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宇澄赞同陈木的想法。

  于是两人随便吃了点东西,又立刻出发。

  狂奔一夜。

  天快亮时,抵达又一个驿站。

  连续一天一夜不间断的狂奔,即使是赤屠和照夜玉狮子这两匹千里良驹,也到了极限。

  四条腿都在微微打战,鼻孔里喷出的气息都带着一丝血腥味。

  “辛苦你们了,先在这里好好歇着。”

  陈木拍了拍赤屠的脖子,感受着它皮肤下滚烫的温度。

  桀骜不驯的烈马,在经历了这一路的风驰电掣后,眼中竟也流露出一丝疲惫与温顺。

  “这个驿站没问题,他们见过赵德,两个多时辰前从这里经过。”

  余宇澄检查完后走出来。

  这是个好消息。

  他们和赵德之间的距离在缩短。

  “余将军,还扛得住吗?”

  陈木看向余宇澄。

  余宇澄今年40岁,以京城上将军这个官职来说,相当年轻,可以说是青壮有为。

  但肯定没法和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相比。

  此时他神色还算淡然,但眼球里布满血丝,头发被汗水打湿成一缕一缕地贴在头皮上,声音哑得像是破风箱。

  “还早着呢。”

  余宇澄不在乎地抓了抓头发,“当年我在西蜀边军历练时担任过传令官,八百里加急的军情,送过不下十次。”

  “好汉不提当年勇。”陈木道。

  余宇澄一愣,笑骂道:“你说我老?”

  “余将军,这事勉强不得。”陈木诚恳劝道,“我一个人追上去,杀了赵德,在前面等你,也是一样的。”

  不然一会人没追到。

  自己累死在半路。

  那可太冤了。

  “不必担心,我心里有数。”余宇澄笑笑,“我可不是老汤,若真的坚持不下去,我会停下的。”

  “那就好。”

  话到这个份上,陈木也不再劝。

  他们草草吃了点东西,留下银子和口信,让驿站的人照顾好赤屠马和照夜玉狮子,等待后面的李若薇他们过来接。

  然后换上两匹驿马,再次上路。

  这驿马虽然远不如赤屠和照夜玉狮子神骏,但胜在体力充沛,足以支撑他们奔赴下一个站点。

  官道在夜色中向前延伸,仿佛一条没有尽头的黑色丝带,通向未知的黑暗。

  马蹄声单调而急促,与呼啸的风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某种乐曲。

  ……

  与此同时。

  千里之外,南虞京城。

  皇宫,御书房。

  檀香袅袅,从一个三足鼎立的铜炉中升起,在空气中盘旋、弥散。

  灯火通明,将墙壁上悬挂的山河舆图,照得纤毫毕现。

  身穿明黄龙袍的皇帝坐在宽大的紫檀木龙椅之上,手中捏着三封刚刚飞鸽传来的战报。

  薄薄的信纸,在他的指间,却仿佛有千钧之重。

  第一封战报,来自赵德。

  信上的字迹潦草而惊恐,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绝望的气息,仿佛要从纸面上溢出。

  “嬴无双亲率百万大军南下,肃马守军临阵叛变,斩杀童宝,肃马已破,北境尽失……”

  皇帝的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薄薄的信纸,在他手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他将信放下,又拿起了第二封。

  这封信,来自汤仁牧。

  信上的字迹苍劲有力,铁画银钩,一如其人。

  “嬴无双率军来犯,臣等拼死抵抗,幸得天佑,已将其击退。然我军伤亡惨重,兵力枯竭,恳请陛下,速派援军。”

  第三封,依然是汤仁牧所写,但有余宇澄的签名。

  信上的内容,更加详尽,将整个肃马城之战的来龙去脉,包括童宝的生死,都清晰地呈现在皇帝面前。

  皇帝的目光在信纸上缓缓移动,眼中神色也随之变幻不定。

  许久,他才将信放下,抬起头,看向站在身旁的老太监。

  “一方说北境已失,一方说守城大捷,你觉得,哪方是真,哪方是假?”

  名叫魏伴的老太监,须发皆白,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但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一丝精明的光芒。

  他躬着身子,仿佛一截枯木,沉思良久,才声音沙哑地回答道:

  “回陛下,老奴以为,两方都是真的。”

  “哦?”

  皇帝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嘴角噙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赵德所言,是他眼中所见之‘真’。二十万大军溃败于前,他惊慌失措,以为北境已失,在情理之中。”

  “汤将军所言,亦是他眼中所见之‘真’。他身在肃马,亲历血战,击退强敌,自然是大捷。此事,谅他不敢犯欺君之罪。”

  “只是……”

  老太监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像一阵耳语。

  “只是这真与真之间,究竟隔了多少私心,恐怕……只有当事之人才清楚了。”

  “说得好。”

  皇帝点了点头,他端起桌上的茶盏,轻轻吹了吹上面的热气,却没有喝。

  “那依你之见,朕,该信谁?”

  “陛下乃天子,自有圣断,老奴不敢妄言。”

  老太监将自己的身子,躬得更低了,几乎要贴到地面。

  “不过……”

  他声音中带上了一丝悲切,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无论战局如何,童宝他……终究是为国捐躯了。”

  “他自幼便侍奉在陛下身边,忠心耿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如今惨死于武夫之手,若是不能为他讨回一个公道……”

  “只怕……会寒了天下臣子的心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竟是流下了几滴浑浊的眼泪,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只有那袅袅的檀香,在空气中,无声地盘旋着,仿佛一只窥探人心的眼睛。

  皇帝将茶盏缓缓放下,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

  “你说得对。”

  他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出喜怒。

  “童宝,为朕挣了不少钱。”

  “他的死,朕,自然会为他做主。”

  老太监闻言,身体微微一颤,将头埋得更深了。

  “只是……”

  皇帝的语气,陡然一转。

  “北境,还有那二十万大军,终究是没了啊。”

  闻言,老太监大惊失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磕头。

  “陛下圣明烛照,不日王师北指,必能光复河山!”

  皇帝没接话,目光再次落在了那三封战报之上。

  “宣赵德和余宇澄进京受审。”

  “朕倒要问个清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魏伴老太监出了御书房,脸上的悲切、惶恐和卑微顿时消失无踪,若非额头上的红印和眼角的泪花还在,仿佛刚刚那些生动的情绪,都是幻象。

  他面无表情地招来传旨太监,道:“速宣赵德……罢了,赵德机灵,此时应该已在路上。宣余宇澄进京。”

  “公公,用皇鸽吗?”

  “用驿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杀敌换媳妇?我一人屠城!,杀敌换媳妇?我一人屠城!最新章节,杀敌换媳妇?我一人屠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