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扇由白玉雕琢而成的宏伟殿门缓缓向内推开,厚重的木轴与基座摩擦,发出沉厚如古钟长鸣般的声响,在空旷得仿佛能听见呼吸回声的大殿中悠悠回荡,余韵绵长,如同穿越千年的叹息。
姬炎紧随在姜诗雅身后,目光不自觉地被殿内景象攫取。他心中微震,仿佛踏入另一个时空——这里陈设极简,仅殿心一张古朴木案、两把木椅,案上一盏青瓷茶盏袅袅升腾着轻烟。可空气中却似有若无地流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道韵,仿佛每一件物品都承载了千百年岁月的重量,抬手间便能触到时光流淌的痕迹。他不由得屏息凝神,仿佛连心跳声都成了对这庄严氛围的一种打扰。
殿心木椅上,一位长须老者正垂眸静坐,右手轻执茶盏,指尖缓缓摩挲着杯沿,姿态悠然得仿佛与天地同息、万物同寂。他身着一袭玄青长衫,衣料朴素无华,却掩不住衫上银线绣就的龙虎图腾所透出的磅礴气势:左侧青龙鳞爪张扬,龙尾轻摆间似有云雾翻涌、隐现雷光;右侧白虎昂首怒目,虎爪踏地仿佛下一刻便要裂石崩云。龙虎相峙间灵韵流转,仿佛随时要挣脱布帛束缚,青龙长啸震寰宇,白虎怒吼动山河。
老者面容如古井无波,长须如雪垂落胸前。最令人心悸的是那双微阖的眼——似闭非闭间仿佛藏有星河轮转、岁月沧桑,只需一眼,便似能被看穿前世今生。他就这样静坐于此,却周身萦绕着一股“不言而威、不怒而慑”的气度,如渊亭岳峙,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再不敢直视半分。
姬炎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威压如潮水般漫涌而来,他下意识地垂下目光,心中却泛起波澜:这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在静谧中蕴藏天地之力?
姜诗雅上前一步,郑重地行了一个极为标准的拜师礼。她腰肢轻折,几乎与地面平行,声音清越如泉,却又透着难以忽视的庄重:“师尊,请过目!”语毕,她双手缓缓托起,掌心向上,如捧明珠般呈上一张残破的图卷和一枚泛着淡淡幽光的骨片。每一个动作都极尽虔诚,仿佛她手中所托非是凡物,而是世间未来的命运。
老者只是略抬眼帘,目光在那残图与骨片上停留不过刹那,便已收回。他左手随意一拂,一股无形气劲轻托两物,将它们稳稳置于茶案一角,未发出一丝声响。随后,他依旧垂眸,不慌不忙地将手中茶盏递至唇边,浅啜一口。喉结微动,茶香似乎远比眼前这“事关重大”的物件更值得他细细品味。
姜诗雅见状,心中不由一紧,身侧的手悄悄攥成拳。她语气间不自觉添上几分急切,声音也略扬了几分:“师尊,此事关系重大……还请您尽快定夺!”她言辞恳切,腰弯得更低,眼中写满期盼,甚至隐隐浮出一丝不安。
老者缓缓放下茶盏,青瓷杯底与木案相触,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在寂静大殿中格外清晰。他终于抬眼望向姜诗雅,目光如古井无波,深不可测。可那眼底深处,却隐约流转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难道你要替为师做主不成?”话音虽轻,却似藏有千钧之重,如潮水般无声压入人心,一时之间,殿内空气仿佛骤然凝固。
姜诗雅浑身一颤,如被无形之力击中,双膝一软,“噗通”一声跪伏于地。额头紧紧贴上冰冷坚硬的白玉地面,刺骨的寒意瞬间蔓延全身。她的声音里带着几不可察的颤抖:“弟子不敢,弟子知错了……恳请师尊责罚。”她心中一片凛然,惶恐与懊悔如潮水涌来——方才一时情急,竟在师尊面前失了分寸,语带催促,实属不敬之极。若师尊当真动怒,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轻盈得宛若春日掠过花丛的蝶翼,细碎而悦耳。紧接着,一名身着蓝白短裙的少女翩然跑入,她身形窈窕,裙裾飞扬间漾起层层涟漪,宛若初绽的莲瓣。她肌肤胜雪,在殿中朦胧的光线下仿佛笼着一层淡淡月华,清丽出尘。眉眼更是精致如工笔细描,一双杏眸清澈如水,流转间仿佛盛着星子,漾满不谙世事的天真与灵动。她唇角轻扬,那笑意如春风拂过湖面,瞬间点亮了整个大殿。
少女开口时,声如清泉击玉,又似檐角风铃轻摇,带着几分娇嗔几分关切:“师尊,您看您把师姐吓成什么样啦!脸色都白得像初雪,您老就发发慈悲,让师姐先回去整理梳洗一下吧?这一身尘土气息,实在叫人有些心疼呢。”
老者闻言,原本如寒潭般冷峻的脸色倏然柔和下来,目光落至少女身上时,仿佛春阳融化冰雪,眼底漾开一片难以化开的宠溺。然而当他再度转向姜诗雅时,目光骤然转冷,语气中复又凝起不容置疑的威严:“没听见你师妹的话吗?还不速速退下!”
姬炎静立一侧,将这短短几句对谈间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心中暗潮汹涌,难以平复。
他清晰地记得,昨日在封印之地初遇姜诗雅时的情景——她一身华服立于众村民之前,目光如刀,气势凌人,那般不可一世的傲然,仿佛天地皆不入其眼。可此刻在师尊面前,她竟如折翼之鸟,敛羽低头,连一句辩驳也说不出口,昔日锋芒尽数湮灭,只剩一身狼狈与黯然。
这般天壤之别,令姬炎不由得暗自唏嘘。他目光微敛,心底涌起一阵复杂的怜悯,同时也不禁对宗门内隐而不言的规则生出几分揣测与警惕。
而那位刚刚进殿的少女,看似灵动烂漫,语笑嫣然,一句“这一身尘土气息,实在叫人有些心疼呢”却说得轻巧如羽、尖细如针。那话语表面体贴,实则绵里藏针,字字皆是对姜诗雅居高临下的轻蔑。更不必说老者对她毫不掩饰的偏疼——方才面对姜诗雅时的严苛与冰冷,转眼化作似水温柔与宽纵,如此鲜明对比,宛如一出无声的戏,却在姬炎心中掀起惊澜。
大殿内表面波澜不惊的姬炎,胸中却如有惊雷滚过。这一刻,他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这宗门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纠缠与较量,远非表面那般庄重平静。古殿肃穆,琉璃瓦下暗流涌动;笑语温言之间,亦藏着他尚未看透的纠葛与机关。
“师尊,这位俊朗不凡的小哥哥是谁呀?”少女清亮的嗓音犹如玉珠落盘,尚在殿梁间袅袅回旋,她的人却已如一只轻灵的穿花蝴蝶,倏然掠过空中,翩然落定在姬炎身侧。
少女蓝白相间的裙摆,带着跃动后的余韵,如花瓣迎风轻扬。一双明澈眼眸宛若秋水含星,流转间光华熠熠,竟毫无怯意地将姬炎从上到下端详了一遍——那目光中既有孩童似的天真好奇,又掺着几分少女特有的狡黠与灵动,宛如暖阳下跃动的光点,照在人身上,莫名带来一丝温热的悸动。
姬炎被这突如其来的靠近扰得心神微漾,指尖无意识地收紧,攥住了衣袍。他自幼长于离歌城,见惯世家女子的矜持含蓄,却从未遇到过如此明媚鲜活的少女。她那大胆直白的注视非但不令人觉得冒犯,反透出一派坦荡自然的天真,让他原本微绷的心弦在不自觉间松弛了几分,只是耳廓却不受控制地微微泛红。
此时,老者将手中的青瓷茶盏轻轻搁在案上,杯底与木桌相触,发出一声清寂的微响。他徐徐起身,宽大的袍袖随风轻荡,步至雕花长窗前向外凝望。目光似穿越重重云霭,落向远山深处那片朦胧缭绕的雾霭之中,仿佛欲从那缥缈云气间,打捞起尘封已久的往事。
静默良久,老者才缓缓开口,语声里浸着几分沧桑与深远:“此子乃姬氏后人,与我姜氏一族……渊源颇深。”余音低沉,似藏无尽往事,一段未尽的旧时风云,皆在这一句轻叹中悄然苏醒。
“我叫姜若蓝,你谁呀?”姜若蓝歪着头,嘴角扬起一抹明媚如初阳的笑——那笑意宛若春日初绽的梨花,瓣上犹带清露,干净剔透,眼底却悄悄藏着一丝狡黠的光,仿佛正期待着什么有趣的回应。
姬炎闻声迅速凝神,端正神色,双手微握置于身侧,恭敬地躬身答道:“在下姬炎,自离歌城而来,家父姬元。此行欲往日月洞天与华莲寺,途经封印之地时有幸遇见姜姐姐,这才有缘踏入蓝梦山。”他语声清朗,措辞恭谨,俨然世家子弟风范。
姜若蓝眼睛蓦地一亮,像是窥见了什么不得了的趣事,转身几步轻跃至老者身边,牵起他的袖角轻轻摇晃,声音软糯带着娇憨:“师尊您瞧,姬炎哥哥人又俊、礼数又周到,不如就让他留下来陪我玩嘛?平日里总跟着师姐们修炼,闷都闷坏啦!”
“你这丫头,还是这么爱胡闹。”老者无奈摇头,手抚长须,眼中却漾开一片温慈,“一个姑娘家,整天没个正形,只晓得嬉戏玩闹,将来若走出宗门,遇上厉害角色,怕不是要吃亏的。”话虽似责备,语气却柔和如春风,分明藏不住宠爱。
“有姬炎哥哥在,我才不怕被人欺负呢!”姜若蓝扬起小巧的下巴,眼睛俏皮地一眨,话音里洋溢着全然的信任与几分天真的笃定——仿佛这位初见的小哥哥,已是她心中无所不能的守护者。
“休得胡闹。”老者神色蓦然转肃,方才的温和稍敛,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威仪,“为师对姬炎另有安排,岂容你随意儿戏。你先退下,莫要扰我正事。”
姜若蓝笑容微收,虽有些不情愿,却仍恭敬行礼:“是,弟子遵命。”起身时,她悄悄望向姬炎,飞快地吐了吐舌尖、眯起双眼,扮了个俏皮的鬼脸,这才转身跃出大殿。蓝白裙裾翩跹舞动,如蝶展翅,将她那份不染尘嚣的烂漫勾勒得淋漓尽致。人已远去,殿内却仿佛仍隐约回荡着她清灵的笑语,如风过铃动,余韵未绝。
姬炎望着姜若蓝翩然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由泛起一丝暖意,仿佛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荡开圈圈涟漪。然而这暖意尚未漫至心底,便骤然被老者那句“另有安排”打断。他眉间微微一蹙,如同晴空忽掠过一片薄云——这位看似慈和的师尊,仿佛早将一切纳入棋局,而自己,或许正是那枚悄然落定的棋子。
待殿内重归寂静,只余天光穿牖、尘埃轻舞,老者步履沉缓地走近。他那双曾望穿千山云霭的眼,此刻如古井映月,深邃而明澈,静静地落在姬炎身上。一声低沉而苍厚的话语,似自岁月深处传来,轻轻敲碎了满室宁静:“姬家小子,你为何执意要去那日月洞天与华莲寺?”
姬炎闻声垂首,指节无意识地收紧,方才因那少女而泛起的一丝明朗,顷刻间沉入凛然神色之中。他抬目之时目光清定如寒潭,语气恭谨却坚韧如竹:“晚辈承诺葬天前辈完成三件事。如今其一已了,尚余其二,须赴日月洞天与华莲寺。”言及“葬天”二字时,他眼中如有星火跃动,灼灼照人。
“小天这老小子……终究还是不肯消停。”老者轻吁一声,似叹似笑,那一声呼唤里载满了年深日久的怅惘与牵挂,犹如一阵风,吹动了记忆深处积尘的帘帷。他缓步踱至殿心,仰首望向穹顶交错层叠的雕梁,目光仿佛已穿越千载时光,回到某个血与火交织、笑与泪相融的遥远年月。“小天,你这手棋,如今是愈发深远莫测了啊……”他微微摇头,鬓边白发流转着清淡的银辉,如落满霜雪的松枝。随后他语锋一转,声音里添了几分沉厚与郑重:
“老夫姜善真,与你母亲灵凤夙,曾是年少贫贱之交。在那烽火连天、命如飘萍的乱世里……我们一同躲过追杀,共过生死。”
姬炎听到“灵凤夙”三字时,身躯猛地一震,仿佛一道无声惊雷劈入心底。他垂在身侧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指节根根绷出凛白。娘亲早逝,关于她的一切始终如雾中残影,模糊而遥远。如今乍闻眼前之人竟与娘亲有着深厚渊源,一股复杂情绪如潮涌起——既有猝不及防的震惊,亦有恍如隔世的亲切,就似干涸裂土忽逢甘霖,漫长黑夜中终于望见一豆灯火。
姜善真将他所有细微震动尽收眼底,目光中掠过一丝了然的温和,继续说道:“只是近来世道不宁,日月洞天与华莲寺表面清静无为,实则早已暗潮涌动。他们勾结域外势力,竟意图动摇上古封印——若放任不管,必致苍生陷劫、山河染血。”他语气渐转沉凝,周身散出一股渊渟岳峙般的威压,“既然你我有缘,我又与你母亲有旧,老夫便收你为亲传弟子,也算是对故人……有所交代。”
姬炎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自心口汹涌而起,顷刻间贯穿四肢百骸。激动与温暖汹涌交缠,几乎要溢出眼眶。他漂泊至今,从未敢想竟能遇见娘亲的故人,更未曾奢望能得此厚重机缘。多年独行的孤寂仿佛冰雪遇阳,悄然消融,一种久违的归属感如春风细雨,静静浸润他心中的每一处荒芜。
他再不多想,当即撩衣屈膝,郑重跪地,双手交叠额前,俯身行下三叩九拜之礼。声音因心潮翻涌而微带颤意,却字字清晰如玉石相击:“弟子姬炎,拜见师尊!定当恪守门规,勤修不辍——绝不辜负师尊厚望!”额头轻触冰冷地面,那一丝清寒反而让他更加清醒:这一切并非大梦,而是他命运真正的开始。
姜善真注视着姬炎恭敬的模样,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袖袍轻扬,一股温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将姬炎徐徐托起。几乎同时,一卷古朴的经卷自他袖中翩然飞出——卷面暗金纹路流转,似有生命般隐隐起伏,仿佛封印着某种沉睡的力量,最终稳稳落于姬炎掌心。
“你已修习姬家秘术‘六合八荒’,此乃通天彻地之无上法门,玄奥至深。若能真正悟透其意、融会贯通,自有开天辟地、扭转乾坤之威能,这秘术老夫便不再多传。”他语声微顿,目光如深潭映月,静静落在那卷经籍之上,续道:“但这卷‘龙行天下’功法,刚猛凌厉,气势如龙腾九霄,正合你如今道心坚定、矢志前行之态。望你善自参悟,以龙威助道途。”
姬炎双手恭接,指尖方才触及卷面,便感一股磅礴气息扑面而来,恍若真龙低吟、震荡心神。他不再多言,蓦然双膝跪地,郑重叩首。声音清朗似金石相击,字字铿锵,如有烈火燃烧其间:“弟子叩谢师尊传功法之恩!自今日起,必当时刻勤修,夙夜不懈。他日若需,愿为师尊、为宗门——万死不辞!”
“去吧。”姜善真微微颔首,目光既含期许,亦藏深意,仿佛已望见他未来漫长道途中的风雨。“先去寻你大师姐姜诗雅,她自会为你安排居所,熟悉宗门环境。”他语气忽转,声调中多了一分山岳般的凝重:“记住,为师每隔三月必亲考你的功法神通。若有半分懈怠——定不轻饶!”字字如钟磬长鸣,震人肺腑。
姬炎心头肃然,深知这既是严训,亦是厚望。他暗握经卷,于心中立誓:绝不辜负师恩,必将以血汗铸前路,以龙行证大道。
姬炎躬身一礼,姿态恭谨而庄重,随后转身缓步退出大殿。他的背影挺拔如松,步伐沉稳坚定,渐渐融进殿外流转的天光之中。
姜善真目送他远去,脸上那抹惯常的温和笑意如潮水般悄然褪去,目光逐渐转深,似两口千年古井,幽邃得望不见底。他静立良久,直至那身影彻底消失于视野尽头,才几不可闻地低语:“天道将变,星辰移位,风云欲起……这孩子,身负凤夙血脉,或许正是这乱世中……唯一的变数之钥。”话音极轻,如一片落叶坠入深潭,顷刻便被殿中无边的寂静吞没。
自踏入师门那一日起,姬炎便将血海深仇刻入魂魄,恨意如火,日夜灼心。那份执念不曾宣之于口,却被他尽数炼进每一次呼吸、每一招修行之中。寒冬时节,他赤足立于蓝梦山巅深雪之间,听朔风呼啸,任冰粒如刀刮过脸颊,唯有指尖运转的灵气凝实如磐,纹丝不动;盛夏炎午,他盘坐于炙烤如烙的青石台上,汗如雨下,沿紧绷的脊背沟壑纵横流淌,而他的目光始终锁在《龙行天下》的古卷字句之间,专注如铸。
星移斗转六载,春秋交替六回。他不见晨昏之娱,不闻世俗之喧,只感知着体内灵力日益磅礴汹涌,胸中信念之火愈烧愈烈——那火中有恨,亦有誓,如熔岩奔涌,从未有一刻止息。
姜善真无愧于“亲传师尊”之名,每三月一次的考核,雷打不动,严苛至极。有时是惊雷滚滚的暴雨之夜,老者身形如岳峙渊渟,屹立于狂风之中,袖袍翻飞间,数十道凌厉法术破空袭来,逼得姬炎于电光石火间接招化解,衣衫化作齑粉,全身皮开肉绽,亦不敢有半分懈怠;有时是在万籁俱寂的藏经阁深处,他只抛来一枚古朴玉简,命姬炎在一炷香内参透其中玄机,稍有滞涩,便是毫不留情的斥责。
可姬炎心中明白,师尊那冷峻眉峰之下,藏着一份何等深沉的期许。他曾在一场惨烈考核之后,隐约瞥见姜善真凝视着自己累累伤痕,眼底掠过一瞬极难察觉的柔和。只那一眼微光,便如暖流漫过心间,令他觉得所有严苛与疲惫,皆有了意义。
六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待姬炎蓦然回首,蓝梦山桃花已开谢六度。他几乎斩断了尘世一切往来,唯有姜若蓝仍不时提着竹制食盒翩然而至,在他清修的石洞外铺开绣花锦布,摆上清甜的花蜜糕与温润的灵茶,拉着他共看云海漫卷青峦,静听月下虫声与溪音合鸣。少女的笑语如泠泠清泉,暂洗他眉间积郁。
可这片刻宁和总是短暂。每当姜若蓝不经意间提起大师姐姜诗雅,姬炎脑海中便蓦然浮现那道清冷如雪的身影。六年来,她只在奉命试剑时与他相见,剑招精准凌厉,从无赘式,言语亦如寒冰坠地,不见半分温度。即便他神通突破、修为大进,也不过换得她口中一句淡如薄烟的——“尚可”。
这一日,竹屋外再度响起姜诗雅熟悉的脚步声。她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依旧听不出半分情绪:“师尊召你入殿。”
姬炎缓缓收功,指尖流转的灵力如潮水般悄然敛入经脉。他抬首远望,目光穿过缭绕的云霭,落向那座六年未曾踏足的白玉殿——它巍然矗立于朝阳之下,琉璃瓦泛着冷冽寒光,像一柄悬于天地间的古剑,沉默,却凛冽逼人。
心口蓦地一颤,不是突破时的欣喜,而是某种沉坠般的预感,如阴云悄拢,风雨将至。他无声地攥紧掌心,眼底情绪翻涌,又迅速归于平静。六年光阴如水,静修的日子终究到了尽头,他终于要走出这片天地,重新踏入波澜汹涌的九渊。
步入白玉殿的刹那,连风都仿佛凝滞。殿宇高阔,空旷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荡起细微回音。八道苍老的虚影与端坐正中姜善真,如九座沉默的山峦,威压弥天极地。姜善真眉宇间不见往日温和,唯有深沉的凝重,周身气息沉若渊海,压得人寸步难行。
姬炎不自觉地屏息,垂于身侧的手悄然握紧。这殿中的气氛,比考核更严峻,比生死之战更令人窒息。他抬首迎向那些目光,知道命运的齿轮,终于要重新转动。
“姬儿!”,姜善真的声音如玉石相击,清越而深沉,骤然划破殿中寂静,在空旷高阔的梁柱间悠悠回荡,一字一字,清晰入心。
“你抬头看——”他抬手微扬,姿态间自有一派渊渟岳峙的威仪,“这八尊虚影,皆是坐镇八方的封印守护者。”
姬炎应声抬头,只见八道朦胧却威严的身影如岳临渊,气息浩瀚,与师尊同出一源,却又各镇一方。他们仿佛自远古便守候于此,承载着无人知晓的重量。
“我们九人,各镇守一处上古封印。”姜善真语气沉凝,每一个音节都似承载千钧,“为师所守,正是那第三封印。”他略作停顿,目光如深潭定定落在姬炎脸上,“封印若破,则山河崩摧、生灵涂炭,世间浩劫……再无转圜。”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雷贯耳,震得姬炎心神俱凛,“姬儿,今日唤你前来,就是要你记住——若那一日真的来临……望你能执起手中之剑,护住天下苍生。”
这番话如天钟撞响,重重敲在姬炎心间。他望着师尊从未如此郑重的眼神,胸口仿佛被什么压住,沉得几乎喘不过气。尽管他尚未完全明白封印背后所牵扯的惊天秘辛,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丝一缕的万古重担。
一股炽热骤然涌上喉头,姬炎猛地握紧双拳,抱拳躬身时脊背挺得笔直,如松如剑,声音铿锵似铁,掷地有声:“弟子姬炎,谨遵师命!他日若祸乱降临,定当以手中剑,护天下人!”
姜善真凝视着姬炎坚决如铸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宽慰,如流星掠过夜穹,转瞬又被更深沉的忧虑覆盖。他轻轻挥了挥手,语气轻缓却不容置疑:“是时候了……去做你该做之事,完成你对小天的承诺。”
姬炎再度深深叩首,礼毕起身,肃然退出大殿。
回到竹屋,姬炎推开虚掩的门扉,缓步走入。室内清寂依旧,他的心潮却如云海翻腾,再难平静。六年了,整整六年——昔年那个只知背负血海深仇、孤绝前行的少年,已在岁月淬炼间蜕变为心系苍生的修行之人。蓝梦山中的一草一木、一朝一夕,早已如滴水穿石,无声浸润他的魂灵,成为他心中另一个……不可割舍的故乡。
他正收拾行囊,窗外忽传来一声低鸣,既熟悉,又透着几分陌生。姬炎心头微动,快步走出院门,下一刻,却蓦地怔在原地——那是他曾并肩而行的獍兽,如今竟已蜕变得魁伟雄健,往日黑棕的毛发尽数褪去,通体淡金鬃毛如披霞光,在日照下流转熠熠辉泽。更令人心惊的是,它周身隐约浮动着明暗交织的天地符文,如大道自然显化,每一呼吸间皆有细碎灵光循纹游走,宛若星辰明灭,玄妙不可方物。
“这些年来,它常随鲲鹏瞰云起云落,伴古龙聆听山河浅吟……倒也沾染了不少上古神蕴。”一道清越嗓音自竹门边响起。
姬炎蓦然回首,只见姜若蓝不知何时悄然倚立门边,手捧一屉锦盒,眼底笑意如山桃初绽,清艳中却藏着一痕难以捕捉的黯淡。她轻声道:“它定是知晓你将远行,才特意赶回来,与你同行。”说罢走上前,将手中锦盒递给姬炎:“我做了些花蜜糕,带着路上吃,小师弟!”
姬炎接过食盒,指尖触及盒面温热的刹那,心头似被什么轻轻熨过。他不由扬唇失笑:“顽皮,论年纪,我可是你师兄。”可话音未落,目光却落进她微微泛红的眼眶里,终是渐转郑重,一字一句道:“师妹,待我了却枷锁,定当归山。再陪你……看云雾漫青峦。”
姬炎朝姜若蓝深深一揖。
姜若蓝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攥紧衣角,声线里压着一丝哽咽:“你这一走,山中不知要冷清多少……师妹,师妹是会难过的。”她轻轻道,“只望你一路珍重,早日……归来。”
山风拂过,撩起她额前碎发,亦吹落一滴悬睫之泪,悄无声息,没入尘土。
不远处的峰顶,一道清冷的身影默然伫立,衣袂在风中轻轻拂动。姜诗雅凝望着那道即将远行的身影,唇边无声地浮起一缕叹息,心中低语:“愿师弟,一路坦途,前路无阻,早日……归来。”话音极轻,才出口便被山风卷散,飘零于苍茫云海之间。六载岁月如流水,她表面严苛、不苟言笑,却在无数个晨昏交替间,亲眼见证姬炎那豁出命的修行。那一份不曾言说的牵挂,早已如藤蔓悄生,缠绕心间。
姬炎轻轻拍了拍姜若蓝的肩膀,动作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他转身走向静立一旁的獍兽,利落地翻身而上。才刚坐定,那灵兽竟似与他心意相通,蓦地昂首向天,发出一声穿云裂石的长啸——声如惊雷滚过天际,震得整片山谷回响不绝。群鸟惊飞,扑簌簌地掠过长空,如同挥别的千言万语,在湛蓝天幕中划出缭乱的痕迹。
下一刻,淡金色的灵光自獍兽周身迸发,灿烂如旭日初升,幻作一道流光溢彩的金虹冲天而起。姬炎稳坐其背,冲破层层流云,身影迅速化作天际的一粒光点,向着远方疾驰而去。
风声呼啸过耳,蓝梦山熟悉的轮廓在视野中逐渐收敛,最终凝成青色淡淡的一抹,淹没于苍茫云海之间。姬炎眸光澄澈,心如明镜。六年苦修,于此刻圆满,亦于此刻重启。前路或许荆棘密布,危机暗藏:封印之谜、母亲之愿、血海深仇……一切都等待着他去揭开、去实现、去偿还。
蓝梦山上,已有等他归来之人,已有牵挂他之心。这份羁绊虽无形,却将成为照亮漫漫长夜的一盏灯,化作他前行路上最坚不可摧的力量。
姬炎紧随在姜诗雅身后,目光不自觉地被殿内景象攫取。他心中微震,仿佛踏入另一个时空——这里陈设极简,仅殿心一张古朴木案、两把木椅,案上一盏青瓷茶盏袅袅升腾着轻烟。可空气中却似有若无地流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道韵,仿佛每一件物品都承载了千百年岁月的重量,抬手间便能触到时光流淌的痕迹。他不由得屏息凝神,仿佛连心跳声都成了对这庄严氛围的一种打扰。
殿心木椅上,一位长须老者正垂眸静坐,右手轻执茶盏,指尖缓缓摩挲着杯沿,姿态悠然得仿佛与天地同息、万物同寂。他身着一袭玄青长衫,衣料朴素无华,却掩不住衫上银线绣就的龙虎图腾所透出的磅礴气势:左侧青龙鳞爪张扬,龙尾轻摆间似有云雾翻涌、隐现雷光;右侧白虎昂首怒目,虎爪踏地仿佛下一刻便要裂石崩云。龙虎相峙间灵韵流转,仿佛随时要挣脱布帛束缚,青龙长啸震寰宇,白虎怒吼动山河。
老者面容如古井无波,长须如雪垂落胸前。最令人心悸的是那双微阖的眼——似闭非闭间仿佛藏有星河轮转、岁月沧桑,只需一眼,便似能被看穿前世今生。他就这样静坐于此,却周身萦绕着一股“不言而威、不怒而慑”的气度,如渊亭岳峙,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再不敢直视半分。
姬炎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威压如潮水般漫涌而来,他下意识地垂下目光,心中却泛起波澜:这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在静谧中蕴藏天地之力?
姜诗雅上前一步,郑重地行了一个极为标准的拜师礼。她腰肢轻折,几乎与地面平行,声音清越如泉,却又透着难以忽视的庄重:“师尊,请过目!”语毕,她双手缓缓托起,掌心向上,如捧明珠般呈上一张残破的图卷和一枚泛着淡淡幽光的骨片。每一个动作都极尽虔诚,仿佛她手中所托非是凡物,而是世间未来的命运。
老者只是略抬眼帘,目光在那残图与骨片上停留不过刹那,便已收回。他左手随意一拂,一股无形气劲轻托两物,将它们稳稳置于茶案一角,未发出一丝声响。随后,他依旧垂眸,不慌不忙地将手中茶盏递至唇边,浅啜一口。喉结微动,茶香似乎远比眼前这“事关重大”的物件更值得他细细品味。
姜诗雅见状,心中不由一紧,身侧的手悄悄攥成拳。她语气间不自觉添上几分急切,声音也略扬了几分:“师尊,此事关系重大……还请您尽快定夺!”她言辞恳切,腰弯得更低,眼中写满期盼,甚至隐隐浮出一丝不安。
老者缓缓放下茶盏,青瓷杯底与木案相触,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在寂静大殿中格外清晰。他终于抬眼望向姜诗雅,目光如古井无波,深不可测。可那眼底深处,却隐约流转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难道你要替为师做主不成?”话音虽轻,却似藏有千钧之重,如潮水般无声压入人心,一时之间,殿内空气仿佛骤然凝固。
姜诗雅浑身一颤,如被无形之力击中,双膝一软,“噗通”一声跪伏于地。额头紧紧贴上冰冷坚硬的白玉地面,刺骨的寒意瞬间蔓延全身。她的声音里带着几不可察的颤抖:“弟子不敢,弟子知错了……恳请师尊责罚。”她心中一片凛然,惶恐与懊悔如潮水涌来——方才一时情急,竟在师尊面前失了分寸,语带催促,实属不敬之极。若师尊当真动怒,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轻盈得宛若春日掠过花丛的蝶翼,细碎而悦耳。紧接着,一名身着蓝白短裙的少女翩然跑入,她身形窈窕,裙裾飞扬间漾起层层涟漪,宛若初绽的莲瓣。她肌肤胜雪,在殿中朦胧的光线下仿佛笼着一层淡淡月华,清丽出尘。眉眼更是精致如工笔细描,一双杏眸清澈如水,流转间仿佛盛着星子,漾满不谙世事的天真与灵动。她唇角轻扬,那笑意如春风拂过湖面,瞬间点亮了整个大殿。
少女开口时,声如清泉击玉,又似檐角风铃轻摇,带着几分娇嗔几分关切:“师尊,您看您把师姐吓成什么样啦!脸色都白得像初雪,您老就发发慈悲,让师姐先回去整理梳洗一下吧?这一身尘土气息,实在叫人有些心疼呢。”
老者闻言,原本如寒潭般冷峻的脸色倏然柔和下来,目光落至少女身上时,仿佛春阳融化冰雪,眼底漾开一片难以化开的宠溺。然而当他再度转向姜诗雅时,目光骤然转冷,语气中复又凝起不容置疑的威严:“没听见你师妹的话吗?还不速速退下!”
姬炎静立一侧,将这短短几句对谈间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心中暗潮汹涌,难以平复。
他清晰地记得,昨日在封印之地初遇姜诗雅时的情景——她一身华服立于众村民之前,目光如刀,气势凌人,那般不可一世的傲然,仿佛天地皆不入其眼。可此刻在师尊面前,她竟如折翼之鸟,敛羽低头,连一句辩驳也说不出口,昔日锋芒尽数湮灭,只剩一身狼狈与黯然。
这般天壤之别,令姬炎不由得暗自唏嘘。他目光微敛,心底涌起一阵复杂的怜悯,同时也不禁对宗门内隐而不言的规则生出几分揣测与警惕。
而那位刚刚进殿的少女,看似灵动烂漫,语笑嫣然,一句“这一身尘土气息,实在叫人有些心疼呢”却说得轻巧如羽、尖细如针。那话语表面体贴,实则绵里藏针,字字皆是对姜诗雅居高临下的轻蔑。更不必说老者对她毫不掩饰的偏疼——方才面对姜诗雅时的严苛与冰冷,转眼化作似水温柔与宽纵,如此鲜明对比,宛如一出无声的戏,却在姬炎心中掀起惊澜。
大殿内表面波澜不惊的姬炎,胸中却如有惊雷滚过。这一刻,他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这宗门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纠缠与较量,远非表面那般庄重平静。古殿肃穆,琉璃瓦下暗流涌动;笑语温言之间,亦藏着他尚未看透的纠葛与机关。
“师尊,这位俊朗不凡的小哥哥是谁呀?”少女清亮的嗓音犹如玉珠落盘,尚在殿梁间袅袅回旋,她的人却已如一只轻灵的穿花蝴蝶,倏然掠过空中,翩然落定在姬炎身侧。
少女蓝白相间的裙摆,带着跃动后的余韵,如花瓣迎风轻扬。一双明澈眼眸宛若秋水含星,流转间光华熠熠,竟毫无怯意地将姬炎从上到下端详了一遍——那目光中既有孩童似的天真好奇,又掺着几分少女特有的狡黠与灵动,宛如暖阳下跃动的光点,照在人身上,莫名带来一丝温热的悸动。
姬炎被这突如其来的靠近扰得心神微漾,指尖无意识地收紧,攥住了衣袍。他自幼长于离歌城,见惯世家女子的矜持含蓄,却从未遇到过如此明媚鲜活的少女。她那大胆直白的注视非但不令人觉得冒犯,反透出一派坦荡自然的天真,让他原本微绷的心弦在不自觉间松弛了几分,只是耳廓却不受控制地微微泛红。
此时,老者将手中的青瓷茶盏轻轻搁在案上,杯底与木桌相触,发出一声清寂的微响。他徐徐起身,宽大的袍袖随风轻荡,步至雕花长窗前向外凝望。目光似穿越重重云霭,落向远山深处那片朦胧缭绕的雾霭之中,仿佛欲从那缥缈云气间,打捞起尘封已久的往事。
静默良久,老者才缓缓开口,语声里浸着几分沧桑与深远:“此子乃姬氏后人,与我姜氏一族……渊源颇深。”余音低沉,似藏无尽往事,一段未尽的旧时风云,皆在这一句轻叹中悄然苏醒。
“我叫姜若蓝,你谁呀?”姜若蓝歪着头,嘴角扬起一抹明媚如初阳的笑——那笑意宛若春日初绽的梨花,瓣上犹带清露,干净剔透,眼底却悄悄藏着一丝狡黠的光,仿佛正期待着什么有趣的回应。
姬炎闻声迅速凝神,端正神色,双手微握置于身侧,恭敬地躬身答道:“在下姬炎,自离歌城而来,家父姬元。此行欲往日月洞天与华莲寺,途经封印之地时有幸遇见姜姐姐,这才有缘踏入蓝梦山。”他语声清朗,措辞恭谨,俨然世家子弟风范。
姜若蓝眼睛蓦地一亮,像是窥见了什么不得了的趣事,转身几步轻跃至老者身边,牵起他的袖角轻轻摇晃,声音软糯带着娇憨:“师尊您瞧,姬炎哥哥人又俊、礼数又周到,不如就让他留下来陪我玩嘛?平日里总跟着师姐们修炼,闷都闷坏啦!”
“你这丫头,还是这么爱胡闹。”老者无奈摇头,手抚长须,眼中却漾开一片温慈,“一个姑娘家,整天没个正形,只晓得嬉戏玩闹,将来若走出宗门,遇上厉害角色,怕不是要吃亏的。”话虽似责备,语气却柔和如春风,分明藏不住宠爱。
“有姬炎哥哥在,我才不怕被人欺负呢!”姜若蓝扬起小巧的下巴,眼睛俏皮地一眨,话音里洋溢着全然的信任与几分天真的笃定——仿佛这位初见的小哥哥,已是她心中无所不能的守护者。
“休得胡闹。”老者神色蓦然转肃,方才的温和稍敛,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威仪,“为师对姬炎另有安排,岂容你随意儿戏。你先退下,莫要扰我正事。”
姜若蓝笑容微收,虽有些不情愿,却仍恭敬行礼:“是,弟子遵命。”起身时,她悄悄望向姬炎,飞快地吐了吐舌尖、眯起双眼,扮了个俏皮的鬼脸,这才转身跃出大殿。蓝白裙裾翩跹舞动,如蝶展翅,将她那份不染尘嚣的烂漫勾勒得淋漓尽致。人已远去,殿内却仿佛仍隐约回荡着她清灵的笑语,如风过铃动,余韵未绝。
姬炎望着姜若蓝翩然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由泛起一丝暖意,仿佛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荡开圈圈涟漪。然而这暖意尚未漫至心底,便骤然被老者那句“另有安排”打断。他眉间微微一蹙,如同晴空忽掠过一片薄云——这位看似慈和的师尊,仿佛早将一切纳入棋局,而自己,或许正是那枚悄然落定的棋子。
待殿内重归寂静,只余天光穿牖、尘埃轻舞,老者步履沉缓地走近。他那双曾望穿千山云霭的眼,此刻如古井映月,深邃而明澈,静静地落在姬炎身上。一声低沉而苍厚的话语,似自岁月深处传来,轻轻敲碎了满室宁静:“姬家小子,你为何执意要去那日月洞天与华莲寺?”
姬炎闻声垂首,指节无意识地收紧,方才因那少女而泛起的一丝明朗,顷刻间沉入凛然神色之中。他抬目之时目光清定如寒潭,语气恭谨却坚韧如竹:“晚辈承诺葬天前辈完成三件事。如今其一已了,尚余其二,须赴日月洞天与华莲寺。”言及“葬天”二字时,他眼中如有星火跃动,灼灼照人。
“小天这老小子……终究还是不肯消停。”老者轻吁一声,似叹似笑,那一声呼唤里载满了年深日久的怅惘与牵挂,犹如一阵风,吹动了记忆深处积尘的帘帷。他缓步踱至殿心,仰首望向穹顶交错层叠的雕梁,目光仿佛已穿越千载时光,回到某个血与火交织、笑与泪相融的遥远年月。“小天,你这手棋,如今是愈发深远莫测了啊……”他微微摇头,鬓边白发流转着清淡的银辉,如落满霜雪的松枝。随后他语锋一转,声音里添了几分沉厚与郑重:
“老夫姜善真,与你母亲灵凤夙,曾是年少贫贱之交。在那烽火连天、命如飘萍的乱世里……我们一同躲过追杀,共过生死。”
姬炎听到“灵凤夙”三字时,身躯猛地一震,仿佛一道无声惊雷劈入心底。他垂在身侧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指节根根绷出凛白。娘亲早逝,关于她的一切始终如雾中残影,模糊而遥远。如今乍闻眼前之人竟与娘亲有着深厚渊源,一股复杂情绪如潮涌起——既有猝不及防的震惊,亦有恍如隔世的亲切,就似干涸裂土忽逢甘霖,漫长黑夜中终于望见一豆灯火。
姜善真将他所有细微震动尽收眼底,目光中掠过一丝了然的温和,继续说道:“只是近来世道不宁,日月洞天与华莲寺表面清静无为,实则早已暗潮涌动。他们勾结域外势力,竟意图动摇上古封印——若放任不管,必致苍生陷劫、山河染血。”他语气渐转沉凝,周身散出一股渊渟岳峙般的威压,“既然你我有缘,我又与你母亲有旧,老夫便收你为亲传弟子,也算是对故人……有所交代。”
姬炎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自心口汹涌而起,顷刻间贯穿四肢百骸。激动与温暖汹涌交缠,几乎要溢出眼眶。他漂泊至今,从未敢想竟能遇见娘亲的故人,更未曾奢望能得此厚重机缘。多年独行的孤寂仿佛冰雪遇阳,悄然消融,一种久违的归属感如春风细雨,静静浸润他心中的每一处荒芜。
他再不多想,当即撩衣屈膝,郑重跪地,双手交叠额前,俯身行下三叩九拜之礼。声音因心潮翻涌而微带颤意,却字字清晰如玉石相击:“弟子姬炎,拜见师尊!定当恪守门规,勤修不辍——绝不辜负师尊厚望!”额头轻触冰冷地面,那一丝清寒反而让他更加清醒:这一切并非大梦,而是他命运真正的开始。
姜善真注视着姬炎恭敬的模样,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袖袍轻扬,一股温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将姬炎徐徐托起。几乎同时,一卷古朴的经卷自他袖中翩然飞出——卷面暗金纹路流转,似有生命般隐隐起伏,仿佛封印着某种沉睡的力量,最终稳稳落于姬炎掌心。
“你已修习姬家秘术‘六合八荒’,此乃通天彻地之无上法门,玄奥至深。若能真正悟透其意、融会贯通,自有开天辟地、扭转乾坤之威能,这秘术老夫便不再多传。”他语声微顿,目光如深潭映月,静静落在那卷经籍之上,续道:“但这卷‘龙行天下’功法,刚猛凌厉,气势如龙腾九霄,正合你如今道心坚定、矢志前行之态。望你善自参悟,以龙威助道途。”
姬炎双手恭接,指尖方才触及卷面,便感一股磅礴气息扑面而来,恍若真龙低吟、震荡心神。他不再多言,蓦然双膝跪地,郑重叩首。声音清朗似金石相击,字字铿锵,如有烈火燃烧其间:“弟子叩谢师尊传功法之恩!自今日起,必当时刻勤修,夙夜不懈。他日若需,愿为师尊、为宗门——万死不辞!”
“去吧。”姜善真微微颔首,目光既含期许,亦藏深意,仿佛已望见他未来漫长道途中的风雨。“先去寻你大师姐姜诗雅,她自会为你安排居所,熟悉宗门环境。”他语气忽转,声调中多了一分山岳般的凝重:“记住,为师每隔三月必亲考你的功法神通。若有半分懈怠——定不轻饶!”字字如钟磬长鸣,震人肺腑。
姬炎心头肃然,深知这既是严训,亦是厚望。他暗握经卷,于心中立誓:绝不辜负师恩,必将以血汗铸前路,以龙行证大道。
姬炎躬身一礼,姿态恭谨而庄重,随后转身缓步退出大殿。他的背影挺拔如松,步伐沉稳坚定,渐渐融进殿外流转的天光之中。
姜善真目送他远去,脸上那抹惯常的温和笑意如潮水般悄然褪去,目光逐渐转深,似两口千年古井,幽邃得望不见底。他静立良久,直至那身影彻底消失于视野尽头,才几不可闻地低语:“天道将变,星辰移位,风云欲起……这孩子,身负凤夙血脉,或许正是这乱世中……唯一的变数之钥。”话音极轻,如一片落叶坠入深潭,顷刻便被殿中无边的寂静吞没。
自踏入师门那一日起,姬炎便将血海深仇刻入魂魄,恨意如火,日夜灼心。那份执念不曾宣之于口,却被他尽数炼进每一次呼吸、每一招修行之中。寒冬时节,他赤足立于蓝梦山巅深雪之间,听朔风呼啸,任冰粒如刀刮过脸颊,唯有指尖运转的灵气凝实如磐,纹丝不动;盛夏炎午,他盘坐于炙烤如烙的青石台上,汗如雨下,沿紧绷的脊背沟壑纵横流淌,而他的目光始终锁在《龙行天下》的古卷字句之间,专注如铸。
星移斗转六载,春秋交替六回。他不见晨昏之娱,不闻世俗之喧,只感知着体内灵力日益磅礴汹涌,胸中信念之火愈烧愈烈——那火中有恨,亦有誓,如熔岩奔涌,从未有一刻止息。
姜善真无愧于“亲传师尊”之名,每三月一次的考核,雷打不动,严苛至极。有时是惊雷滚滚的暴雨之夜,老者身形如岳峙渊渟,屹立于狂风之中,袖袍翻飞间,数十道凌厉法术破空袭来,逼得姬炎于电光石火间接招化解,衣衫化作齑粉,全身皮开肉绽,亦不敢有半分懈怠;有时是在万籁俱寂的藏经阁深处,他只抛来一枚古朴玉简,命姬炎在一炷香内参透其中玄机,稍有滞涩,便是毫不留情的斥责。
可姬炎心中明白,师尊那冷峻眉峰之下,藏着一份何等深沉的期许。他曾在一场惨烈考核之后,隐约瞥见姜善真凝视着自己累累伤痕,眼底掠过一瞬极难察觉的柔和。只那一眼微光,便如暖流漫过心间,令他觉得所有严苛与疲惫,皆有了意义。
六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待姬炎蓦然回首,蓝梦山桃花已开谢六度。他几乎斩断了尘世一切往来,唯有姜若蓝仍不时提着竹制食盒翩然而至,在他清修的石洞外铺开绣花锦布,摆上清甜的花蜜糕与温润的灵茶,拉着他共看云海漫卷青峦,静听月下虫声与溪音合鸣。少女的笑语如泠泠清泉,暂洗他眉间积郁。
可这片刻宁和总是短暂。每当姜若蓝不经意间提起大师姐姜诗雅,姬炎脑海中便蓦然浮现那道清冷如雪的身影。六年来,她只在奉命试剑时与他相见,剑招精准凌厉,从无赘式,言语亦如寒冰坠地,不见半分温度。即便他神通突破、修为大进,也不过换得她口中一句淡如薄烟的——“尚可”。
这一日,竹屋外再度响起姜诗雅熟悉的脚步声。她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依旧听不出半分情绪:“师尊召你入殿。”
姬炎缓缓收功,指尖流转的灵力如潮水般悄然敛入经脉。他抬首远望,目光穿过缭绕的云霭,落向那座六年未曾踏足的白玉殿——它巍然矗立于朝阳之下,琉璃瓦泛着冷冽寒光,像一柄悬于天地间的古剑,沉默,却凛冽逼人。
心口蓦地一颤,不是突破时的欣喜,而是某种沉坠般的预感,如阴云悄拢,风雨将至。他无声地攥紧掌心,眼底情绪翻涌,又迅速归于平静。六年光阴如水,静修的日子终究到了尽头,他终于要走出这片天地,重新踏入波澜汹涌的九渊。
步入白玉殿的刹那,连风都仿佛凝滞。殿宇高阔,空旷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荡起细微回音。八道苍老的虚影与端坐正中姜善真,如九座沉默的山峦,威压弥天极地。姜善真眉宇间不见往日温和,唯有深沉的凝重,周身气息沉若渊海,压得人寸步难行。
姬炎不自觉地屏息,垂于身侧的手悄然握紧。这殿中的气氛,比考核更严峻,比生死之战更令人窒息。他抬首迎向那些目光,知道命运的齿轮,终于要重新转动。
“姬儿!”,姜善真的声音如玉石相击,清越而深沉,骤然划破殿中寂静,在空旷高阔的梁柱间悠悠回荡,一字一字,清晰入心。
“你抬头看——”他抬手微扬,姿态间自有一派渊渟岳峙的威仪,“这八尊虚影,皆是坐镇八方的封印守护者。”
姬炎应声抬头,只见八道朦胧却威严的身影如岳临渊,气息浩瀚,与师尊同出一源,却又各镇一方。他们仿佛自远古便守候于此,承载着无人知晓的重量。
“我们九人,各镇守一处上古封印。”姜善真语气沉凝,每一个音节都似承载千钧,“为师所守,正是那第三封印。”他略作停顿,目光如深潭定定落在姬炎脸上,“封印若破,则山河崩摧、生灵涂炭,世间浩劫……再无转圜。”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雷贯耳,震得姬炎心神俱凛,“姬儿,今日唤你前来,就是要你记住——若那一日真的来临……望你能执起手中之剑,护住天下苍生。”
这番话如天钟撞响,重重敲在姬炎心间。他望着师尊从未如此郑重的眼神,胸口仿佛被什么压住,沉得几乎喘不过气。尽管他尚未完全明白封印背后所牵扯的惊天秘辛,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丝一缕的万古重担。
一股炽热骤然涌上喉头,姬炎猛地握紧双拳,抱拳躬身时脊背挺得笔直,如松如剑,声音铿锵似铁,掷地有声:“弟子姬炎,谨遵师命!他日若祸乱降临,定当以手中剑,护天下人!”
姜善真凝视着姬炎坚决如铸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宽慰,如流星掠过夜穹,转瞬又被更深沉的忧虑覆盖。他轻轻挥了挥手,语气轻缓却不容置疑:“是时候了……去做你该做之事,完成你对小天的承诺。”
姬炎再度深深叩首,礼毕起身,肃然退出大殿。
回到竹屋,姬炎推开虚掩的门扉,缓步走入。室内清寂依旧,他的心潮却如云海翻腾,再难平静。六年了,整整六年——昔年那个只知背负血海深仇、孤绝前行的少年,已在岁月淬炼间蜕变为心系苍生的修行之人。蓝梦山中的一草一木、一朝一夕,早已如滴水穿石,无声浸润他的魂灵,成为他心中另一个……不可割舍的故乡。
他正收拾行囊,窗外忽传来一声低鸣,既熟悉,又透着几分陌生。姬炎心头微动,快步走出院门,下一刻,却蓦地怔在原地——那是他曾并肩而行的獍兽,如今竟已蜕变得魁伟雄健,往日黑棕的毛发尽数褪去,通体淡金鬃毛如披霞光,在日照下流转熠熠辉泽。更令人心惊的是,它周身隐约浮动着明暗交织的天地符文,如大道自然显化,每一呼吸间皆有细碎灵光循纹游走,宛若星辰明灭,玄妙不可方物。
“这些年来,它常随鲲鹏瞰云起云落,伴古龙聆听山河浅吟……倒也沾染了不少上古神蕴。”一道清越嗓音自竹门边响起。
姬炎蓦然回首,只见姜若蓝不知何时悄然倚立门边,手捧一屉锦盒,眼底笑意如山桃初绽,清艳中却藏着一痕难以捕捉的黯淡。她轻声道:“它定是知晓你将远行,才特意赶回来,与你同行。”说罢走上前,将手中锦盒递给姬炎:“我做了些花蜜糕,带着路上吃,小师弟!”
姬炎接过食盒,指尖触及盒面温热的刹那,心头似被什么轻轻熨过。他不由扬唇失笑:“顽皮,论年纪,我可是你师兄。”可话音未落,目光却落进她微微泛红的眼眶里,终是渐转郑重,一字一句道:“师妹,待我了却枷锁,定当归山。再陪你……看云雾漫青峦。”
姬炎朝姜若蓝深深一揖。
姜若蓝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攥紧衣角,声线里压着一丝哽咽:“你这一走,山中不知要冷清多少……师妹,师妹是会难过的。”她轻轻道,“只望你一路珍重,早日……归来。”
山风拂过,撩起她额前碎发,亦吹落一滴悬睫之泪,悄无声息,没入尘土。
不远处的峰顶,一道清冷的身影默然伫立,衣袂在风中轻轻拂动。姜诗雅凝望着那道即将远行的身影,唇边无声地浮起一缕叹息,心中低语:“愿师弟,一路坦途,前路无阻,早日……归来。”话音极轻,才出口便被山风卷散,飘零于苍茫云海之间。六载岁月如流水,她表面严苛、不苟言笑,却在无数个晨昏交替间,亲眼见证姬炎那豁出命的修行。那一份不曾言说的牵挂,早已如藤蔓悄生,缠绕心间。
姬炎轻轻拍了拍姜若蓝的肩膀,动作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他转身走向静立一旁的獍兽,利落地翻身而上。才刚坐定,那灵兽竟似与他心意相通,蓦地昂首向天,发出一声穿云裂石的长啸——声如惊雷滚过天际,震得整片山谷回响不绝。群鸟惊飞,扑簌簌地掠过长空,如同挥别的千言万语,在湛蓝天幕中划出缭乱的痕迹。
下一刻,淡金色的灵光自獍兽周身迸发,灿烂如旭日初升,幻作一道流光溢彩的金虹冲天而起。姬炎稳坐其背,冲破层层流云,身影迅速化作天际的一粒光点,向着远方疾驰而去。
风声呼啸过耳,蓝梦山熟悉的轮廓在视野中逐渐收敛,最终凝成青色淡淡的一抹,淹没于苍茫云海之间。姬炎眸光澄澈,心如明镜。六年苦修,于此刻圆满,亦于此刻重启。前路或许荆棘密布,危机暗藏:封印之谜、母亲之愿、血海深仇……一切都等待着他去揭开、去实现、去偿还。
蓝梦山上,已有等他归来之人,已有牵挂他之心。这份羁绊虽无形,却将成为照亮漫漫长夜的一盏灯,化作他前行路上最坚不可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