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走出程府门口,却见一位管家打扮的男子,牵着一匹汗血宝马等候在门前。

  见姜宁出来,那管家笑眯眯的上前行礼,道:“见过姜小郎。”

  “公爷有言,在长安,似郎君这般的人,该有一匹好马做伴。”

  说着,指了指马鞍侧面的一个印信,道:“有卢国公府信物在此,便是朱雀大街上也可骑得。”

  “上到皇城司,长安府,下到不良人,都断然不会阻拦。”

  姜宁点点头,没有拒绝,接过缰绳,手上一个用力,便上了马背。

  “郎君慢走。”

  身后管家笑眯眯的送行。

  姜宁策马缓缓离开了开化坊,看似漫无目的,但实际手上却牢牢控着缰绳,朝着某个方向走去。

  约莫走了一刻钟的时间,姜宁也不知道这是哪个坊市,只是手上一晃,胯下宝马有灵,顿时改变方向,朝着一个小巷子走去。

  “阿弥陀佛。”

  刚刚走到巷子口,姜宁便听到一声佛号。

  姜宁似是早有察觉,顺着低头一看,却见那巷子口旁,盘坐着一个和尚。

  这和尚脸上带着细密的皱纹,看起来年纪已经不小,穿一身灰不灰褐不褐,脏兮兮僧袍,戴一顶软不软塌不塌,宽松松僧帽。

  双手合十,夹着一串漏线缺子的佛珠。

  此刻,正仰头看着姜宁。

  “阿弥陀佛。”

  那和尚再次宣唱一声佛号,抬头问道:“施主从何处来?”

  姜宁跨坐在马上俯瞰着和尚,眨眨眼,道:“从海上来,我乃蓬莱仙岛传人,修一门移花接木神通,自号黄不群。”

  一番话,让那和尚呆愣住,原本慈悲圆润的眼睛里,闪过肉眼可见的茫然。

  姜宁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和尚回过神来,叹息一声,道:“施主早在往开化坊之前,便注意到了贫僧,如今特意而来,又为何要戏耍贫僧?”

  “大和尚,你知我为你而来,我知你在等我,又何必打一番无所谓机锋?”

  姜宁反问。

  早在一开始的时候,姜宁就注意到了这和尚,不,准确的说,是察觉到了一道窥探的灵觉。

  长安城修者繁多,但也都知道这地方水深,一个个的谨言慎行,也唯有在这巷子口,有一道灵觉一直似有似无的跟着姜宁。

  那灵觉显然就是眼前的大和尚,姜宁没有感知到敌意,所以才过来看看。

  可谁知道,这大和尚一上来就给自己打机锋。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大和尚低声念着,站起身来。

  姜宁这才发现,这大和尚骨架奇大,身躯魁梧无比,方才盘坐,竟丝毫看不出来。

  “瑜伽?”

  姜宁挑了挑眉毛。

  和尚摇摇头,道:“贫僧并非天竺僧属,乃是唐国禅宗僧人,也并非是秉持瑜伽,只是修了一门苦禅罢了。”

  “什么样的苦禅?”

  姜宁好奇的问道,同时打量着眼前的大和尚。

  “阿弥陀佛,世上众生苦楚,乃为苦海。然,苦海无涯,到底有数,我等出家人,多吃一分苦,世间便少一分苦,如此,早晚渡尽苦海,救拔众生,得大极乐。”

  姜宁闻言,点点头,诚心实意道:“大师心有大慈悲,可敬。”

  “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大和尚摇摇头,抬手侧身指引,道:“不知,施主可有闲暇,往贫僧荒寺一叙?”

  姜宁闻言,神色一动,笑道:“大师有何事,还是在此处说吧,莫非大师所言,乃是不入六耳之事?”

  “阿弥陀佛,出家人当坦荡胸怀,何来不入六耳之阴私?”

  大和尚双手合十,耳朵动了动,脚下一挪,似有似无的挡住了某个方向。

  而后,语速比先前快了些。

  “施主自两界山下修出神通,乃大圣恩泽,如今,大圣已然入我释门,施主既修大圣之法,与我释门也有缘法。”

  “施主有红尘牵绊,乃是俗世根苗,我释门不求施主出家脱尘,只求施主认我释门一护法之位。”

  “待大圣功德圆满,施主修成大道,便可直入雷音,获封护法尊者,菩萨果位。”

  姜宁饶有趣味的听着,却不做任何表态。

  只是眸光往旁边撇了撇。

  “哈哈哈哈哈!可是姜道友当面?”

  一位身穿黑白道袍,留着短胡须,瘦弱仿佛麻杆一般的道人快步走来。

  不由分说,肩膀一顶,把大和尚挤到一边,而后一把拉过姜宁胯下骏马的缰绳。

  一边拉着走一边笑着说:“姜道友好是生分,都来了长安,竟不知会一声,若非是九明师弟传信,我楼观还在翘首以盼哩。”

  姜宁扭头看了一眼那默不作声的大和尚,也学着他的样子不说话。

  道人也不在意,只是拉着缰绳就走。

  大和尚也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只是双手合十,静静的看着那道人“截胡”远去。

  “阿弥陀佛。”

  大和尚宣唱一声佛号,见道人和姜宁的身影已经不在视线之内,方才呢喃一般开口。

  “光明神的使者已经降临,他持有光明冠,唯有此冠,能燃起永恒不灭的圣火,将无尽的福祉带给东方。”

  大和尚似自言自语,又好似在对谁说着什么。

  说完,便迈步离开。

  而在大和尚原本所在的位置,空气突然扭曲了一下,就好似被火焰蒸腾时,靠近火焰的空气被灼烧那般。

  这微微扭曲的动静仅仅持续了一瞬就消失不见。

  另一边。

  道人牵着缰绳走了一段路,手上却突然一顿。

  回过头,却发现姜宁已经从马上下来,接过道人手中的缰绳,与道人并肩而行。

  “九明道长是经师,可不是楼观住持。”

  姜宁笑着看向那道人,问道:“还未曾请教道长法号?”

  “贫道,法号九元。”

  九元道长哈哈一笑,道:“有那大和尚在侧,有的话却是不方便说,只能假借九明师弟之名了。”

  姜宁了然的笑了笑,九明道长远在河州,又从哪里去得知他的去处?

  这位楼观的九元道长确实是奉命而来,但和九明道长绝无关系。

  “楼观祖师,乃是文始真人,是太上老君的弟子。”

  姜宁自言自语一般说着。

  九元道长微微一笑,道:“老君爷爷可不止文始祖师一位弟子。”

  说罢,也不再言语,只是默默的走路。

  而姜宁也只是静静的跟着。

  一直出了长安城门,九元道长才看向姜宁。

  “长安下辖两县,一曰长安,一曰万年,取万年长安之意。”

  “万年县内,今日会有一场法会,据说演会者乃是一位尼师,善以乐演法,乐声起,佛法自明,听乐者,可入极乐之境。”

  姜宁抬头看向九元道长,与其对视。

  却见其眼中闪过一点灿白神光。

  太上老君不止文始真人这么一个弟子,还有一位弟子,唤作李长庚。

  姜宁了然一笑。

  阿翁,到了长安,不需孙儿如何,自有人托着孙儿搅动这唐都风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最新章节,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