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二班又转来了一个学生,叫刘凌雪,是第五中学的年级第一。
刘凌雪来的第一天,班主任介绍过他以后,就安排到了苏棠组,替换了辍学的王霄。
刘凌雪和组长苏棠、副组长赵阳分别打了招呼。李桃也辍学了,苏棠的同桌换成了周淼。
开学的第一堂课正好是化学课。化学老师初来乍到,并不认识班里的人,他拿起讲台上的名单,说:“找个女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刘凌雪,就你了,小雪。”
全班哄堂大笑。
刘凌雪嘴角一抿,从座位上站起身,不卑不亢道:“老师,我是男生,请不要叫我小雪。”
化学老师有些糗,笑着道歉:“不好意思啊刘同学,老师记住你了。请你举例说明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嗯。”刘凌雪一只手背在身后,“比如,菜刀长时间接触水和空气,铁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这是一种氧化反应。”
“非常好。”化学老师欣慰不已,“刘同学生活中非常善于观察啊,我们今天第一堂课就来学习——‘化学是什么?’...”
整节课下来,刘凌雪和赵阳踊跃发言,十分积极,苏棠没有提前预习,也没有参与暑期培训,化学老师每讲到一个知识点,赵阳和刘凌雪就能反应过来迅速跟上进度,令苏棠自叹弗如。
刘凌雪聪明幽默,很快就融入了五组,唯独被故意叫“小雪”的时候,他会冷脸。赵阳从不越他的雷区,只叫他小凌。
为了节省时间,五组总是派一个人去食堂买全部人的早餐。其他人提前报菜名,早读最后十分钟的时候,那人就往食堂跑,赶在早高峰之前买回大家的早饭。
这天,苏棠一如既往吃馒头,赵阳则要了个菜夹馍,买早饭的男生提着一袋馒头馍馍上来了,其他人各自认领并给他钱。
苏棠咬了口馒头,一边咀嚼一边看书。赵阳像发现了新大陆,突然叫道:“哇,棠棠吃饭好斯文啊,不像我,是女汉子。”
苏棠噎了一下,没有搭腔。五组的人早就习惯了赵阳心直口快,无人在意。倒是刘凌雪多看了苏棠两眼。
初三学业繁忙,卷子一天一做,考试一周一次。苏棠的睡眠时间一再被压缩,经常皱着眉躺下,闹钟响起的瞬间从床上弹起来,不敢赖床一秒。
这天下午一点四十分,苏棠从床上弹射起步,在玄关处背起书包,书包右侧的背带突然崩断了。
初三学生两点就要到校,苏棠来不及处理背带,只从杜若手中接过针线,单肩背起书包就走。
到了学校,趁老师还没来,她取出针线开始缝合断裂的部分。
赵阳来了,好奇地凑过来看,顿时叫道:“组长在绣花诶!不愧是淑女!”
她的声音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顿时几个人凑过来看苏棠缝背带。
“...只是缝一下书包背带而已。”苏棠不想引人注意,只好无奈解释。
“那也很厉害!我连穿针都不会,我妈总说我生错性别了。”赵阳扁了扁嘴,神情沮丧,“唉,我和淑女这词不沾边,这辈子是没机会了。”
苏棠不知如何回复,她的针线功夫也仅限自己缝袜子罢了。补完最后一点裂缝,苏棠在肩带背面打了个结,剪断了线头,再把针别进线筒,收进书包前面的隔层里。
“真是心灵手巧啊。”赵阳啧啧称赞。
对于赵阳的恭维,苏棠本能地觉得不适,她不置一词,抬头对上刘凌雪探究的眼神。对视了一秒不到,苏棠就移开了眼。
这天凌晨六点苏棠才醒,原来闹钟坏了。她一骨碌爬起来,用五分钟洗漱完,蹲在门口换完鞋,起身时感到头晕目眩。
六点半的早读铃像催命符一样持续了一分钟,苏棠满头大汗地爬到四楼,踩着铃声的最后一秒进了教室。
“报告!”苏棠在门口喊道。
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聚集到了她身上。
李建林板着脸道:“进来!最近学校抓迟到,下不为例啊!”
苏棠低着头快步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把书包塞进桌框,这才松了口气坐了下来。
教室里响起了朗朗书声,很快大家就忘记了这个小插曲。
苏棠有气无力地翻着笔记,身上的热汗慢慢被风干了,她感觉后背一阵阵发冷。
周淼最先发现了她的异常:“你怎么了?”
“可能感冒了。”苏棠低声说。
周淼摸了摸她的额头,低呼:“呀,你发烧了。”
苏棠感觉头越来越重,需要拿一只胳膊才能勉强撑住了。
她的头慢慢垂了下去,上半身几乎趴在课桌上。
刘凌雪皱眉看了她一眼,举起了手。
班主任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一眼看出了苏棠的异样。
“醒醒,生病了吗?”
苏棠勉强睁开眼,嗓子像含着沙砾:“嗯...我头晕,还想吐。”
李建林皱着眉头问:“早上吃饭了没有?”
“没...”
“我叫你妈过来接你。”李建林说完这句,走到一旁给杜若打电话。
挂了电话,李建林又写了一张请假条给苏棠,在尾款签上自己的名字。初三学生在上课时间不能无故离校,必须要把班主任签了字的请假条上交给保卫处备份才行。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苏棠感觉大脑已经变成了一团浆糊。她在迷蒙中听到李建林说:“你们俩,把她扶起来,扶到楼下去,她妈妈来了。”
周淼和赵阳一左一右把苏棠架了起来。
苏棠感觉脚步虚浮无力,却要努力振作,不然给周淼和赵阳的压力太大了。
几人终于到了保卫处,李建林把假条递给了保安。
保安确认过后按下开关,校门徐徐打开。杜若站在自行车前,眉头紧皱。
“李老师,真是麻烦你了啊。”杜若对李建林说道,“也麻烦你们俩了。”这句话是对周淼和赵阳说的。
接着,她转向苏棠,怒道:“你不知道自己身体什么样子吗?我说几天了早晚温差大让你多穿点就是不听,现在感冒了麻烦老师麻烦同学也麻烦我,你知不知道我一上午就赚三十块,光忙你的事儿了我这班还上不上?多大的人了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啊?”
李建林劝道:“孩子生病正难受呢,别说她了,没什么麻不麻烦的,她平时够让我省心了。”
赵阳也道:“是啊阿姨,没有麻烦到我们,您别骂她了。”
周淼也点了点头。
杜若气消了一些,推出自行车,对苏棠喊道:“快过来。”
苏棠忍着难受和李建林、赵阳他们说了声谢谢,朝着杜若走了几步,勉强在自行车后座上坐下了。
杜若骑上车朝李建林点头示意,自行车蹬出几米远。
校门在苏棠眼中徐徐合上,且离他们越来越远。杜若一言不发地在前面蹬车,苏棠扶着座椅,凉风拂面,胃里的不适稍微缓解了一些。
等到了小区门口,杜若停下车,冷声道:“自己回去吃药。我上班去了。”
苏棠看着母亲额上亮晶晶的汗水,低低地“嗯”了一声,目送她骑车离去。在原地站了几秒,才拖着虚浮的脚步往回走。
到家以后她把自己埋进被子里,睡得不省人事。
等苏棠被叫醒时,入目的是外公关切的脸。
“病了吗?”他问。
苏棠虚弱地“嗯”了一声,突然眼睛有些酸。
厨房里,老苏正在做饭。
“吃饭了。”老苏的脸色黑如锅底,他一向不待见老丈人,总觉得他有事没事跑过来骗吃骗喝。
但在苏棠眼中,她已经快半年没有见过外公了。至少他是今天第一个关心自己的家人。
“吃饭了!”老苏不耐烦地提高嗓音吼了一声。耳背的外公这才听到,拄着拐杖往外走。
苏棠挣扎着爬了起来,刚起身,胃里的东西翻涌到嗓子眼,她来不及找垃圾桶,“哇”地一声吐到了地上。
她没吃早饭,吐出来的是白色的酸水。
老苏黑着脸站在门口:“你就非得吐地上?感冒了又不是腿断了。”
杜若这时回来了。看到地上的污秽,什么也没说,拿纸巾迅速擦了地,又用拖把拖了一遍。然后洗了手,给杜父盛了饭。
“孩子病了,别骂她。”杜父说。
杜若“嗯”了一声:“吃饭。”
等其他人都吃完了,杜若端着一碗汤面走进来:“把面吃了,我带你去打针。”
苏棠端起碗,吃了不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
这是苏棠记忆中,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次重感冒。从那以后,她无论何时都记得天冷加衣、天热脱衣,几乎再没有感冒过。
刘凌雪来的第一天,班主任介绍过他以后,就安排到了苏棠组,替换了辍学的王霄。
刘凌雪和组长苏棠、副组长赵阳分别打了招呼。李桃也辍学了,苏棠的同桌换成了周淼。
开学的第一堂课正好是化学课。化学老师初来乍到,并不认识班里的人,他拿起讲台上的名单,说:“找个女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刘凌雪,就你了,小雪。”
全班哄堂大笑。
刘凌雪嘴角一抿,从座位上站起身,不卑不亢道:“老师,我是男生,请不要叫我小雪。”
化学老师有些糗,笑着道歉:“不好意思啊刘同学,老师记住你了。请你举例说明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嗯。”刘凌雪一只手背在身后,“比如,菜刀长时间接触水和空气,铁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这是一种氧化反应。”
“非常好。”化学老师欣慰不已,“刘同学生活中非常善于观察啊,我们今天第一堂课就来学习——‘化学是什么?’...”
整节课下来,刘凌雪和赵阳踊跃发言,十分积极,苏棠没有提前预习,也没有参与暑期培训,化学老师每讲到一个知识点,赵阳和刘凌雪就能反应过来迅速跟上进度,令苏棠自叹弗如。
刘凌雪聪明幽默,很快就融入了五组,唯独被故意叫“小雪”的时候,他会冷脸。赵阳从不越他的雷区,只叫他小凌。
为了节省时间,五组总是派一个人去食堂买全部人的早餐。其他人提前报菜名,早读最后十分钟的时候,那人就往食堂跑,赶在早高峰之前买回大家的早饭。
这天,苏棠一如既往吃馒头,赵阳则要了个菜夹馍,买早饭的男生提着一袋馒头馍馍上来了,其他人各自认领并给他钱。
苏棠咬了口馒头,一边咀嚼一边看书。赵阳像发现了新大陆,突然叫道:“哇,棠棠吃饭好斯文啊,不像我,是女汉子。”
苏棠噎了一下,没有搭腔。五组的人早就习惯了赵阳心直口快,无人在意。倒是刘凌雪多看了苏棠两眼。
初三学业繁忙,卷子一天一做,考试一周一次。苏棠的睡眠时间一再被压缩,经常皱着眉躺下,闹钟响起的瞬间从床上弹起来,不敢赖床一秒。
这天下午一点四十分,苏棠从床上弹射起步,在玄关处背起书包,书包右侧的背带突然崩断了。
初三学生两点就要到校,苏棠来不及处理背带,只从杜若手中接过针线,单肩背起书包就走。
到了学校,趁老师还没来,她取出针线开始缝合断裂的部分。
赵阳来了,好奇地凑过来看,顿时叫道:“组长在绣花诶!不愧是淑女!”
她的声音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顿时几个人凑过来看苏棠缝背带。
“...只是缝一下书包背带而已。”苏棠不想引人注意,只好无奈解释。
“那也很厉害!我连穿针都不会,我妈总说我生错性别了。”赵阳扁了扁嘴,神情沮丧,“唉,我和淑女这词不沾边,这辈子是没机会了。”
苏棠不知如何回复,她的针线功夫也仅限自己缝袜子罢了。补完最后一点裂缝,苏棠在肩带背面打了个结,剪断了线头,再把针别进线筒,收进书包前面的隔层里。
“真是心灵手巧啊。”赵阳啧啧称赞。
对于赵阳的恭维,苏棠本能地觉得不适,她不置一词,抬头对上刘凌雪探究的眼神。对视了一秒不到,苏棠就移开了眼。
这天凌晨六点苏棠才醒,原来闹钟坏了。她一骨碌爬起来,用五分钟洗漱完,蹲在门口换完鞋,起身时感到头晕目眩。
六点半的早读铃像催命符一样持续了一分钟,苏棠满头大汗地爬到四楼,踩着铃声的最后一秒进了教室。
“报告!”苏棠在门口喊道。
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聚集到了她身上。
李建林板着脸道:“进来!最近学校抓迟到,下不为例啊!”
苏棠低着头快步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把书包塞进桌框,这才松了口气坐了下来。
教室里响起了朗朗书声,很快大家就忘记了这个小插曲。
苏棠有气无力地翻着笔记,身上的热汗慢慢被风干了,她感觉后背一阵阵发冷。
周淼最先发现了她的异常:“你怎么了?”
“可能感冒了。”苏棠低声说。
周淼摸了摸她的额头,低呼:“呀,你发烧了。”
苏棠感觉头越来越重,需要拿一只胳膊才能勉强撑住了。
她的头慢慢垂了下去,上半身几乎趴在课桌上。
刘凌雪皱眉看了她一眼,举起了手。
班主任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一眼看出了苏棠的异样。
“醒醒,生病了吗?”
苏棠勉强睁开眼,嗓子像含着沙砾:“嗯...我头晕,还想吐。”
李建林皱着眉头问:“早上吃饭了没有?”
“没...”
“我叫你妈过来接你。”李建林说完这句,走到一旁给杜若打电话。
挂了电话,李建林又写了一张请假条给苏棠,在尾款签上自己的名字。初三学生在上课时间不能无故离校,必须要把班主任签了字的请假条上交给保卫处备份才行。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苏棠感觉大脑已经变成了一团浆糊。她在迷蒙中听到李建林说:“你们俩,把她扶起来,扶到楼下去,她妈妈来了。”
周淼和赵阳一左一右把苏棠架了起来。
苏棠感觉脚步虚浮无力,却要努力振作,不然给周淼和赵阳的压力太大了。
几人终于到了保卫处,李建林把假条递给了保安。
保安确认过后按下开关,校门徐徐打开。杜若站在自行车前,眉头紧皱。
“李老师,真是麻烦你了啊。”杜若对李建林说道,“也麻烦你们俩了。”这句话是对周淼和赵阳说的。
接着,她转向苏棠,怒道:“你不知道自己身体什么样子吗?我说几天了早晚温差大让你多穿点就是不听,现在感冒了麻烦老师麻烦同学也麻烦我,你知不知道我一上午就赚三十块,光忙你的事儿了我这班还上不上?多大的人了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啊?”
李建林劝道:“孩子生病正难受呢,别说她了,没什么麻不麻烦的,她平时够让我省心了。”
赵阳也道:“是啊阿姨,没有麻烦到我们,您别骂她了。”
周淼也点了点头。
杜若气消了一些,推出自行车,对苏棠喊道:“快过来。”
苏棠忍着难受和李建林、赵阳他们说了声谢谢,朝着杜若走了几步,勉强在自行车后座上坐下了。
杜若骑上车朝李建林点头示意,自行车蹬出几米远。
校门在苏棠眼中徐徐合上,且离他们越来越远。杜若一言不发地在前面蹬车,苏棠扶着座椅,凉风拂面,胃里的不适稍微缓解了一些。
等到了小区门口,杜若停下车,冷声道:“自己回去吃药。我上班去了。”
苏棠看着母亲额上亮晶晶的汗水,低低地“嗯”了一声,目送她骑车离去。在原地站了几秒,才拖着虚浮的脚步往回走。
到家以后她把自己埋进被子里,睡得不省人事。
等苏棠被叫醒时,入目的是外公关切的脸。
“病了吗?”他问。
苏棠虚弱地“嗯”了一声,突然眼睛有些酸。
厨房里,老苏正在做饭。
“吃饭了。”老苏的脸色黑如锅底,他一向不待见老丈人,总觉得他有事没事跑过来骗吃骗喝。
但在苏棠眼中,她已经快半年没有见过外公了。至少他是今天第一个关心自己的家人。
“吃饭了!”老苏不耐烦地提高嗓音吼了一声。耳背的外公这才听到,拄着拐杖往外走。
苏棠挣扎着爬了起来,刚起身,胃里的东西翻涌到嗓子眼,她来不及找垃圾桶,“哇”地一声吐到了地上。
她没吃早饭,吐出来的是白色的酸水。
老苏黑着脸站在门口:“你就非得吐地上?感冒了又不是腿断了。”
杜若这时回来了。看到地上的污秽,什么也没说,拿纸巾迅速擦了地,又用拖把拖了一遍。然后洗了手,给杜父盛了饭。
“孩子病了,别骂她。”杜父说。
杜若“嗯”了一声:“吃饭。”
等其他人都吃完了,杜若端着一碗汤面走进来:“把面吃了,我带你去打针。”
苏棠端起碗,吃了不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
这是苏棠记忆中,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次重感冒。从那以后,她无论何时都记得天冷加衣、天热脱衣,几乎再没有感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