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黄沙河镇,李幼盛站在镇子口的位置亲自等待,看见新编二百师来了之后,马上迎了上去。
很快,戴安澜带着几个人来到了李幼盛身旁。
“少司令,幸不辱命,将第十军带回来了!”
戴安澜向着李幼盛敬了一个礼,接着向着李幼盛介绍了身边的人。
“这位就是方先觉!”
李幼盛一眼就认出了方先觉,不过此时和看过的照片时候有些不一样,此时的方先觉有些胡子拉碴,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李幼盛很清楚,方先觉能同意投靠桂系,是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过当时方先觉已经决定和鬼子谈,相比于和鬼子和谈,投靠李幼盛,相对来说心理压力要小一些。
“这位就是我们第七军军长,李幼盛。”
方先觉此时也在打量着李幼盛,他知道李幼盛,当初听见李幼盛名字的时候只是没有反应过来。
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方先觉还是有些惊讶,毕竟李幼盛在1942年就接连消灭了鬼子三个师团,其中还有一个甲种师团,那可是1942年的甲种师团。
“老方,我脸上有花吗?看这么久?”
李幼盛看着方先觉依旧有些紧张,摸了摸自己的脸开口打趣道。
“没有,只是没有想到少司令如此年轻!”
李幼盛的这句话,算是活跃了一下气氛,周围的人也都轻松下来。
“欢迎!”
李幼盛伸出手,方先觉握住之后,两个人拥抱了一下。
“衡阳辛苦你们了,来到我这里,你就放心,重庆方面就算是亲自过来,我也能护住你们周全!”
这句话一出,方先觉马上立正站好敬礼道:“谢少司令!”
“应该做的!”
“这位是第十军副军长余锦源。”
介绍完方先觉之后,戴安澜再一次的给李幼盛介绍了另外一个人。
“余将军,欢迎,欢迎!”
李幼盛没想到,自己拉拢一个方先觉,居然还顺带送了一个余锦源。
余锦源很厉害,后世很多人只听过什么张灵甫之流,认为那玩意居然是抗日名将,和余锦源一比,张灵甫真的就是一个笑话。
余锦源是蜀地金堂人,黄埔二期步兵科学员,参加过讨伐陈炯明,担任过黄埔军校潮汕分校队长,也参与过北伐。
1933年,长城抗战,负责坚守长城南天门阵地,顶住了日军第八师团主力接近十天的进攻,鬼子伤亡三千人左右,那可是1933年的华夏,1933年的鬼子甲种师团,而且还是缺少援助和缺少补给情况下的非法抗日。
是的,在1933年的时候,打小鬼子是不被允许的,锃光瓦亮不希望事态升级,不希望和鬼子打,所以让部队克制克制,后来发现控制不住之后,就有了何梅协议。
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率部北上在门头沟髫髻山等地和鬼子血战,还参加过忻口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如果没有李幼盛,后续的桂柳会战他也会参与,可以说是从头打到尾。
而且他的部队风评一向不错,在国军内部被评为了,作战成绩最佳、军风纪最优的部队。
如果说国军夸奖是吹嘘他们将领,很多人不信,但在2005年,2015年,早就作古的余锦源,被颁发了胜利60周年将领奖章,七十周年将领奖章。
普通纪念章发了很多,但是将领的纪念章数量不多,后世的我们也肯定了他的战功。
这绝对是一个人才,只是后来被蜀地的一伙土匪给坑了,51年时候,一群土匪要造反,想要找个人当头领,然后觉得余锦源名气大,就说是他们的老大,然后余锦源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一直到1984年才被平反。
在国军内部也能排的进前二十的人才,没想到居然就跟着方先觉一起来了,对于李幼盛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
“少司令!”
余锦源一看就是那种沉默寡言的人,见到李幼盛之后,打量了一会李幼盛,敬了一个礼。
“辛苦了!”
对于这种人才,李幼盛肯定是要拉拢的,不过方式不一样,余锦源这种是喜欢做事,不喜欢言辞的人,李幼盛要做的就是从行动上让他看见自己的诚意。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我给你准备好了补给,你们是用美式的武器还是英式的,美式的步枪是半自动的,不用担心弹药消耗,管够!”
“鬼子的我们这里也有不少,都是战利品,你们要是用习惯了,鬼子的也有!”
李幼盛拉着方先觉和余锦源两人就向着黄沙河镇走去。
因为这里很快就要变成战场,李幼盛将这里的百姓已经全部迁移走。
而黄沙河镇已经变成了后勤补给中心。
后勤部队已经在城内挖掘了大量的地下室还有利用周围的地形,存储了不少弹药。
“除了这些轻武器之外,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炮团,都是7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给你们五吨弹药,不够了后勤再拉过来!”
李幼盛亲切的拉着两个人的手来到了后勤仓库的位置。
方先觉和余锦源两个人,看着满满当当的武器装备,互相看了彼此一眼,神情激动。
“都是给我们的?”
“都是给你们的,既然你们投奔了我,就是自家兄弟,我李幼盛绝对不能让自家兄弟面对鬼子的时候,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上吃亏!”
说完之后,李幼盛又拉着两个人来到另外一个仓库。
“这里都是食物补给,除了大米,白面,还有美军的罐头,鬼子的罐头,等会让弟兄们多吃一点!”
“对了,这些药品也是给你们准备的,我知道不少弟兄受伤了,之前你们在衡阳,这些药物送不上去,在这里安心养伤!”
此时的方先觉和余锦源两个人就像是进入了大观园之中,看着囤积的弹药,有些迷茫。
如果在衡阳城,他们要是能有这么多的弹药补给,他们绝对能将衡阳场外的鬼子全部消耗殆尽。
“怎么样?还满意吗?”
黄沙河镇,李幼盛站在镇子口的位置亲自等待,看见新编二百师来了之后,马上迎了上去。
很快,戴安澜带着几个人来到了李幼盛身旁。
“少司令,幸不辱命,将第十军带回来了!”
戴安澜向着李幼盛敬了一个礼,接着向着李幼盛介绍了身边的人。
“这位就是方先觉!”
李幼盛一眼就认出了方先觉,不过此时和看过的照片时候有些不一样,此时的方先觉有些胡子拉碴,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李幼盛很清楚,方先觉能同意投靠桂系,是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过当时方先觉已经决定和鬼子谈,相比于和鬼子和谈,投靠李幼盛,相对来说心理压力要小一些。
“这位就是我们第七军军长,李幼盛。”
方先觉此时也在打量着李幼盛,他知道李幼盛,当初听见李幼盛名字的时候只是没有反应过来。
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方先觉还是有些惊讶,毕竟李幼盛在1942年就接连消灭了鬼子三个师团,其中还有一个甲种师团,那可是1942年的甲种师团。
“老方,我脸上有花吗?看这么久?”
李幼盛看着方先觉依旧有些紧张,摸了摸自己的脸开口打趣道。
“没有,只是没有想到少司令如此年轻!”
李幼盛的这句话,算是活跃了一下气氛,周围的人也都轻松下来。
“欢迎!”
李幼盛伸出手,方先觉握住之后,两个人拥抱了一下。
“衡阳辛苦你们了,来到我这里,你就放心,重庆方面就算是亲自过来,我也能护住你们周全!”
这句话一出,方先觉马上立正站好敬礼道:“谢少司令!”
“应该做的!”
“这位是第十军副军长余锦源。”
介绍完方先觉之后,戴安澜再一次的给李幼盛介绍了另外一个人。
“余将军,欢迎,欢迎!”
李幼盛没想到,自己拉拢一个方先觉,居然还顺带送了一个余锦源。
余锦源很厉害,后世很多人只听过什么张灵甫之流,认为那玩意居然是抗日名将,和余锦源一比,张灵甫真的就是一个笑话。
余锦源是蜀地金堂人,黄埔二期步兵科学员,参加过讨伐陈炯明,担任过黄埔军校潮汕分校队长,也参与过北伐。
1933年,长城抗战,负责坚守长城南天门阵地,顶住了日军第八师团主力接近十天的进攻,鬼子伤亡三千人左右,那可是1933年的华夏,1933年的鬼子甲种师团,而且还是缺少援助和缺少补给情况下的非法抗日。
是的,在1933年的时候,打小鬼子是不被允许的,锃光瓦亮不希望事态升级,不希望和鬼子打,所以让部队克制克制,后来发现控制不住之后,就有了何梅协议。
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率部北上在门头沟髫髻山等地和鬼子血战,还参加过忻口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如果没有李幼盛,后续的桂柳会战他也会参与,可以说是从头打到尾。
而且他的部队风评一向不错,在国军内部被评为了,作战成绩最佳、军风纪最优的部队。
如果说国军夸奖是吹嘘他们将领,很多人不信,但在2005年,2015年,早就作古的余锦源,被颁发了胜利60周年将领奖章,七十周年将领奖章。
普通纪念章发了很多,但是将领的纪念章数量不多,后世的我们也肯定了他的战功。
这绝对是一个人才,只是后来被蜀地的一伙土匪给坑了,51年时候,一群土匪要造反,想要找个人当头领,然后觉得余锦源名气大,就说是他们的老大,然后余锦源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一直到1984年才被平反。
在国军内部也能排的进前二十的人才,没想到居然就跟着方先觉一起来了,对于李幼盛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
“少司令!”
余锦源一看就是那种沉默寡言的人,见到李幼盛之后,打量了一会李幼盛,敬了一个礼。
“辛苦了!”
对于这种人才,李幼盛肯定是要拉拢的,不过方式不一样,余锦源这种是喜欢做事,不喜欢言辞的人,李幼盛要做的就是从行动上让他看见自己的诚意。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我给你准备好了补给,你们是用美式的武器还是英式的,美式的步枪是半自动的,不用担心弹药消耗,管够!”
“鬼子的我们这里也有不少,都是战利品,你们要是用习惯了,鬼子的也有!”
李幼盛拉着方先觉和余锦源两人就向着黄沙河镇走去。
因为这里很快就要变成战场,李幼盛将这里的百姓已经全部迁移走。
而黄沙河镇已经变成了后勤补给中心。
后勤部队已经在城内挖掘了大量的地下室还有利用周围的地形,存储了不少弹药。
“除了这些轻武器之外,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炮团,都是7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给你们五吨弹药,不够了后勤再拉过来!”
李幼盛亲切的拉着两个人的手来到了后勤仓库的位置。
方先觉和余锦源两个人,看着满满当当的武器装备,互相看了彼此一眼,神情激动。
“都是给我们的?”
“都是给你们的,既然你们投奔了我,就是自家兄弟,我李幼盛绝对不能让自家兄弟面对鬼子的时候,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上吃亏!”
说完之后,李幼盛又拉着两个人来到另外一个仓库。
“这里都是食物补给,除了大米,白面,还有美军的罐头,鬼子的罐头,等会让弟兄们多吃一点!”
“对了,这些药品也是给你们准备的,我知道不少弟兄受伤了,之前你们在衡阳,这些药物送不上去,在这里安心养伤!”
此时的方先觉和余锦源两个人就像是进入了大观园之中,看着囤积的弹药,有些迷茫。
如果在衡阳城,他们要是能有这么多的弹药补给,他们绝对能将衡阳场外的鬼子全部消耗殆尽。
“怎么样?还满意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最新章节,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最新章节,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