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铭臻领命退了出去,将房门轻轻合上。
随后,外面便传来了他对着金吾卫整顿布防的声音。
楚潇潇和李宪相对而坐,互看无言,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了。
桌上烛光摇曳,一如两人晦暗不明的思绪。
李宪的手指不断地敲着桌面,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嘟嘟”声。
“这杀手…来得真是时候啊…”他缓缓开口,语气虽然平缓,但字字都透着冷意。
“就在我们刚决定彻查毒草来源,前往肃州求援的当口,灭口的刀子就伸到了脖子底下,这鼻子…倒是比猎犬还灵啊!”
楚潇潇眉头微蹙,眸中寒光一闪,“王爷的意思是,我们身边…有鬼?”
李宪对此不置可否,目光扫过紧闭的门窗,声音压得极低。
“此番来凉州,知道我们确切行踪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而我们来山丹是临时决定的,除了你我,便是魏铭臻及其所率的金吾卫了…至于本王的护卫皆是死士…”
他顿了顿,嘴角扯起一抹冷嘲,“不过咱们的这支钦差卫队也是当得好差,每一次‘救驾’都不早不晚,恰到好处,一次是巧合,两次三次…还是巧合吗?”
他这番话说得非常轻松,但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水面,在楚潇潇的心头激起涟漪。
楚潇潇没有立刻接话,起身走到窗边,院中火把通明,魏铭臻正在指挥着金吾卫加强客舍周围的巡视。
她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从李宪嘴里如此明确的说出来,那便分量不同。
回想从洛水河畔第一次遇袭,再到今夜马场刺杀,对方总能在关键的时刻找到她们,时机也拿捏得非常精准。
“金吾卫…”楚潇潇低声呢喃着,像是在自言自语,“魏将军带来的这些人,每一个都是东宫的精锐,太子的亲信,他们…会吗?”
李宪嗤笑了一声,言语间带着点凉薄,“亲信?潇潇,你在大理寺也待了些年头了,难道还没看明白?宫里宫外,最不可信的,就是‘亲信’二字…”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就说魏铭臻,皇叔派他来,是保护还是监视…或者说另有所图?眼下谁又能说得准…就算他魏铭臻没有问题,他手下这三十号人,又岂能个个干净?”
楚潇潇沉默了,李宪的话虽然不中听,却句句在理,三十人的护卫队,难保有人泄露行踪。
“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自己的亲爹都能出卖,更何况是主子呢…”李宪缓缓站起身也来到窗边,同样望着外面忙碌的身影,沉声道:
“总有人抵挡不住诱惑,把我们的行动透露出去的…毕竟在权力和欲望面前,人人皆是蝼蚁…”
他话说得非常刻薄,但却道尽了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
这让楚潇潇不禁想起离开洛阳前,狄公那番隐晦的提醒……“凉州之行,孤立无援”、“魏铭臻及金吾卫,立场不明,如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需你随机决断”。
当时只觉得狄公有些过于谨慎,如今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此刻,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卷入的并非是一桩简单的连环命案和军马走私案,而是一场盘根错节,牵涉巨广的权力倾轧。
稍有不慎,便可能成了某些人手中的棋子,进退皆不由己,甚至有可能沦为弃子。
“若金吾卫不可靠,我们便是孤军深入,此地步步杀机,难保没有其他的眼线…”楚潇潇猛吸一口气,转过身时,眼睛一如既往的坚定,“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人!”
“所以,曾泰,必须来。”李宪接过话,眼中掠过一抹决断,“他是狄公的学生,与梁王、郭荣,甚至是太子都绝非一路,手中亦有州府兵权,足以镇住场面。”
两人四目相对,瞬间达成了共识。
眼下,能信任的…只有这位远在肃州的狄公门生了。
楚潇潇不再犹豫,快步走到书案前,铺纸研墨,李宪则将桌上的烛台抄起,站在一旁为她挑亮灯火。
略微思忖片刻,楚潇潇蘸墨舔笔,飞快地在纸上写下,字迹苍劲有力。
信中,她并未详述案件细节,只言明了在山丹马场发生之事,自己和寿春王遭遇顽阻,且遭到刺杀,情势危急,请曾刺史速速调兵前来协助勘验,稳定局势。
言辞十分简练,却将此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表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写罢,她将墨迹吹干,又细细看了一遍,随后将信折好。
又从怀中取出那枚临行前狄仁杰赠与的铜符,将其和信笺一并递给李宪。
“选派可靠之人,持此铜符和信笺趁夜色火速赶往肃州,面呈曾泰大人,他一见铜符必知轻重缓急。”楚潇潇郑重说道。
狄公的信物,远比任何言语更能取信于曾泰。
李宪伸手接过,重重点了点头,“放心,小七自幼便养在王府,跟随本王多年,忠心不二,身手利落,必不会被人发现…”
随后他来到门口,低声唤来护在外面的小七,“你即刻动身,骑我的千里驹,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肃州,将此信和此符当面交予刺史曾泰。”
说着,目光扫过院中那些巡视的金吾卫,确定没人注意到这里,方才将手中的信笺与铜符交给他,并再次嘱咐道:
“沿途若有阻拦,格杀勿论,务必在三日内将东西送到。”
“是,王爷您放心!”小七神色凛然,毫不迟疑,接过信笺后贴身藏好,抱拳领命,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求援的问题解决了,两人这才稍稍缓了口气,心中稍定,但屋内本就压抑的气氛并未减轻。
危机尚未完全解除,潜在的威胁很可能就在两人身边。
楚潇潇和李宪毫无睡意,二人相对而坐,将此案发生以来的所有线索再一次详细梳理。
从洛阳“咒骨”案发生后,尸骸上的突厥密文及骸骨中蕴藏的“龟兹断肠草”的毒,再到因“凉州马场,三十俊驹”一言,赶赴西北,还有当下的山丹疑云。
一桩桩,一件件,都在二人脑海中闪过,试图从纷乱的线索中理出一个头绪…
“这…所有的线索都断在了这里,毫无头绪啊…”李宪沉吟片刻,凑近说道。
楚潇潇指节在桌子上不停地敲打着,忽地抬头看着李宪,嘴角浮起一抹笑容,“王爷,我们现在不是又有新的线索了吗?”
“你是说…”李宪恍然,指了指窗外。
楚潇潇没有回应,只是嘴角的弧度更加上扬。
一切尽在不言中。
经过这几日的交谈,两人对彼此认知似乎加深了一层。
这二人在诡谲云涌,纷乱繁杂的危机中,渐渐萌生了一种奇妙的默契。
这一夜,客舍中的烛火始终未熄。
第二天一大早,天光放亮,薄雾笼罩着整个马场。
楚潇潇推开房门,独属于西北清晨的冷气扑面而来,让她浑身舒畅。
客舍的庭院中已被清理完毕,但地上的血迹和刀尖劈砍的痕迹仍旧让她感觉心悸。
“王爷,我们也该去看看昨夜那些不请自来的‘客人’了…”她回头看着趴在桌子上小憩的李宪说道。
李宪坐起身,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走到门口大大地伸了个懒腰,看到院门外正在视察金吾卫的魏铭臻,他高声呼喊道:“魏将军…”
听到寿春王的声音,魏铭臻立刻跑了过来,躬身行礼,“王爷,楚大人,昨夜受惊了,末将已重新布置防务,绝不会再让宵小有可乘之机。”
楚潇潇微微颔首,表情依旧冷清,“有劳魏将军费心…那些杀手的尸体现在何处?”
“暂时放置在西边空着的马料房内,末将已加派人手看管。”魏铭臻恭敬地答道。
“带我去看看,或许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些什么线索…”楚潇潇的语气十分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的波动,“还请魏将军安排一下,验尸期间,任何人不得靠近。”
魏铭臻眸光微闪,停顿了一瞬,随即拱手,“是,末将这就去安排。”
只消片刻功夫,金吾卫便将在厢房外五十步的地方做好了警戒。
楚潇潇给李宪递了个表情,随后二人在魏铭臻的带领下,来到了马料房。
房中阴冷潮湿,十几具杀手的尸体被整齐地排放在干草堆上,血腥味充斥着整个房间,令人作呕。
楚潇潇面不改色,叫孙录事从马车上取来携带的验尸工具,又让金吾卫提来几桶清水。
李宪用帕子掩着口鼻,忍着这股令人反胃的味道,站在一旁屏息观看。
而魏铭臻则按刀立在门口,神情严肃,偶尔回头瞥一眼地上的尸体,看不出在想什么。
孙录事将东西在一旁的小几上依次摆开后,便十分默契地站在一处光线不错的角落,铺开纸墨,掭好笔,专注地准备记录。
楚潇潇戴好手套,口含生姜,用陈醋打开鼻腔后,掀开了尸体上盖着的白布。
死者面色青灰,双目圆睁,保持着死前的状态与神情。
她俯下身子,细细查验,“记:尸一,男,约三十岁,面容粗粝,肤色黝黑,非中原汉人之相,似常年经受风沙曝晒…”
一边说着,一边用细毛刷小心清理其耳廓,“耳中有沙砾,系戈壁风沙所致…”
随后,她捏着死者的嘴,检查牙齿,“齿列尚齐,然齿龈稍有萎缩,数枚臼齿磨损严重,食性应偏粗粝,应是常嚼食干硬肉脯。”
“验:面阔颧高,肤糙黧黑,似久历风霜,发髻无异,唇齿带有磨损,符合西北边塞生活之状…”
孙录事迅速提笔记录,偶尔抬头确认验尸细节,眼神中尽是对楚潇潇细致入微的观察所生出的钦佩。
继而检查死者衣物,身上穿着的黑色夜行衣乃是寻常布料。
她一点点摸索着衣物的夹层、领口、袖口、衣襟内侧、腰带处,甚至拆开部分缝线仔细查看,动作熟练而耐心,不放过任何可能藏匿秘密的角落。
当然,鞋底也未忽略。
她命金吾卫帮忙抬起尸体的双脚,刮取了一些鞋底附着的泥土和草屑,“鞋底泥土呈黄褐色,土质粗糙且含沙,初步判断为本地戈壁沙土及常见的苜蓿草…”
随后解开死者上衣,开始验伤。
除喉部致命伤外,尸体手臂、胸膛另有几处新旧疤痕。
“旧疤两处,一在左臂,为刀伤,一在右胸,似箭簇疤…新伤为金吾卫制式横刀所致…”
她一边说着,孙录事亦随之记下,未有半分遗漏。
“双臂及胸背肌肉壮硕,尤其以右臂更甚,右手虎口内侧长有老茧,为长年使用兵器所致,惯用右手,应以横刀为主…”
第一具尸体验毕,孙录事已记录下满满一页。
楚潇潇示意左右的金吾卫盖回白布,而后缓步走向第二具…
查验过程如前,此人体型较第一具稍瘦,但双手虎口处的老茧显示其同样精于兵器,且多为长杆兵刃。
同时,在其左小腿外侧,发现了一处陈年旧疤,疑似原有刺青,后被火烙以致模糊难辨。
孙录事亦将此处进行了特别标注。
随后,楚潇潇一具具尸体勘验过去,几乎每一具尸体的勘验结论都出奇的一致…这些杀手身体强健,惯用兵器,且常年活动在边塞风沙之地,生活习性与边军极为相似。
除此之外,并未发现太多有价值的线索。
这些结论让楚潇潇的眉头愈发紧皱了许多,仅凭他们手上的老茧及其生活习性与边军类似,就推断他们是郭荣派来灭口的,这个理由似乎有些牵强。
带着疑问,她走向了下一具尸体,勘验的动作保持着自己原本的节奏,不快不慢,细致入微。
她的手指依照流程在胸前内衬的部位细细摸索。
忽然,她的动作微微一顿,指尖感受到在内衬之下有一块硬物,大约有手掌大小,扁平,像是缝在夹层之中。
她眼神倏然一凝,停下所有动作,从腰间取出“天驼尸刀”,用刀尖小心地将缝线挑开,从中将那硬物小心翼翼取出。
李宪眼睛一直注视着这边,见楚潇潇愣在原地,急忙凑近观瞧。
只见在楚潇潇的掌中,放着一块打磨得十分光滑的木牌,且边缘镶着一圈银箍。
木牌一翻,楚潇潇和李宪瞳孔为之一震,上面赫然是两个鲜红的隶书——血衣!
随后,外面便传来了他对着金吾卫整顿布防的声音。
楚潇潇和李宪相对而坐,互看无言,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了。
桌上烛光摇曳,一如两人晦暗不明的思绪。
李宪的手指不断地敲着桌面,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嘟嘟”声。
“这杀手…来得真是时候啊…”他缓缓开口,语气虽然平缓,但字字都透着冷意。
“就在我们刚决定彻查毒草来源,前往肃州求援的当口,灭口的刀子就伸到了脖子底下,这鼻子…倒是比猎犬还灵啊!”
楚潇潇眉头微蹙,眸中寒光一闪,“王爷的意思是,我们身边…有鬼?”
李宪对此不置可否,目光扫过紧闭的门窗,声音压得极低。
“此番来凉州,知道我们确切行踪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而我们来山丹是临时决定的,除了你我,便是魏铭臻及其所率的金吾卫了…至于本王的护卫皆是死士…”
他顿了顿,嘴角扯起一抹冷嘲,“不过咱们的这支钦差卫队也是当得好差,每一次‘救驾’都不早不晚,恰到好处,一次是巧合,两次三次…还是巧合吗?”
他这番话说得非常轻松,但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水面,在楚潇潇的心头激起涟漪。
楚潇潇没有立刻接话,起身走到窗边,院中火把通明,魏铭臻正在指挥着金吾卫加强客舍周围的巡视。
她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从李宪嘴里如此明确的说出来,那便分量不同。
回想从洛水河畔第一次遇袭,再到今夜马场刺杀,对方总能在关键的时刻找到她们,时机也拿捏得非常精准。
“金吾卫…”楚潇潇低声呢喃着,像是在自言自语,“魏将军带来的这些人,每一个都是东宫的精锐,太子的亲信,他们…会吗?”
李宪嗤笑了一声,言语间带着点凉薄,“亲信?潇潇,你在大理寺也待了些年头了,难道还没看明白?宫里宫外,最不可信的,就是‘亲信’二字…”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就说魏铭臻,皇叔派他来,是保护还是监视…或者说另有所图?眼下谁又能说得准…就算他魏铭臻没有问题,他手下这三十号人,又岂能个个干净?”
楚潇潇沉默了,李宪的话虽然不中听,却句句在理,三十人的护卫队,难保有人泄露行踪。
“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自己的亲爹都能出卖,更何况是主子呢…”李宪缓缓站起身也来到窗边,同样望着外面忙碌的身影,沉声道:
“总有人抵挡不住诱惑,把我们的行动透露出去的…毕竟在权力和欲望面前,人人皆是蝼蚁…”
他话说得非常刻薄,但却道尽了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
这让楚潇潇不禁想起离开洛阳前,狄公那番隐晦的提醒……“凉州之行,孤立无援”、“魏铭臻及金吾卫,立场不明,如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需你随机决断”。
当时只觉得狄公有些过于谨慎,如今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此刻,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卷入的并非是一桩简单的连环命案和军马走私案,而是一场盘根错节,牵涉巨广的权力倾轧。
稍有不慎,便可能成了某些人手中的棋子,进退皆不由己,甚至有可能沦为弃子。
“若金吾卫不可靠,我们便是孤军深入,此地步步杀机,难保没有其他的眼线…”楚潇潇猛吸一口气,转过身时,眼睛一如既往的坚定,“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人!”
“所以,曾泰,必须来。”李宪接过话,眼中掠过一抹决断,“他是狄公的学生,与梁王、郭荣,甚至是太子都绝非一路,手中亦有州府兵权,足以镇住场面。”
两人四目相对,瞬间达成了共识。
眼下,能信任的…只有这位远在肃州的狄公门生了。
楚潇潇不再犹豫,快步走到书案前,铺纸研墨,李宪则将桌上的烛台抄起,站在一旁为她挑亮灯火。
略微思忖片刻,楚潇潇蘸墨舔笔,飞快地在纸上写下,字迹苍劲有力。
信中,她并未详述案件细节,只言明了在山丹马场发生之事,自己和寿春王遭遇顽阻,且遭到刺杀,情势危急,请曾刺史速速调兵前来协助勘验,稳定局势。
言辞十分简练,却将此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表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写罢,她将墨迹吹干,又细细看了一遍,随后将信折好。
又从怀中取出那枚临行前狄仁杰赠与的铜符,将其和信笺一并递给李宪。
“选派可靠之人,持此铜符和信笺趁夜色火速赶往肃州,面呈曾泰大人,他一见铜符必知轻重缓急。”楚潇潇郑重说道。
狄公的信物,远比任何言语更能取信于曾泰。
李宪伸手接过,重重点了点头,“放心,小七自幼便养在王府,跟随本王多年,忠心不二,身手利落,必不会被人发现…”
随后他来到门口,低声唤来护在外面的小七,“你即刻动身,骑我的千里驹,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肃州,将此信和此符当面交予刺史曾泰。”
说着,目光扫过院中那些巡视的金吾卫,确定没人注意到这里,方才将手中的信笺与铜符交给他,并再次嘱咐道:
“沿途若有阻拦,格杀勿论,务必在三日内将东西送到。”
“是,王爷您放心!”小七神色凛然,毫不迟疑,接过信笺后贴身藏好,抱拳领命,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求援的问题解决了,两人这才稍稍缓了口气,心中稍定,但屋内本就压抑的气氛并未减轻。
危机尚未完全解除,潜在的威胁很可能就在两人身边。
楚潇潇和李宪毫无睡意,二人相对而坐,将此案发生以来的所有线索再一次详细梳理。
从洛阳“咒骨”案发生后,尸骸上的突厥密文及骸骨中蕴藏的“龟兹断肠草”的毒,再到因“凉州马场,三十俊驹”一言,赶赴西北,还有当下的山丹疑云。
一桩桩,一件件,都在二人脑海中闪过,试图从纷乱的线索中理出一个头绪…
“这…所有的线索都断在了这里,毫无头绪啊…”李宪沉吟片刻,凑近说道。
楚潇潇指节在桌子上不停地敲打着,忽地抬头看着李宪,嘴角浮起一抹笑容,“王爷,我们现在不是又有新的线索了吗?”
“你是说…”李宪恍然,指了指窗外。
楚潇潇没有回应,只是嘴角的弧度更加上扬。
一切尽在不言中。
经过这几日的交谈,两人对彼此认知似乎加深了一层。
这二人在诡谲云涌,纷乱繁杂的危机中,渐渐萌生了一种奇妙的默契。
这一夜,客舍中的烛火始终未熄。
第二天一大早,天光放亮,薄雾笼罩着整个马场。
楚潇潇推开房门,独属于西北清晨的冷气扑面而来,让她浑身舒畅。
客舍的庭院中已被清理完毕,但地上的血迹和刀尖劈砍的痕迹仍旧让她感觉心悸。
“王爷,我们也该去看看昨夜那些不请自来的‘客人’了…”她回头看着趴在桌子上小憩的李宪说道。
李宪坐起身,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走到门口大大地伸了个懒腰,看到院门外正在视察金吾卫的魏铭臻,他高声呼喊道:“魏将军…”
听到寿春王的声音,魏铭臻立刻跑了过来,躬身行礼,“王爷,楚大人,昨夜受惊了,末将已重新布置防务,绝不会再让宵小有可乘之机。”
楚潇潇微微颔首,表情依旧冷清,“有劳魏将军费心…那些杀手的尸体现在何处?”
“暂时放置在西边空着的马料房内,末将已加派人手看管。”魏铭臻恭敬地答道。
“带我去看看,或许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些什么线索…”楚潇潇的语气十分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的波动,“还请魏将军安排一下,验尸期间,任何人不得靠近。”
魏铭臻眸光微闪,停顿了一瞬,随即拱手,“是,末将这就去安排。”
只消片刻功夫,金吾卫便将在厢房外五十步的地方做好了警戒。
楚潇潇给李宪递了个表情,随后二人在魏铭臻的带领下,来到了马料房。
房中阴冷潮湿,十几具杀手的尸体被整齐地排放在干草堆上,血腥味充斥着整个房间,令人作呕。
楚潇潇面不改色,叫孙录事从马车上取来携带的验尸工具,又让金吾卫提来几桶清水。
李宪用帕子掩着口鼻,忍着这股令人反胃的味道,站在一旁屏息观看。
而魏铭臻则按刀立在门口,神情严肃,偶尔回头瞥一眼地上的尸体,看不出在想什么。
孙录事将东西在一旁的小几上依次摆开后,便十分默契地站在一处光线不错的角落,铺开纸墨,掭好笔,专注地准备记录。
楚潇潇戴好手套,口含生姜,用陈醋打开鼻腔后,掀开了尸体上盖着的白布。
死者面色青灰,双目圆睁,保持着死前的状态与神情。
她俯下身子,细细查验,“记:尸一,男,约三十岁,面容粗粝,肤色黝黑,非中原汉人之相,似常年经受风沙曝晒…”
一边说着,一边用细毛刷小心清理其耳廓,“耳中有沙砾,系戈壁风沙所致…”
随后,她捏着死者的嘴,检查牙齿,“齿列尚齐,然齿龈稍有萎缩,数枚臼齿磨损严重,食性应偏粗粝,应是常嚼食干硬肉脯。”
“验:面阔颧高,肤糙黧黑,似久历风霜,发髻无异,唇齿带有磨损,符合西北边塞生活之状…”
孙录事迅速提笔记录,偶尔抬头确认验尸细节,眼神中尽是对楚潇潇细致入微的观察所生出的钦佩。
继而检查死者衣物,身上穿着的黑色夜行衣乃是寻常布料。
她一点点摸索着衣物的夹层、领口、袖口、衣襟内侧、腰带处,甚至拆开部分缝线仔细查看,动作熟练而耐心,不放过任何可能藏匿秘密的角落。
当然,鞋底也未忽略。
她命金吾卫帮忙抬起尸体的双脚,刮取了一些鞋底附着的泥土和草屑,“鞋底泥土呈黄褐色,土质粗糙且含沙,初步判断为本地戈壁沙土及常见的苜蓿草…”
随后解开死者上衣,开始验伤。
除喉部致命伤外,尸体手臂、胸膛另有几处新旧疤痕。
“旧疤两处,一在左臂,为刀伤,一在右胸,似箭簇疤…新伤为金吾卫制式横刀所致…”
她一边说着,孙录事亦随之记下,未有半分遗漏。
“双臂及胸背肌肉壮硕,尤其以右臂更甚,右手虎口内侧长有老茧,为长年使用兵器所致,惯用右手,应以横刀为主…”
第一具尸体验毕,孙录事已记录下满满一页。
楚潇潇示意左右的金吾卫盖回白布,而后缓步走向第二具…
查验过程如前,此人体型较第一具稍瘦,但双手虎口处的老茧显示其同样精于兵器,且多为长杆兵刃。
同时,在其左小腿外侧,发现了一处陈年旧疤,疑似原有刺青,后被火烙以致模糊难辨。
孙录事亦将此处进行了特别标注。
随后,楚潇潇一具具尸体勘验过去,几乎每一具尸体的勘验结论都出奇的一致…这些杀手身体强健,惯用兵器,且常年活动在边塞风沙之地,生活习性与边军极为相似。
除此之外,并未发现太多有价值的线索。
这些结论让楚潇潇的眉头愈发紧皱了许多,仅凭他们手上的老茧及其生活习性与边军类似,就推断他们是郭荣派来灭口的,这个理由似乎有些牵强。
带着疑问,她走向了下一具尸体,勘验的动作保持着自己原本的节奏,不快不慢,细致入微。
她的手指依照流程在胸前内衬的部位细细摸索。
忽然,她的动作微微一顿,指尖感受到在内衬之下有一块硬物,大约有手掌大小,扁平,像是缝在夹层之中。
她眼神倏然一凝,停下所有动作,从腰间取出“天驼尸刀”,用刀尖小心地将缝线挑开,从中将那硬物小心翼翼取出。
李宪眼睛一直注视着这边,见楚潇潇愣在原地,急忙凑近观瞧。
只见在楚潇潇的掌中,放着一块打磨得十分光滑的木牌,且边缘镶着一圈银箍。
木牌一翻,楚潇潇和李宪瞳孔为之一震,上面赫然是两个鲜红的隶书——血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