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四人继续往市集走去。
萧弈并非闲逛,目光逡巡,看到一个挂着“生熟药材,道地饮片”的幌子,当即过去。
那是一个门脸不大的药肆。
“展昭,看好马匹,勿与人冲突。”
“瞧你说的,我能与谁冲突?”
萧弈步入药肆,闻得药香扑鼻,精神一振。
“老丈,买些黄柏、姜黄、牵牛子、明矾。”
“敢问郎官,有何病灶?又各需几两?”
萧弈对分量没有把握,不由迟疑。
他身后郭馨见状,上前,道:“你只管各捉三两,不必多问。”
老郎中并不起疑,熟练抓药,用草纸包好,以麻绳系牢。
“黄柏三百钱一斤;姜黄由岭南进买,斤价五百钱;牵牛子斤价两百;明矾斤价百五十钱……共二百一十六钱,小店概不还价。”
萧弈见郭馨付了钱,也就由她,暗忖这药价好贵。
“茗烟,拎着吧。”
“是,郎君。”
出了药铺,径直进了对面的帛肆。
萧弈挑了两套质地粗糙的麻布衣裙、四套粗布短褐、四套细麻外袍、四双新鞋、四张羊毛毡子。
之后,却又在地摊上用几文钱买了四双半旧的布鞋。
把东西往马背上一挂,郭信打了个哈欠,道:“买好了?”
“再带点礼物。”
萧弈环顾一看,见到一间书肆,装潢高档,牌匾上“宝翰堂”三个大字下是“珍本善藏”四个小字,他遂举步入内,先买了笔墨纸砚。
再扫视书架,忽见一个格子上贴着“王仁裕德辇公撰”字样,心念一动。
他在史德珫书房里见过王仁裕的情报,是当朝翰林承旨,意外于这样的高官还出书,干脆直接买了三卷,分别是《开元天宝遗事》、《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
书是刻本,却价格不菲,竟高达十七贯,一万七千余钱。
萧弈听了价钱,先是讶异,顷刻反而眼睛一亮。
他正是要给那城门卒花秾一份厚礼,买不开城门,也能探知些消息。
“掌柜稍待,敢问何处有当铺?”
到了当铺,萧弈把从解晖身上拿的两块金锭、三颗珍珠,以及从郭馨发髻上摘的赤金小簪一并递了过去。
末了,他略略一想,拿回了一颗珍珠作为备用。
走过杀猪巷,在小摊上买了个有缺口的便宜陶碗,添了些黑面蒸饼、咸菹充当干粮,以及各类杂物。
回程时,经过一个首饰摊子,萧弈随手买了个最普通的木簪,往郭馨发髻上一插。
郭馨抬头瞪了他一眼,不满地扁了扁嘴。
“多谢郎君给我金簪换木簪,我送你……这个吧。”
她转头四下一看,见两步外的面具摊上挂着个丑丑的胖娃娃面具,一把拿了,挂在萧弈脸上。
萧弈气质顿变。
郭馨不由“噗嗤”一笑,拍手道:“好看好看,适合你。”
郭宗谊也是“咯咯”直笑,挑了个吓人的魁头面具。
有几个瞬间,他们仿佛忘了自己还在逃命。
采买完毕,就该投宿了。
萧弈没敢住官驿,太容易露馅,也没选临街的大车店,而是牵马拐进夯土巷深处,寻了家门脸低调的小栈。
抬头看去,幌子上写着“平安客栈”,寓意特好。
“就这家了。”
进门,这客栈临巷是门面兼饭铺,摆着榆木桌凳,一批行脚商人与三三两两衣着朴素的旅客在吃朝食,人员复杂,不易盘查。
后院有马厩,一楼分列东西厢房,都是通铺,楼上是厢房。
掌柜正在柜台后拨拉着算盘,见有客来,连忙迎上前,被萧弈身后戴着面具的三人吓了一跳。
“郎官大驾光临,不知是?”
“要一间厢房,住一日,主仆四人,歇歇脚,喂喂马。”
“住在……小店?”掌柜目露讶异。
“不错,有不妥?”
“没有没有,郎官放心,小店干净公道,后院马厩备有豆料,只是得另算钱。”
“喂精料,马鞍不必卸了,城门一开我们就走。”
“是,是,小人一定嘱咐照料好马匹……只是,投宿须记上一笔店历,这是衙门定的规矩。”
“姓萧,秘书省校书郎,出城办事遇到封城,懒得回内城了。”
“好咧!里间请!”
厢房陈设简单,一铺到底的大床、一张方桌、两把条凳、一个陶制油灯、一个水壶,别无旁物。
闩好门,萧弈立刻动手拿出刚买的陶碗,将黄柏、姜黄、明矾捣碎,倒入水,调出黄褐色的汁液。
“过来。”
萧弈先招了招郭信,道:“脸凑过来。”
“做甚?”
“闭眼。”
萧弈用布巾蘸了药汁,涂抹在郭信脸上。
须臾,药汁干了,皮肤呈现出一种营养不良的蜡黄。
这是他以前在剧组学到的小技巧。
再把牵牛子与明矾调了水,搅拌成黑泥,给郭信点了个大痦子,并将他的眉毛染粗。
“咦——”
郭馨颇为嫌弃,偏又好奇,边看边摇头,下一刻,萧弈抬眸,与她对视了一眼。
“到你了。”
“我才不要。”
“闭眼。”
“嘶,好凉……我是不是也会变得好丑?”
“放心,出城了洗掉就好,衣领拉低。”
“登徒子,占我便宜。”
“别动,袖子拉起来。”
“呀,好痒,手心就别抹啦。”
萧弈目光看去,郭馨原本白皙的皮肤已变得暗黄,却还是显得俊俏。
他遂在她嘴角又点了一颗痣。
但还不够。
“我需要把你的眉毛剃掉一半。”
“不行!”
“夫人说过,都听我的。”
“剃眉毛也太过份了!”
“……”
一番改扮,郭家三人的气质样貌终于与原来有明显区别。
萧弈打了个哈欠,把行囊全都拆开,铜钱、银锭分别归拢,道:“铜钱分成八个小袋,每人拿两袋,银锭我与晴雯拿着,每人在头发里再藏一小块,以防走散。”
“哪就会走散啊?”郭信跟着打了个哈欠。
“以防万一,若走散失了音讯,就在兜子摊汇合,等两日若不见人,自设法出城,在黎阳镇南门附近找家汤饼铺子汇合。”
“知道了,知道了。睡一会吧?”
“轮流睡,留意着动静,城门一开我们就走。”萧弈道:“我先睡,申时之前务必叫醒我,我去见那个守城卒。”
“见他能有何用?一个小卒,他又不能作主开城门。”
“他是传令兵。”
“那又如何?”
萧弈直觉那是可以争取的人,懒得多说,道:“晴雯、茗烟,你们先守。”
“好。”
萧弈忙了一夜,终于可以躺下。
耳听着郭信均匀的吸呼与窗外传来的开封城南市井之声,很快睡了过去。
这一觉不知睡了多久,梦里听到了猛烈的拍门声。
“开门!”
“官兵查店,速速开门!”
拍门声急促,呼喝声粗鲁。
萧弈被郭馨推醒,猛地睁眼。
窗外午后阳光正亮,身边的郭信也惊醒了,警惕地坐直了身子。
“都别慌,记住各自身份。”
萧弈瞬间清醒,整理了略显褶皱的官袍,在窗边坐定,拿起一本《玉堂闲话》看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道:“展昭,开门。”
“是。”郭信拉开门栓。
六名站在门口的披甲兵士大步而入。
萧弈不悦地把书丢在案上,微微昂首,拿着些许官威,语气带着被打扰的不悦,道:“何事喧哗?”
为首的队正目光锐利地扫视屋内,气势稍敛,公事公办地一抱拳,声音冷峻。
“我等奉命搜查可疑人等,查验随身行囊,还请行个方便。”
“何谓可疑?”萧弈寸步不让。
“今日入店投宿,皆为可疑。”
萧弈心中微凛,拿出伪造的告身,展开,淡淡道:“本官秘书省校书郎萧弈,奉座师之命出城送信,因城门封闭,暂歇于此。”
那队正目光掠过萧弈,打量了一眼郭信三人,目光并未多作停留,上前眯眼验看绫纸。
“萧校书往何处去?座师又是哪位?”
萧弈不耐地一皱眉,语气转冷,道:“苏司空的事,也要告诉你吗?”
那队正神色先是恭敬了几分,须臾,打量了这客舍环境,眼神转为嘲弄。
“哦?原来是苏相门下,失敬。只是上峰严令,该盘查的还是得盘查,那就……简单搜搜吧。”
“喏!”
兵士大喜,当即翻开行囊、被褥,到处搜索起来。
萧弈余光落处,他们的目标似乎很明确,没有搜身,装着胡饼、药材之类的小袋子只是拎起来略一掂量就不管了,可见要找的东西该是有一点重量的。
果然是兵符枢印之类。
思量着,萧弈见到一名兵士把他行囊中的银锭、珍珠收入怀中。
“嘭。”
他当即一拍案,故作勃然大怒状。
“好贼子!朝廷命官的盘缠也敢拿,对百姓又要如何盘剥?!你们是侍卫亲军还是京畿巡检军?哪厢?哪都?给本官报上名来!”
一发火,那队正反而敬了他两分。
“萧校书误会了,弟兄们也辛苦,一点小事嘛。”
虽赔礼,却不还钱,仿佛只要萧弈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就不需要负责。
须臾,一个士兵道:“没搜到。”
“谢萧校书的茶水钱,告辞……走!”
萧弈眼神一凝,记下了这队正与偷钱兵士的长相。
一个高眉骨,眼睛细长,目透桀骜之色,胡子稀疏发黄,根根分明;一个高瘦驼背,脸窄如锥,两眼间距颇宽,眼白多瞳仁小,看人总带着闪躲。
“慢走不送。”萧弈愠而不怒,道:“本官记住你们了。”
“不劳上官挂心。”
一声轻哂,官兵扬长而去。
门重新被栓上。
萧弈脸上的怒容消逝,转为凝重。
这一瞬间的表情变化看得郭宗谊一呆,惊叹不已,小声“哇”了一下,道:“好厉害。”
萧弈并非闲逛,目光逡巡,看到一个挂着“生熟药材,道地饮片”的幌子,当即过去。
那是一个门脸不大的药肆。
“展昭,看好马匹,勿与人冲突。”
“瞧你说的,我能与谁冲突?”
萧弈步入药肆,闻得药香扑鼻,精神一振。
“老丈,买些黄柏、姜黄、牵牛子、明矾。”
“敢问郎官,有何病灶?又各需几两?”
萧弈对分量没有把握,不由迟疑。
他身后郭馨见状,上前,道:“你只管各捉三两,不必多问。”
老郎中并不起疑,熟练抓药,用草纸包好,以麻绳系牢。
“黄柏三百钱一斤;姜黄由岭南进买,斤价五百钱;牵牛子斤价两百;明矾斤价百五十钱……共二百一十六钱,小店概不还价。”
萧弈见郭馨付了钱,也就由她,暗忖这药价好贵。
“茗烟,拎着吧。”
“是,郎君。”
出了药铺,径直进了对面的帛肆。
萧弈挑了两套质地粗糙的麻布衣裙、四套粗布短褐、四套细麻外袍、四双新鞋、四张羊毛毡子。
之后,却又在地摊上用几文钱买了四双半旧的布鞋。
把东西往马背上一挂,郭信打了个哈欠,道:“买好了?”
“再带点礼物。”
萧弈环顾一看,见到一间书肆,装潢高档,牌匾上“宝翰堂”三个大字下是“珍本善藏”四个小字,他遂举步入内,先买了笔墨纸砚。
再扫视书架,忽见一个格子上贴着“王仁裕德辇公撰”字样,心念一动。
他在史德珫书房里见过王仁裕的情报,是当朝翰林承旨,意外于这样的高官还出书,干脆直接买了三卷,分别是《开元天宝遗事》、《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
书是刻本,却价格不菲,竟高达十七贯,一万七千余钱。
萧弈听了价钱,先是讶异,顷刻反而眼睛一亮。
他正是要给那城门卒花秾一份厚礼,买不开城门,也能探知些消息。
“掌柜稍待,敢问何处有当铺?”
到了当铺,萧弈把从解晖身上拿的两块金锭、三颗珍珠,以及从郭馨发髻上摘的赤金小簪一并递了过去。
末了,他略略一想,拿回了一颗珍珠作为备用。
走过杀猪巷,在小摊上买了个有缺口的便宜陶碗,添了些黑面蒸饼、咸菹充当干粮,以及各类杂物。
回程时,经过一个首饰摊子,萧弈随手买了个最普通的木簪,往郭馨发髻上一插。
郭馨抬头瞪了他一眼,不满地扁了扁嘴。
“多谢郎君给我金簪换木簪,我送你……这个吧。”
她转头四下一看,见两步外的面具摊上挂着个丑丑的胖娃娃面具,一把拿了,挂在萧弈脸上。
萧弈气质顿变。
郭馨不由“噗嗤”一笑,拍手道:“好看好看,适合你。”
郭宗谊也是“咯咯”直笑,挑了个吓人的魁头面具。
有几个瞬间,他们仿佛忘了自己还在逃命。
采买完毕,就该投宿了。
萧弈没敢住官驿,太容易露馅,也没选临街的大车店,而是牵马拐进夯土巷深处,寻了家门脸低调的小栈。
抬头看去,幌子上写着“平安客栈”,寓意特好。
“就这家了。”
进门,这客栈临巷是门面兼饭铺,摆着榆木桌凳,一批行脚商人与三三两两衣着朴素的旅客在吃朝食,人员复杂,不易盘查。
后院有马厩,一楼分列东西厢房,都是通铺,楼上是厢房。
掌柜正在柜台后拨拉着算盘,见有客来,连忙迎上前,被萧弈身后戴着面具的三人吓了一跳。
“郎官大驾光临,不知是?”
“要一间厢房,住一日,主仆四人,歇歇脚,喂喂马。”
“住在……小店?”掌柜目露讶异。
“不错,有不妥?”
“没有没有,郎官放心,小店干净公道,后院马厩备有豆料,只是得另算钱。”
“喂精料,马鞍不必卸了,城门一开我们就走。”
“是,是,小人一定嘱咐照料好马匹……只是,投宿须记上一笔店历,这是衙门定的规矩。”
“姓萧,秘书省校书郎,出城办事遇到封城,懒得回内城了。”
“好咧!里间请!”
厢房陈设简单,一铺到底的大床、一张方桌、两把条凳、一个陶制油灯、一个水壶,别无旁物。
闩好门,萧弈立刻动手拿出刚买的陶碗,将黄柏、姜黄、明矾捣碎,倒入水,调出黄褐色的汁液。
“过来。”
萧弈先招了招郭信,道:“脸凑过来。”
“做甚?”
“闭眼。”
萧弈用布巾蘸了药汁,涂抹在郭信脸上。
须臾,药汁干了,皮肤呈现出一种营养不良的蜡黄。
这是他以前在剧组学到的小技巧。
再把牵牛子与明矾调了水,搅拌成黑泥,给郭信点了个大痦子,并将他的眉毛染粗。
“咦——”
郭馨颇为嫌弃,偏又好奇,边看边摇头,下一刻,萧弈抬眸,与她对视了一眼。
“到你了。”
“我才不要。”
“闭眼。”
“嘶,好凉……我是不是也会变得好丑?”
“放心,出城了洗掉就好,衣领拉低。”
“登徒子,占我便宜。”
“别动,袖子拉起来。”
“呀,好痒,手心就别抹啦。”
萧弈目光看去,郭馨原本白皙的皮肤已变得暗黄,却还是显得俊俏。
他遂在她嘴角又点了一颗痣。
但还不够。
“我需要把你的眉毛剃掉一半。”
“不行!”
“夫人说过,都听我的。”
“剃眉毛也太过份了!”
“……”
一番改扮,郭家三人的气质样貌终于与原来有明显区别。
萧弈打了个哈欠,把行囊全都拆开,铜钱、银锭分别归拢,道:“铜钱分成八个小袋,每人拿两袋,银锭我与晴雯拿着,每人在头发里再藏一小块,以防走散。”
“哪就会走散啊?”郭信跟着打了个哈欠。
“以防万一,若走散失了音讯,就在兜子摊汇合,等两日若不见人,自设法出城,在黎阳镇南门附近找家汤饼铺子汇合。”
“知道了,知道了。睡一会吧?”
“轮流睡,留意着动静,城门一开我们就走。”萧弈道:“我先睡,申时之前务必叫醒我,我去见那个守城卒。”
“见他能有何用?一个小卒,他又不能作主开城门。”
“他是传令兵。”
“那又如何?”
萧弈直觉那是可以争取的人,懒得多说,道:“晴雯、茗烟,你们先守。”
“好。”
萧弈忙了一夜,终于可以躺下。
耳听着郭信均匀的吸呼与窗外传来的开封城南市井之声,很快睡了过去。
这一觉不知睡了多久,梦里听到了猛烈的拍门声。
“开门!”
“官兵查店,速速开门!”
拍门声急促,呼喝声粗鲁。
萧弈被郭馨推醒,猛地睁眼。
窗外午后阳光正亮,身边的郭信也惊醒了,警惕地坐直了身子。
“都别慌,记住各自身份。”
萧弈瞬间清醒,整理了略显褶皱的官袍,在窗边坐定,拿起一本《玉堂闲话》看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道:“展昭,开门。”
“是。”郭信拉开门栓。
六名站在门口的披甲兵士大步而入。
萧弈不悦地把书丢在案上,微微昂首,拿着些许官威,语气带着被打扰的不悦,道:“何事喧哗?”
为首的队正目光锐利地扫视屋内,气势稍敛,公事公办地一抱拳,声音冷峻。
“我等奉命搜查可疑人等,查验随身行囊,还请行个方便。”
“何谓可疑?”萧弈寸步不让。
“今日入店投宿,皆为可疑。”
萧弈心中微凛,拿出伪造的告身,展开,淡淡道:“本官秘书省校书郎萧弈,奉座师之命出城送信,因城门封闭,暂歇于此。”
那队正目光掠过萧弈,打量了一眼郭信三人,目光并未多作停留,上前眯眼验看绫纸。
“萧校书往何处去?座师又是哪位?”
萧弈不耐地一皱眉,语气转冷,道:“苏司空的事,也要告诉你吗?”
那队正神色先是恭敬了几分,须臾,打量了这客舍环境,眼神转为嘲弄。
“哦?原来是苏相门下,失敬。只是上峰严令,该盘查的还是得盘查,那就……简单搜搜吧。”
“喏!”
兵士大喜,当即翻开行囊、被褥,到处搜索起来。
萧弈余光落处,他们的目标似乎很明确,没有搜身,装着胡饼、药材之类的小袋子只是拎起来略一掂量就不管了,可见要找的东西该是有一点重量的。
果然是兵符枢印之类。
思量着,萧弈见到一名兵士把他行囊中的银锭、珍珠收入怀中。
“嘭。”
他当即一拍案,故作勃然大怒状。
“好贼子!朝廷命官的盘缠也敢拿,对百姓又要如何盘剥?!你们是侍卫亲军还是京畿巡检军?哪厢?哪都?给本官报上名来!”
一发火,那队正反而敬了他两分。
“萧校书误会了,弟兄们也辛苦,一点小事嘛。”
虽赔礼,却不还钱,仿佛只要萧弈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就不需要负责。
须臾,一个士兵道:“没搜到。”
“谢萧校书的茶水钱,告辞……走!”
萧弈眼神一凝,记下了这队正与偷钱兵士的长相。
一个高眉骨,眼睛细长,目透桀骜之色,胡子稀疏发黄,根根分明;一个高瘦驼背,脸窄如锥,两眼间距颇宽,眼白多瞳仁小,看人总带着闪躲。
“慢走不送。”萧弈愠而不怒,道:“本官记住你们了。”
“不劳上官挂心。”
一声轻哂,官兵扬长而去。
门重新被栓上。
萧弈脸上的怒容消逝,转为凝重。
这一瞬间的表情变化看得郭宗谊一呆,惊叹不已,小声“哇”了一下,道:“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