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最后一周。
许易处理完庐州工厂事宜,与第二座4.0造车工厂的初步建设规划。
前期的合同协定细节,预留产业用地的位置也大致选好了,像技术评估、产业评估、企业尽调不过走个流程。
星辰下一座4.0工厂的选址定在庐州经济开发区宿松路,同时落座的还有一座大型动力电池厂。
周边供应配套齐全,且物流能很快覆盖全国。
在庐州产投和地方的支持下,许易见了多家供应商,虽说星辰汽车核心的电车三大件都是自研,但整车零部件和原材料也是要采购的,高端车的零部件涉及到的上下游供应链会更多。
“七通一平”的配套条件,再加上此次重点产业项目返还的土地出让金,无论是成本还是效率,星辰的第二座大型造车工厂,只会比第一座基础要好得多。
而庐州的领导这边在面见过后,基本都给于明确的口头上承诺,会尽快争取加速重点项目的审批和落地。
许易回公司后,山栋星辰科技集团提交了《项目研究报告书》和相关材料。
仅两天时间。
而庐州这边就组织完专家团队评审,明确了《项目准入书》的种种细节,通过了审批。
其中包括土地出让金的分期返还方式,以及研发补贴、各项优待条件等,粗略一看都是顶格的待遇,有些地方还额外破格了。
这就很值得内部庆祝了。
不过相比之下,还有另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会议室里头。
许易正在和几家供应商开会。
星辰与宝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宝钢为星辰L7定制“高强度钢方案”,并确认好了下半年批量供应的产能。
“许总,我们最新验证的热成型钢配方采用硼、锰、铬、钼添加比例,相比德国蒂森克虏伯的DP1500,强度上也很接近了,完全达到1500MPa级别水准,也满足你对高端车型的安全标准。”
宝钢董事长徐洛江笑着开口道。
星辰L7采用的是钢铝混合车身的设计,而在A柱/B柱、前后纵梁、乘员舱底板这些位置,则是采用了最新的“热成型钢”。
这些“热成型钢”算是车身的核心承力骨骼,与淬火延性钢组成整个车身。
“陈总客气了,宝钢的质量我们当然信得过,也实际检验过,这次主要是确认一下产能供应,和调整试样厚度的问题。”许易则秉持着一贯的微笑。
目前。
星辰L7的“白车身”初版样品已经正式下线了。
所谓的“白车身”,指的就是装焊完毕但尚未涂装的车身,可以理解成车身的骨架,整个车身的形状以及结构强度也完全由“白车身”的强度决定。
这里面也包括了大众所熟知的前后防撞梁,AB柱这些。
在之前。
星辰内部也单独对比过国内外的“热成型钢”。
同样是1500MPa级别,在韧性上可能有细微的差别,但价格上可就天差地别了。
只能说国内的钢铁业还是非常争气的。
“我们测试了第一版白车身的碰撞和强度模拟,进行了一些车身上部位高强度钢用料的优化,这些有过标注的部位用量将增加,另外供应端的厚度也有调整……”
许易递过一份白车身PPT,上面的红色区域,详细标注了星辰L7白车身的高强度钢部位,且对原有厚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一款车的安全,不是光材料硬就完了,结构强度往往至关重要。
第一版的白车身下线后,通过强度碰撞模拟,找出了很多薄弱点以及可以加强的地方。
按照许易的要求,自然是要在成本和能力范围内,把那些薄弱点改善,且在重要部分进行结构加强。
“好,我看看。”
徐洛江倒很能理解星辰这边的需求。
目前国内量产高端热成型钢的成本尚未降下来,拿其他车企大部分还在采用1200MPa左右的材料,1500-1700MPa算是妥妥的高端材料。
星辰到时候开发布会能拿着1500MPa热成型钢做宣传不说。
也能通过结构优化,省掉一些不必要的用料。
毕竟堆安全这个东西有边际效应。
只要针对性试卷里跑过几个权威评测,再找媒体吹嘘一番,就能做出车辆很安全的“外在表现”了,实际落地消费者感知又不大。
他仔细看去。
结果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完全预料反了。
“A柱热成型钢加厚到2.5mm、B柱热成型钢从2.0mm增至2.2mm、门槛梁从 2.0mm增至 2.2mm……”
——嘶。
他又不信邪地仔细看了看。
其他部分的安全结构。
星辰L7的前防撞梁横截面是目字型结构,而根据这个白车身图纸上的详细标注,光防撞梁最厚的地方就达到了4mm。
“许总,你们这个用料,实在是有点……”
徐洛江心里很想找个贴切的形容词。
这么说吧。
业界普遍汽车防撞梁的厚度都才在2毫米而已。
而以“省油、耐用”著称的日系热销车型,很多防撞梁的厚度才在1.02mm。
防撞梁厚度达到4mm。
这种产品。
他们只有两个字形容。
——车怪!
……
从前面成熟的吸能盒设计也能看出,这台并非是光看厚度不讲结构的乱堆用料。
设计上的精妙之处也一目了然。
是下了功夫的。
星辰在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出人意料。
“用料有点超出级别了。”
徐洛江评价。
按照他的经验,五十万上下的德系豪华车,安全性层面也不过如此了。
何况星辰还单独把热成型钢区域加厚了。
这么大一台SUV,加厚所带来的成本与额外重量,也是要单独付出代价的。
“我们造车是很有诚意的。”许易注视对方的神色波动,哈哈一笑:“等下我们的工程试验车也要进行初次装配,徐总有兴趣咱们一起检验看看。”
光是前舱这个多维环状防撞结构设计,星辰内部就经过了好几百轮的正面碰撞CAE仿真分析,力求把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表现做到最好。
用料方面,在白车身上的设计也没节省。
哪怕在这么大一台车上,车身材料的整体铸造成本是非常凸显的。
但在许易看来,根本没所吊谓。
增程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相比于同级纯电车那么巨大的电池包,足足可以省下一半多的电池成本。
而自主研发的1.5t发动机,单台采购成本不会超过八千元,抛去前期研发不算,东安动力这次给星辰负责代工的1.5t发动机的成本还不到这一半。
有充足的利润空间。
堆砌安全是最基本的,也是长远品牌口碑投资的一种方式。
“好,我也对你们的重型suv很感兴趣。”
徐洛江笑道。
加厚热成型钢设计,还带磷酸铁锂电池……
这不是重型,什么是重型?
单从传统同级车重来看,星辰这台车的车重绝对远远超出了吨位。
说夸张点——日系那种轻飘飘的车,如果撞上这台的吨位,恐怕就跟撞上坦克似的。
起初徐洛江得知星辰汽车下一台车的路线是增程后,还有些吃惊。
外界传闻增程是无用技术,不光是脱裤子放屁,也是偷工减料的路线。
可现在看这车身设计,谁又敢说他偷工减料。
“许总造车的要求一向很高,不过希望等下悬挂别掉链子就好。”
坐在另一边的郭川,则露出淡淡苦笑。
他一副压力很大的模样。
空气悬挂的研发步入后期。
为了匹配整车的研发与样车装配,孔辉团队干脆在星辰的整车研发中心单独成立了个联合实验室。
第一代属于乘用车的国产空气悬挂,就在这么紧锣密鼓的节奏、悄无声息之下完成了。
这一批下线的只是样品。
只经过了初步的性能测试,耐久和详细极端温度测试还没搞。
安全性加码了,车重也要跟着加码。
承重压力自然就来到底盘和空气悬挂上了。
几人抵达整车研发中心。
一台车长达到五米,底盘与整车装配大致完成的崭新工程样车,出现在眼前。
外观通体银灰色,车身仅仅附着了一层电泳底漆,整车的内饰、内部动力系统,车机控制,都完成了最初步的拟合。
第一眼看上去的就感觉就是大!
外观大,且内部空间大而宽敞!
内部二排六座的座椅装配,采用过道式的布局。
座椅也是星辰旗下自研的,座椅上还各带了一个柔软的空气头枕,再配合那厚实的设计,真有大沙发那味了。
“许总。”
技术团队这边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也在,今天这台试制样车下线,算是内部自研以及供应链集成技术的验证之日。
“第一版的自研发动机已经用上了,发动机综合热效率可达到39.5%,控制系统我们也进行了多轮实测,现在装配上车,不过整体震动和NVH还有优化的空间,包括热效率……
嗯,我想多少凑个整吧。”
陈舟和王景明、孙鹏飞等人围绕着车身,他率先开口道。
几人穿着随意,头发也没打理,这边的场景环境也不怎么规整,比较杂乱。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许易从这句话里,听出发动机综合热效率指标能突破40%的信心!
原以为千难万难。
但万万没想到啊,他们还是做到了。
许易处理完庐州工厂事宜,与第二座4.0造车工厂的初步建设规划。
前期的合同协定细节,预留产业用地的位置也大致选好了,像技术评估、产业评估、企业尽调不过走个流程。
星辰下一座4.0工厂的选址定在庐州经济开发区宿松路,同时落座的还有一座大型动力电池厂。
周边供应配套齐全,且物流能很快覆盖全国。
在庐州产投和地方的支持下,许易见了多家供应商,虽说星辰汽车核心的电车三大件都是自研,但整车零部件和原材料也是要采购的,高端车的零部件涉及到的上下游供应链会更多。
“七通一平”的配套条件,再加上此次重点产业项目返还的土地出让金,无论是成本还是效率,星辰的第二座大型造车工厂,只会比第一座基础要好得多。
而庐州的领导这边在面见过后,基本都给于明确的口头上承诺,会尽快争取加速重点项目的审批和落地。
许易回公司后,山栋星辰科技集团提交了《项目研究报告书》和相关材料。
仅两天时间。
而庐州这边就组织完专家团队评审,明确了《项目准入书》的种种细节,通过了审批。
其中包括土地出让金的分期返还方式,以及研发补贴、各项优待条件等,粗略一看都是顶格的待遇,有些地方还额外破格了。
这就很值得内部庆祝了。
不过相比之下,还有另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会议室里头。
许易正在和几家供应商开会。
星辰与宝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宝钢为星辰L7定制“高强度钢方案”,并确认好了下半年批量供应的产能。
“许总,我们最新验证的热成型钢配方采用硼、锰、铬、钼添加比例,相比德国蒂森克虏伯的DP1500,强度上也很接近了,完全达到1500MPa级别水准,也满足你对高端车型的安全标准。”
宝钢董事长徐洛江笑着开口道。
星辰L7采用的是钢铝混合车身的设计,而在A柱/B柱、前后纵梁、乘员舱底板这些位置,则是采用了最新的“热成型钢”。
这些“热成型钢”算是车身的核心承力骨骼,与淬火延性钢组成整个车身。
“陈总客气了,宝钢的质量我们当然信得过,也实际检验过,这次主要是确认一下产能供应,和调整试样厚度的问题。”许易则秉持着一贯的微笑。
目前。
星辰L7的“白车身”初版样品已经正式下线了。
所谓的“白车身”,指的就是装焊完毕但尚未涂装的车身,可以理解成车身的骨架,整个车身的形状以及结构强度也完全由“白车身”的强度决定。
这里面也包括了大众所熟知的前后防撞梁,AB柱这些。
在之前。
星辰内部也单独对比过国内外的“热成型钢”。
同样是1500MPa级别,在韧性上可能有细微的差别,但价格上可就天差地别了。
只能说国内的钢铁业还是非常争气的。
“我们测试了第一版白车身的碰撞和强度模拟,进行了一些车身上部位高强度钢用料的优化,这些有过标注的部位用量将增加,另外供应端的厚度也有调整……”
许易递过一份白车身PPT,上面的红色区域,详细标注了星辰L7白车身的高强度钢部位,且对原有厚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一款车的安全,不是光材料硬就完了,结构强度往往至关重要。
第一版的白车身下线后,通过强度碰撞模拟,找出了很多薄弱点以及可以加强的地方。
按照许易的要求,自然是要在成本和能力范围内,把那些薄弱点改善,且在重要部分进行结构加强。
“好,我看看。”
徐洛江倒很能理解星辰这边的需求。
目前国内量产高端热成型钢的成本尚未降下来,拿其他车企大部分还在采用1200MPa左右的材料,1500-1700MPa算是妥妥的高端材料。
星辰到时候开发布会能拿着1500MPa热成型钢做宣传不说。
也能通过结构优化,省掉一些不必要的用料。
毕竟堆安全这个东西有边际效应。
只要针对性试卷里跑过几个权威评测,再找媒体吹嘘一番,就能做出车辆很安全的“外在表现”了,实际落地消费者感知又不大。
他仔细看去。
结果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完全预料反了。
“A柱热成型钢加厚到2.5mm、B柱热成型钢从2.0mm增至2.2mm、门槛梁从 2.0mm增至 2.2mm……”
——嘶。
他又不信邪地仔细看了看。
其他部分的安全结构。
星辰L7的前防撞梁横截面是目字型结构,而根据这个白车身图纸上的详细标注,光防撞梁最厚的地方就达到了4mm。
“许总,你们这个用料,实在是有点……”
徐洛江心里很想找个贴切的形容词。
这么说吧。
业界普遍汽车防撞梁的厚度都才在2毫米而已。
而以“省油、耐用”著称的日系热销车型,很多防撞梁的厚度才在1.02mm。
防撞梁厚度达到4mm。
这种产品。
他们只有两个字形容。
——车怪!
……
从前面成熟的吸能盒设计也能看出,这台并非是光看厚度不讲结构的乱堆用料。
设计上的精妙之处也一目了然。
是下了功夫的。
星辰在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出人意料。
“用料有点超出级别了。”
徐洛江评价。
按照他的经验,五十万上下的德系豪华车,安全性层面也不过如此了。
何况星辰还单独把热成型钢区域加厚了。
这么大一台SUV,加厚所带来的成本与额外重量,也是要单独付出代价的。
“我们造车是很有诚意的。”许易注视对方的神色波动,哈哈一笑:“等下我们的工程试验车也要进行初次装配,徐总有兴趣咱们一起检验看看。”
光是前舱这个多维环状防撞结构设计,星辰内部就经过了好几百轮的正面碰撞CAE仿真分析,力求把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表现做到最好。
用料方面,在白车身上的设计也没节省。
哪怕在这么大一台车上,车身材料的整体铸造成本是非常凸显的。
但在许易看来,根本没所吊谓。
增程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相比于同级纯电车那么巨大的电池包,足足可以省下一半多的电池成本。
而自主研发的1.5t发动机,单台采购成本不会超过八千元,抛去前期研发不算,东安动力这次给星辰负责代工的1.5t发动机的成本还不到这一半。
有充足的利润空间。
堆砌安全是最基本的,也是长远品牌口碑投资的一种方式。
“好,我也对你们的重型suv很感兴趣。”
徐洛江笑道。
加厚热成型钢设计,还带磷酸铁锂电池……
这不是重型,什么是重型?
单从传统同级车重来看,星辰这台车的车重绝对远远超出了吨位。
说夸张点——日系那种轻飘飘的车,如果撞上这台的吨位,恐怕就跟撞上坦克似的。
起初徐洛江得知星辰汽车下一台车的路线是增程后,还有些吃惊。
外界传闻增程是无用技术,不光是脱裤子放屁,也是偷工减料的路线。
可现在看这车身设计,谁又敢说他偷工减料。
“许总造车的要求一向很高,不过希望等下悬挂别掉链子就好。”
坐在另一边的郭川,则露出淡淡苦笑。
他一副压力很大的模样。
空气悬挂的研发步入后期。
为了匹配整车的研发与样车装配,孔辉团队干脆在星辰的整车研发中心单独成立了个联合实验室。
第一代属于乘用车的国产空气悬挂,就在这么紧锣密鼓的节奏、悄无声息之下完成了。
这一批下线的只是样品。
只经过了初步的性能测试,耐久和详细极端温度测试还没搞。
安全性加码了,车重也要跟着加码。
承重压力自然就来到底盘和空气悬挂上了。
几人抵达整车研发中心。
一台车长达到五米,底盘与整车装配大致完成的崭新工程样车,出现在眼前。
外观通体银灰色,车身仅仅附着了一层电泳底漆,整车的内饰、内部动力系统,车机控制,都完成了最初步的拟合。
第一眼看上去的就感觉就是大!
外观大,且内部空间大而宽敞!
内部二排六座的座椅装配,采用过道式的布局。
座椅也是星辰旗下自研的,座椅上还各带了一个柔软的空气头枕,再配合那厚实的设计,真有大沙发那味了。
“许总。”
技术团队这边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也在,今天这台试制样车下线,算是内部自研以及供应链集成技术的验证之日。
“第一版的自研发动机已经用上了,发动机综合热效率可达到39.5%,控制系统我们也进行了多轮实测,现在装配上车,不过整体震动和NVH还有优化的空间,包括热效率……
嗯,我想多少凑个整吧。”
陈舟和王景明、孙鹏飞等人围绕着车身,他率先开口道。
几人穿着随意,头发也没打理,这边的场景环境也不怎么规整,比较杂乱。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许易从这句话里,听出发动机综合热效率指标能突破40%的信心!
原以为千难万难。
但万万没想到啊,他们还是做到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最新章节,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最新章节,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