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傻子,谁都想用舆论偏向给自己增加打赢官司的筹码。

  发起诉讼的爱德华牧师也早早行动起来,在教会的支持下大规模征集指控太阳报的请愿签名。

  据说他至少要征集十万以上的签名——当这样一份厚厚的请愿签名摆在法官和陪审团面前,他相信一切邪恶都将绳之于法。

  只是,老登还不知道,他要面对的是小登“食大便了”的降维打击!

  罗根在组建好律师团后,第一件事就是对理查说,“我们要建立一个无线电广播电台!”

  理查:“?”

  官司当前,你不好好准备打官司,这是要搞哪一出?

  你不是说要“堂堂正正”打官司的吗?

  罗根眼也不眨,“追求‘堂堂正正’的打官司,并不一定要堂堂正正的追求得来……”

  “而且,广播电台可是再堂堂正正不过的工具了。”

  虽然人类第一次无线电广播实验是在1906年,但是真正出现无线电广播节目还要到1920年,也就是去年。

  去年春,匹兹堡西屋公司的一位博士发现,他在实验过程中从实验室里发出的各种有声节目信号,比如音乐和棒球比赛的资讯,居然有大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收听。

  西屋公司从中发现了商机,为了促进收音机配件的销售,于是决定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KDKA——是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居然是为了卖收音机配件。

  到了今年,收听无线电广播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娱乐方式。

  然而罗根在听过两次之后直摇头,广播电台是有了,但广播节目非常匮乏,一些广播电台每天只能用唱片翻来覆去地播放音乐。

  他决定给美利坚的广播听众带来一点小小的节目震撼。

  ……

  杰夫·哈克曼从没想过他的职业生涯会跟广播扯上关系。

  他出生在芝加哥一个爱尔兰裔移民家庭,因为父母在一家三流剧院当杂工,他从小就有了当演员的梦想。

  但是吧,他长得距离当演员有一点点距离——他的相貌用其貌不扬来形容都是一种谬赞。

  很自然的,他作为三流剧院的替补演员,最大的成就不过是上周替一个醉倒的龙套念了三句台词。

  嗯,他唯一可以拿来说道的可能就是他的嗓音,听过的人都说像是带电的。

  可惜他毫无乐感,吃不了音乐这碗饭,声音好听又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当饭吃。

  而就在这时,他在剧院表演班的一位女同学,告诉他芝加哥新建立一个广播电台,正在招播音员,要求声音好听就行。

  杰夫·哈克曼知道这位女同学,芝加哥最出名的太阳报三版女郎嘛,据说贼有当演员的天赋,被塞进了表演班恶补演技。

  她说新电台就是太阳报组建的,想来不假。

  电台广播员?那不大概相当于在录音机前“念台词”吗?想来是不用看脸吧。

  那就去试试呗。

  说实话,杰夫·哈克曼并没有想着做什么广播员一辈子,不过是想着先混口饭吃而已。

  所以,在面试的时候,他表现得贼淡定。

  这又不是舞台,台下没有审视的、嘲笑的目光。

  哪怕他被要求念一份涩情小说。

  哦,这小说他还看过嘞,就是在太阳报上连载的,非常重口味的《五十度灰》。

  别的不说,他知道这部小说在演艺界非常受欢迎,据说不少演员就喜欢参考里面的描述,玩一下奇奇怪怪的难以言说的“两性游戏”。

  因为读过小说原文,在念的时候,他还酝酿了一下感情。

  清晰、稳定,带着一种奇异的、抚慰人心的温和力量,瞬间穿透了录音间沉闷的空气。

  杰夫·哈克曼读到“男女主相见”时,他的声音仿佛真的带上了一丝柔软的暖意;

  描述“开放的游戏情节”时,那语调里没有猥琐,反而是一种对探索自然之美的由衷赞叹;

  当念及“愈发变态的游戏情节”时,他即兴加入了一些细微的停顿和语气词的轻叹,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份痛苦与享受并存;

  他饱含情感的语调,将每一个露骨的词语,每一句肉麻的句子,都赋予了某种……抒情哲理的味道?

  罗根眼中爆发出发现稀世珍宝的光芒!

  在前面的面试者中,当发现面试的内容是念一份涩情小说时,无不念得磕磕绊绊,不是声音发颤就是气息不稳,要么就是刻意跳过某些段落,像是怕被文字烫伤舌头。

  还有一个年轻人,干脆中途卡壳,把稿纸揉成一团,骂了句脏话摔门而去。

  只有这位,其貌不扬的,灰呢旧西装挂在身上略显空荡,活像一根行走的衣架的年轻人,没有磕巴,没有躲闪,更没有丝毫猥亵之意,反而带有一种他自己都未曾发觉的真诚与热情。

  罗根一拍大腿,“就是你了,你叫什么名字……杰夫是吧,你简直是天生吃广播这碗饭的!”

  啊?我吗?

  杰夫·哈克曼一脸茫然,甚至不觉得天生吃广播这碗饭是什么好事情。

  广播能有什么前途呢?

  ——此时的他没有想到,自己今后会成为美利坚电台广播界的一个传奇。

  正如他不明白罗根哈哈大笑后说的一句话,“吾有上将杰夫,可当百万水军!”

  ……

  太阳报成立的广播电台被罗根命名为“自由之音”。

  “晚上好,芝加哥,还有此刻在电波那头、也许正从波士顿、费城甚至旧金山收听的各位朋友。”

  杰夫·哈克曼的开场白是如此自然,仿佛跨越了千山万水,直接抵达每个人的耳畔,

  “这里是‘自由之音’,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杰夫·哈克曼。今晚,我们继续聊聊在全美爆发的内衣战争的最新情况……”

  一家新的电台,要怎么以最快的速度让听众们接受?

  答曰,蹭热点!

  而美利坚当下最大的热点,毫无疑问是全国上下陷入的“内衣论战”。

  更不要说这个热点的制造者就是电台的老板了。

  杰夫·哈克曼也不愧是被罗根慧眼识中的“上将”,在“自由之音”开播后不久,他就凭借着磁性的嗓音、优雅的风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脱颖而出,成为电台的头牌“主播”。

  他对于“内衣论战”的播报如同一场精心编织的声音戏剧。

  这不,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纽约第五大道上“支持文胸派女性”与“反对文胸派女性”的新一轮的游行对峙,语调平缓、近乎私语,仿佛在分享一个只属于密友的秘密。

  当念及各正方反方的论点时,他微妙地停顿了半秒,将那露骨的谩骂瞬间转化为一种让人捧腹的比喻;

  最吸引人的是“听众来信”环节,杰夫用他那天赋的声音魔法,将天南地北、立场迥异的信件演绎得活灵活现。

  哪怕是来信骂他的,他都没有反驳,只是用一种平实到近乎无辜的语调回复道——

  “感谢您的激烈批评。‘自由之音’的宗旨,只是把正在发生的、人们关心的事,尽可能真实地传递到您的耳边。”

  “至于判断,永远在您,以及千千万万像您一样有智慧、明辨是非的听众手中。”

  这种“娓娓道来”、“如面谈”的风格,产生了不可思议的魔力。

  芝加哥乃至更远地方的听众,第一次体验到,足不出户,坐在自家的客厅里,壁炉旁,就能同步听到全国各地的喧嚣与争辩。

  ——这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播”,杰夫·哈克曼很多时候也是在转述电台收集到的全国各地报纸上的讯息。

  然而,没有多少人能收集全国各地的报纸。

  听众们只知道,他们只需要坐在收音机前,就能“同步”知晓千里之外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听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甚至不同立场的人最直接、最鲜活的反应。

  杰夫的声音,成了连接个体与宏大事件的奇妙纽带。

  这感觉新奇、刺激,又带着一种奇妙的参与感。

  “自由之音”火了!

  杰夫·哈克曼也火了,他成为了全美听众最喜爱的广播播音员。

  一份芝加哥的报纸描述道:“每天晚上,当你走在居民区的街道上,你就能听见家家户户传出杰夫·哈克曼的声音——那是全家吃完晚饭后,都围在收音机旁边收听杰夫·哈克曼的广播节目。”

  杰夫·哈克曼那把醇厚、带着魔力的声音,已经成了无数家庭晚餐后不可或缺的“甜点”,将全美“内衣战争”的硝烟与荒诞,化作炉边最刺激的谈资。

  当公众情绪被撩拨到顶峰,杰夫·哈克曼在黄金时段抛出了一枚精心设计的炸弹——

  “以下是最新通讯,维密文胸的发明者,现已被教会人士正式起诉!”

  “朋友们,我们自由之音将全程、无保留地直播这场意义非凡的诉讼!”

  “每一个法庭瞬间,每一次控辩交锋,都将通过电波,第一时间送到您的耳边!请锁定我们的频率,共同见证这场内衣战争风暴中心的正面对决!”

  坐在收音机前的观众们眼睛都放光了!

  哇!大瓜啊!

  快直播,我们都爱吃!

  本来吧,这种诉讼案件涉及的当事人也不是什么名人,因此人们丝毫没有在意,连《太阳报》自己都没有提及。

  现在,当杰夫·哈克曼宣称要对这个诉讼案件进行史无前例的跟踪直播,让这个案件在美利坚的关注度急剧飙升。

  杰夫·哈克曼也“顺应民意”,将被起诉的当事人罗根请到广播间。

  “朋友们,这是罗根,哇喔,真是个精神的小伙子……”

  伴随着轻微的脚步声和拉动椅子的声音,通过杰夫那裹挟着奇异的镇定与亲和力的介绍,瞬间在无数听众脑海中勾勒出一个英俊的面庞带着一股不屈不挠的韧劲的精神小伙形象。

  “罗根,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走上这条……嗯,充满争议又充满挑战的道路吗?我知道,这背后,并非顺顺利利。”

  杰夫·哈克曼很自然的抛砖引玉,然后就是罗根的表演了。

  罗根的声音清脆,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

  首先是一个“父亲意外去世,被迫辍学,接手小小报社发誓将其做大”的悲惨故事。

  杰夫适时地插话,声音充满敬意:“难以想象的压力,一个少年,忍着悲痛扛起一家报社……”

  听众的同情心瞬间被勾了起来——多不容易的孩子啊!多么励志的故事啊!

  杰夫话音一转,语气温和而充满引导性,“我知道你的报纸在芝加哥以风格开放著称,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罗根接着来了一个“崇尚新式自由的年轻人,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保守的人的思想在一夜之间改变”的冒险故事。

  听众:果然是个年轻人,一腔热血就是干,虽然没考虑后果,但能说他不励志吗?

  杰夫继续捧哏,“那你又是在怎样的重重压力下,发明了维密文胸?”

  这又是一个“心系女性朋友,为助其解脱束缚,二次创业发明现代文胸”的勇敢故事。

  杰夫无缝衔接,充满感慨:“太不容易了……”

  听众在收音机前齐齐点头:真是太不容易了,太励志了!

  最后,罗根的声音陡然低沉,充满了委屈:“我不知道我的所思所想,我的发明,在一些人眼中,竟成了洪水猛兽!”

  “我非常不愿意看到,我的发明,在全国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我其实更希望我的发明悄悄地造福女性。”

  “我更加没有想到,我会因此被人告上了法庭……”

  杰夫完美扮演了捧哏的工具人,先是发出一声深长的、充满理解和共鸣的叹息,然后给听众介绍了起诉方芝加哥教会的庞大影响力。

  听众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勇敢挑战旧秩序、不惜背负骂名的,英俊、坚韧、略带悲情色彩的年轻斗士,被顽固的、保守的、势力庞大的教会架上火堆的形象。

  家庭主妇们的心揪紧了,连一些原本立场中立的男人也皱起了眉头——这以大欺小是有点不要脸了!

  只有爱德华牧师,在收音机前,听着罗根的花样励志故事,傻傻站在那里,看着人是活的,可眼珠都转不动了。

  半晌,他的面目开始扭曲。

  他才收集了不到一万个请愿签名,对方弄了个广播电台,就蛊惑了多少人心?

  十万?百万?几百万?

  然后,他还是人们心中被“恶势力”打压的小可怜?

  “上帝啊!降下天火吧!烧死这个巧舌如簧的伪君子吧!”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最新章节,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