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里正继续掰着指头算账:

  "按十人一桌算,少说七十来桌。就算每桌只上五道主菜,也得三百五十道。光买肉就要五头猪、十五只羊,更别说鸡鸭鱼、时蔬米面......"

  说着他都忍不住咂舌。

  "咱村公账上虽然富裕,可要是经常这般大吃大喝的宴请,我这老头子怕是要被谢长河这个兼职管账的财务拿着账本追着唠叨哟!"

  谢广福见他愁得胡子都要揪掉了,笑着落下一子:

  "我倒有个主意,下个月重阳节正是好时候,秋高气爽的,正该为咱们村的花甲长者好好庆贺。我想着,不如从公账里拨些银钱,给村里所有满六十岁的老人家都备份重阳礼。"

  他见谢里正若有所思,便细细道来:

  "不论男女,只要年满花甲,每人发二斤羊肉、一坛菊花酒,再配两封淮月楼新制的重阳糕。咱们在祠堂前面的广场上搭个彩棚,让长者们坐在上首,由村里孩子们献茱萸香囊,这尊老敬老的观念就该早早的种进孩子们心头。"

  "妙,妙,妙,妙极了!"谢里正哈哈笑道。

  谢广福又凑近些:"咱们还可以学淮月楼开业那会儿的新法子,弄个'福寿抽彩'!不必贵重,准备些松鹤纹的棉袜、桃木手杖、奇珍坊的老花镜。让长者们抽个彩头,图个乐呵。"

  谢广福继续道:"其实最要紧的是借这个机会,让年轻人和孩子们知道,在咱们桃源村,白发不是负担,是福气,只要是咱们桃源村的老人,越老越享福,谁都不能嫌弃家中不能干活的老人!"

  这话说得谢里正湿润了眼角:

  "是该如此......前些年,咱们地里不长粮食,多少老人家把最后一口粮留给了娃娃们......"

  见谢里正眼含热泪的模样,谢广福连忙转移他的情绪:

  "里正叔,您再算算,到九月九重阳节,咱们村这牧场该清整完了吧?桃树绿化工程该结束了吧?村道硬化也该竣工了吧?这三喜加上原先的五圣,还有重阳节,不就是九喜?"

  "妙啊!"

  谢里正被成功扭转了情绪:

  "重阳节宴请全村的由头都有九个了!"

  "不止呢,"

  谢广福执棋轻叩棋盘,眼中闪过睿智的光:

  “咱们这宴席还能来个十全十美呢,咱们可以趁着宴席宣布启动桃林开荒的事宜。那现成的三百工人无缝衔接,而且秋栽桃树反比春栽更易成活。”

  谢广福继续道:“九月中旬到土地封冻前,正是栽种‘洒锦蜜’的黄金期。让树苗在冬眠前扎稳根,来年开春便能抢先抽枝。”

  “虽说京畿道冬天寒冷,但这桃树防寒说来也简单,咱们现在就可以向本村的乡亲们和桃溪村那边收购今年的廉价稻草。等树苗种下,用草帘围住根基,既防冻又保湿,而这些本就不值钱的稻草,反倒成了桃林的越冬棉袍。”

  “妙啊!”

  谢里正拍案叫绝,花白胡子都跟着颤动。

  “五圣宴、重阳宴、三档竣工宴、开荒礼,你这分明是要凑‘十全十美’宴!试问哪个村子能有这等盛事?哈哈哈......”

  两人你来我往下着棋,聊着“十全十美”的喜宴。

  突然,谢里正话锋一转,带上了些八卦的语气,压低声音说:

  “广福,还有个事儿。听说这回招来的人里头,有些是当初跟咱们一道逃荒来的,李家村的也在其中。好像……你那大舅哥李大河,带着他儿子李怀壮也来了,如今就住在安居房里。听说还跟人打听你家的位置呢。你看……要不要见见?”

  谢广福执棋的手一顿,随即“啪”地一声将棋子重重按下,冷哼一声:

  “不见!见他做什么?里正叔,我谢广福的亲戚好友,除了如今在这桃源村里真心相处的,外头来的,我一概不认!我全家一概不认!咱们村招工,凭的是力气和人品,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因为谁跟我家从前沾亲带故就另眼相待!”

  这时,李月兰正好过来给他们添茶,将谢里正的话听了个真切。

  她面色平静,语气却异常坚定地接话道:

  “里正叔,和您说句交底的实话。我李月兰早就没有娘家人了。从当年他们为了区区一两银子,就当众把我像牲口一样卖了的那一刻起,我心里的‘娘家’二字,就已经被剜得干干净净,连渣都不剩了。”

  她看向谢里正,眼神清亮,没有半分犹豫和同情。

  “从今往后,不管是李大河,还是他媳妇赵氏,亦或是他们的儿子李怀壮,但凡来找我,或是想借着我的名头在村里谋什么好处,我都不会讲半分情面。也希望您和村里各位管事的好好说说,别到时候觉得我狠心,更不必看在我的面子上对他们有任何优待。咱们村规如何,就如何对待他们。”

  谢里正自然是知道李月兰当年那些悲惨遭遇的,闻言叹了口气,眼中带着理解和疼惜,安抚道:

  “月兰,你的意思叔明白了,叔也支持你。过去的事确实糟心,既然断了,那就断个干净。你放心,村里有村里的规矩,绝不会因为谁而坏了章程。你们一家子带着大伙儿把日子过得这么红火,叔心里只有高兴的份儿!绝对不会办糊涂事儿!”

  听了谢里正这番暖心的话,李月兰和谢广福对视一眼,心中那点因旧事泛起的小小波澜,也彻底平复了下去。

  深夜的安居房内,几十个汉子挤在通铺上,烛火摇曳中不知谁先提起了往事。

  石桥铺的老韩头叼着草棍含糊说道:

  "当初我们石桥铺一百七十七口上路逃荒,走到定远府就剩一百个。里正韩秀才带着两箱书当宝贝,结果连买路钱都被抢了...后来被丢在破庙里发热,如今也不知是死是活。"

  高台村的独眼刘猛地坐起:

  "你们都算好的!我们那短命的里正走到承安州就中暑死了,一百二十人散了一半,最后只剩六十多人!不过,最后那段路.....即便我们饿得啃树皮也都比那吃人肉的王家村体面!"

  这话像把刀子扎进有些人的心窝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