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日头像块烧红的铜饼,狠狠砸在镜泊湖村的中心广场上。土黄色的地面被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感觉到热气顺着鞋底往上钻,连空气都带着股焦燥的味道,吹过脸颊时竟像是掠过暖炉的风。
可广场上却挤满了人。全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来了,老人拄着木杖坐在广场边缘的老槐树下,小孩光着脚丫在人群缝隙里钻来钻去,更多的青壮年则扛着锄头、握着镰刀,衣摆上还沾着晨露打湿的泥土 —— 他们刚从田埂上赶回来,裤脚边还缠着没来得及清理的草屑。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广场中央那座临时搭建的高台。
高台是用十几根粗壮的原木搭成的,上面铺着厚厚的松木板,边缘还缠着几圈晒干的藤条。武丁就站在高台中央,墨色的兽皮披风搭在肩头,风一吹便猎猎作响,露出腰间别着的青铜战刀 —— 刀鞘上刻着的兽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那是他斩杀幽冥血蟒时留下的战利品。他身姿挺拔如松,下颌线绷得紧实,目光扫过台下时,竟让喧闹的人群不由自主地安静了几分。
“乡亲们!”
武丁突然抬手,双拳高举过头顶,声音像撞钟般响彻全场,连树梢上聒噪的蝉鸣都被压了下去。他的声音里带着股刚劲的力量,顺着热风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我武丁,曾在黑风谷斩过幽冥血蟒,也曾在毒瘴林灭了九幽噬魂万毒吞天巨魔花!但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来跟你们说这些过往的!”
他顿了顿,目光掠过台下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脸 —— 有看着他长大的长辈,有一起上山打猎的兄弟,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这些人,都是镜泊湖村的根,可他们的脸上,总带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疲惫。
“我是要带你们,走向不一样的未来!”
最后几个字落下时,广场上彻底静了。连最调皮的孩子都停住了脚步,仰着小脸看向高台上的人。老人们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微光,青壮年们握着农具的手紧了紧,空气中那股焦燥的热气,似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寂静冲淡了些。
武丁缓缓放下手,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也放低了些,却更显恳切:“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们活了大半辈子,可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平日里打招呼,是不是只能喊‘喂’‘那个谁’?家里的娃,是不是不是叫阿猫,就是叫阿狗?”
这话像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人群里开始骚动起来,有人低下头小声嘀咕,有人皱着眉挠了挠头,还有人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人 —— 他们活了一辈子,还真没想过 “名字” 能变成纸上的符号。
“武丁!说这些有啥用!”
一个粗哑的声音突然从人群前排炸开。村民己扛着锄头挤了出来,锄头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语气里满是不耐烦:“后山的杨树苗还等着栽种,误了这几天的好时节,今年冬天就没柴烧了!你要是没啥正经事,我们还得下地呢!”
他这话像是点了引线,周围几个扛着农具的村民立刻附和起来。锄头碰撞的 “哐当” 声、铲子摩擦地面的 “沙沙” 声,混着人们的抱怨声,瞬间把广场的安静搅碎了。有人已经开始往后退,脚步匆匆地想往村外的田埂赶 —— 对他们来说,地里的庄稼,比 “名字怎么写” 重要多了。
武丁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提高音量,试图盖过台下的嘈杂:“大家听我说完!学会文字和数字,不是没用的事!它能帮我们更好地规划农事 —— 比如记下哪天播的种,哪块地的收成好,明年就能少走弯路!”
“哼,我们祖祖辈辈靠结绳记事,看日头辨时节,不也没饿死?” 人群里传来一声不屑的撇嘴,村民庚抱着胳膊站在那儿,脸上满是不以为然,“费那劲学那些弯弯绕绕的符号,还不如多刨两垄地,多收两把粮食实在!”
说着,他转身就要走,身后跟着好几个扛着农具的村民,脚步已经踏出了人群。
武丁的心猛地一紧,他顾不上高台的高度,直接纵身跳了下去,稳稳地落在村民庚面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额头上的青筋因为急切而微微凸起,他盯着眼前的人,声音里带着恳求:“再等一刻钟!就一刻钟!如果听完我说的,你们觉得没道理,我绝不拦着你们下地!”
村民庚的脚步顿住了,他看着武丁眼里的急切,又看了看周围停下脚步的村民,皱着眉没说话 —— 武丁毕竟是村里的英雄,前些日子还帮着村民赶走了下山的狼群,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武丁松了口气,快步跑回高台上,弯腰从台下捡起一根烧焦的木棍,又走到高台边缘的石块旁,重重地敲击了一下石块。“咚” 的一声闷响,让台下的骚动又安静了几分。
他握着木棍,声音突然低沉下来,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沉痛:“大家看看我们现在住的地方 —— 山洞阴暗潮湿,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夜里还得提防毒蛇猛兽钻进来。去年冬天,王阿伯一家五口,就是因为山洞顶部的泥土冻松了,塌了下来,一家老小都被埋在了里面……”
他的声音越来越轻,却像针一样扎在每个人心上。人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啜泣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用袖子擦了擦眼睛 —— 王阿伯家的小孙女,还曾跟她的孩子一起在村口的小溪边玩过。不少人的眼眶都红了,刚才还带着不耐烦的脸上,渐渐染上了沉重。
武丁猛地挥动手臂,指向村子东边的远方 —— 那里是一片开阔的平地,现在还只长着半人高的野草。他的语气瞬间变得激昂,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像是看到了远方的景象:“可如果我们在那里建造城镇,一切都会不一样!我们会筑起高高的城墙,用夯土和石头垒起来,厚实得能挡住熊瞎子的冲撞,就算有敌人来犯,也攻不进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看到有人已经不由自主地放下了农具,眼神里多了几分好奇,便继续说道:“城里的房屋会整齐地排着,每一间都有木梁和屋顶,不会再漏雨。街道会修得宽敞笔直,下雨天不会积成泥潭,冬天的寒风也穿不透门窗。到时候,我们不用再蜷缩在阴冷的山洞里,晚上睡觉也不用再担心野兽闯进家!”
台下的人都听呆了。有人下意识地往前挪了挪脚步,握着农具的手慢慢放松下来。一个老人拄着木杖,颤巍巍地抬起头,望着武丁指的方向,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 他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想过,还能住上那样的房子。
“不止这些!” 武丁的声音里满是感染力,他张开双臂,像是要把那座想象中的城镇抱在怀里,“我们还能在城里设集市!东边打渔的乡亲,能把新鲜的鱼带来;西边种粮的乡亲,能把金黄的谷子运来;南边打猎的乡亲,能把漂亮的兽皮带来!大家不用再为了换一袋粮食,翻山越岭走三天三夜,在集市上,就能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他的目光落在人群中的孩子们身上,语气变得温柔又坚定:“我们还会建学堂,让村里的娃都能进去读书写字。他们会知道天上的星星叫什么,会知道地里的庄稼为什么能长高,不会再像我们一样,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广场上彻底安静了。刚才还喧闹的人群,此刻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高台上的武丁。阳光依旧炽热,可没人再觉得烦躁,每个人的脸上,都渐渐褪去了不耐烦,取而代之的是专注和向往 —— 武丁说的那些,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他们能摸到的未来。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学会知识!” 武丁的声音再次提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学会计算,我们才能规划田地;学会文字,我们才能记下经验;学会建造,我们才能筑起房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抵御天灾,才能让日子越过越好!”
他看着台下的乡亲们,眼眶微微发热:“这不是我武丁一个人的梦想,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是镜泊湖村所有人的未来!”
话音落下的瞬间,广场上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他们眼中的光芒。
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从人群中炸开:“武丁!我们听你的!教我们吧!”
是村民辛!他高举着双手,脸上满是激动,声音里带着颤抖。
紧接着,更多的声音响了起来 ——
“对!教我们写字!”
“我也想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
“我们要建城镇!要盖学堂!”
欢呼声、呐喊声像潮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整个广场。有人激动地拍着手,有人互相拥抱,还有的孩子蹦跳着欢呼。武丁站在高台上,看着眼前沸腾的人群,脸上露出了笑容 —— 他知道,镜泊湖村的改变,从这个正午开始,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阳光依旧炽热,却不再让人觉得焦躁。风穿过广场,带着远处湖水的清凉,也带着人们心中燃起的星火 —— 那是希望的火,是未来的火,正一点点照亮镜泊湖畔的土地。
深夜的风掠过镜泊湖村,带着湖水的凉意钻进临时学堂的缝隙。破旧的木板桌上,一盏油灯摇曳不定,昏黄的光线下,武丁揉着通红的双眼,指节因为长时间握笔而泛白。他面前堆着十几张树皮,上面用炭笔写满了歪歪扭扭的符号,有的像 “田” 字却多了一横,有的像 “人” 字却撇捺分家 —— 那是村民们白天练习的成果。
学堂里挤着二十多个村民,年纪最大的已经年过花甲,最小的才刚及武丁的腰。有人靠在草堆上打盹,脑袋一点一点的,嘴角还挂着口水;有人捧着石板抓耳挠腮,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石板上的刻痕歪歪扭扭,像是被野兽抓过的痕迹。
“武丁师傅,这‘田’字我实在画不直。” 一个带着哭腔的声音突然响起,村民壬举着手里的石板凑了过来,石板边缘还沾着木屑,他的指关节处磨出了好几个血泡,红得刺眼,“我练了一下午,要么多一横,要么少一竖,您再教教我呗?”
武丁强撑着精神站起身,接过村民壬手里的石笔,弯腰在石板上示范:“看好了,先画一横,要平,再画一竖……” 话没说完,他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手一抖,石笔在石板上划出一道歪扭的痕迹。他赶紧用手捂住胸口,指缝里隐约能看到脸色的苍白 —— 这些天他白天要规划建房的事,晚上还要教村民识字,几乎没怎么合过眼。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 —— 咚 ——”,两下,沉闷地回荡在夜里。远处忽然传来一声狼嚎,悠长而凄厉,让学堂里的人都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武丁望着满屋子渴求知识却进度缓慢的村民,额角的青筋轻轻跳动 —— 二十多个人,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他一个人根本顾不过来,这样下去,别说建城镇,就连基本的文字普及都要拖到猴年马月。
“这样下去不行,一百双手也教不过来。” 他喃喃自语,目光落在窗外漆黑的夜空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得找帮手,找懂文字、会算术的能人来帮忙!”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议事厅里就传来 “砰” 的一声巨响。武丁将腰间的青铜战刀重重拍在粗糙的木桌上,刀刃与木头碰撞,震落了几片木屑,还差点打翻桌上的陶碗。
雷蒙坐在主位上,捻着下巴上的胡须,眉头皱得紧紧的,像是能拧出水来;妇好则翘着二郎腿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个野果,咔嚓咔嚓地啃着,果汁顺着指尖往下滴,眼神里却藏着几分漫不经心。
“我要去外面找教书先生,找懂文字、会算术的能人回村。” 武丁的声音坚定,目光扫过面前的两人,没有丝毫犹豫。
雷蒙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身上的兽皮披风扫过桌角,直接将桌上的陶碗掀翻在地,陶碗摔在地上碎成了好几片。“胡闹!” 他的声音里满是怒气,“外面的人都是些眼高于顶的家伙,咱们这穷乡僻壤,连块像样的丝绸都没有,人家凭啥来给咱们教书?你这是白费力气!”
“爹,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妇好咽下嘴里的野果,将果核精准地抛进远处的陶罐里,发出 “咚” 的一声轻响。她狡黠地笑了笑,指尖把玩着腰间别着的锋利骨刀,骨刀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我有办法让能人主动来咱们村。”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没人知道她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三日后的正午,烈日当头,官道旁的密林中闷热得像个蒸笼。树叶被晒得打蔫,蝉鸣声嘶力竭,连风都带着股热气。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背着沉重的书箱,沿着官道慢慢走着,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衣领。
这书生名叫周墨,是个落魄的秀才,正要去邻县投奔亲戚。他走得有些急,没注意到脚下的藤蔓,突然被绊了一下,整个人往前扑去,书箱摔在地上,里面的书本散了一地。
“哎哟!” 周墨痛得龇牙咧嘴,刚想爬起来,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兽皮短打的女子从树后跳了出来,女子身姿矫健,眼神锐利,正是妇好。紧接着,十几名壮汉从树林里钻了出来,每个人手里都举着石矛,石矛的尖端磨得锋利,对着周墨围成了一个圈。
周墨吓得浑身发抖,赶紧爬起来抱紧书箱,声音都在打颤:“女、女大王饶命!我只是个路过的穷书生,身上没多少钱,您要是缺盘缠,我…… 我把书卖了给您!”
妇好歪着头打量他,目光落在他散落在地上的书本上,突然往前凑了两步,几乎贴到周墨的脸前,鼻尖差点碰到他的鼻尖:“听说你是读书人?那你会背《千字文》吗?背一段听听,要是背得好,我就放你走。”
周墨愣了一下,赶紧点头如捣蒜,深吸一口气,结结巴巴地背了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他越背越顺,声音也渐渐稳了下来,额头上的冷汗却还在不停地冒。
妇好听着,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卷兽皮卷轴,又递给他一截木炭:“边背边写,把你背的字写在这卷轴上,写得好,我不仅放你走,还送你盘缠。”
周墨接过木炭和卷轴,手还在微微发抖,他小心翼翼地铺开卷轴,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炭笔在兽皮上划过,留下黑色的痕迹,字迹虽然有些潦草,却还算工整。
妇好等他写完,突然一把夺过卷轴,展开看了两眼,忍不住大笑起来:“好!笔迹工整,是个好苗子!” 她转头对身后的壮汉们喊道,“给先生抬轿子,咱们回村!”
壮汉们立刻围了上来,不由分说地架起周墨,不管他的哀嚎和挣扎,抬着他就往镜泊湖村的方向走。林间回荡着周墨的声音:“你们放开我!我不去!我还要去投奔亲戚啊!” 可他的声音越来越远,最终被树林里的蝉鸣声淹没。
当天晚上,周墨被推进了一间装饰精美的木屋。这是村里的贵宾屋,屋里铺着柔软的兽皮地毯,桌上摆满了食物 —— 烤得金黄的鹿肉,散发着甜香的野果,还有一壶清澈的野果酒。两名穿着干净布衣的村姑捧着热水和新衣裳站在一旁,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
妇好已经换上了一身丝绸短衣,颜色鲜艳,衬得她皮肤愈发白皙。她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走到周墨面前,语气轻柔:“周先生受惊啦!从今日起,您就是我们镜泊湖村的教书先生,桌上这些都是给您的见面礼,您要是不够,还可以再跟我说。”
周墨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可、可我是被你们…… 被你们绑来的啊!”
妇好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她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啪” 的一声抵在桌案上,匕首的尖端陷入木头里,留下一个深深的痕迹。她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语气也冷了下来:“先生要是教得好,村里的美酒美人管够,每月还有粮食补贴;要是敢藏私,或者想偷偷跑掉……” 她用刀尖在木桌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这张桌子,就是你的下场。”
周墨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点头:“我教!我教!我一定好好教!” 他战战兢兢地接过妇好递过来的《千字文》,手指都在发抖。
妇好转身的瞬间,脸上又恢复了甜美的笑容,仿佛刚才那个眼神锐利的女子不是她。她对着门外喊了一声:“来人,给周先生端碗热汤来,让先生好好休息。”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半年过去了。镜泊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砖灰瓦的学堂前,一群孩童排着整齐的队伍,大声背诵着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声音清脆,回荡在村子上空。
学堂旁边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卖兽皮的,有卖粮食的,还有卖手工陶器的。商贩们手里拿着算盘,“噼里啪啦” 地算着账,脸上带着笑容。墙上贴着几张规整的告示,上面用炭笔写着村里的大事,不少村民围在告示前,指着上面的字小声议论 —— 他们现在已经能认出不少字了。
武丁站在街道旁,望着热闹的集市,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半年的时间,村里不仅有了学堂,还建起了好几间砖瓦房,城墙的轮廓也渐渐清晰起来。
“武丁啊!” 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雷蒙气喘吁吁的声音。雷蒙快步跑了过来,脸上堆着笑容,额头上还沾着汗珠,“你看这村子,现在多热闹!我和妇好她娘商量了一下……” 他凑近武丁,压低了声音,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是不是该把你和妇好的婚事办了?”
武丁顺着雷蒙的目光,望向远方 —— 妇好正站在一片空地上,手里拿着图纸,指导着村民们建房子。她穿着一身干练的短衣,头发束在脑后,偶尔抬手擦汗时,眼神里满是认真。武丁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轻轻叹了口气,对雷蒙说:“伯父,等城镇建成,百姓们都能读书识字,都能住上安稳的房子…… 我再考虑终身大事。”
雷蒙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张了张嘴,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我等你这句话。”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镜泊湖村的土地上。初具规模的城墙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壮阔,忙碌的村民们穿梭在工地和街道上,孩童的笑声、商贩的吆喝声、算盘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而充满希望的画面。武丁站在原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期待 —— 他知道,镜泊湖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可广场上却挤满了人。全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来了,老人拄着木杖坐在广场边缘的老槐树下,小孩光着脚丫在人群缝隙里钻来钻去,更多的青壮年则扛着锄头、握着镰刀,衣摆上还沾着晨露打湿的泥土 —— 他们刚从田埂上赶回来,裤脚边还缠着没来得及清理的草屑。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广场中央那座临时搭建的高台。
高台是用十几根粗壮的原木搭成的,上面铺着厚厚的松木板,边缘还缠着几圈晒干的藤条。武丁就站在高台中央,墨色的兽皮披风搭在肩头,风一吹便猎猎作响,露出腰间别着的青铜战刀 —— 刀鞘上刻着的兽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那是他斩杀幽冥血蟒时留下的战利品。他身姿挺拔如松,下颌线绷得紧实,目光扫过台下时,竟让喧闹的人群不由自主地安静了几分。
“乡亲们!”
武丁突然抬手,双拳高举过头顶,声音像撞钟般响彻全场,连树梢上聒噪的蝉鸣都被压了下去。他的声音里带着股刚劲的力量,顺着热风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我武丁,曾在黑风谷斩过幽冥血蟒,也曾在毒瘴林灭了九幽噬魂万毒吞天巨魔花!但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来跟你们说这些过往的!”
他顿了顿,目光掠过台下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脸 —— 有看着他长大的长辈,有一起上山打猎的兄弟,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这些人,都是镜泊湖村的根,可他们的脸上,总带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疲惫。
“我是要带你们,走向不一样的未来!”
最后几个字落下时,广场上彻底静了。连最调皮的孩子都停住了脚步,仰着小脸看向高台上的人。老人们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微光,青壮年们握着农具的手紧了紧,空气中那股焦燥的热气,似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寂静冲淡了些。
武丁缓缓放下手,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也放低了些,却更显恳切:“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们活了大半辈子,可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平日里打招呼,是不是只能喊‘喂’‘那个谁’?家里的娃,是不是不是叫阿猫,就是叫阿狗?”
这话像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人群里开始骚动起来,有人低下头小声嘀咕,有人皱着眉挠了挠头,还有人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人 —— 他们活了一辈子,还真没想过 “名字” 能变成纸上的符号。
“武丁!说这些有啥用!”
一个粗哑的声音突然从人群前排炸开。村民己扛着锄头挤了出来,锄头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语气里满是不耐烦:“后山的杨树苗还等着栽种,误了这几天的好时节,今年冬天就没柴烧了!你要是没啥正经事,我们还得下地呢!”
他这话像是点了引线,周围几个扛着农具的村民立刻附和起来。锄头碰撞的 “哐当” 声、铲子摩擦地面的 “沙沙” 声,混着人们的抱怨声,瞬间把广场的安静搅碎了。有人已经开始往后退,脚步匆匆地想往村外的田埂赶 —— 对他们来说,地里的庄稼,比 “名字怎么写” 重要多了。
武丁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提高音量,试图盖过台下的嘈杂:“大家听我说完!学会文字和数字,不是没用的事!它能帮我们更好地规划农事 —— 比如记下哪天播的种,哪块地的收成好,明年就能少走弯路!”
“哼,我们祖祖辈辈靠结绳记事,看日头辨时节,不也没饿死?” 人群里传来一声不屑的撇嘴,村民庚抱着胳膊站在那儿,脸上满是不以为然,“费那劲学那些弯弯绕绕的符号,还不如多刨两垄地,多收两把粮食实在!”
说着,他转身就要走,身后跟着好几个扛着农具的村民,脚步已经踏出了人群。
武丁的心猛地一紧,他顾不上高台的高度,直接纵身跳了下去,稳稳地落在村民庚面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额头上的青筋因为急切而微微凸起,他盯着眼前的人,声音里带着恳求:“再等一刻钟!就一刻钟!如果听完我说的,你们觉得没道理,我绝不拦着你们下地!”
村民庚的脚步顿住了,他看着武丁眼里的急切,又看了看周围停下脚步的村民,皱着眉没说话 —— 武丁毕竟是村里的英雄,前些日子还帮着村民赶走了下山的狼群,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武丁松了口气,快步跑回高台上,弯腰从台下捡起一根烧焦的木棍,又走到高台边缘的石块旁,重重地敲击了一下石块。“咚” 的一声闷响,让台下的骚动又安静了几分。
他握着木棍,声音突然低沉下来,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沉痛:“大家看看我们现在住的地方 —— 山洞阴暗潮湿,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夜里还得提防毒蛇猛兽钻进来。去年冬天,王阿伯一家五口,就是因为山洞顶部的泥土冻松了,塌了下来,一家老小都被埋在了里面……”
他的声音越来越轻,却像针一样扎在每个人心上。人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啜泣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用袖子擦了擦眼睛 —— 王阿伯家的小孙女,还曾跟她的孩子一起在村口的小溪边玩过。不少人的眼眶都红了,刚才还带着不耐烦的脸上,渐渐染上了沉重。
武丁猛地挥动手臂,指向村子东边的远方 —— 那里是一片开阔的平地,现在还只长着半人高的野草。他的语气瞬间变得激昂,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像是看到了远方的景象:“可如果我们在那里建造城镇,一切都会不一样!我们会筑起高高的城墙,用夯土和石头垒起来,厚实得能挡住熊瞎子的冲撞,就算有敌人来犯,也攻不进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看到有人已经不由自主地放下了农具,眼神里多了几分好奇,便继续说道:“城里的房屋会整齐地排着,每一间都有木梁和屋顶,不会再漏雨。街道会修得宽敞笔直,下雨天不会积成泥潭,冬天的寒风也穿不透门窗。到时候,我们不用再蜷缩在阴冷的山洞里,晚上睡觉也不用再担心野兽闯进家!”
台下的人都听呆了。有人下意识地往前挪了挪脚步,握着农具的手慢慢放松下来。一个老人拄着木杖,颤巍巍地抬起头,望着武丁指的方向,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 他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想过,还能住上那样的房子。
“不止这些!” 武丁的声音里满是感染力,他张开双臂,像是要把那座想象中的城镇抱在怀里,“我们还能在城里设集市!东边打渔的乡亲,能把新鲜的鱼带来;西边种粮的乡亲,能把金黄的谷子运来;南边打猎的乡亲,能把漂亮的兽皮带来!大家不用再为了换一袋粮食,翻山越岭走三天三夜,在集市上,就能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他的目光落在人群中的孩子们身上,语气变得温柔又坚定:“我们还会建学堂,让村里的娃都能进去读书写字。他们会知道天上的星星叫什么,会知道地里的庄稼为什么能长高,不会再像我们一样,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广场上彻底安静了。刚才还喧闹的人群,此刻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高台上的武丁。阳光依旧炽热,可没人再觉得烦躁,每个人的脸上,都渐渐褪去了不耐烦,取而代之的是专注和向往 —— 武丁说的那些,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他们能摸到的未来。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学会知识!” 武丁的声音再次提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学会计算,我们才能规划田地;学会文字,我们才能记下经验;学会建造,我们才能筑起房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抵御天灾,才能让日子越过越好!”
他看着台下的乡亲们,眼眶微微发热:“这不是我武丁一个人的梦想,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是镜泊湖村所有人的未来!”
话音落下的瞬间,广场上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他们眼中的光芒。
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从人群中炸开:“武丁!我们听你的!教我们吧!”
是村民辛!他高举着双手,脸上满是激动,声音里带着颤抖。
紧接着,更多的声音响了起来 ——
“对!教我们写字!”
“我也想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
“我们要建城镇!要盖学堂!”
欢呼声、呐喊声像潮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整个广场。有人激动地拍着手,有人互相拥抱,还有的孩子蹦跳着欢呼。武丁站在高台上,看着眼前沸腾的人群,脸上露出了笑容 —— 他知道,镜泊湖村的改变,从这个正午开始,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阳光依旧炽热,却不再让人觉得焦躁。风穿过广场,带着远处湖水的清凉,也带着人们心中燃起的星火 —— 那是希望的火,是未来的火,正一点点照亮镜泊湖畔的土地。
深夜的风掠过镜泊湖村,带着湖水的凉意钻进临时学堂的缝隙。破旧的木板桌上,一盏油灯摇曳不定,昏黄的光线下,武丁揉着通红的双眼,指节因为长时间握笔而泛白。他面前堆着十几张树皮,上面用炭笔写满了歪歪扭扭的符号,有的像 “田” 字却多了一横,有的像 “人” 字却撇捺分家 —— 那是村民们白天练习的成果。
学堂里挤着二十多个村民,年纪最大的已经年过花甲,最小的才刚及武丁的腰。有人靠在草堆上打盹,脑袋一点一点的,嘴角还挂着口水;有人捧着石板抓耳挠腮,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石板上的刻痕歪歪扭扭,像是被野兽抓过的痕迹。
“武丁师傅,这‘田’字我实在画不直。” 一个带着哭腔的声音突然响起,村民壬举着手里的石板凑了过来,石板边缘还沾着木屑,他的指关节处磨出了好几个血泡,红得刺眼,“我练了一下午,要么多一横,要么少一竖,您再教教我呗?”
武丁强撑着精神站起身,接过村民壬手里的石笔,弯腰在石板上示范:“看好了,先画一横,要平,再画一竖……” 话没说完,他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手一抖,石笔在石板上划出一道歪扭的痕迹。他赶紧用手捂住胸口,指缝里隐约能看到脸色的苍白 —— 这些天他白天要规划建房的事,晚上还要教村民识字,几乎没怎么合过眼。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 —— 咚 ——”,两下,沉闷地回荡在夜里。远处忽然传来一声狼嚎,悠长而凄厉,让学堂里的人都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武丁望着满屋子渴求知识却进度缓慢的村民,额角的青筋轻轻跳动 —— 二十多个人,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他一个人根本顾不过来,这样下去,别说建城镇,就连基本的文字普及都要拖到猴年马月。
“这样下去不行,一百双手也教不过来。” 他喃喃自语,目光落在窗外漆黑的夜空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得找帮手,找懂文字、会算术的能人来帮忙!”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议事厅里就传来 “砰” 的一声巨响。武丁将腰间的青铜战刀重重拍在粗糙的木桌上,刀刃与木头碰撞,震落了几片木屑,还差点打翻桌上的陶碗。
雷蒙坐在主位上,捻着下巴上的胡须,眉头皱得紧紧的,像是能拧出水来;妇好则翘着二郎腿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个野果,咔嚓咔嚓地啃着,果汁顺着指尖往下滴,眼神里却藏着几分漫不经心。
“我要去外面找教书先生,找懂文字、会算术的能人回村。” 武丁的声音坚定,目光扫过面前的两人,没有丝毫犹豫。
雷蒙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身上的兽皮披风扫过桌角,直接将桌上的陶碗掀翻在地,陶碗摔在地上碎成了好几片。“胡闹!” 他的声音里满是怒气,“外面的人都是些眼高于顶的家伙,咱们这穷乡僻壤,连块像样的丝绸都没有,人家凭啥来给咱们教书?你这是白费力气!”
“爹,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妇好咽下嘴里的野果,将果核精准地抛进远处的陶罐里,发出 “咚” 的一声轻响。她狡黠地笑了笑,指尖把玩着腰间别着的锋利骨刀,骨刀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我有办法让能人主动来咱们村。”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没人知道她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三日后的正午,烈日当头,官道旁的密林中闷热得像个蒸笼。树叶被晒得打蔫,蝉鸣声嘶力竭,连风都带着股热气。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背着沉重的书箱,沿着官道慢慢走着,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衣领。
这书生名叫周墨,是个落魄的秀才,正要去邻县投奔亲戚。他走得有些急,没注意到脚下的藤蔓,突然被绊了一下,整个人往前扑去,书箱摔在地上,里面的书本散了一地。
“哎哟!” 周墨痛得龇牙咧嘴,刚想爬起来,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兽皮短打的女子从树后跳了出来,女子身姿矫健,眼神锐利,正是妇好。紧接着,十几名壮汉从树林里钻了出来,每个人手里都举着石矛,石矛的尖端磨得锋利,对着周墨围成了一个圈。
周墨吓得浑身发抖,赶紧爬起来抱紧书箱,声音都在打颤:“女、女大王饶命!我只是个路过的穷书生,身上没多少钱,您要是缺盘缠,我…… 我把书卖了给您!”
妇好歪着头打量他,目光落在他散落在地上的书本上,突然往前凑了两步,几乎贴到周墨的脸前,鼻尖差点碰到他的鼻尖:“听说你是读书人?那你会背《千字文》吗?背一段听听,要是背得好,我就放你走。”
周墨愣了一下,赶紧点头如捣蒜,深吸一口气,结结巴巴地背了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他越背越顺,声音也渐渐稳了下来,额头上的冷汗却还在不停地冒。
妇好听着,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卷兽皮卷轴,又递给他一截木炭:“边背边写,把你背的字写在这卷轴上,写得好,我不仅放你走,还送你盘缠。”
周墨接过木炭和卷轴,手还在微微发抖,他小心翼翼地铺开卷轴,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炭笔在兽皮上划过,留下黑色的痕迹,字迹虽然有些潦草,却还算工整。
妇好等他写完,突然一把夺过卷轴,展开看了两眼,忍不住大笑起来:“好!笔迹工整,是个好苗子!” 她转头对身后的壮汉们喊道,“给先生抬轿子,咱们回村!”
壮汉们立刻围了上来,不由分说地架起周墨,不管他的哀嚎和挣扎,抬着他就往镜泊湖村的方向走。林间回荡着周墨的声音:“你们放开我!我不去!我还要去投奔亲戚啊!” 可他的声音越来越远,最终被树林里的蝉鸣声淹没。
当天晚上,周墨被推进了一间装饰精美的木屋。这是村里的贵宾屋,屋里铺着柔软的兽皮地毯,桌上摆满了食物 —— 烤得金黄的鹿肉,散发着甜香的野果,还有一壶清澈的野果酒。两名穿着干净布衣的村姑捧着热水和新衣裳站在一旁,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
妇好已经换上了一身丝绸短衣,颜色鲜艳,衬得她皮肤愈发白皙。她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走到周墨面前,语气轻柔:“周先生受惊啦!从今日起,您就是我们镜泊湖村的教书先生,桌上这些都是给您的见面礼,您要是不够,还可以再跟我说。”
周墨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可、可我是被你们…… 被你们绑来的啊!”
妇好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她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啪” 的一声抵在桌案上,匕首的尖端陷入木头里,留下一个深深的痕迹。她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语气也冷了下来:“先生要是教得好,村里的美酒美人管够,每月还有粮食补贴;要是敢藏私,或者想偷偷跑掉……” 她用刀尖在木桌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这张桌子,就是你的下场。”
周墨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点头:“我教!我教!我一定好好教!” 他战战兢兢地接过妇好递过来的《千字文》,手指都在发抖。
妇好转身的瞬间,脸上又恢复了甜美的笑容,仿佛刚才那个眼神锐利的女子不是她。她对着门外喊了一声:“来人,给周先生端碗热汤来,让先生好好休息。”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半年过去了。镜泊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砖灰瓦的学堂前,一群孩童排着整齐的队伍,大声背诵着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声音清脆,回荡在村子上空。
学堂旁边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卖兽皮的,有卖粮食的,还有卖手工陶器的。商贩们手里拿着算盘,“噼里啪啦” 地算着账,脸上带着笑容。墙上贴着几张规整的告示,上面用炭笔写着村里的大事,不少村民围在告示前,指着上面的字小声议论 —— 他们现在已经能认出不少字了。
武丁站在街道旁,望着热闹的集市,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半年的时间,村里不仅有了学堂,还建起了好几间砖瓦房,城墙的轮廓也渐渐清晰起来。
“武丁啊!” 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雷蒙气喘吁吁的声音。雷蒙快步跑了过来,脸上堆着笑容,额头上还沾着汗珠,“你看这村子,现在多热闹!我和妇好她娘商量了一下……” 他凑近武丁,压低了声音,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是不是该把你和妇好的婚事办了?”
武丁顺着雷蒙的目光,望向远方 —— 妇好正站在一片空地上,手里拿着图纸,指导着村民们建房子。她穿着一身干练的短衣,头发束在脑后,偶尔抬手擦汗时,眼神里满是认真。武丁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轻轻叹了口气,对雷蒙说:“伯父,等城镇建成,百姓们都能读书识字,都能住上安稳的房子…… 我再考虑终身大事。”
雷蒙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张了张嘴,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我等你这句话。”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镜泊湖村的土地上。初具规模的城墙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壮阔,忙碌的村民们穿梭在工地和街道上,孩童的笑声、商贩的吆喝声、算盘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而充满希望的画面。武丁站在原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期待 —— 他知道,镜泊湖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青铜花开,执子之手,青铜花开,执子之手最新章节,青铜花开,执子之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青铜花开,执子之手,青铜花开,执子之手最新章节,青铜花开,执子之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