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崇祯换了一身素白长袍,没戴冠冕,只束了根玉簪,活像个闲散公子。他踱着步子,溜进了昭仁殿——这儿刚被他改成了厨房,灶台上炖着羊肉,案板上堆着面团,几个宫女正忙着揉面、剁馅。
周皇后挽着袖子,露出半截雪白的手腕,正往锅里下鱼丸。田妃站在一旁,手里捏着面皮,包着肉馅,袁妃则蹲在灶台边,盯着火候。
崇祯悄无声息地凑上去,一手揽住周皇后的腰,一手搂住田妃的肩,趁她俩还没反应过来,左右各亲了一口。
“哎哟!”周皇后惊得差点把勺子扔了,耳根子刷地红了。
田妃倒是没躲,反而转过头,一双杏眼水汪汪地望着他,嘴角微微翘起——这可是皇上登基后第一次亲她!难道今晚……轮到她了?
袁妃见皇上没亲她,小嘴一撇,委屈巴巴地凑过来,仰着脸,一副“我也要”的模样。
崇祯哈哈大笑,在她粉嫩的脸蛋上也啄了一口,这才说道:“朕过几日要出京一趟。”
三女一听,脸色顿时变了。
“万岁要去哪儿?”周皇后放下勺子,声音微颤。
“昌平。”崇祯拍了拍她的肩,“给昌平镇的弟兄们发点过年的口粮,再去看看先帝的陵工,顺便见一见孙祖寿的昌平卫家丁……事儿还挺多的。”
周皇后咬了咬唇,低声道:“皇上走了,宫里……”
“无妨。”崇祯笑道,“徐应元、曹化淳、李长根他们仨会领着六千御前军守家,一万多净军中的大部分也都留下看着紫禁城,万无一失!”
周皇后还是不放心:“皇上身边的护卫也不能太少啊!”
崇祯哈哈大笑:“朕带四千御前军出去,孙祖寿还会带一千四百家丁和六百标兵在北京城外迎驾,也是六千精兵!除非建州的鞑子出马,否则天下谁能动得了朕?”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朕还有三员大将日前已经到了北京,由他们保着,朕就更稳了!”
说到三员大将,崇祯脑海中浮现出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的身影,还有早已在御前军中任职的孙应元、李长根……
哦,还有孙传庭、卢象升、杨嗣昌……
那些上上一世跟着他东征西讨,最后却因朝廷无钱、粮饷不济而败亡的忠臣良将……
崇祯突然眼眶微红,低声呢喃:“曹将军、周将军、黄将军、孙将军……这一世,朕有银子了!咱们君臣一起好好干!”
......
文华殿内,檀香袅袅。
崇祯伏案批阅奏章,朱笔在辽东请饷的奏本上悬了片刻,终究没落下去。他搁下笔,揉了揉眉心——辽饷,又是辽饷!上上一世,这玩意儿就像个无底洞,吸干了九边的血,却养肥了辽东将门。这一世,又来了!户部核定的崇祯元年辽饷总额和各省如何分摊的奏本又送来给他批红了......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万岁爷!”高宇顺小跑进来,躬身禀报,“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曹文诏四将已至殿外候旨!”
崇祯执笔的手猛地一颤,一滴朱砂“啪”地落在奏折上。
孙应元......罗山荒丘,三千勇卫营残兵断后,粮尽援绝,被罗汝才部乱刀分尸时犹吼“不退!”
周遇吉......宁武关风雪,三千老弱巷战二十万闯军,身中四十三箭,被钉死在关墙上!
黄得功......荻港护驾,喉部中箭,拔刀自刎,血溅御舟!
曹文诏......湫头镇血战,二十万流寇合围,身中六箭,横刀自刎前长啸:“吾头可断,大明旗不可倒!”
四个名字,四段血淋淋的记忆!
崇祯闭了闭眼,压下胸中翻涌的情绪,沉声道:“宣。”
“宣......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曹文诏、李长根觐见!”
殿门开启,五道身影踏着金砖鱼贯而入。
为首的是孙应元,三十出头,一身素色官服,个子不高,面容刚毅,眉骨处有一道疤痕,是少有的京营出身的良将。
紧随其后的是周遇吉,二十七八年纪,身材魁梧如山,手掌宽厚粗糙,一看就是常年握枪握刀的。
黄得功走在第三,二十五六岁,浓眉大眼,走路虎虎生风,活像个山野莽夫——谁能想到这“黄闯子”日后会成为南明擎天一柱?
曹文诏落在最后,四十许人,面容清癯,三缕长须垂至胸前,一身青布直裰,乍看像个教书先生,唯有一双鹰目锐利如刀,透着“明末第一良将”的杀伐之气。
走在最后的是已经授了御前军后营坐营官的李长根——上上一世,崇祯不记得有这么一号人物,但这一世,他却是三屯营之战中率百名长枪兵死守隘口的功臣!
五人齐刷刷跪倒,额头触地:“臣等叩见陛下!”
崇祯深吸一口气,起身绕过御案,亲自上前扶起五人:“诸位爱卿,平身。”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崇祯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朕已命人备下宅院,就在崇文门内,离皇城不远,赐给你们,方便诸位日后入值。”
五人闻言,俱是一愣。崇文门内的宅子?那可是京城最金贵的地界!莫说他们这些武夫,就是六部堂官也未必住得起!
李长根最先反应过来,连忙跪下:“陛下厚赐,臣愧不敢当!”
其余四人也慌忙拜倒:“臣等寸功未立,岂敢受此厚赏?”
崇祯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这是你们应得的......好好帮朕带兵吧!”
他转身从御案上取出五张地契,一一递到五人手中:“孙应元住棉花胡同,周遇吉住船板胡同,黄得功住苏州胡同,曹文诏住东裱褙胡同,李长根住西裱褙胡同。都是三进的院子,够你们安家了。”
五人捧着地契,手都有些发抖。
孙应元眼眶微红——他出身寒微,从小兵一步步爬上来,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拥有自己的宅院?
周遇吉更是喉头滚动,半晌才憋出一句:“陛下......臣......臣......”这个在辽东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都不皱一下眉头的汉子,此刻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崇祯拍拍他的肩,转身回到御案后,神色一肃:“孙应元!”
“臣在!”孙应元挺直腰板。
“朕命你为御前亲军中营坐营官,统两千精锐,三日一操,五日一演!”
“臣领旨!”
“周遇吉!”
“臣在!”
“左营坐营官,同样两千兵,给朕练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
“诺!”
“黄得功!”
“臣在!”
“右营坐营官,朕要一支能用长枪阵捅穿建奴白甲兵的锐卒!”
“陛下放心!臣定练出一支虎狼之师!”黄得功声如洪钟。
“曹文诏!”
“臣在!”
“你当前营坐营官,朕给你最好的马,最利的矛,要练出一支能冲垮建奴大阵的长矛铁骑兵!”
曹文诏单膝跪地:“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李长根!”
“臣在!”
“后营坐营官,专训火器,朕给你最好的鸟铳,给朕练出一支能五十,不三十步能打齐射,十发五中的火铳兵!”
李长根重重叩首:“臣定当竭尽全力!”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五人:“记住,朕的御前亲军,不差钱!不差粮!不差甲胄兵器!你们只管放手去练,练好了,朕重重有赏!练不好......”他声音一沉,“朕也不罚你们,但你们自己摸着良心想想,对得起朕的信任吗?”
五人齐声应道:“臣等誓死效忠陛下!必练出一支虎狼之师!”
崇祯这才露出笑容,转向侍立一旁的徐启年和曹化淳:“三日后,朕要率中、前二营出京,巡边昌平。徐伴伴你随驾,曹伴伴留守。留守的三营轮番宿卫宫廷,不得有丝毫懈怠!”
“奴婢遵旨!”二人躬身应诺。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五位将领,尤其是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曹文诏四人,心中默念:这一世,朕绝不会再让你们因缺饷少粮而含恨战死!
“都去吧,好好安顿家小,三日后校场点兵!”
“臣等告退!”
五人倒退着退出文华殿,直到殿门关闭,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黄得功搓着手里的地契,咧嘴一笑:“乖乖,崇文门的三进院子!老子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宅子!”
曹文诏抚须微笑:“陛下厚恩,我等唯有以死相报。”
孙应元握紧拳头,眼中燃着斗志:“走!去校场!老子今晚不睡了,先把操练章程拟出来!”
周遇吉哈哈一笑,揽住孙应元的肩膀:“同去!同去!”
李长根落在最后,望着四人的背影,又低头看看手中的地契,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陛下如此厚待,他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陛下的了!
......
文华殿内,崇祯独自站在窗前,望着五人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扬起。
“高宇顺。”
“奴婢在。”
“去告诉王承恩,从内承运库拨五千两银子,给五位将军的宅子添置家具用度。”
“奴婢这就去办。”
崇祯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轻声自语:“这一世,朕有钱了......真好。”
崇祯换了一身素白长袍,没戴冠冕,只束了根玉簪,活像个闲散公子。他踱着步子,溜进了昭仁殿——这儿刚被他改成了厨房,灶台上炖着羊肉,案板上堆着面团,几个宫女正忙着揉面、剁馅。
周皇后挽着袖子,露出半截雪白的手腕,正往锅里下鱼丸。田妃站在一旁,手里捏着面皮,包着肉馅,袁妃则蹲在灶台边,盯着火候。
崇祯悄无声息地凑上去,一手揽住周皇后的腰,一手搂住田妃的肩,趁她俩还没反应过来,左右各亲了一口。
“哎哟!”周皇后惊得差点把勺子扔了,耳根子刷地红了。
田妃倒是没躲,反而转过头,一双杏眼水汪汪地望着他,嘴角微微翘起——这可是皇上登基后第一次亲她!难道今晚……轮到她了?
袁妃见皇上没亲她,小嘴一撇,委屈巴巴地凑过来,仰着脸,一副“我也要”的模样。
崇祯哈哈大笑,在她粉嫩的脸蛋上也啄了一口,这才说道:“朕过几日要出京一趟。”
三女一听,脸色顿时变了。
“万岁要去哪儿?”周皇后放下勺子,声音微颤。
“昌平。”崇祯拍了拍她的肩,“给昌平镇的弟兄们发点过年的口粮,再去看看先帝的陵工,顺便见一见孙祖寿的昌平卫家丁……事儿还挺多的。”
周皇后咬了咬唇,低声道:“皇上走了,宫里……”
“无妨。”崇祯笑道,“徐应元、曹化淳、李长根他们仨会领着六千御前军守家,一万多净军中的大部分也都留下看着紫禁城,万无一失!”
周皇后还是不放心:“皇上身边的护卫也不能太少啊!”
崇祯哈哈大笑:“朕带四千御前军出去,孙祖寿还会带一千四百家丁和六百标兵在北京城外迎驾,也是六千精兵!除非建州的鞑子出马,否则天下谁能动得了朕?”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朕还有三员大将日前已经到了北京,由他们保着,朕就更稳了!”
说到三员大将,崇祯脑海中浮现出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的身影,还有早已在御前军中任职的孙应元、李长根……
哦,还有孙传庭、卢象升、杨嗣昌……
那些上上一世跟着他东征西讨,最后却因朝廷无钱、粮饷不济而败亡的忠臣良将……
崇祯突然眼眶微红,低声呢喃:“曹将军、周将军、黄将军、孙将军……这一世,朕有银子了!咱们君臣一起好好干!”
......
文华殿内,檀香袅袅。
崇祯伏案批阅奏章,朱笔在辽东请饷的奏本上悬了片刻,终究没落下去。他搁下笔,揉了揉眉心——辽饷,又是辽饷!上上一世,这玩意儿就像个无底洞,吸干了九边的血,却养肥了辽东将门。这一世,又来了!户部核定的崇祯元年辽饷总额和各省如何分摊的奏本又送来给他批红了......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万岁爷!”高宇顺小跑进来,躬身禀报,“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曹文诏四将已至殿外候旨!”
崇祯执笔的手猛地一颤,一滴朱砂“啪”地落在奏折上。
孙应元......罗山荒丘,三千勇卫营残兵断后,粮尽援绝,被罗汝才部乱刀分尸时犹吼“不退!”
周遇吉......宁武关风雪,三千老弱巷战二十万闯军,身中四十三箭,被钉死在关墙上!
黄得功......荻港护驾,喉部中箭,拔刀自刎,血溅御舟!
曹文诏......湫头镇血战,二十万流寇合围,身中六箭,横刀自刎前长啸:“吾头可断,大明旗不可倒!”
四个名字,四段血淋淋的记忆!
崇祯闭了闭眼,压下胸中翻涌的情绪,沉声道:“宣。”
“宣......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曹文诏、李长根觐见!”
殿门开启,五道身影踏着金砖鱼贯而入。
为首的是孙应元,三十出头,一身素色官服,个子不高,面容刚毅,眉骨处有一道疤痕,是少有的京营出身的良将。
紧随其后的是周遇吉,二十七八年纪,身材魁梧如山,手掌宽厚粗糙,一看就是常年握枪握刀的。
黄得功走在第三,二十五六岁,浓眉大眼,走路虎虎生风,活像个山野莽夫——谁能想到这“黄闯子”日后会成为南明擎天一柱?
曹文诏落在最后,四十许人,面容清癯,三缕长须垂至胸前,一身青布直裰,乍看像个教书先生,唯有一双鹰目锐利如刀,透着“明末第一良将”的杀伐之气。
走在最后的是已经授了御前军后营坐营官的李长根——上上一世,崇祯不记得有这么一号人物,但这一世,他却是三屯营之战中率百名长枪兵死守隘口的功臣!
五人齐刷刷跪倒,额头触地:“臣等叩见陛下!”
崇祯深吸一口气,起身绕过御案,亲自上前扶起五人:“诸位爱卿,平身。”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崇祯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朕已命人备下宅院,就在崇文门内,离皇城不远,赐给你们,方便诸位日后入值。”
五人闻言,俱是一愣。崇文门内的宅子?那可是京城最金贵的地界!莫说他们这些武夫,就是六部堂官也未必住得起!
李长根最先反应过来,连忙跪下:“陛下厚赐,臣愧不敢当!”
其余四人也慌忙拜倒:“臣等寸功未立,岂敢受此厚赏?”
崇祯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这是你们应得的......好好帮朕带兵吧!”
他转身从御案上取出五张地契,一一递到五人手中:“孙应元住棉花胡同,周遇吉住船板胡同,黄得功住苏州胡同,曹文诏住东裱褙胡同,李长根住西裱褙胡同。都是三进的院子,够你们安家了。”
五人捧着地契,手都有些发抖。
孙应元眼眶微红——他出身寒微,从小兵一步步爬上来,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拥有自己的宅院?
周遇吉更是喉头滚动,半晌才憋出一句:“陛下......臣......臣......”这个在辽东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都不皱一下眉头的汉子,此刻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崇祯拍拍他的肩,转身回到御案后,神色一肃:“孙应元!”
“臣在!”孙应元挺直腰板。
“朕命你为御前亲军中营坐营官,统两千精锐,三日一操,五日一演!”
“臣领旨!”
“周遇吉!”
“臣在!”
“左营坐营官,同样两千兵,给朕练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
“诺!”
“黄得功!”
“臣在!”
“右营坐营官,朕要一支能用长枪阵捅穿建奴白甲兵的锐卒!”
“陛下放心!臣定练出一支虎狼之师!”黄得功声如洪钟。
“曹文诏!”
“臣在!”
“你当前营坐营官,朕给你最好的马,最利的矛,要练出一支能冲垮建奴大阵的长矛铁骑兵!”
曹文诏单膝跪地:“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李长根!”
“臣在!”
“后营坐营官,专训火器,朕给你最好的鸟铳,给朕练出一支能五十,不三十步能打齐射,十发五中的火铳兵!”
李长根重重叩首:“臣定当竭尽全力!”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五人:“记住,朕的御前亲军,不差钱!不差粮!不差甲胄兵器!你们只管放手去练,练好了,朕重重有赏!练不好......”他声音一沉,“朕也不罚你们,但你们自己摸着良心想想,对得起朕的信任吗?”
五人齐声应道:“臣等誓死效忠陛下!必练出一支虎狼之师!”
崇祯这才露出笑容,转向侍立一旁的徐启年和曹化淳:“三日后,朕要率中、前二营出京,巡边昌平。徐伴伴你随驾,曹伴伴留守。留守的三营轮番宿卫宫廷,不得有丝毫懈怠!”
“奴婢遵旨!”二人躬身应诺。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五位将领,尤其是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曹文诏四人,心中默念:这一世,朕绝不会再让你们因缺饷少粮而含恨战死!
“都去吧,好好安顿家小,三日后校场点兵!”
“臣等告退!”
五人倒退着退出文华殿,直到殿门关闭,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黄得功搓着手里的地契,咧嘴一笑:“乖乖,崇文门的三进院子!老子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宅子!”
曹文诏抚须微笑:“陛下厚恩,我等唯有以死相报。”
孙应元握紧拳头,眼中燃着斗志:“走!去校场!老子今晚不睡了,先把操练章程拟出来!”
周遇吉哈哈一笑,揽住孙应元的肩膀:“同去!同去!”
李长根落在最后,望着四人的背影,又低头看看手中的地契,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陛下如此厚待,他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陛下的了!
......
文华殿内,崇祯独自站在窗前,望着五人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扬起。
“高宇顺。”
“奴婢在。”
“去告诉王承恩,从内承运库拨五千两银子,给五位将军的宅子添置家具用度。”
“奴婢这就去办。”
崇祯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轻声自语:“这一世,朕有钱了......真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的奋斗!,崇祯的奋斗!最新章节,崇祯的奋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的奋斗!,崇祯的奋斗!最新章节,崇祯的奋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