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京市的玉兰花沿着长安街铺成雪白的云带,可比花香更浓郁的,是弥漫在城市每个角落的欢腾。地铁大屏循环播放着熵公司总部被查封的画面,穿制服的执法人员搬走最后一箱违法实验数据时,屏幕前的乘客突然爆发出掌声,有人举着手机录像,喊着“终于结束了”,泪水顺着皱纹滑进口罩。
街角的报刊亭前,老板把印着“熵公司倒台”的号外堆成小山,红色的标题在阳光下灼眼。几个刚放学的中学生挤在亭前,其中一个戴着旧款助听设备的男孩突然跳起来:“我爸说,星火科技的‘灵枢’能治好我的耳朵!”他的声音带着漏风的含糊,却让周围的人都笑出了眼泪。
星火科技总部的玻璃幕墙外,新挂的巨幅海报还带着油墨味——画面上没有冰冷的机器,只有三张笑脸:雷罡举着升级后的义肢比“耶”,偏远山区的女孩通过终端触摸虚拟星空,老医生戴着神经接驳器进行远程手术。海报下方的“科技为炬,星火燎原”八个字,被春风吹得微微颤动。
“陆总,龙兴科技的张总到了,说要谈第三代终端的量产合作。”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陆云的沉思。他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排队申请体验“灵枢”技术的人群,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金属吊坠——那是林默生前常用的 U盘,外壳上刻着极小的“周”字,是周岚当年亲手打磨的。
会议室里,龙兴科技董事长张启明正对着全息屏翻看数据,花白的头发梳得整齐,手指在“灵枢”技术的神经映射图谱上滑动:“老林当年总跟我说,技术该像水,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你们做到了。”他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当年远建科技散了后,我总觉得对不起周岚,现在总算能安心了。”
林建国端着两杯茶走进来,陶瓷杯壁上印着的梧桐叶图案已经褪色——那是 1987年远建科技的纪念品。“老张,这杯茶敬你。”他将茶放在张启明面前,“要不是你把龙兴的生产线腾出来,‘星火’终端哪能这么快送到山里孩子手上。”
陆云看着两位老人的身影,突然想起林默生前说的话:“真正的科技不是孤胆英雄,是一群人的并肩。”三个月前熵公司倒台时,星火科技的技术团队不足三十人,是张启明连夜调来了五十名工程师,林建国打开了林默的实验室,苏茜联络了全球的公益组织,才让“灵枢”技术在最短时间内落地。
“雷罡呢?又去测试新义肢了?”张启明的声音拉回陆云的思绪。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就被推开,雷罡大步走进来,金属义肢在灯光下泛着哑光,指尖还沾着机油。“张总,你看这个!”他举起右手,义肢的手指灵活地拿起桌上的钢笔,在纸上写下“星火燎原”四个字,笔画流畅得几乎看不出是机械操作。
“这是第四代‘灵枢’义肢,神经响应延迟降到了 0.01秒。”雷罡的语气里藏不住骄傲,他活动着肩膀,“上次去西北搜救熵公司残余势力,这玩意儿帮我扒开了坍塌的废墟,救了三个村民。”他顿了顿,声音软了些,“要是当年有这技术,我战友的腿也不会……”
林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陆云知道,雷罡的战友在熵公司的非法实验中失去了双腿,这也是他加入“星火安全队”的原因。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雷罡的义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星火。
“对了陆总,教育厅刚发来反馈。”苏茜抱着平板走进来,浅蓝色的职业装袖口沾着咖啡渍,显然又是熬夜整理数据,“云南独龙江乡的小学,昨天用‘星火’终端上了第一节太空课,孩子们通过神经接驳器‘站’在火星上,有个男孩说长大要当宇航员。”
平板的全息屏上,立刻浮现出孩子们的笑脸。画面里,穿民族服饰的小男孩戴着轻量化终端,眼睛瞪得圆圆的,伸手去触碰虚拟的火星岩石,终端的微光映在他黝黑的脸上。“他们以前连天文望远镜都没见过。”苏茜的声音带着哽咽,“现在能亲手‘触摸’木星红斑,能跟着北大的教授学甲骨文。”
陆云的目光落在画面角落的旧黑板上,上面用粉笔写着“星火”两个大字,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倔强的力量。他想起林默生前的愿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看见世界”,现在这个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医疗那边呢?远程手术系统运行得怎么样?”陆云问道。
“很顺利!”苏茜调出另一份数据,“上周三,协和医院的李教授通过‘灵枢’系统,给西藏那曲的一位先心病患儿做了手术。手术时长比传统方式缩短了 40%,患儿现在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她点开手术录像的片段,画面里,李教授戴着神经接驳器,手指在虚拟操作台上游走,远在千里之外的机械臂精准地夹起手术针,缝合的伤口整齐得像艺术品。
林建国看着画面,突然笑了:“周岚当年做第一台神经干扰器时,总说‘技术要暖,要带着人的温度’。现在你们做的,就是她想做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正是周岚的实验笔记,“这上面写着,2001年她去山区义诊,看到一个聋哑女孩用手语说‘想听听鸟叫’,回来后就熬了三个月夜,改了七版神经听觉方案。”
陆云接过笔记本,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画着简易的听觉神经映射图,旁边写着“要让声音有温度”。他突然明白,“灵枢”技术能迅速被人们接受,不是因为它有多先进,而是因为它藏着这样的温柔——不是冰冷的代码,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
下午三点,星火科技的全球发布会在京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场外,来自二十三个国家的记者举着相机,镜头对准入口处的“星火”标志——那是由无数细小的光点组成的火焰图案,每个光点都代表一段被技术温暖的故事。
陆云站在后台,整理着西装领带。苏茜递过来一杯温水:“别紧张,全球有十亿人在看直播,他们都在等‘灵枢’的未来。”雷罡拍了拍他的肩膀,义肢传来沉稳的力量:“放心,安全队已经扫清了所有隐患,熵公司的余孽翻不起浪。”
林建国走过来,将那个刻着“周”字的 U盘塞到陆云手里:“带着这个,就像老林和周岚都在。”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当年远建科技的发布会,周岚也是这样紧张,手心全是汗。”
陆云握紧 U盘,冰凉的金属外壳传来安心的触感。当灯光暗下来,他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聚光灯瞬间打在他身上,台下的掌声像潮水般涌来。他看向观众席,林建国、张启明、苏茜、雷罡坐在第一排,眼里满是期待。
“大家好,我是陆云。”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也传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谈复杂的技术参数,只想给大家看几个画面。”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全息屏亮起。首先出现的是雷罡,他正在教一个失去手臂的小男孩使用义肢,男孩的手指第一次抓住皮球时,两人都笑出了眼泪;接着是云南的教室,孩子们通过终端“走进”敦煌莫高窟,虚拟的飞天壁画在他们身边流转;然后是西藏的医院,术后的患儿对着镜头挥手,眼里闪着光。
“这些画面,是‘灵枢’技术的全部意义。”陆云的声音带着力量,“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公司的私有财产,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熵公司曾想把它变成控制他人的武器,但我们证明,科技的本质是守护。”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有记者擦着眼泪,有人举着写有“谢谢星火”的牌子。陆云等掌声平息,继续说道:“今天,我宣布一个决定——星火科技将开放‘灵枢’终端的底层代码,邀请全球的开发者、科学家、公益组织加入我们。”
他按下手中的控制器,屏幕上出现了代码库的界面,绿色的字符像溪流般滚动:“我们设置了‘星火基金’,支持所有为普惠而做的技术创新。无论是帮助残障人士的义肢升级,还是偏远地区的教育设备改良,只要是为了让更多人被温暖,我们都全力支持。”
会场瞬间沸腾了!记者们纷纷站起来提问,闪光灯亮成一片。陆云看着台下的景象,突然想起林默生前说的“星火燎原”——此刻,那些散落在全球的善意与智慧,正因为“灵枢”技术,汇聚成熊熊燃烧的火焰。
发布会结束后,林建国第一个走上前,拍了拍陆云的肩膀:“林默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他的眼里闪着泪光,“老周也会的,她当年总说,技术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被爱。”
陆云笑了笑,将 U盘递回给林建国:“这不仅仅是我的功劳,是所有相信科技普惠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雷罡带着安全队出生入死,是苏茜熬夜整理数据,是张总敞开生产线,是每个普通人的信任,才让星火能燎原。”
苏茜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走过来说:“陆总,这是刚收到的合作申请,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合作,有世界卫生组织的医疗项目,还有非洲的公益组织,想把‘星火’终端送到难民区。”报告上贴满了便利贴,每一张都写着具体的需求,有的画着小小的爱心,有的写着“加急”。
雷罡也走了过来,他的义肢上沾着点灰尘,显然是刚从安全队的驻地赶来:“刚收到消息,我们在南美抓获了熵公司的核心研究员,缴获了他们剩下的实验数据。另外,安全队已经在全球七个地区建立了工作站,帮当地清理残余势力,保护民众安全。”他活动了一下义肢,“这玩意儿现在可是我的得力助手,昨天还帮一位老人搬了家。”
就在这时,陆云口袋里的“星火”终端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微光,柔和的光晕在地面上投射出复杂的波纹。紧接着,“灵枢”的声音响起,不再是平时的机械合成音,而是带着一丝细微的波动:【紧急通知:检测到来自外太空的神秘信号,坐标位于银河系猎户座旋臂,疑似智慧生命发出的定向电波,信号包含重复数学序列】。
所有人都愣住了。林建国手里的笔记本“啪”地掉在地上,张启明扶了扶眼镜,眼里满是震惊。雷罡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通讯器,苏茜则立刻打开平板,调出信号接收界面——屏幕上,一串由 0和 1组成的序列正在反复跳动,呈现出完美的质数排列。
“这是……智慧生命的信号?”苏茜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陆云捡起地上的笔记本,指尖拂过周岚画的神经图谱,突然笑了。他看向窗外,夕阳正从城市的楼宇间落下,将天空染成金红色。那些散落的“星火”终端光点在城市上空亮起,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像一条通往宇宙的光带。
“老林总,”陆云举起手中的终端,微光映在他眼里,“当年周岚阿姨说,意识如宇宙,有可见的星辰,亦有不可探的边界。现在,或许我们要去看看边界之外的世界了。”
林建国看着终端上跳动的信号,突然想起周岚生前的话:“星火不仅要照亮地球,还要照亮宇宙。”他捡起地上的笔记本,眼里闪着光:“好啊,我们接着老周和老林的路走下去,让‘星火’的光,走得更远。”
雷罡握紧了拳头,义肢的金属关节发出轻微的声响:“安全队随时准备出发,不管是地球还是太空,我们都能守护!”
苏茜已经开始在平板上记录数据,指尖飞快地敲击:“我立刻联系国家天文台,申请联合解码信号。另外,开放代码库的公告可以加一条——欢迎全球天文学家加入‘星火宇宙计划’。”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星火”标志上,将“科技为炬,星火燎原”八个字照得格外明亮。陆云知道,这场关于科技与爱的故事,从来没有终点。从周岚的神经干扰器,到林默的记忆编码,再到今天的“灵枢”技术,那些散落的星火,终于汇聚成燎原之势。
而此刻,来自猎户座的神秘信号,正像一颗新的火种,落在这片燃烧的草原上。未来的路或许充满未知,但陆云看着身边并肩的伙伴,看着城市上空流转的光点,突然无比坚定——只要科技带着温度,只要人心连着人心,无论走到哪里,星火都不会熄灭。
夜色渐浓,京市的星空渐渐亮起。“星火”终端的微光与星光交织在一起,在天际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而那张网的尽头,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正带着未知的问候,缓缓靠近。
街角的报刊亭前,老板把印着“熵公司倒台”的号外堆成小山,红色的标题在阳光下灼眼。几个刚放学的中学生挤在亭前,其中一个戴着旧款助听设备的男孩突然跳起来:“我爸说,星火科技的‘灵枢’能治好我的耳朵!”他的声音带着漏风的含糊,却让周围的人都笑出了眼泪。
星火科技总部的玻璃幕墙外,新挂的巨幅海报还带着油墨味——画面上没有冰冷的机器,只有三张笑脸:雷罡举着升级后的义肢比“耶”,偏远山区的女孩通过终端触摸虚拟星空,老医生戴着神经接驳器进行远程手术。海报下方的“科技为炬,星火燎原”八个字,被春风吹得微微颤动。
“陆总,龙兴科技的张总到了,说要谈第三代终端的量产合作。”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陆云的沉思。他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排队申请体验“灵枢”技术的人群,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金属吊坠——那是林默生前常用的 U盘,外壳上刻着极小的“周”字,是周岚当年亲手打磨的。
会议室里,龙兴科技董事长张启明正对着全息屏翻看数据,花白的头发梳得整齐,手指在“灵枢”技术的神经映射图谱上滑动:“老林当年总跟我说,技术该像水,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你们做到了。”他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当年远建科技散了后,我总觉得对不起周岚,现在总算能安心了。”
林建国端着两杯茶走进来,陶瓷杯壁上印着的梧桐叶图案已经褪色——那是 1987年远建科技的纪念品。“老张,这杯茶敬你。”他将茶放在张启明面前,“要不是你把龙兴的生产线腾出来,‘星火’终端哪能这么快送到山里孩子手上。”
陆云看着两位老人的身影,突然想起林默生前说的话:“真正的科技不是孤胆英雄,是一群人的并肩。”三个月前熵公司倒台时,星火科技的技术团队不足三十人,是张启明连夜调来了五十名工程师,林建国打开了林默的实验室,苏茜联络了全球的公益组织,才让“灵枢”技术在最短时间内落地。
“雷罡呢?又去测试新义肢了?”张启明的声音拉回陆云的思绪。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就被推开,雷罡大步走进来,金属义肢在灯光下泛着哑光,指尖还沾着机油。“张总,你看这个!”他举起右手,义肢的手指灵活地拿起桌上的钢笔,在纸上写下“星火燎原”四个字,笔画流畅得几乎看不出是机械操作。
“这是第四代‘灵枢’义肢,神经响应延迟降到了 0.01秒。”雷罡的语气里藏不住骄傲,他活动着肩膀,“上次去西北搜救熵公司残余势力,这玩意儿帮我扒开了坍塌的废墟,救了三个村民。”他顿了顿,声音软了些,“要是当年有这技术,我战友的腿也不会……”
林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陆云知道,雷罡的战友在熵公司的非法实验中失去了双腿,这也是他加入“星火安全队”的原因。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雷罡的义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星火。
“对了陆总,教育厅刚发来反馈。”苏茜抱着平板走进来,浅蓝色的职业装袖口沾着咖啡渍,显然又是熬夜整理数据,“云南独龙江乡的小学,昨天用‘星火’终端上了第一节太空课,孩子们通过神经接驳器‘站’在火星上,有个男孩说长大要当宇航员。”
平板的全息屏上,立刻浮现出孩子们的笑脸。画面里,穿民族服饰的小男孩戴着轻量化终端,眼睛瞪得圆圆的,伸手去触碰虚拟的火星岩石,终端的微光映在他黝黑的脸上。“他们以前连天文望远镜都没见过。”苏茜的声音带着哽咽,“现在能亲手‘触摸’木星红斑,能跟着北大的教授学甲骨文。”
陆云的目光落在画面角落的旧黑板上,上面用粉笔写着“星火”两个大字,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倔强的力量。他想起林默生前的愿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看见世界”,现在这个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医疗那边呢?远程手术系统运行得怎么样?”陆云问道。
“很顺利!”苏茜调出另一份数据,“上周三,协和医院的李教授通过‘灵枢’系统,给西藏那曲的一位先心病患儿做了手术。手术时长比传统方式缩短了 40%,患儿现在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她点开手术录像的片段,画面里,李教授戴着神经接驳器,手指在虚拟操作台上游走,远在千里之外的机械臂精准地夹起手术针,缝合的伤口整齐得像艺术品。
林建国看着画面,突然笑了:“周岚当年做第一台神经干扰器时,总说‘技术要暖,要带着人的温度’。现在你们做的,就是她想做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正是周岚的实验笔记,“这上面写着,2001年她去山区义诊,看到一个聋哑女孩用手语说‘想听听鸟叫’,回来后就熬了三个月夜,改了七版神经听觉方案。”
陆云接过笔记本,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画着简易的听觉神经映射图,旁边写着“要让声音有温度”。他突然明白,“灵枢”技术能迅速被人们接受,不是因为它有多先进,而是因为它藏着这样的温柔——不是冰冷的代码,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
下午三点,星火科技的全球发布会在京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场外,来自二十三个国家的记者举着相机,镜头对准入口处的“星火”标志——那是由无数细小的光点组成的火焰图案,每个光点都代表一段被技术温暖的故事。
陆云站在后台,整理着西装领带。苏茜递过来一杯温水:“别紧张,全球有十亿人在看直播,他们都在等‘灵枢’的未来。”雷罡拍了拍他的肩膀,义肢传来沉稳的力量:“放心,安全队已经扫清了所有隐患,熵公司的余孽翻不起浪。”
林建国走过来,将那个刻着“周”字的 U盘塞到陆云手里:“带着这个,就像老林和周岚都在。”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当年远建科技的发布会,周岚也是这样紧张,手心全是汗。”
陆云握紧 U盘,冰凉的金属外壳传来安心的触感。当灯光暗下来,他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聚光灯瞬间打在他身上,台下的掌声像潮水般涌来。他看向观众席,林建国、张启明、苏茜、雷罡坐在第一排,眼里满是期待。
“大家好,我是陆云。”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也传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谈复杂的技术参数,只想给大家看几个画面。”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全息屏亮起。首先出现的是雷罡,他正在教一个失去手臂的小男孩使用义肢,男孩的手指第一次抓住皮球时,两人都笑出了眼泪;接着是云南的教室,孩子们通过终端“走进”敦煌莫高窟,虚拟的飞天壁画在他们身边流转;然后是西藏的医院,术后的患儿对着镜头挥手,眼里闪着光。
“这些画面,是‘灵枢’技术的全部意义。”陆云的声音带着力量,“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公司的私有财产,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熵公司曾想把它变成控制他人的武器,但我们证明,科技的本质是守护。”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有记者擦着眼泪,有人举着写有“谢谢星火”的牌子。陆云等掌声平息,继续说道:“今天,我宣布一个决定——星火科技将开放‘灵枢’终端的底层代码,邀请全球的开发者、科学家、公益组织加入我们。”
他按下手中的控制器,屏幕上出现了代码库的界面,绿色的字符像溪流般滚动:“我们设置了‘星火基金’,支持所有为普惠而做的技术创新。无论是帮助残障人士的义肢升级,还是偏远地区的教育设备改良,只要是为了让更多人被温暖,我们都全力支持。”
会场瞬间沸腾了!记者们纷纷站起来提问,闪光灯亮成一片。陆云看着台下的景象,突然想起林默生前说的“星火燎原”——此刻,那些散落在全球的善意与智慧,正因为“灵枢”技术,汇聚成熊熊燃烧的火焰。
发布会结束后,林建国第一个走上前,拍了拍陆云的肩膀:“林默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他的眼里闪着泪光,“老周也会的,她当年总说,技术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被爱。”
陆云笑了笑,将 U盘递回给林建国:“这不仅仅是我的功劳,是所有相信科技普惠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雷罡带着安全队出生入死,是苏茜熬夜整理数据,是张总敞开生产线,是每个普通人的信任,才让星火能燎原。”
苏茜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走过来说:“陆总,这是刚收到的合作申请,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合作,有世界卫生组织的医疗项目,还有非洲的公益组织,想把‘星火’终端送到难民区。”报告上贴满了便利贴,每一张都写着具体的需求,有的画着小小的爱心,有的写着“加急”。
雷罡也走了过来,他的义肢上沾着点灰尘,显然是刚从安全队的驻地赶来:“刚收到消息,我们在南美抓获了熵公司的核心研究员,缴获了他们剩下的实验数据。另外,安全队已经在全球七个地区建立了工作站,帮当地清理残余势力,保护民众安全。”他活动了一下义肢,“这玩意儿现在可是我的得力助手,昨天还帮一位老人搬了家。”
就在这时,陆云口袋里的“星火”终端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微光,柔和的光晕在地面上投射出复杂的波纹。紧接着,“灵枢”的声音响起,不再是平时的机械合成音,而是带着一丝细微的波动:【紧急通知:检测到来自外太空的神秘信号,坐标位于银河系猎户座旋臂,疑似智慧生命发出的定向电波,信号包含重复数学序列】。
所有人都愣住了。林建国手里的笔记本“啪”地掉在地上,张启明扶了扶眼镜,眼里满是震惊。雷罡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通讯器,苏茜则立刻打开平板,调出信号接收界面——屏幕上,一串由 0和 1组成的序列正在反复跳动,呈现出完美的质数排列。
“这是……智慧生命的信号?”苏茜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陆云捡起地上的笔记本,指尖拂过周岚画的神经图谱,突然笑了。他看向窗外,夕阳正从城市的楼宇间落下,将天空染成金红色。那些散落的“星火”终端光点在城市上空亮起,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像一条通往宇宙的光带。
“老林总,”陆云举起手中的终端,微光映在他眼里,“当年周岚阿姨说,意识如宇宙,有可见的星辰,亦有不可探的边界。现在,或许我们要去看看边界之外的世界了。”
林建国看着终端上跳动的信号,突然想起周岚生前的话:“星火不仅要照亮地球,还要照亮宇宙。”他捡起地上的笔记本,眼里闪着光:“好啊,我们接着老周和老林的路走下去,让‘星火’的光,走得更远。”
雷罡握紧了拳头,义肢的金属关节发出轻微的声响:“安全队随时准备出发,不管是地球还是太空,我们都能守护!”
苏茜已经开始在平板上记录数据,指尖飞快地敲击:“我立刻联系国家天文台,申请联合解码信号。另外,开放代码库的公告可以加一条——欢迎全球天文学家加入‘星火宇宙计划’。”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星火”标志上,将“科技为炬,星火燎原”八个字照得格外明亮。陆云知道,这场关于科技与爱的故事,从来没有终点。从周岚的神经干扰器,到林默的记忆编码,再到今天的“灵枢”技术,那些散落的星火,终于汇聚成燎原之势。
而此刻,来自猎户座的神秘信号,正像一颗新的火种,落在这片燃烧的草原上。未来的路或许充满未知,但陆云看着身边并肩的伙伴,看着城市上空流转的光点,突然无比坚定——只要科技带着温度,只要人心连着人心,无论走到哪里,星火都不会熄灭。
夜色渐浓,京市的星空渐渐亮起。“星火”终端的微光与星光交织在一起,在天际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而那张网的尽头,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正带着未知的问候,缓缓靠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灵枢:未来序列,灵枢:未来序列最新章节,灵枢:未来序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灵枢:未来序列,灵枢:未来序列最新章节,灵枢:未来序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