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沈默的呼吸停滞了半秒。
玻璃倒影中的那个“自己”,嘴角咧开的弧度更大了一些,像是在嘲弄他的震惊。
那不是简单的镜像反射,因为当沈默下意识地后退半步时,倒影中的人影纹丝不动,只有那双眼睛,漆黑的瞳孔深处,仿佛有一个漩涡在缓缓转动,要将他的灵魂吸进去。
“别看!快走!”苏晚萤的声音像一根针,刺破了这诡异的寂静。
她一把抓住沈默的手臂,用力将他从公交站台的玻璃前拽开。
她的手心冰凉,带着细微的颤抖。
沈默被动地跟着她跑起来,心跳声在耳边擂鼓。
他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那个诡异的“自己”依旧站在原地,隔着蒙着薄薄水汽的玻璃,冲他无声地挥了挥手,脸上的笑容灿烂得令人毛骨悚然。
那不是警告,是宣告。宣告他已经被“标记”了。
几人沿着昏暗的小巷穿行,最终躲进了一座废弃钟楼的夹层。
这里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腐朽木料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
周工点亮一盏微弱的应急灯,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了周围的黑暗。
“情况不对,”沈默率先开口,声音因急促的奔跑而有些沙哑,“它开始针对我了。”
“是针对我们所有人,”苏晚萤靠在墙边,脸色苍白地纠正道,“刚才在站台,我看到市政公告了。”
她的话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旧城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明晨启动。”沈默接口道,他的瞳孔因回忆而骤然收缩,“但那不是重点。在那行字的下面,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重影。”他从口袋里摸出那张皱巴巴的练习册残页,摊在应急灯下,“‘VII号支线,优先清淤’。那行字的抖动频率,和这张纸上的一模一样。”
苏晚萤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极低:“它在补漏。我们之前利用第七支线的废弃数据端口植入的干扰信息,正在被系统识别并‘正确化’。清淤,就是清除我们留下的痕迹。”
这个发现像一块巨石压在众人心头。
他们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系统上划开了一道口子,却没想到,这个庞大的系统拥有着惊人的自愈能力。
周工沉默地从背包里取出一块用布包裹的石头,那是他从市档案馆的奠基碑文上偷偷凿下的一块碎片。
他借着灯光仔细端详,粗糙的手指在那块石头的表面反复摩挲。
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看这里,”他把石头递到众人面前,声音发紧,“我当时特意在‘周’字的最后一横上留下了一道裂痕,很深。但是现在……”
众人凑过去,只见那个“周”字完好无损,表面光滑如初,仿佛从未被任何外力破坏过。
“错字在自我修复,”周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栗,“就像……就像活物的伤口在结痂。这不只是一份记录,这是一块活的铭刻。”
一直安静待在角落的小舟走了过来,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触摸着那块石头的表面。
就在指尖接触到石面的瞬间,她的身体猛地一震,像是被无形的电流击中。
她急忙缩回手,眼中满是惊恐,双手飞快地比划着手语。
阿彩在一旁为她翻译:“她说……这块石头正在‘遗忘’。它不记得自己曾经被修改过。”
“遗忘……”阿彩琢磨着这个词,像是被什么东西猛然点醒,“我明白了!它根本不怕我们删改内容,因为它总能修复。它真正害怕的,是让‘错误’成为新的‘标准’!”
她飞快地掏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面涂鸦墙,墙上用红色喷漆写着一行大字:“这里没人失踪”。
而在那行字的阴影里,清晰地站着五个人形的轮廓,那是他们故意留下的“证据”。
“你们看,”阿彩将照片放大,指着那五个人影,“它们的轮廓正在变淡。”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那五道原本清晰的人形黑影,此刻的边缘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像是要融化在墙壁的阴影里。
“它们不是被系统承认了,”阿彩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它们是被吸收了……变成了系统资料库里的‘异常案例归档’。我们正在从一个‘错误’,变成一个可以被解释、被归类的‘故障’。”
一旦被归类,就意味着可以被处理,被彻底抹除。
死一般的沉寂笼罩着这个狭小的空间。
他们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只是在给这个庞大的系统打上一个个无伤大雅的补丁。
沈默死死盯着阿彩手机屏幕上,照片边缘一道因光线问题而产生的扭曲光晕,脑中无数线索疯狂地碰撞、重组。
那个诡异的微笑,自我修复的石碑,正在遗忘的痕迹,被吸收的人影……
“那就别让它‘修正’,”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我们不纠错了,也不删改了。我们要让它‘困惑’。”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一个完美的系统可以修复任何逻辑错误,但如果……我们喂给它的,是纯粹的、无法被归类的‘非逻辑’呢?”
一个大胆到极致的计划在众人的脑海中迅速成型。
五个人,五个不同的地点,五种截然不同的非逻辑标记,必须在同一时间同步进行,从而引发一场小规模的“认知雪崩”。
夜色如墨,行动开始了。
阿彩潜入最深的地铁通道,在冰冷的墙壁上,用白色喷漆颠倒了所有人的认知常理,喷涂下一句冰冷的标语:“生者为死者默哀”。
逻辑混乱,因果倒置。
周工则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混进了城市中心新建纪念碑的工地。
他没有去破坏任何已有的建筑,而是在那块即将沉入地底的奠基石背面,用反向雕刻的技法,刻下了一道无人能懂、也无从解读的无名波纹。
它不是文字,不是符号,不指向任何已知的意义。
图书馆内,小舟将一本开放借阅的《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悄悄拿到无人注意的角落。
她没有撕毁,也没有涂改,只是将手掌紧紧按在书的封底,闭上眼睛,将自己内心最混乱、最矛盾的情绪——恐惧与希望,愤怒与平静,通过触觉,毫无保留地注入这本象征着“规则”的书中。
在城市的另一端,苏晚萤回到了自己早已废弃的小学。
她撬开老教学楼地基的一道裂缝,将一枚早已褪色的童年校徽深深埋了进去。
在埋下校徽的那一刻,她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默念着:“我从未悔过。”悔过是对错误行为的修正,而她的行为,是在肯定一个不存在于官方记录中的“过去”。
而沈默,独自一人,来到了那座早已封闭的停尸房旧址。
他推开沉重的大门,刺鼻的福尔马林气息混合着尘土的味道扑面而来。
他走到停尸间最深处的一面墙壁前,用一块尖锐的石头,一笔一划地刻下了一行字。
那是一个最根本的逻辑悖论,直接挑战着这个系统对“存在”的定义。
“此地无人死亡——包括我自己。”
午夜十二点整。
全城七处不同区域的公共信息系统,从市政大厅的电子屏到街角的交通指示灯,屏幕同时闪现出无数扭曲的乱码,随即又恢复正常。
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0.7秒。
城市监控中心的日志显示,所有异常现象均源于“用户输入格式不符”,但系统日志的最后一行却标注着:错误类型无法归类,无法执行修正协议。
同一时间,在城市地底深处一间恒温恒湿的密室里。
一只戴着洁白手套的手,正拿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报告。
报告上,0.7秒的系统异常被详细记录。
那只手的主人看完报告,没有说话,只是缓缓地、优雅地将那份报告撕得粉碎。
纸屑飘落,一个低沉而毫无感情的声音在密室中响起,像是在念诵一段批注:“认知扰动源已确认……扰动强度超出常规纠正阈值。建议:重启第七监工协议。”
话音未落,密室正中的墙壁上,一块嵌在墙体内的巨大黑色碑文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
碑文上用银色金属刻着一行字:“第7号样本,修正完成度:90%”。
此刻,那个“0”字上,一道裂缝凭空出现,迅速蔓延,最后整个“0”崩裂成细碎的粉末,从墙上剥落。
完成度,从“90%”变成了不确定的“9_%”。
一阵微风不知从何处灌入这间密不透风的密室,吹起角落里的一张空白表格。
那张表格打着旋,轻飘飘地飞起,最后,精准地落在了一张黑曜石桌面上,停在了尚未被填写的“执行人”那一栏上。
寂静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醒来。
清晨,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这座看似一如往常的城市。
市政大厅外的电子公告栏上,昨夜的乱码早已消失不见,屏幕闪烁了一下,更新了一则全新的通知。
玻璃倒影中的那个“自己”,嘴角咧开的弧度更大了一些,像是在嘲弄他的震惊。
那不是简单的镜像反射,因为当沈默下意识地后退半步时,倒影中的人影纹丝不动,只有那双眼睛,漆黑的瞳孔深处,仿佛有一个漩涡在缓缓转动,要将他的灵魂吸进去。
“别看!快走!”苏晚萤的声音像一根针,刺破了这诡异的寂静。
她一把抓住沈默的手臂,用力将他从公交站台的玻璃前拽开。
她的手心冰凉,带着细微的颤抖。
沈默被动地跟着她跑起来,心跳声在耳边擂鼓。
他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那个诡异的“自己”依旧站在原地,隔着蒙着薄薄水汽的玻璃,冲他无声地挥了挥手,脸上的笑容灿烂得令人毛骨悚然。
那不是警告,是宣告。宣告他已经被“标记”了。
几人沿着昏暗的小巷穿行,最终躲进了一座废弃钟楼的夹层。
这里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腐朽木料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
周工点亮一盏微弱的应急灯,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了周围的黑暗。
“情况不对,”沈默率先开口,声音因急促的奔跑而有些沙哑,“它开始针对我了。”
“是针对我们所有人,”苏晚萤靠在墙边,脸色苍白地纠正道,“刚才在站台,我看到市政公告了。”
她的话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旧城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明晨启动。”沈默接口道,他的瞳孔因回忆而骤然收缩,“但那不是重点。在那行字的下面,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重影。”他从口袋里摸出那张皱巴巴的练习册残页,摊在应急灯下,“‘VII号支线,优先清淤’。那行字的抖动频率,和这张纸上的一模一样。”
苏晚萤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极低:“它在补漏。我们之前利用第七支线的废弃数据端口植入的干扰信息,正在被系统识别并‘正确化’。清淤,就是清除我们留下的痕迹。”
这个发现像一块巨石压在众人心头。
他们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系统上划开了一道口子,却没想到,这个庞大的系统拥有着惊人的自愈能力。
周工沉默地从背包里取出一块用布包裹的石头,那是他从市档案馆的奠基碑文上偷偷凿下的一块碎片。
他借着灯光仔细端详,粗糙的手指在那块石头的表面反复摩挲。
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看这里,”他把石头递到众人面前,声音发紧,“我当时特意在‘周’字的最后一横上留下了一道裂痕,很深。但是现在……”
众人凑过去,只见那个“周”字完好无损,表面光滑如初,仿佛从未被任何外力破坏过。
“错字在自我修复,”周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栗,“就像……就像活物的伤口在结痂。这不只是一份记录,这是一块活的铭刻。”
一直安静待在角落的小舟走了过来,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触摸着那块石头的表面。
就在指尖接触到石面的瞬间,她的身体猛地一震,像是被无形的电流击中。
她急忙缩回手,眼中满是惊恐,双手飞快地比划着手语。
阿彩在一旁为她翻译:“她说……这块石头正在‘遗忘’。它不记得自己曾经被修改过。”
“遗忘……”阿彩琢磨着这个词,像是被什么东西猛然点醒,“我明白了!它根本不怕我们删改内容,因为它总能修复。它真正害怕的,是让‘错误’成为新的‘标准’!”
她飞快地掏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面涂鸦墙,墙上用红色喷漆写着一行大字:“这里没人失踪”。
而在那行字的阴影里,清晰地站着五个人形的轮廓,那是他们故意留下的“证据”。
“你们看,”阿彩将照片放大,指着那五个人影,“它们的轮廓正在变淡。”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那五道原本清晰的人形黑影,此刻的边缘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像是要融化在墙壁的阴影里。
“它们不是被系统承认了,”阿彩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它们是被吸收了……变成了系统资料库里的‘异常案例归档’。我们正在从一个‘错误’,变成一个可以被解释、被归类的‘故障’。”
一旦被归类,就意味着可以被处理,被彻底抹除。
死一般的沉寂笼罩着这个狭小的空间。
他们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只是在给这个庞大的系统打上一个个无伤大雅的补丁。
沈默死死盯着阿彩手机屏幕上,照片边缘一道因光线问题而产生的扭曲光晕,脑中无数线索疯狂地碰撞、重组。
那个诡异的微笑,自我修复的石碑,正在遗忘的痕迹,被吸收的人影……
“那就别让它‘修正’,”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我们不纠错了,也不删改了。我们要让它‘困惑’。”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一个完美的系统可以修复任何逻辑错误,但如果……我们喂给它的,是纯粹的、无法被归类的‘非逻辑’呢?”
一个大胆到极致的计划在众人的脑海中迅速成型。
五个人,五个不同的地点,五种截然不同的非逻辑标记,必须在同一时间同步进行,从而引发一场小规模的“认知雪崩”。
夜色如墨,行动开始了。
阿彩潜入最深的地铁通道,在冰冷的墙壁上,用白色喷漆颠倒了所有人的认知常理,喷涂下一句冰冷的标语:“生者为死者默哀”。
逻辑混乱,因果倒置。
周工则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混进了城市中心新建纪念碑的工地。
他没有去破坏任何已有的建筑,而是在那块即将沉入地底的奠基石背面,用反向雕刻的技法,刻下了一道无人能懂、也无从解读的无名波纹。
它不是文字,不是符号,不指向任何已知的意义。
图书馆内,小舟将一本开放借阅的《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悄悄拿到无人注意的角落。
她没有撕毁,也没有涂改,只是将手掌紧紧按在书的封底,闭上眼睛,将自己内心最混乱、最矛盾的情绪——恐惧与希望,愤怒与平静,通过触觉,毫无保留地注入这本象征着“规则”的书中。
在城市的另一端,苏晚萤回到了自己早已废弃的小学。
她撬开老教学楼地基的一道裂缝,将一枚早已褪色的童年校徽深深埋了进去。
在埋下校徽的那一刻,她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默念着:“我从未悔过。”悔过是对错误行为的修正,而她的行为,是在肯定一个不存在于官方记录中的“过去”。
而沈默,独自一人,来到了那座早已封闭的停尸房旧址。
他推开沉重的大门,刺鼻的福尔马林气息混合着尘土的味道扑面而来。
他走到停尸间最深处的一面墙壁前,用一块尖锐的石头,一笔一划地刻下了一行字。
那是一个最根本的逻辑悖论,直接挑战着这个系统对“存在”的定义。
“此地无人死亡——包括我自己。”
午夜十二点整。
全城七处不同区域的公共信息系统,从市政大厅的电子屏到街角的交通指示灯,屏幕同时闪现出无数扭曲的乱码,随即又恢复正常。
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0.7秒。
城市监控中心的日志显示,所有异常现象均源于“用户输入格式不符”,但系统日志的最后一行却标注着:错误类型无法归类,无法执行修正协议。
同一时间,在城市地底深处一间恒温恒湿的密室里。
一只戴着洁白手套的手,正拿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报告。
报告上,0.7秒的系统异常被详细记录。
那只手的主人看完报告,没有说话,只是缓缓地、优雅地将那份报告撕得粉碎。
纸屑飘落,一个低沉而毫无感情的声音在密室中响起,像是在念诵一段批注:“认知扰动源已确认……扰动强度超出常规纠正阈值。建议:重启第七监工协议。”
话音未落,密室正中的墙壁上,一块嵌在墙体内的巨大黑色碑文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
碑文上用银色金属刻着一行字:“第7号样本,修正完成度:90%”。
此刻,那个“0”字上,一道裂缝凭空出现,迅速蔓延,最后整个“0”崩裂成细碎的粉末,从墙上剥落。
完成度,从“90%”变成了不确定的“9_%”。
一阵微风不知从何处灌入这间密不透风的密室,吹起角落里的一张空白表格。
那张表格打着旋,轻飘飘地飞起,最后,精准地落在了一张黑曜石桌面上,停在了尚未被填写的“执行人”那一栏上。
寂静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醒来。
清晨,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这座看似一如往常的城市。
市政大厅外的电子公告栏上,昨夜的乱码早已消失不见,屏幕闪烁了一下,更新了一则全新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