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其实并非截然对立,快与慢之间,并无一道铁壁般的界限。
真要“猥琐发育”,韦穆本该如古时隐修之士,遁入南洋某处无名村落,默默积蓄力量,等十年如一日,功成后再出山。
那才叫蛰伏,才叫藏锋。
坏处就是种气的对象和数量,都会很差。
他愿意那么做,道人可未必支持他这么做。
魔头的威胁,大概率没法让他蛰伏发育!
况且眼下,他已与李乘泷见过面,接触了狮城权力核心。
他的名声,已经开始在上层悄然流传,虽未爆发,却已不可阻挡。
上层人物得知韦穆的存在后,绝不会大肆宣扬,只会将他视为私藏的珍宝,只供极少数人享用,不容外泄。
他的名字,会被刻意隐去,他的踪迹,会被层层遮蔽,不是为了保护他,而是为了垄断他。
可若韦穆主动出手,将声名推向公众,局面将彻底改写。
一旦真功之名冲破圈层,进入大众视野,传播便不再是线性蔓延,而是指数级爆发。
媒体会追逐,社交平台会疯传,纪录片、访谈、挑战赛接踵而至。
那时,韦穆将不再是谁的“秘密”,而是时代的符号。
他原以为低调发展才是稳妥之计,但自从为金士翔等五十一人种气后,他逐渐意识到,若想最大化种气归元的效率,就必须选择人类中的精英。
像李垚这类人,虽地位显赫,却难有实质性的种气回馈,他得到的只是社会资源上的便利。
人一旦尝过上等滋味,便再难满足于寻常食物。
金士翔这五十一人,才是真正的上佳之选。
若他能一举成名,名动全球,岂不就能自由筛选最顶尖的精英?
不,甚至无需他主动寻找,只要释放信号,精英自会蜂拥而至。
尤其是此前未接触李乘泷时,他尚存顾虑,担心暴露自身会带来风险。可自从真正与李乘泷面对面,韦穆才彻底明白,所谓权势滔天之人,也不过是血肉之躯,七情六欲,贪生怕死,比常人更甚。
他们见韦穆一眼,便知此人不可强取,只可敬奉。
韦穆的能力,本身就是最坚固的护盾,谁能动他?动了他,谁就永远失去种气的可能。
他的能力,足以让他成为任何权势者的座上宾,根本无需畏惧被加害。
如此看来,迅速扬名,好处众多。
唯一的限制,仍在于他目前功力尚浅,即便即便全球精英纷至沓来,想大规模种气,也力有不逮。
“师祖,有什么问题吗?”
邓永安见韦穆沉默良久,忍不住开口,担心自己刚才言语有失。
“名利是一把双刃剑。”韦穆轻叹。
“对别人或许是,但师祖您不一样。”邓永安不以为然,“我不觉得这剑能伤到您。况且,就算您不想出名,您以为这事能瞒得住全世界?不过是早晚而已。”
“可我的传功能力有限,若名气太大,求者众多,我如何应付?”韦穆道。
“传不过来就不传呗。”邓永安坦然道,“师祖您的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让真功为人所知,这和能不能传功给所有人,有什么关系?传不过来就不传呗,挑着传,选着传,谁行谁上,不行拉倒。本来您又不是开善堂的。”
“啊……”韦穆一时语塞。
他被这句无心之言点中了心思,但总不能承认自己真正的目的并非那么单纯吧?
好在他很快找到新的说辞:“要真正让真功立住脚,必须让人亲身体验它的益处。否则,纵然展现再多‘奇迹’,也不过沦为宗教崇拜,背离了我的初衷。”
“原来师祖考虑得这么深。”邓永安由衷佩服,肃然起敬,挠了挠头,“不过您看少林寺,名气大了之后,拜师者络绎不绝,他们也不可能全收,但少林的武名依旧传遍天下。关键是,名立住了,真东西才有人信。”
“而且,我认为有句话说的特别对,成名要趁早!”
“像师祖的真功,太珍贵了。遮遮掩掩,藏头露尾,未必是对自己的保护。反而,堂堂正正,名震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您是谁、您在做什么、您不可侵犯,那才是对真功,对您本人,最好的保护!!”
邓永安最后一句话,让韦穆心头一震。
遮遮掩掩,藏头露尾,未必是对自己的真正保护?
这话简直意味深长!
“名立住了,真东西才有人信……”
韦穆若有所思地看了眼邓永安:“没想到你居然能说出这么有成见的话来。”
“嘿嘿,师祖,笨人也有灵机一动的时候啊。”
邓永安笑嘻嘻地说:“反正我觉得师祖该迅速扩大自己的名气,传功不过来可以慢慢来,但把这个名给提前立住了,您才能慢慢来。而不是您慢慢来,最后才能把名给立住。您想慢慢来,有人未必愿意让您慢慢来,还不如您主动快点来。”
“哈哈……”
邓永安头次见到韦穆忽然大笑。
而且这笑声极为畅快。
“你说得对!成名要趁早,既然想要让中华传统武术与真功的名头震惊全球,就没必要东掩西遮的。”
不管是蛰伏发展,还是堂而皇之,两者也许没有直接的对错。
但至少,蛰伏发展肯定相当憋屈,说不上念头通达。
而光明正大,迎接挑战,难度未必更高。
说不定就是滚雪球。
韦穆心中微动,感应到了自己的“神”陡然壮大。
他拍了拍受宠若惊的邓永安肩膀:“把名立住,真功才是真功,若我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这真功也没法练成。永安,你很有悟性,也许你在修炼速度上不如你的师父,但在最后真功的成就上,你应该比你师父更强。”
“真的吗?”邓永安闻言大喜。
“我不骗你。”
聊了几句之后,邓永安去忙碌,韦穆则返回自己的小院。
翌日的下午时分,狮城的天空骤然阴沉,乌云如墨汁泼洒般自海面翻涌而来。
入秋的雷阵雨说来就来,豆大的雨点噼啪砸在阳台上。
韦穆坐在客厅的藤椅里,听着外面的雨声,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划,看了眼手机,回复了父亲发来的消息。
父亲问他是否打算回国工作。
自从他毕业以后,父亲便不再提供任何经济支持。
如今已是九月,对方才仿佛记起海外还有个儿子。
韦穆心中并无怨恨。
他觉得自己这位父亲已经做得足够。
按常理,子女十八岁成年后,父母便无继续供养的义务,一分不给也无可指摘。
当初能出资供他留学,已是仁至义尽。
“暂时不回来了,在狮城找到了工作。”他回复道。
“好。”父亲只回了一个字,再无下文。
他的父母早已各自重组家庭,名义上他仍有双亲,却再也感受不到亲情的温度,就连过年,他也常常独自度过。
真要“猥琐发育”,韦穆本该如古时隐修之士,遁入南洋某处无名村落,默默积蓄力量,等十年如一日,功成后再出山。
那才叫蛰伏,才叫藏锋。
坏处就是种气的对象和数量,都会很差。
他愿意那么做,道人可未必支持他这么做。
魔头的威胁,大概率没法让他蛰伏发育!
况且眼下,他已与李乘泷见过面,接触了狮城权力核心。
他的名声,已经开始在上层悄然流传,虽未爆发,却已不可阻挡。
上层人物得知韦穆的存在后,绝不会大肆宣扬,只会将他视为私藏的珍宝,只供极少数人享用,不容外泄。
他的名字,会被刻意隐去,他的踪迹,会被层层遮蔽,不是为了保护他,而是为了垄断他。
可若韦穆主动出手,将声名推向公众,局面将彻底改写。
一旦真功之名冲破圈层,进入大众视野,传播便不再是线性蔓延,而是指数级爆发。
媒体会追逐,社交平台会疯传,纪录片、访谈、挑战赛接踵而至。
那时,韦穆将不再是谁的“秘密”,而是时代的符号。
他原以为低调发展才是稳妥之计,但自从为金士翔等五十一人种气后,他逐渐意识到,若想最大化种气归元的效率,就必须选择人类中的精英。
像李垚这类人,虽地位显赫,却难有实质性的种气回馈,他得到的只是社会资源上的便利。
人一旦尝过上等滋味,便再难满足于寻常食物。
金士翔这五十一人,才是真正的上佳之选。
若他能一举成名,名动全球,岂不就能自由筛选最顶尖的精英?
不,甚至无需他主动寻找,只要释放信号,精英自会蜂拥而至。
尤其是此前未接触李乘泷时,他尚存顾虑,担心暴露自身会带来风险。可自从真正与李乘泷面对面,韦穆才彻底明白,所谓权势滔天之人,也不过是血肉之躯,七情六欲,贪生怕死,比常人更甚。
他们见韦穆一眼,便知此人不可强取,只可敬奉。
韦穆的能力,本身就是最坚固的护盾,谁能动他?动了他,谁就永远失去种气的可能。
他的能力,足以让他成为任何权势者的座上宾,根本无需畏惧被加害。
如此看来,迅速扬名,好处众多。
唯一的限制,仍在于他目前功力尚浅,即便即便全球精英纷至沓来,想大规模种气,也力有不逮。
“师祖,有什么问题吗?”
邓永安见韦穆沉默良久,忍不住开口,担心自己刚才言语有失。
“名利是一把双刃剑。”韦穆轻叹。
“对别人或许是,但师祖您不一样。”邓永安不以为然,“我不觉得这剑能伤到您。况且,就算您不想出名,您以为这事能瞒得住全世界?不过是早晚而已。”
“可我的传功能力有限,若名气太大,求者众多,我如何应付?”韦穆道。
“传不过来就不传呗。”邓永安坦然道,“师祖您的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让真功为人所知,这和能不能传功给所有人,有什么关系?传不过来就不传呗,挑着传,选着传,谁行谁上,不行拉倒。本来您又不是开善堂的。”
“啊……”韦穆一时语塞。
他被这句无心之言点中了心思,但总不能承认自己真正的目的并非那么单纯吧?
好在他很快找到新的说辞:“要真正让真功立住脚,必须让人亲身体验它的益处。否则,纵然展现再多‘奇迹’,也不过沦为宗教崇拜,背离了我的初衷。”
“原来师祖考虑得这么深。”邓永安由衷佩服,肃然起敬,挠了挠头,“不过您看少林寺,名气大了之后,拜师者络绎不绝,他们也不可能全收,但少林的武名依旧传遍天下。关键是,名立住了,真东西才有人信。”
“而且,我认为有句话说的特别对,成名要趁早!”
“像师祖的真功,太珍贵了。遮遮掩掩,藏头露尾,未必是对自己的保护。反而,堂堂正正,名震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您是谁、您在做什么、您不可侵犯,那才是对真功,对您本人,最好的保护!!”
邓永安最后一句话,让韦穆心头一震。
遮遮掩掩,藏头露尾,未必是对自己的真正保护?
这话简直意味深长!
“名立住了,真东西才有人信……”
韦穆若有所思地看了眼邓永安:“没想到你居然能说出这么有成见的话来。”
“嘿嘿,师祖,笨人也有灵机一动的时候啊。”
邓永安笑嘻嘻地说:“反正我觉得师祖该迅速扩大自己的名气,传功不过来可以慢慢来,但把这个名给提前立住了,您才能慢慢来。而不是您慢慢来,最后才能把名给立住。您想慢慢来,有人未必愿意让您慢慢来,还不如您主动快点来。”
“哈哈……”
邓永安头次见到韦穆忽然大笑。
而且这笑声极为畅快。
“你说得对!成名要趁早,既然想要让中华传统武术与真功的名头震惊全球,就没必要东掩西遮的。”
不管是蛰伏发展,还是堂而皇之,两者也许没有直接的对错。
但至少,蛰伏发展肯定相当憋屈,说不上念头通达。
而光明正大,迎接挑战,难度未必更高。
说不定就是滚雪球。
韦穆心中微动,感应到了自己的“神”陡然壮大。
他拍了拍受宠若惊的邓永安肩膀:“把名立住,真功才是真功,若我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这真功也没法练成。永安,你很有悟性,也许你在修炼速度上不如你的师父,但在最后真功的成就上,你应该比你师父更强。”
“真的吗?”邓永安闻言大喜。
“我不骗你。”
聊了几句之后,邓永安去忙碌,韦穆则返回自己的小院。
翌日的下午时分,狮城的天空骤然阴沉,乌云如墨汁泼洒般自海面翻涌而来。
入秋的雷阵雨说来就来,豆大的雨点噼啪砸在阳台上。
韦穆坐在客厅的藤椅里,听着外面的雨声,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划,看了眼手机,回复了父亲发来的消息。
父亲问他是否打算回国工作。
自从他毕业以后,父亲便不再提供任何经济支持。
如今已是九月,对方才仿佛记起海外还有个儿子。
韦穆心中并无怨恨。
他觉得自己这位父亲已经做得足够。
按常理,子女十八岁成年后,父母便无继续供养的义务,一分不给也无可指摘。
当初能出资供他留学,已是仁至义尽。
“暂时不回来了,在狮城找到了工作。”他回复道。
“好。”父亲只回了一个字,再无下文。
他的父母早已各自重组家庭,名义上他仍有双亲,却再也感受不到亲情的温度,就连过年,他也常常独自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