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彬从糖水铺子出来想了半天,才隐隐有些明白。

  为了印证心里所想,他找台电话,拨通一组号码。

  “尹总编,你好,我是三月,现在在城寨,方便见一面吗?”

  “哦?”电话那头的男人先是惊讶声,跟着就是沉默,好一会儿他才笑道:“行,什么时间?”

  “现在如何?”

  “哈哈,那好,中午我在德辅道西的《莲香居》酒楼等候小友大驾光临。”

  挂完电话,陈文彬就带着周惠敏坐上去往中西环的巴士。

  ........

  《新报》早年创办之初靠着武侠小说在香江报业争夺一席之地。

  创办人罗斌,以出版社和电影行业两手兼顾,相互相辅相成。

  倪眶刚出道那会儿就曾在《新报》写过小说。

  后来,罗斌的电影公司因为持续亏损的缘故而不得不宣布关门,专心经营报社。

  也是在资深报业人,现在的总编尹志伟的建议下,《新报》开始转型,

  通过【马经+政论+娱乐】的复合内容结构,精准覆盖中产阶级及草根读者。

  短短数年间,一跃成为日销5万以上的中型报社。

  今年更是借助“中英谈判”这一热点新闻,引用新华社、路透社双源信源,将日销推到8万份。

  说实话,以总编尹志伟如今的地位,其实没必要专程联系陈文彬这种没什么名气的小作家。

  之所以如此,得从1982年英国女首相访华开始。

  那一次尹志伟亲眼见证这位女首相从信心满满的走进大会堂,再到从脸色凝重的会场走出,两腿一软跪倒在地。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才马不停蹄的回香江,建议老板罗斌主动去跟内地进行接洽,

  如此,才有了今年《新报》日销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尹志伟也逐渐对内地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

  因此,在底下人推荐这篇盗墓题材的小说,看完里面那些对内地的描写之后,他才起了见一见这位作者的想法。

  可惜这位作者很谨慎,只是在电话里进行过一番沟通。

  不过这也恰恰验证对方是内地过来的大才。

  否则,一个香江出生的年轻人绝无可能对内地如此了解。

  纵然是通过父辈的口述,也无法描写的如此真实,仿佛就生活在内地。

  还有,文字中对内地的那种情感是骗不了人的。

  中午,

  尹志伟坐在《莲香居》二楼包厢假寐。

  时间缓缓走过,临近十二点,包厢门敲响。

  “尹生!”

  酒楼领班推开门,然后错开身子,朝着身后的两人做出一个邀请的姿势。

  尹志伟笑吟吟的站起身,看着陈文彬的面孔没有看到任何意外,而是笑道:

  “三月?!”

  “你好,尹总编。”

  陈文彬微笑的朝着眼前这位穿着正装西服,带着金丝眼镜斯斯文文的中年男人,打了声招呼。

  心想,这才是文化人该有的样子,阿杰纯粹是鼻子上插葱——装象!

  身后跟着进来的周惠敏胆怯的低着脑袋,牵着他的衣角。

  “哈哈哈,听声音就知你很年轻,没想到这么年轻,请坐。”

  尹志伟大笑着客套了一句,朝着门口的领班上一壶茶。

  然后趁着起菜的功夫,喝茶闲聊。

  这个过程中,尹志伟不免旁敲侧击的打听着陈文彬的背景。

  比如,陈文彬的粤语不是很熟练,是否刚来香江不久。

  陈文彬思忖了下,还是把自己失忆的事说了出来。

  倒不是说他多信任尹志伟,而是既然决定见一面,基础的一些情况还是要透露的。

  没成想,尹志伟在听完后,大为震惊道:“也就是讲,小友不但是香江人,而且至今都未曾想起往事?”

  不怪他会这么惊讶,他是先入为主的把陈文彬当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内地过来的人。

  不想,人家不但不是内地过来的,还是在失忆的状态下写下这部从未见过的题材小说。

  其文笔,丝毫看不出是一个新手。

  这种事,换成是谁恐怕都会震惊。

  陈文彬微微摇头:“也不全是,遇到熟悉的人和事,还是能想起一些。”

  身旁的周惠敏突然握住陈文彬放在桌子下面的手,朝着他认真的凝视着,好似给予鼓励与安慰。

  长长的睫毛微动,那双清澈的眼眸纯净而又明亮,包厢里微黄的灯光折射在她洁白无瑕的鹅蛋脸上,有一种雕塑瞬间凝固的美感。

  “妈的,真想啃一口。”

  陈文彬强忍着上嘴的冲动,反手紧握住手心里的小手。

  这时的周惠敏也醒悟过来,红着脸想要把手抽回来,只是试了好几次也挣脱不掉。

  反倒是被陈文彬十指紧扣住了,

  最后迫于无奈,她只好贴着桌沿,深深的低着脑袋。

  两人的小动作并未被尹志伟察觉,他现在有很多疑问。

  比如,盗墓的一些“器材”是不是真有其事?

  关于内地的描述、知情下乡生活、京都的一些环境描写等等,又是从何而来?

  陈文彬早就有了说辞,说一部分是收集查阅的资料,一部分是脑子里自动就有的。

  “失忆”这种万金油的借口用在这里解释刚刚好。

  尹志伟苦笑的停止了追问,不过心中还有最后一个疑问:

  “那小友又是如何投稿给城寨的?”

  陈文彬也没隐瞒,把自己如何认识阿杰,还有今天见阿杰的事也讲了一遍。

  刚好他也有一些疑惑。

  这個时候服务员敲门,陆陆续续将菜端了上来。

  等包厢门一关,两人互敬了杯酒,边吃边聊。

  阿杰给了六千块的稿费,然后又说这部小说必须一字不漏的在城寨的报纸上刊登完。

  这他妈不就是想花六千块直接买断吗。

  还说的好听,你们城寨讲什么几把诚信,

  一部一两百万字的小说,就给六千块钱,他妈的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真是人善被人欺。

  不过,让他疑惑的是,为什么又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这些报社?

  把自己握在手上不是更好?

  倒是尹志伟却很理解,他笑道:“小友大概没明白城寨所谓的报纸是什么情况?”

  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以这部小说的质量,迟早会被大众所熟知。

  何况是城寨这种报纸呢。

  “嗯?”

  陈文彬夹起一块排骨放进周惠敏碗里,

  听到这话之后,顿住了手,排骨悬在碗的上空,扭头看向尹志伟。

  周惠敏趁他不注意,偷偷的用筷子捅了下,见排骨掉进碗里,自顾自开心的抱着碗吃了起来。

  “简单的讲吧,城寨的报纸属于黑作坊,并没有取得政府的从业资格。”

  尹志伟笑看着这对小情侣的互动,眼底闪过一丝艳羡后的追忆。

  陈文彬脑筋转的很快,立刻就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随后眼神一亮:

  “我的理解没错的话,尹总编的意思是....既然城寨是黑作坊,那么就没有版权纠纷?”

  “也就是讲,这部小说我可以同时在其他报纸上刊登?!”

  来之前他还在想着,要不要把另外一部盗墓的小说写出来。

  如今知道城寨是黑作坊,也就没有一稿多投这一说法,

  更加不存在所谓的版权纠纷。

  这部《鬼吹灯》完全可以修改一下,直接在其他报纸上连载。

  这么一想,他对于城寨用六千块强买自己小说的事,也就没那么大的不适。

  不对,还是有的。

  妈的,老子明明可以同时吃两家。

  狗日的阿杰,要是早点讲,说不定老子早就去找别的家谈了。

  解决心头疑惑,陈文彬顿时胃口大开,对着满桌子的菜肴大快朵颐起来。

  等饭吃好,撤掉盘子,上了一壶茶,尹志伟才开始说起《新报》对这部小说的意向。

  “不知小友准备写多少字?”

  “第一卷精绝古城差不多24万左右吧。”

  “精绝古城,名字倒也贴切。”

  尹志伟微微颔首,又问道:“那不知现在可否写完?”

  “快了,就这几天。”

  “可带来手稿?”

  “这倒没有。”

  “哎。”尹志伟满脸遗憾的叹了口气。

  陈文彬笑道:“如果尹总编想看,我明天多跑一趟。”

  尹志伟摆摆手说:“不着急,不着急,不差这几天,小友专心做好这一卷的收尾。到时我一口气看完,岂不美哉!哈哈哈....”

  笑过之后,尹志伟再次问道:“小友准备写几卷?可想好后面几卷的内容?”

  陈文彬喝口茶,沉吟道:“第二卷我叫它龙岭迷窟,至于写几卷?也许四卷,也许五卷。”

  尹志伟说声‘好’,脸上的笑容更甚。

  香江人迷信,尤其是对风水这块。

  而这部小说虽是写盗墓,但从城寨连载的这四万字里可以窥见,里面涉及的风水学,很有可能会震惊整个香江风水界。

  别的不说,单单对辽国太后那座‘九龙罩玉莲墓’的描写,就让尹志伟反复看了好几遍。

  最后用一句叹为观止来形容。

  更何况,还有后面的【九层妖塔】。

  而这一卷的卷名又叫做【精绝古城】,想必更有说法。

  如果只有一卷,岂不可惜?

  尹志伟有感觉,这部小说一出,绝对会在香江掀起一阵不小的震动。

  接下来就是谈论稿酬的事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4港岛文娱,1984港岛文娱最新章节,1984港岛文娱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