,金簪不变,但青丝会变白发,再美的容颜,也抵不过岁月的刀子,觥筹交错中,酒影中的容颜一天天老去,红颜如霜,命运也不过如此。”
场中人听得张月泉一番助解,频频点头,暗叹状元之才,不愧如此。
可此时门外,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本是功名人,非做风月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欲游山河十万里,伴吾共蹉跎。酒杯空,灯花落,夜无眠,独高歌,阅遍天下人无数,知音有几个?”
一个男子闲庭信步走入醉花阴,这人虽然浑身酒气,不修边幅,但他剑眉星目,即使醉态仍有八分飘逸之姿。
他背负一柄皎白无瑕的长石剑,腰间别着一金一紫酒葫芦,不束长发,任由它披落。
他醉眼看了一眼青衫客,嘴中只吐出两个字:
“庸俗。”
场中人瞠目结舌,这剑客是不是喝多了?竟敢骂今朝状元郎庸俗二字?
张月泉读圣贤书,不是心胸狭窄之人,但他现在,只想讨要个说法,与背剑男子四目相对。
“你当真以为,花魁叹叹的只是青春无常?若一个风尘女子今朝与你对酒当歌,待明朝你问春去何处时,又有新欢与她做着同样的事情。”
“而这般反复,平等的落在每一个风尘女子身上。”
“花魁叹叹的究竟是命数成了定数,此般自怨自艾,你一个足不出户的读书人,听的透吗?”
场内针落可闻,本以为男子只是醉酒说些胡话,但细细听去,道理跃然纸上。
张月泉被再次顶撞,却没有丝毫怒意,反而微鞠一躬:
“小生受教了。”
李芷君没有作任何评价,她的眼,从头至尾,没敢看向男人,她只是轻道了一句:
“今日歇客。”
台幕落下,男人灌了一口酒,转身离去。
范团这边已经和燕儿前戏做足,就等着那一哆嗦,他敬了韩清一杯酒,只是朝燕儿抖了一个眼神,韩清会意,两人离去。
韩清此时似醉非醉,他摸着莺儿的小手,笑了笑:
“今夜,你陪我。”
莺儿不敢违背,只好带韩清去了厢房。
火烛下,莺儿宽衣解带,韩清眼神微冷:
“怎么,戏还真要做全套吗?”
背着韩清,褪去外衣的莺儿,转过身,手中是一把寒光匕首。
野外。
青虞看着面前一群人,来势汹汹。
他们头戴黑帘纱,腰间悬着刀。
为首的男子穿着紫袍官靴,月下,他的脸,极为阴柔,他摩挲着手中的白玉扳指,若无其事的问道:
“姑娘是从镇州一带赶路而来?”
“无可奉告。”
男子笑了,他就喜欢这种有血性的人。
“我是金陵斩龙人,不归朝廷管辖。”
青虞想拿出斩龙令表明自己的身份,却发现摸了个空。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金陵斩龙人,又如何?”
男子的性子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
他手中一道紫鞭凝成,对着青虞笑靥如花道:
“得罪了。”
醉花阴灯火一刻全暗,只留高台一盏烛火。
台幕缓缓落下,只见台上屏风中,多出一道细影俯身弄筝。
清歌起唱,唱的是一首名满天下的花魁叹:
烛影摇红映画屏,半抱琵琶半看君。客言倾国非我愿,偏作人间第一卿。金簪绾尽青丝雪,银觥斟破红颜命。明朝若问春去处,且看新人又侍君。醉眼懒分痴与醒,半生风月半生冰。自古红颜多祸水,君莫惜我命不平。
一曲罢,灯火齐明,只见台上人我见犹怜,台下人肝肠寸断。
李芷君一袭金纹红袍挂身,一根木簪随意将她的青丝盘起,一对多情目,似乎灌了人间秋水,汴梁一绝四字,她受之无愧。
韩清听痴了,一口佳肴胡乱吞进肚中,只觉这首花魁叹,唱的委婉,听的有味,他想起以前自己在山坳子鬼哭狼嚎的几嗓子,脸上羞愧。
范团不懂赏乐,但懂赏人,他嘴上的哈喇子就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评判。
这一曲花魁叹,唱尽了风尘女子的清苦。
坐在男人怀里的陪客,一时间都有些恍惚,甚至性情一点的,泪落不止。
唯有韩清身边的莺儿,不为所动,韩清见此一幕,更加笃定了心中猜想。
当众人还在回味这一曲花魁叹时,台下一位青衫客,端着酒杯,起身:
“好词,好曲,芷君姑娘,我敬你一杯。”
李芷君抬眼:
“你可是今朝文科状元郎,张月泉?”
张月泉只是将杯中酒饮尽:
“现在,我只是个酒客,常言道,无诗无酒何得乐,有月有泉可消忧,我听芷君姑娘清歌一曲,暗藏忧愁,现在诗有,酒有,今夜有月,我知汴梁有一处漱玉泉,被誉为天下奇景,可否要邀芷君姑娘,与我同赏?”
“你先说说,这忧从何来?”
张月泉见李芷君没有直接拒绝自己,心中大喜,关于忧字,他口若悬河:
“芷君姑娘这一曲独创的花魁叹,名满山河,小生只说其中让人神乱的一句,便可解得忧字。”
“金簪绾尽青丝雪,银觥斟破红颜命。人生不过朝如青丝暮成雪,金簪不变,但青丝会变白发,再美的容颜,也抵不过岁月的刀子,觥筹交错中,酒影中的容颜一天天老去,红颜如霜,命运也不过如此。”
场中人听得张月泉一番助解,频频点头,暗叹状元之才,不愧如此。
可此时门外,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本是功名人,非做风月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欲游山河十万里,伴吾共蹉跎。酒杯空,灯花落,夜无眠,独高歌,阅遍天下人无数,知音有几个?”
一个男子闲庭信步走入醉花阴,这人虽然浑身酒气,不修边幅,但他剑眉星目,即使醉态仍有八分飘逸之姿。
他背负一柄皎白无瑕的长石剑,腰间别着一金一紫酒葫芦,不束长发,任由它披落。
他醉眼看了一眼青衫客,嘴中只吐出两个字:
“庸俗。”
场中人瞠目结舌,这剑客是不是喝多了?竟敢骂今朝状元郎庸俗二字?
张月泉读圣贤书,不是心胸狭窄之人,但他现在,只想讨要个说法,与背剑男子四目相对。
“你当真以为,花魁叹叹的只是青春无常?若一个风尘女子今朝与你对酒当歌,待明朝你问春去何处时,又有新欢与她做着同样的事情。”
“而这般反复,平等的落在每一个风尘女子身上。”
“花魁叹叹的究竟是命数成了定数,此般自怨自艾,你一个足不出户的读书人,听的透吗?”
场内针落可闻,本以为男子只是醉酒说些胡话,但细细听去,道理跃然纸上。
张月泉被再次顶撞,却没有丝毫怒意,反而微鞠一躬:
“小生受教了。”
李芷君没有作任何评价,她的眼,从头至尾,没敢看向男人,她只是轻道了一句:
“今日歇客。”
台幕落下,男人灌了一口酒,转身离去。
范团这边已经和燕儿前戏做足,就等着那一哆嗦,他敬了韩清一杯酒,只是朝燕儿抖了一个眼神,韩清会意,两人离去。
韩清此时似醉非醉,他摸着莺儿的小手,笑了笑:
“今夜,你陪我。”
莺儿不敢违背,只好带韩清去了厢房。
火烛下,莺儿宽衣解带,韩清眼神微冷:
“怎么,戏还真要做全套吗?”
背着韩清,褪去外衣的莺儿,转过身,手中是一把寒光匕首。
野外。
青虞看着面前一群人,来势汹汹。
他们头戴黑帘纱,腰间悬着刀。
为首的男子穿着紫袍官靴,月下,他的脸,极为阴柔,他摩挲着手中的白玉扳指,若无其事的问道:
“姑娘是从镇州一带赶路而来?”
“无可奉告。”
男子笑了,他就喜欢这种有血性的人。
“我是金陵斩龙人,不归朝廷管辖。”
青虞想拿出斩龙令表明自己的身份,却发现摸了个空。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金陵斩龙人,又如何?”
男子的性子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
他手中一道紫鞭凝成,对着青虞笑靥如花道:
“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