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生命性纤维束】是【云梦城】的血肉,【工蜂】无人机是它的骨匠,那么这座城市的灵魂,则是它那套无处不在的环境交互系统。

  在项目启动之初,何宇就提出了一个核心要求。

  一个近乎狂妄的要求。

  “我不要一座智能城市。”

  在那场决定了【云梦城】底层逻辑的最高级别会议上,何宇的声音平静,却掷地有声。

  “智能城市是被动响应的工具,是更高效的仆人。”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学院的院长,从建筑学泰斗到生命科学的权威。

  “我要的,是一个能够主动感知、理解,并关怀每一个居民情绪的‘生命体’。”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颠覆性的概念在会议室里激起无声的涟漪。

  “【云梦城】本身,必须具备‘情商’。”

  这个目标,近乎科幻。

  它意味着城市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与数据流,而是一个有温度、会呼吸、懂悲喜的同伴。

  为了实现这个构想,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在【盘古】的全力协助下,研发出了一套彻底颠覆城市管理逻辑的系统。

  【城市情绪感知与交互系统】。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遍布城市每一个角落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型仿生传感器。

  这些神经末梢,能够实时采集海量的、以往被人类科技彻底忽略的环境数据。

  光照的强度与色温。

  气流的速度与方向。

  空气中由人群聚集而产生的、信息素的微妙浓度变化。

  甚至是城市背景音中,那人耳无法分辨的、代表着集体无意识的极低频声波。

  这些庞杂到足以在零点一秒内烧毁任何传统超级计算机的环境数据,会与居民个人终端上自愿上传的、经过最高级别加密脱敏处理的情绪状态数据,进行实时交叉比对。

  心率的瞬间波动。

  皮肤电反应测出的隐性压力指数。

  所有数据洪流,最终在【盘古】的云端汇聚,经过那份源自“灵感”的非线性分析模型进行处理,最终呈现为一幅实时变化的动态图像。

  一幅“城市情绪热力图”。

  这套系统,赋予了【云梦城】一种从未有过的能力。

  同理心。

  ……

  数个月后,龙河大学正在建造一座“活的”城市。

  这个消息,伴随着那些通过官方直播渠道泄露出的、宛如科幻电影特效般的建设画面,如同一场跨越了物理国界的数字风暴,迅速席卷全球。

  它不再是某个小圈子里的技术简报,也不是学术期刊上一段枯燥的论文。

  它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上,热度排名第一的直播流。

  变成了无数科技博主、建筑爱好者、未来主义者彻夜不眠分析的像素盛宴。

  变成了深夜脱口秀节目里,主持人用来调侃“未来已来”的绝佳素材。

  那些在【盘古】指令下,如同空中芭蕾舞团般精准协作的【工蜂】无人机。

  那些能够根据环境光线与人群情绪,自主调节色彩与质感的【生命性纤维束】墙体。

  这些在普通民众看来神乎其技,甚至带着一丝魔法色彩的景象,彻底引爆了全球的互联网。

  然而,当这场风暴刮入另一个更加传统、更加讲究资历与传承的领域时,它遇到的,不再是惊叹与好奇。

  而是坚冰。

  国际主流建筑界。

  尤其是那些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奉为圭臬,手握行业话语权的权威们,在短暂的沉默后,发出了普遍的质疑,以及毫不掩饰的嘲笑。

  他们无法理解。

  他们也不愿意去理解。

  在他们看来,这种完全由AI主导、材料本身拥有“生命”、建造过程如同3D打印的模式,是对“建筑”这门古老艺术的终极亵渎。

  在这股席卷了整个西方建筑学界的质疑声浪中,一个人的声音,最具分量。

  汉斯·穆勒。

  当今世界建筑领域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评委会**。

  一位在业界德高望重,以一生推崇建筑的“真实性”与“纪念性”而著称的德国老牌建筑师。

  他的作品以厚重的混凝土、粗粝的石材、以及对光影的极致运用而闻名,每一栋建筑都像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沉默雕塑,充满了历史的重量感。

  此刻,一场备受瞩目的国际建筑论坛,正在德国包豪斯大学历史悠久的大礼堂内举行。

  现场座无虚席。台下坐着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建筑师、评论家和知名建筑学院的学生。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抛光木材和浓缩咖啡混合的、属于精英知识分子的独特气味。

  汉斯·穆勒就站在那古老的讲台后。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设计简约的无框眼镜。

  论坛的提问环节,一个年轻记者将那个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问题,抛了出来。

  “穆勒先生,请问您如何看待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讨论的,由龙河大学主导的【云梦城】计划?”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

  汉斯·穆勒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意外。他似乎就在等待这个问题。

  他抬手,示意工作人员将【云梦城】的官方直播宣传片,投射到他身后巨大的幕布上。

  那震撼人心的画面再次出现。

  数万“工蜂”如星河倒灌,从母舰机库中倾泻而出。

  巨大的仿生建筑,在它们的飞舞中,从地面上优雅地“生长”。

  城市的“皮肤”随着云影的飘过而变换着呼吸般的色泽。

  台下响起了一阵轻微的、混杂着惊异与不解的骚动。

  穆勒静静地看着,直到视频播放完毕。

  他拿起话筒,目光扫过全场,一种居高临下的平静,让礼堂内的温度都下降了几分。

  “很精彩的表演。”

  他的第一句话,就为整件事定了性。

  “我看到了很多由无人机呈现的、华丽的空中舞蹈。我看到了那些会变色的墙壁,看到了所谓的‘智能交互’。”

  他停顿了一下,嘴角勾起一抹几乎无法察觉的、带着明显不屑的弧度。

  “恕我直言。”

  “这不叫建筑。”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这叫主题公园的廉价戏法。”

  话音刚落,台下,尤其是前排那些与他同时代的建筑大师们,爆发出一阵表示强烈赞同的掌声与会心的笑声。

  穆勒抬手,轻轻向下压了压,示意安静。

  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而固执。

  “真正的建筑,其核心是探讨人与空间、光影、材料之间那种永恒不变的关系。是它的‘在场感’,是它的‘物质性’!”

  他的声调开始提高,带着一种捍卫信仰般的激情。

  “建筑的魅力,在于它的厚重感,在于它能够承载岁月流逝的历史沉淀。

  当我们走进一座伟大的建筑,我们抚摸一块砖石,能感受到它的粗糙质感,能感受到几百年前工匠留下的温度,能感受到时间在它表面留下的痕迹。这才是建筑与人的对话!”

  他的手在空中挥舞,仿佛在触摸那些无形的、只存在于他理念中的光影与材质。

  “而龙河大学展示给我们的是什么?”

  他转过身,用手指了指身后那已经定格的、美轮美奂的【云梦城】效果图。

  “一些转瞬即逝的、华而不实的数字技术戏法。”

  “一种可以随意变换颜色,没有任何真实质感的‘材料’。一座由冰冷的中央电脑控制,剥夺了所有偶然性与不确定性的城市。它光滑、完美、高效,却也因此失去了灵魂。”

  他的语气愈发严厉,如同一个审判者。

  “一座没有历史沉淀、没有真实质感的城市,一座你甚至无法在墙壁上留下一道划痕,因为它会‘自我修复’的城市,说到底,只是一个昂贵的、巨大的塑料玩具罢了。”

  “塑料玩具”这个词,带着极强的侮辱性,从这位建筑界泰斗的口中说出,瞬间引爆了全场。

  掌声雷动。

  汉斯·穆勒的这番言论,在论坛结束后的几小时内,就被各大建筑专业媒体、主流新闻频道争相报道。

  《建筑评论》:“穆勒:【云梦城】是对建筑精神的背叛。”

  《泰晤士报》:“普利兹克奖**痛批东方‘数字奇观’为华而不实的塑料玩具。”

  《明镜周刊》:“一场脱离了建筑学本质的、哗众取宠的、属于技术宅的自嗨表演。”

  他的话,迅速被奉为圭臬,精准地代表了整个西方主流建筑界对【云梦城】的普遍看法。

  在他们眼中,【云梦城】只是一个笑话。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最新章节,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