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头目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陈福禄身上。
这些草莽汉子对于司马彦如此看重一个“外来户”屠夫,心中多少有些不服和好奇。
陈福禄略一沉吟,起身拱手,不卑不亢地道:“司马侯丞垂询,在下不敢妄言。依在下浅见,固守与出击,并非截然对立。当下首要,乃是稳固根本。”
“哦?何为根本?”司马彦饶有兴趣地追问。
“根本便是此坞堡与堡内人心。”
陈福禄声音清晰,“坞堡墙高壁厚,乃天然屏障,需进一步加固防御工事,深挖壕沟,广布陷阱,使其真正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根基之地。而人心,更是重中之重。
如今幸存乡邻惊魂初定,将军‘以工代赈’之策极好,若能再明法令、抚孤寡、均劳役,使人各安其位,各尽其力,则人心归附,根基乃固。”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出击寻仇,胡人势大,我军新胜却兵力有限,不宜硬撼其锋。但当广派哨探,侦查周边胡人据点虚实、粮道线路。
可效仿胡人战法,组建精干小队,专事偷袭扰袭,断其粮道,猎其游骑,积小胜为大胜,既可练兵,亦可逐步削弱敌人,更可缴获物资补充我军。待根基稳固,时机成熟,再图大事不迟。”
一番话条理清晰,既有战略眼光,又具可操作性,不仅考虑了军事,更兼顾了民生和人心。
厅内几位头目听得面面相觑,脸上的轻视之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思索。
他们多是凭一腔血勇打仗,何曾听过这般既重根基又讲策略的谋划?
司马彦眼中精光更盛,抚掌赞道:“好!好一个‘稳固根本’,好一个‘积小胜为大胜’!陈兄弟所言,深合兵法要义!却不知陈兄弟从何处学得这般见识?”
他这话问得意味深长,探究之意显而易见。
陈福禄心中早有准备,面色不变,从容答道:“将军谬赞。在下不过一屠户,终日与市井之徒打交道,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胡乱琢磨些粗浅道理罢了。无非是求个活命,让身边人少吃些苦头,岂敢言兵法。”
他将一切推给生活阅历,合情合理。
司马彦闻言,哈哈一笑,不再深究,但眼中的欣赏和探究却丝毫未减。
他转而道:“陈兄弟过谦了。依你之才,屈居于此实在可惜。如今乱世,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我红帻军虽起于草莽,却志在抗胡安民。不知陈兄弟可愿加入我军,共襄义举?本丞可许你一个队率之位,统带一队人马,如何?”
此言一出,厅内几位头目脸色微变。
队率之位,可掌50名士兵,竟直接许给一个毫无根基的新人?
他们整个部曲现在才五个队?一下就扔出去五分之一的人马,让所人吃惊不已。
陈福禄心念电转。
加入红帻军,看似是一条出路,能获得一定权力和资源。
但他深知寄人篱下之苦,更不愿轻易被束缚。
而且司马彦此人,有枭雄之姿,其“抗胡安民”的口号背后,真实目的尚难预料。
他略一躬身,语气诚恳却坚定:“蒙将军厚爱,在下感激不尽,侯丞抗胡义举,在下由衷敬佩,愿效绵薄之力。但在下散漫惯了,恐难适应军旅约束。
且堡中这些乡邻初得安稳,在下也曾许诺护他们周全,此刻离去,于心难安。恳请会侯丞允准在下暂留堡中,协助侯丞打理内务,加固城防。但凡侯丞有所差遣,对抗胡虏,在下定义不容辞!”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对抗胡事业的支持,又以照顾乡邻为由婉拒了直接入伍,同时还承诺会出力相助给自己留有余地,可谓滴水不漏。
司马彦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真假。
片刻后,他忽然又笑了起来:“好!人各有志,本丞也不强求。既然如此,那便请陈兄弟暂领这陈家堡民务总管一职,负责统筹堡内百姓安置、物资分配、工役安排等一应内政之事,协助我军管理堡务,如何?”
这同样是一个实权职位,而且巧妙地将他绑在了红帻军的战车上,却又未给予军权。
陈福禄知道这已是目前最好的结果,再推脱反而显得不识抬举,便拱手应道:“谨遵侯丞令!必当尽力而为,不负侯丞所托!”
“好!”司马彦满意地点点头,军议的气氛似乎又重新缓和下来。
陈福禄接下“民务总管”之职,心中稍定,至少暂时获得了合法身份和一定的自主权。
他深知独木难支,管理几十号人的民生琐事自己从来没做过,没有任何经验,急需一个熟悉文书、能写会算的帮手。
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那个虽迂腐怯懦,却确实是堡内唯一识字断文的书生,陈有才。
“侯丞,”陈福禄再次向司马彦拱手,“在下才疏学浅,恐难独自胜任总管琐务。堡中尚有一人,名为陈有才,此人饱读诗书,或可协助在下处理文书账目等事。”
“哦?这小小坞堡,竟还有士子?”
司马彦果然提起了一丝兴趣。
乱世之中,识文断字的人才同样稀缺,若能收归己用,处理军务文书也是好的。
“来人,去请这位陈先生过来。”
传令兵领命而去,径直来到了陈福禄等人暂居的小院。
此时的小院,经过两日的休整,已与之前的破败凄惶大不相同。
胡人的威胁解除,幸存者们大多领了活计,或被安置回略有修葺的旧屋,院内显得清净了许多。
体弱的刘语嫣并未外出做工,而是留在家中细心打理。
她将院内杂物归置整齐,破损的门窗勉强用木板钉好,地面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虽然身上穿的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却浆洗得极为洁净。
更令人侧目的是,她终于有机会用井水细细清洗了脸庞与双手,褪去了往日的泥污与惶惑,露出了底下那张清丽绝俗的容颜。
眉如远黛,目似秋水,虽不施粉黛,且带着几分病弱的苍白,却恰似风雨过后的一株空谷幽兰,于残破的庭院中独自绽放着惊心动魄的美。
在一旁,陈有才手里捧着一本边缘破损的旧书,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看似在吟诵诗文,眼神却时不时地、不受控制地瞟向正在井边擦拭额角细汗的刘语嫣。
阳光下那纤细的脖颈、专注的侧脸,让他心跳加速,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咽着口水。
让他去干粗活?
那是万万不能的,有辱斯文!
但看看美人,总是君子好逑吧?
这些草莽汉子对于司马彦如此看重一个“外来户”屠夫,心中多少有些不服和好奇。
陈福禄略一沉吟,起身拱手,不卑不亢地道:“司马侯丞垂询,在下不敢妄言。依在下浅见,固守与出击,并非截然对立。当下首要,乃是稳固根本。”
“哦?何为根本?”司马彦饶有兴趣地追问。
“根本便是此坞堡与堡内人心。”
陈福禄声音清晰,“坞堡墙高壁厚,乃天然屏障,需进一步加固防御工事,深挖壕沟,广布陷阱,使其真正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根基之地。而人心,更是重中之重。
如今幸存乡邻惊魂初定,将军‘以工代赈’之策极好,若能再明法令、抚孤寡、均劳役,使人各安其位,各尽其力,则人心归附,根基乃固。”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出击寻仇,胡人势大,我军新胜却兵力有限,不宜硬撼其锋。但当广派哨探,侦查周边胡人据点虚实、粮道线路。
可效仿胡人战法,组建精干小队,专事偷袭扰袭,断其粮道,猎其游骑,积小胜为大胜,既可练兵,亦可逐步削弱敌人,更可缴获物资补充我军。待根基稳固,时机成熟,再图大事不迟。”
一番话条理清晰,既有战略眼光,又具可操作性,不仅考虑了军事,更兼顾了民生和人心。
厅内几位头目听得面面相觑,脸上的轻视之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思索。
他们多是凭一腔血勇打仗,何曾听过这般既重根基又讲策略的谋划?
司马彦眼中精光更盛,抚掌赞道:“好!好一个‘稳固根本’,好一个‘积小胜为大胜’!陈兄弟所言,深合兵法要义!却不知陈兄弟从何处学得这般见识?”
他这话问得意味深长,探究之意显而易见。
陈福禄心中早有准备,面色不变,从容答道:“将军谬赞。在下不过一屠户,终日与市井之徒打交道,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胡乱琢磨些粗浅道理罢了。无非是求个活命,让身边人少吃些苦头,岂敢言兵法。”
他将一切推给生活阅历,合情合理。
司马彦闻言,哈哈一笑,不再深究,但眼中的欣赏和探究却丝毫未减。
他转而道:“陈兄弟过谦了。依你之才,屈居于此实在可惜。如今乱世,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我红帻军虽起于草莽,却志在抗胡安民。不知陈兄弟可愿加入我军,共襄义举?本丞可许你一个队率之位,统带一队人马,如何?”
此言一出,厅内几位头目脸色微变。
队率之位,可掌50名士兵,竟直接许给一个毫无根基的新人?
他们整个部曲现在才五个队?一下就扔出去五分之一的人马,让所人吃惊不已。
陈福禄心念电转。
加入红帻军,看似是一条出路,能获得一定权力和资源。
但他深知寄人篱下之苦,更不愿轻易被束缚。
而且司马彦此人,有枭雄之姿,其“抗胡安民”的口号背后,真实目的尚难预料。
他略一躬身,语气诚恳却坚定:“蒙将军厚爱,在下感激不尽,侯丞抗胡义举,在下由衷敬佩,愿效绵薄之力。但在下散漫惯了,恐难适应军旅约束。
且堡中这些乡邻初得安稳,在下也曾许诺护他们周全,此刻离去,于心难安。恳请会侯丞允准在下暂留堡中,协助侯丞打理内务,加固城防。但凡侯丞有所差遣,对抗胡虏,在下定义不容辞!”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对抗胡事业的支持,又以照顾乡邻为由婉拒了直接入伍,同时还承诺会出力相助给自己留有余地,可谓滴水不漏。
司马彦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真假。
片刻后,他忽然又笑了起来:“好!人各有志,本丞也不强求。既然如此,那便请陈兄弟暂领这陈家堡民务总管一职,负责统筹堡内百姓安置、物资分配、工役安排等一应内政之事,协助我军管理堡务,如何?”
这同样是一个实权职位,而且巧妙地将他绑在了红帻军的战车上,却又未给予军权。
陈福禄知道这已是目前最好的结果,再推脱反而显得不识抬举,便拱手应道:“谨遵侯丞令!必当尽力而为,不负侯丞所托!”
“好!”司马彦满意地点点头,军议的气氛似乎又重新缓和下来。
陈福禄接下“民务总管”之职,心中稍定,至少暂时获得了合法身份和一定的自主权。
他深知独木难支,管理几十号人的民生琐事自己从来没做过,没有任何经验,急需一个熟悉文书、能写会算的帮手。
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那个虽迂腐怯懦,却确实是堡内唯一识字断文的书生,陈有才。
“侯丞,”陈福禄再次向司马彦拱手,“在下才疏学浅,恐难独自胜任总管琐务。堡中尚有一人,名为陈有才,此人饱读诗书,或可协助在下处理文书账目等事。”
“哦?这小小坞堡,竟还有士子?”
司马彦果然提起了一丝兴趣。
乱世之中,识文断字的人才同样稀缺,若能收归己用,处理军务文书也是好的。
“来人,去请这位陈先生过来。”
传令兵领命而去,径直来到了陈福禄等人暂居的小院。
此时的小院,经过两日的休整,已与之前的破败凄惶大不相同。
胡人的威胁解除,幸存者们大多领了活计,或被安置回略有修葺的旧屋,院内显得清净了许多。
体弱的刘语嫣并未外出做工,而是留在家中细心打理。
她将院内杂物归置整齐,破损的门窗勉强用木板钉好,地面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虽然身上穿的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却浆洗得极为洁净。
更令人侧目的是,她终于有机会用井水细细清洗了脸庞与双手,褪去了往日的泥污与惶惑,露出了底下那张清丽绝俗的容颜。
眉如远黛,目似秋水,虽不施粉黛,且带着几分病弱的苍白,却恰似风雨过后的一株空谷幽兰,于残破的庭院中独自绽放着惊心动魄的美。
在一旁,陈有才手里捧着一本边缘破损的旧书,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看似在吟诵诗文,眼神却时不时地、不受控制地瞟向正在井边擦拭额角细汗的刘语嫣。
阳光下那纤细的脖颈、专注的侧脸,让他心跳加速,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咽着口水。
让他去干粗活?
那是万万不能的,有辱斯文!
但看看美人,总是君子好逑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乱世悍卒:从屠夫到万古一帝,乱世悍卒:从屠夫到万古一帝最新章节,乱世悍卒:从屠夫到万古一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乱世悍卒:从屠夫到万古一帝,乱世悍卒:从屠夫到万古一帝最新章节,乱世悍卒:从屠夫到万古一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