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望着数百人组成的迎接队伍,立于人群前列的高捷,目光说不出的复杂。

  在场的都是太原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今日一同出城二十里迎接一个三品官员,这种情况的确是很不多见。

  别看太原知府邓世荣在人群中上蹿下跳,忙前忙后的张罗。

  其实他这个知府在这群人中,充其量也就是个管家的定位,根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因为这里面有的是比他品秩高的官员。

  哪怕高捷自己这个按察副使,都是和他同品同秩的正四品官员,而且大部分时候还不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毕竟他可是省级监察官员,邓世荣则是府级地方官员,这属于现管的范畴。

  何况除了按察使司,压在邓世荣的头上还有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两大省级衙门。

  这些衙门里面有的是比邓世荣品秩更高的官员,甚至哪怕比他品秩低的官员,也不是他敢轻易得罪的,否则同样难缠。

  如果说今日有什么重量级的人物没来,其实也就三个:

  一个是晋王,朱新;

  一个是布政使司的布政使,关杰山;

  一个是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尹元昆。

  晋王朱新自然不必多言,那可是皇室宗亲,正宗的藩王,能派几个属官代表前来,已经给足了鄢懋卿面子;

  而布政史关杰山,则是堂堂二品封疆大吏。

  自然也没必要屈尊前来迎接鄢懋卿,派几个布政使司的官吏代表前来也符合礼数。

  而按察使司……

  高捷就是按察使司的代表,而且他就是如今按察使司品秩最高的人。

  因为现在按察使司的按察使一职处于空缺状态,暂由关杰山这个布政史兼领。

  明朝一省通常都施行三司分立,关杰山一人便总领其中两司,由此已可看出他在山西的权势究竟有多大;

  至于都指挥使尹元昆,则是因为如今不在太原。

  自明宣宗起,虽然都指挥使依旧是二品大员,凡朝廷有吉凶丧事,序头衔,都指挥使在布政使、按察使之前。

  但是权力地位早已大不如前,一旦朝廷派巡抚下来,都指挥使就立刻沦为巡抚的下属,听凭巡抚调遣行事。

  数月之前郭勋领了巡抚一职奉命前往大同办事,尹元昆便也即刻启程去了大同,至今仍未归来……

  正如此想着的时候。

  “报——!”

  骑马前去接应的小吏策马归来,大老远便喊了起来:

  “钦差快要到了,距离此处还有五里!”

  “先把家伙耍起来,把欢闹的声音传过去!”

  知府邓世荣立刻朝着欢迎队伍后面的锣鼓队喊了一嗓子,随后嘈杂的乐声便响了起来,刺的高捷耳膜瘙痒难耐。

  高捷心里清楚,这些人之所以搞出这场超出规格的欢迎仪式,是因为他们心里没底。

  鄢懋卿这回打的是剿灭白莲教的旗号前来,还从京城带来了兵马。

  一时之间,谁也搞不清楚鄢懋卿究竟打算做什么,又或者说皇上打算做什么?

  最主要鄢懋卿来的还很突然。

  虽然此前就有鄢懋卿即将率军前来山西剿灭白莲教消息传来,但这些人根本就没当回事,他们坚持认为所谓的“剿灭白莲教”只是一个幌子,鄢懋卿此行肯定不会来太原府,肯定是直奔大同而去。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同如今正在办什么事,除了身处大同之外,最心知肚明的肯定就是与其一衣带水的太原府了。

  还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不论是剿灭白莲教的事,还是大同的事,都与太原府息息相关,哪一件都够他们喝一壶,他们心中又怎么可能有底?

  不过同时高捷也清楚,无论是剿灭白莲教的事,还是大同的事,恐怕都极为难办。

  对此他已经想了无数个昼夜。

  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破局之法,哪怕这个鄢懋卿是直接带着兵马来的,那也几乎不可能办成……

  要知道,他来太原出任按察副使一职已经一年有余。

  这期间他已经做了无数种尝试,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就连他自己也已被边缘化了。

  除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小案之外,其余稍有影响的事,下面的官员便会立刻跳过他,直接去找兼领按察使一职的布政史关杰山请示,甚至连卷宗都推三阻四的不给他看。

  是他的能力不行么?

  高捷心中自有傲气,从不这么认为。

  当初他担任户部主事,督运粮食的时候,便能清查出兵卒冒名之事。

  后来他升任武选司员外郎时,核查整理注选,选法严肃清洁,杜绝徇私鬻官之事,虽引起上官不快,被调出任充州知府,但在职期间,也以一己之力使武官选授和封荫之事清明了许多。

  再后来在充州出任知府三年,他也采取多种措施,对豪强进行打击,根除诸多弊端,致力惠利百姓,被州郡百姓称为“神明”,甚至集资为他立了一座生祠。

  唯有如今来了太原,做了这个比知府更有权力的按察副使,却处处碰壁,事事掣肘。

  这不是他能力不行,不是他无心办事……

  而是这里面的水实在太深了,深到整个太原府,乃至整个山西都几乎成了铁板一块!

  这是一块即使他粉身碎骨,也断然无法撬动的铁板,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他虽然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极为理智的人,不会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去做“夸父逐日”的事。

  直到现在,他都清楚的记得父亲在他入朝为官时的告诫:

  “社稷,陛下之社稷;性命,己身之性命。知其不可为,毋宁舍身以试,徒死无益也。”

  说得通俗一点,其实就是:

  “能办事就办事,办不成也别玩命,真没什么用。”

  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而这句话,其实也是祖父送给父亲的。

  他的祖父高魁,就是在大太监刘瑾专权期间,感觉有性命之忧便立刻辞官回乡养老。

  他的父亲高尚贤,也是在任光禄寺少卿期间,见朝廷高官勾心斗角扯上了他,伏蠹小人又仗权要挟于他,便故意在奏疏留下为皇上不容的明显误失,借故被罢官回了新郑老家。

  现在,他也已经有了这个心思。

  只不过他如今正值壮年,当今皇上又视进士为私人蓄士,极少轻易放归田野。

  因此他现在也只能暂时蛰伏于此,且看日后是否有机会逃离山西这块铁板,再看是否有发挥余热的机会……

  而他今日代表按察司来此迎接鄢懋卿。

  其实也不对其抱有任何期望,甚至没兴趣与其会面交流,反正结果都一样。

  现在他心中唯一的期待,也就是见一见家里那个“不成器”的老三高拱,看看他中了进士之后是否比以前成熟了一些。

  这个老三是他的四个弟弟中,唯一一个不服他的臭小子。

  小的时候,高拱五岁便善对偶,八岁便诵千言,十七岁便考中了举人,一度被视为神童。

  而他呢,年幼时喜好角斗、射猎,年近二十才幡然醒悟,振作学习。

  然后便在嘉靖十三年考中了举人,次年便又考中了进士。

  结果高拱却在十七岁中了举人之后,在科举道路上蹉跎了整整十三个年头,才终于在今年考中进士……

  别以为高捷看不出来,这老三从那时候心里就憋了一口气呢,总想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还是那个人人夸赞的“神童”。

  可惜这臭小子再也没机会了。

  因为父亲早在五年前便已过世,他现在就算终于考中了进士,还选上了庶吉士,父亲也看不到了。

  哈哈哈哈,臭小子,你就认输吧。

  哥就是比你强,哥就是后来居上!

  不要以为你选中了庶吉士,这回还侥幸做了个领兵的参将,就可以在哥面前耀武扬威!

  哥可是在父亲过世之前就考中了进士,你再怎么不服,在父亲心里哥也永远比你强,你什么都改变不了!

  ……

  半个时辰后。

  “……”

  高捷终于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看到了高拱,微微挺起胸膛。

  这臭小子……似乎比以前黑了一些,身子看起来似乎也壮实了一些,骑上马挎上刀看起来的确颇有气势。

  不过哥还是比你强,你什么都改变不了!

  “……”

  高拱也看到了高捷,目光交汇之际,也立刻微微扬起了头。

  这废物大哥……高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你还有何颜面挺胸与我对视?

  身为朝廷按察副使,你这一年多来尸位素餐,可曾纠一个官邪,戢一名奸暴,平一桩讼狱,雪一件冤抑?

  好好睁大眼睛看着,然后自惭形秽吧!

  这回我来太原办的事,可是你下辈子都办不成、不敢办的事,希望你一会回了城里,进了太原府衙之后还能这般厚颜!

  待我办成了你办不成的事,我定要将这些事情写在黄纸上,寻个路口烧给父亲好好看看,让父亲知道你我之间差距究竟有多大,谁才是最值得他骄傲的儿子!

  至于高捷是否会私通白莲教,又是否会与这干虫豸同流合污……

  这点高拱倒是不怎么忧心。

  毕竟这位废物大哥的品德,也就比他差一点而已,倒还不至于如此不堪。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最新章节,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