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日头到了中午愈发毒辣,从动物园出来,韩佳女鬓角的发丝都被汗水贴在了脸上,但兴奋劲儿却没减多少,依旧叽叽喳喳地说着大熊猫和猴子。

  “王盛哥哥,我饿了!”她拽住王盛的衣角,仰着头,眼睛亮晶晶地提议:“我们去吃肯德基好不好?”

  这年头,洋快餐对小孩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小韩都不惜称呼王盛哥哥了。

  王盛轻轻笑了下:“好啊,今天带你出来,就是要带你玩得开心,吃得开心。”

  一行四人上了桑塔纳,杨师傅对京城的路熟得很,很快便找到一家窗明几净的肯德基。

  推开玻璃门,凉爽的空调风混着炸鸡的香气扑面而来。

  店里人不少,大多是带着孩子的家长,洋溢着孩子们欢快的喧闹声。

  王盛让李晓冉带着韩佳女去找位置,他和杨师傅则走到柜台前点餐。

  看着菜单上熟悉的图片和价格,他直接要了三个套餐,外加蛋挞和土豆泥。

  端着堆满食物的餐盘回来时,韩佳女和李晓冉已经坐在靠窗的卡座,拿着附赠的卡通铅笔玩得不亦乐乎。

  “哇!鸡腿!汉堡!”

  看到食物,韩佳女立刻把铅笔抛到脑后,眼睛放光。

  李晓冉细心地帮她打开汉堡包装纸,又插好吸管把可乐推过去:“慢点吃,别噎着。”

  王盛看着李晓冉耐心照顾孩子的侧影,倒是没想到她还有这般细致的一面。

  他拿起相机,对着正埋头苦干、吃得满嘴酱料的韩佳女和旁边微笑看着的李晓冉,按下了快门。

  “王叔叔你也吃呀!”韩佳女鼓着腮帮子,含糊不清地招呼。

  “……”

  ……

  吃完饭。

  又在店里休息了一会儿,消磨掉正午最热的时辰。

  王盛问韩佳女下午想去哪玩,韩佳女说想去北海公园划船,然后看看白塔。

  ……

  下午两点多。

  北海公园绿树成荫,湖面上凉风习习,比市井舒服不少。

  租了一条脚踏船,王盛负责蹬船和控制方向,李晓冉和韩佳女并排坐在前面。

  小船悠悠荡开湖面的涟漪,远处白塔倒映在水中。

  韩佳女显然是学校音乐课的优秀学生,看着碧波荡漾的湖面,自然而然地就哼唱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李晓冉听了,也笑着跟着一起唱:“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大白啊~

  歌手这条路子不适合你。

  李晓冉的歌声像是把五个调不同的收音机同时打开,音调飘忽不定,像是在破解天机密码。

  王盛放缓了蹬船的动作,拿起挂在胸前的相机,给两人拍着照片。

  ……

  玩了一整天,精力旺盛的韩佳女也终于电量耗尽。

  回北影厂的路上,小车后座安静下来,韩佳女歪着头,靠在李晓冉身上沉沉睡去,嘴角还带着一点甜甜的笑意。

  桑塔纳驶入北影厂生活区时,已是下午五点多。

  车刚在单元楼前停稳。

  王盛就看到韩三坪正站在楼门口的阴凉处等着,显然已等候多时。

  王盛先下车,轻声对韩三坪说:“韩叔,玩累了,刚睡着。”

  韩三坪点点头,脸上带着一丝为人父的柔和,他拉开后车门,看到女儿枕着李晓冉的大腿,睡得正香,倒是没说什么。

  “我来吧。”

  王盛探身进去,小心地将韩佳女抱了出来。

  小丫头咕哝了一声,在王盛怀里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继续睡。

  李晓冉也跟着下了车,有些拘谨地向韩三坪问好:“韩叔叔。”

  她看王盛这么称呼韩三坪,她也就这样跟着称呼了。

  应该是王盛谈的女朋友。

  “你好。”韩三坪对她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目光便又回到女儿身上。

  王盛抱着韩佳女,跟着韩三坪上楼,轻轻把她放在卧室的小床上,然后细心地给女儿盖好薄毯子。

  “韩叔,那我先走了?”王盛低声告辞。

  “今天辛苦你了。”韩三坪语气温和道。

  “不辛苦,佳女蛮乖的。”

  王盛笑笑,退出了韩家。

  ……

  下楼回到车上。

  坐到后排。

  和韩佳女高强度交流一天,累惨了的李晓冉,挽住王盛的手臂,脑袋枕在王盛的肩膀上,昏昏欲睡。

  王盛对杨师傅说:“杨师傅,再辛苦一下,送我们去无名居。”

  “没问题,王总。”

  车子再次启动,驶离北影厂。

  李晓冉语气慵懒的地问:“晚上还要见谁呀?看你挺重视的。”

  “嗯,约了赵苯山和郭大老师谈点事。”王盛靠着椅背,稍微松了松领口。

  “赵苯山?郭大?”李晓冉眼睛一亮,瞬间恢复了神采:“是今年春晚演《三鞭子》、《机器人趣话》的那两位老师吗?”

  “对。”

  王盛继续道:“还记得我昨天跟你说的那个电视剧项目吧?我打算让赵苯山老师出演核心角色。”

  “哇……”

  李晓冉小声惊叹,觉得王盛的圈子和她接触的仿佛是两个世界。

  她原本觉得自己能接到《保镖之翡翠娃娃》已经算迈进圈了,但王盛谈笑间接触的,已是春晚级别的喜剧大腕。

  这让她更加确信,紧紧抓住身边这个男人是多么正确的事。

  ……

  傍晚六点五十出头。

  桑塔纳停在了无名居门口。

  王盛和李晓冉在服务生的引导下,走向预订好的包间。

  推开门,只见赵苯山和郭大已经到了,正坐在饭桌旁的椅子上上喝着茶,聊得颇为热络,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显然彼此很熟悉。

  见到王盛进来,两人立刻停下话头,站起身迎了过来。

  “王总!久仰久仰!”赵苯山率先伸出手,笑容热情而朴实,带着点东北口音。

  眼下,老赵的实力和影响力尚未到达顶峰,那句广为流传的‘过了山海关,有事找苯山’,还没诞生。

  “王总真是年轻有为!”说话带着老秦人口音的郭大,也笑着伸出了手。

  老郭目前在小品领域的影响力,和老赵不相上下,都被称为继老陈老朱之后的第二代‘小品王’,只是风格地域不同,分别代表着西北圈、东北圈。

  “两位老师太客气了,是我久仰您二位的大名才对。”

  王盛快走两步,双手握住赵苯山的手,接着又和郭大握了握手:“非常感谢二位赏光。”

  “这位是李晓冉李小姐。”王盛简单介绍了一下身旁的李晓冉。

  “两位老师好。”李晓冉忙微微鞠躬问好,显得有些乖巧。

  “哎呦,这姑娘真俊呐!”赵苯山笑着夸赞。

  郭大也笑着点头附和。

  寒暄过后,四人分宾主落座。

  服务生开始有序地上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越发融洽。

  王盛这才切入正题,将《家和万事兴》的剧本大纲和贺岁剧的构想详细说了一遍。

  “所以,这个姥爷的角色,非赵老师您莫属。

  那种底层小人物的智慧、倔强和对亲人深沉的爱,只有您能演出那个味儿来。”

  王盛说得诚恳,接着又道:“郭老师,您的语言风格,和赵老师的语言风格,有强烈反差,很容易出喜剧效果,亲家这个角色,只有您能驾驭的住。”

  赵苯山和郭大听得认真,不时交换一下眼神。

  赵苯山沉吟片刻,开口道:“王总,不瞒您说,这本子挺有意思,热闹,也接地气。

  贺岁剧这想法也好,过年嘛,大家就图个乐呵。能跟北影厂、跟王总您合作,我是求之不得。”

  郭大也点头:“是啊,王总年轻有为,思路活泛。这项目我看行。”

  对于他们这样的春晚喜剧大腕而言,主流的影视资源其实也是比较稀缺的。

  赵苯山今年才客串了张亿某的《有话好好说》。

  郭达因为形象原因,接触到的影视资源也不多。

  王盛又和赵苯山、郭达聊了聊档期。

  两人目前都在筹备明年,也就是1997年的春晚作品,所以这段时间正好在京城。

  听王盛说九月中旬开机,半个月左右就能拍完,赵苯山和郭大思考了下,便答应了下来。

  “二位老师既然同意,那我就放心了。”王盛举起酒杯:“具体合同细节,明天我让公司和二位老师的经纪人对接。预祝我们合作愉快,拍一部老百姓过年都爱看的戏!”

  “合作愉快!”

  赵苯山和郭大也高兴地举杯。

  杯盏交错间,王盛笑容深邃。

  他力邀赵苯山,看中的不仅是其无可替代的喜剧天赋和观众缘,更深层的,是想引入含有东北文化基因的影视作品,来对冲含有京圈文化基因的影视作品。

  含有京圈文化基因的影视作品,传播范围很受限制,与之相比,含有东北文化基因的影视作品传播范围要更广阔一些。

  偏文艺点的形容就是,京圈文化是深井,精深而专注;东北文化是长河,奔流而广泛。

  未来三十年文艺创作看东北,真不只是说说,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最新章节,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