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经理眼神比较懵,发现者把纸张上的信息又重新说了一遍:“警察开始怀疑天湖公司经常干杀人的勾当。”
经理摇了摇头:“再下一句。”
“天湖公司杀了孟韦德。”发现者看到经理露出怀疑的表情,立刻补充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我发现的纸张上写着的。”
经理终于坐不住了,他伸手,示意把纸条交给他:“给我看看。”
发现者将纸张交到了经理的手上。
经理低头看纸,眼神随着纸张上的字的位置而移动,他时而点头表示赞同,时而皱眉表示疑惑。
待纸张看完之后,他开始抬头,望着天花板的位置,渐渐愣神。
就因为一张纸张就走神,发现者没想到平日里看着精明的经理,这会看上去竟然有点“傻”。
他把“我们该怎么做”这句话咽了回去,开始一遍遍地轻喊着“经理”二字,试图将经理的意识喊回来。
但是经理却好像在想事情一般,没有听到发现者的声音。
这也不怪经理,毕竟发现者只需要把信息念出来,判断信息的正误。
但是经理不一样,这件事情关系到的层面可多了。
首先,他要面对的是自己的手下。
而死者孟韦德也是自己的手下。
手下被其他公司杀害,作为领导的他,本应作出相应的举措,以示领导作用。
这样才能安抚慌张的手下,告诉其他人,他保着自己的手下,谁都不能伤害他们。
但是,他也是杰麟公司的经理啊。
杰麟公司隶属于华强集团。
他清楚地记得,这次的野营活动,是上司的华强公司亲自下达的,否则单凭同属于子公司的天湖公司,他们又何必给足天湖公司面子呢?
既然和华强集团有关,直觉告诉经理,这件事牵扯到的部门有很多,这是一个不能打开的潘多拉宝盒,尤其不能当着这么多员工的面打开它。
所以身为经理的他,第一时间并不是寻找事情的真相,而是否认这一可能:“怎么可能?如果真是野营上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孟韦德是在第二天下午被人发现的?那可不是我们的野营时间,我们野营是在前一夜的晚上……”
也许连经理也没有发现,他翻来覆去就是在论证“时间线”的问题。但是经理不断地用同一种可能性的不同说法来论证,想要以此增加自己的底气。
经理还想说下去,但是发现者却适时打断了经理,他和经理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经理,现在不像之前,现在有很多的办法可以将一个尸体的死亡时间推后,就比如电视剧里面的药物作用,或者是控制室内的温度,所以你说这话,我觉得还是有点过早了。”
经理瞪了一眼眼前的人,他没想到还有这么直白的人,再怎么说也该猜到经理此时心里所担心的事吧。
经理在心里不禁骂了一句:真没情商。
但是表面上,经理却没有将心里所想的内容直接说了出来。
经理点了点头,很配合发现者:“你说得对,现在的社会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单凭时间线的这个证据,虽然无法说明孟韦德之死跟天湖公司没有关系,但是同样也不能说明孟韦德是死于天湖公司。”
经理对着发现者露出了意味深长的表情:“这些都只是我们自己的推测,我们再继续调查一下吧。”
说完,便逃也似的逃出了自己的办公室,接着他又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杰麟公司。
而经理前脚刚离开杰麟公司,后脚就开始玩弄起手上的手机。
他重复地拨打着同一串电话号码,但是手机那头迟迟没人接通。
而他在挂断之后,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老板,你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快接电话啊,十万紧急!”
不知经理打了多少遍之后,电话那头终于被接听,此时好似溺水的他,终于好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喂,老板啊,你听我说……啊,你听到这消息了?我现在就想问该怎么办?天湖公司到底该不该保……嗯,嗯,我知道了。”
*
那么纸张上面写着的究竟是什么内容呢?
这边,沈安铃当然还没有共享到警察掌握的消息。
有关“孟韦德”死亡一案的具体消息,此时掌握的消息就只有调查的警察以及准备了这一桩桩活动的凶手——天湖公司。
这两边的消息都属于一旦你去打听,就会引蛇出洞的那种。
先别说能不能打探到消息,就连打探消息的人会不会安全回来,都是说不准的。
所以沈安铃不敢直接去打探他们的消息。
但是沈安铃又不甘心,她想要给天湖公司制造更多的麻烦,引起更多的人注意力,那该怎么办呢?
沈安铃想了个办法。
纸条上写着沈安铃上图书馆寻找的有关资料:具体来说是近期有可能被天湖公司杀害的人的信息。
放在第一个的就是有关孟韦德的死亡时间和死亡地点,沈安铃还有心地给杰麟公司参加天湖公司的野营的时间批注在旁边,以便进行对比。
所以看到的人很快便会发现,孟韦德示意死在野营活动的后一天。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华强集团的子公司参加天湖公司的野营的时间,以及死亡的人、死亡的时间,沈安铃都有心的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
虽然死亡的具体时间各有不同,但是因为沈安铃的批注,所以大家都能快速地发现,所有死亡的人都是在参加天湖公司组织野营的第二天被杀害的。
“会是巧合吗?”
“当然不会。”沈安铃看着自己绘制的纸张,在暗地里夸奖着自己:“尤其还是像杰麟公司这样的优秀公司,冷漠、充满着对他人的怀疑本就是他们的天性。”
这样就能激发他们思考的本能。
他们自然会发觉事情的不对劲。
所以此时的沈安铃只要在原地等就行了,等着化学物质开始发酵。
她望着天花板,渐渐笑出了声。
经理摇了摇头:“再下一句。”
“天湖公司杀了孟韦德。”发现者看到经理露出怀疑的表情,立刻补充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我发现的纸张上写着的。”
经理终于坐不住了,他伸手,示意把纸条交给他:“给我看看。”
发现者将纸张交到了经理的手上。
经理低头看纸,眼神随着纸张上的字的位置而移动,他时而点头表示赞同,时而皱眉表示疑惑。
待纸张看完之后,他开始抬头,望着天花板的位置,渐渐愣神。
就因为一张纸张就走神,发现者没想到平日里看着精明的经理,这会看上去竟然有点“傻”。
他把“我们该怎么做”这句话咽了回去,开始一遍遍地轻喊着“经理”二字,试图将经理的意识喊回来。
但是经理却好像在想事情一般,没有听到发现者的声音。
这也不怪经理,毕竟发现者只需要把信息念出来,判断信息的正误。
但是经理不一样,这件事情关系到的层面可多了。
首先,他要面对的是自己的手下。
而死者孟韦德也是自己的手下。
手下被其他公司杀害,作为领导的他,本应作出相应的举措,以示领导作用。
这样才能安抚慌张的手下,告诉其他人,他保着自己的手下,谁都不能伤害他们。
但是,他也是杰麟公司的经理啊。
杰麟公司隶属于华强集团。
他清楚地记得,这次的野营活动,是上司的华强公司亲自下达的,否则单凭同属于子公司的天湖公司,他们又何必给足天湖公司面子呢?
既然和华强集团有关,直觉告诉经理,这件事牵扯到的部门有很多,这是一个不能打开的潘多拉宝盒,尤其不能当着这么多员工的面打开它。
所以身为经理的他,第一时间并不是寻找事情的真相,而是否认这一可能:“怎么可能?如果真是野营上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孟韦德是在第二天下午被人发现的?那可不是我们的野营时间,我们野营是在前一夜的晚上……”
也许连经理也没有发现,他翻来覆去就是在论证“时间线”的问题。但是经理不断地用同一种可能性的不同说法来论证,想要以此增加自己的底气。
经理还想说下去,但是发现者却适时打断了经理,他和经理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经理,现在不像之前,现在有很多的办法可以将一个尸体的死亡时间推后,就比如电视剧里面的药物作用,或者是控制室内的温度,所以你说这话,我觉得还是有点过早了。”
经理瞪了一眼眼前的人,他没想到还有这么直白的人,再怎么说也该猜到经理此时心里所担心的事吧。
经理在心里不禁骂了一句:真没情商。
但是表面上,经理却没有将心里所想的内容直接说了出来。
经理点了点头,很配合发现者:“你说得对,现在的社会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单凭时间线的这个证据,虽然无法说明孟韦德之死跟天湖公司没有关系,但是同样也不能说明孟韦德是死于天湖公司。”
经理对着发现者露出了意味深长的表情:“这些都只是我们自己的推测,我们再继续调查一下吧。”
说完,便逃也似的逃出了自己的办公室,接着他又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杰麟公司。
而经理前脚刚离开杰麟公司,后脚就开始玩弄起手上的手机。
他重复地拨打着同一串电话号码,但是手机那头迟迟没人接通。
而他在挂断之后,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老板,你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快接电话啊,十万紧急!”
不知经理打了多少遍之后,电话那头终于被接听,此时好似溺水的他,终于好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喂,老板啊,你听我说……啊,你听到这消息了?我现在就想问该怎么办?天湖公司到底该不该保……嗯,嗯,我知道了。”
*
那么纸张上面写着的究竟是什么内容呢?
这边,沈安铃当然还没有共享到警察掌握的消息。
有关“孟韦德”死亡一案的具体消息,此时掌握的消息就只有调查的警察以及准备了这一桩桩活动的凶手——天湖公司。
这两边的消息都属于一旦你去打听,就会引蛇出洞的那种。
先别说能不能打探到消息,就连打探消息的人会不会安全回来,都是说不准的。
所以沈安铃不敢直接去打探他们的消息。
但是沈安铃又不甘心,她想要给天湖公司制造更多的麻烦,引起更多的人注意力,那该怎么办呢?
沈安铃想了个办法。
纸条上写着沈安铃上图书馆寻找的有关资料:具体来说是近期有可能被天湖公司杀害的人的信息。
放在第一个的就是有关孟韦德的死亡时间和死亡地点,沈安铃还有心地给杰麟公司参加天湖公司的野营的时间批注在旁边,以便进行对比。
所以看到的人很快便会发现,孟韦德示意死在野营活动的后一天。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华强集团的子公司参加天湖公司的野营的时间,以及死亡的人、死亡的时间,沈安铃都有心的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
虽然死亡的具体时间各有不同,但是因为沈安铃的批注,所以大家都能快速地发现,所有死亡的人都是在参加天湖公司组织野营的第二天被杀害的。
“会是巧合吗?”
“当然不会。”沈安铃看着自己绘制的纸张,在暗地里夸奖着自己:“尤其还是像杰麟公司这样的优秀公司,冷漠、充满着对他人的怀疑本就是他们的天性。”
这样就能激发他们思考的本能。
他们自然会发觉事情的不对劲。
所以此时的沈安铃只要在原地等就行了,等着化学物质开始发酵。
她望着天花板,渐渐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