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晗凝神静思,眉头微蹙,片刻后,胸中渐有丘壑,执笔挥毫:

  臣谨对:当今西北二边,契丹、西夏交侵,朝廷岁赐金帛,而边患未息,此诚社稷之深忧也。

  臣以为欲固疆圉、纾国用,当以修内政、强兵备、绝虚耗、择良将为先,而不可专恃金帛以苟安。

  谨陈四策如下。

  一:修内政以固根本,国用不足,边费浩繁,实由内政未修。

  今州县赋税不均,豪强兼并,小民流离,仓廪虚耗。宜严考课、汰冗官、均田赋,使民力得舒,国库充盈。

  又当广开言路,拔擢贤才,使吏治清明,则财用自足,边饷可继。

  二:严武备以慑敌,今边军多疲弱,器械不精,故虏骑轻犯……

  三:绝岁赐以杜贪欲……

  四:择良将以守要害……

  文思如泉涌,赵晗越写越顺,笔锋转折间如有神助。

  转眼两个时辰过去,洋洋洒洒数千言已跃然纸上。

  号舍外,阳光正好,一缕金辉穿过屋檐的缝隙斜斜地洒在考卷上。

  抬手擦去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赵晗继续执笔:

  《孙子》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昔汉文帝蓄力养民,终制匈奴,唐太宗先强内政,后服四夷。

  今当以内修政事为本,外慎兵革为辅,使国富兵强,则二虏自慑。

  若专恃金帛,终非久安之计。

  伏惟官家留神省察,天下幸甚!

  酉正时分,暮鼓声如约而至,沉沉回荡在贡院内外。

  最后一天的会试终于到了尾声,几名考官手持铜锣,沿着号舍,高呼“纳卷——”

  疲惫不堪的举子们纷纷阁下笔,弥封官们手脚麻利的将考卷们糊名、钤印,再将沉甸甸的卷箱逐一上完锁,抬进誊录院。

  为了避免在考试和阅卷过程中出现行贿考官的现象,大周实行了锁闱制度。

  主考官、阅卷官、对读官、誊录手、弥封官等一众官员自打受命后就要一直待在贡院,直到名次排定好,张榜公布了才能打开贡院的门,放考官们回家。

  暮色四合,贡院大门缓缓打开,举子们三五成群,踏着残阳鱼贯而出。

  有人神色自若,谈笑间已胜券在握,有人步履缓慢,仍旧在沉吟着破题之句,更有些心力交瘁,身体孱弱者,需要人搀扶着方能行走。

  赵晗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号舍,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拎上考篮,径直往大门的方向走去。

  前脚刚踏出贡院,几道熟悉的声音穿透嘈杂人声,飘入耳中。

  “赵家哥哥!”

  “赵兄!”

  “贤侄!”

  “哥儿!”

  赵晗侧目看去,见长青一身书童装扮立在最前面,脸上写满了关切。

  淑兰温婉恬静的站在盛维身后,品兰垫着脚,不停的向赵晗招手示意。

  四周有不少姑娘跟着父母亲来接兄长回家,她们大都像淑兰这般静静等候,时而和身旁女使低语几句。

  像品兰这般跳脱的,实在少之又少。

  顾廷烨抱着胳膊和石头一同靠在拴马石上,嘴角带着笑意。

  待走近后,品兰眯起眼睛,活像只狡黠的小狐狸,将赵晗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了一番。

  “这才三日没见,赵家哥哥你竟瘦了这么多。”

  赵晗面带笑意,因三日不曾开口说过话,声音中带着几分沙哑。

  “品兰姑娘有所不知,在贡院里的时日属实难熬,白日要誊写数千字的策论,夜里枕着硌人的木板歇息,连用膳都是囫囵吞枣,若是不瘦反而奇怪了。”

  “这般辛苦,难怪我大哥哥和二哥哥都不愿意读书呢。”品兰皱着小瞧的鼻子,摇头晃脑的说道。

  盛维在一旁干干笑了两声后,将目光放在赵晗身上。

  “贤侄,今年的会试考题可还顺手?”

  赵晗神情淡然,温声道:“谢伯父关心,倒还算顺手,若是不出意外,想来应该能榜上有名。”

  “那就好,那就好!”

  “昨日盛老弟来信,他们已经启程来汴京,放榜前后便可以抵达。”

  盛维捋须微笑,眼底却闪过一抹不易令人察觉的羡慕。

  二房本就蒸蒸日上,长柏又少年持重,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苗子。

  自己两个嫡子倒也算懂事,可单论前途,比起长柏终究还是要差了一截。

  这样一个麒麟子,若能成为自己的女婿该有多好?

  当真是可惜了……

  “算算时日,若岳丈大人再不来,只怕要错过去吏部报到的时间了。”

  盛维点头,“正是如此。”

  顾廷烨眼波微动,右手握成拳抵在唇边轻咳一声,左手却不动声色的扯了扯赵晗的的衣袖,上前一步,低声道:“赵兄,魏行首托我给你带个话。”

  “明晚戌时她在广云台唱小令,正是赵兄你作的那首《木兰花》。”

  “魏行首还说,这首词她练了许久,就等着赵兄会试结束后亲自品评呢。”

  顾廷烨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这还是魏行首头一次主动邀请旁人呢,赵兄,你当真是好福气!”

  赵晗眉梢一挑,眼中闪过一丝促,打趣道:“倚云楼的芸娘不也对仲怀你一往情深吗?”

  “诶,快别提这茬,芸娘哪里能和魏行首比。”

  顾廷烨连连摆手,他抬头看了一眼天色,正声道:“明日戌时,咱们不见不散!”

  “好!”

  “你们要去哪?”品兰眨着杏眼,好奇不已的探头问道。

  赵晗和顾廷烨相视一眼后,直接忽略她的问题,各自上了马车。

  ——

  淮河之上,七艘大船破开粼粼波光,如一字长蛇般在河面上平稳行驶着。

  盛纮此次举家进京,光行李家私就装了足足五船,签下死契的以及自愿跟着来汴京的女使小厮们乘坐一艘船。

  此外他们一家老小又单独乘坐一艘描金绘彩的上等船只。

  这些时日权衡与观察下来,盛老太太最终还是决定将明兰养在身边,只等进京安顿好,便把她接过来。

  王若弗得知此事后,心中自是畅快不已。

  毕竟她是舍不得把如兰送给老太太养,可又不愿让林噙霜母女平白得了这桩好事情。

  因此,在她看来,只有明兰过去才是最合适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在知否:执掌天下,人在知否:执掌天下最新章节,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