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秋末的风已带了刺骨的凉意,刮过揽月轩的梧桐树梢,落下几片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飘在青石板上。沈月娥坐在临窗的酸枝木圆桌旁,指尖刚触到桌上的青瓷茶杯,就被杯壁的凉意激得缩回手——方才门房送来的那个竹编小篮,就放在圆桌中央,像团暖融融的光,与这满室的清冷格格不入。
篮子是浅棕色的,编得格外精巧,篮沿缠着一圈米白色的棉绳,防止磨手。里面躺着三个布偶娃娃,一个是雪白色的小兔子,长耳朵上缝着粉色的缎带;一个是黄黑相间的小老虎,圆眼睛用黑琉璃珠嵌着,虎爪上还绣着小小的“福”字;还有一个穿粉色衣裙的小女孩,裙摆上缀着细碎的珍珠,一看就是用了心思的。最底下压着一双虎头鞋,鞋面是正黄色的软缎,绣着威风凛凛的虎头,虎须用金线勾勒,鞋底纳着细密的针脚,一看就知道是为学步的孩子准备的。
“这针脚……倒像是花了不少功夫。”沈月娥拿起那只小兔子布偶,指尖拂过兔耳朵上的缎带——是江南产的云锦,软得像云朵,她自己都舍不得用这么好的料子做衣裳。巧姐儿才六岁,手还那么小,怎么可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东西?
翠儿凑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姨娘,您看这虎头鞋的鞋底,还纳了防滑的纹路呢!肯定是有人特意教小姐做的,说不定……是二奶奶让做的?”
沈月娥没说话,把布偶放回篮子里。她的指尖还残留着云锦的柔软,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王熙凤为什么要让巧姐送这些?是单纯想示好,还是另有所图?前几日她还因为“抱子”的念头纠结,现在王熙凤就送来孩子的物件,这 timing 也太巧了。
她想起上次林知礼中毒,王熙凤虽然严惩了刘老栓,却没深究邢夫人;想起常嬷嬷总在她喝药时盯着,却在她差点滑倒时伸手扶了一把;想起潘金莲说的“让别人忙起来,无暇他顾”——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在脑海里盘旋,让她越来越不安。
“翠儿,去我妆奁里取那对赤金铃铛镯子。”沈月娥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再把我去年托人从湖州带回来的那对狼毫湖笔拿来,笔杆上刻着‘平安’二字的那对。还有,取一锭徽州的松烟墨,你去小厨房找刘婶要张干净的宣纸,拓几个麒麟送子的花样,一起包好。”
翠儿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姨娘是要给巧姐儿小姐回礼?”
“嗯。”沈月娥点头,指尖轻轻划过篮子边缘的棉绳,“礼尚往来,才不会落人口实。那对镯子是赤金的,分量不轻,既显诚意,也不会让人觉得我攀附;湖笔和墨是文房用品,符合巧姐儿小姐的身份;麒麟送子的花样,也算讨个吉利。”
翠儿连忙应下,转身去内屋收拾。沈月娥看着她的背影,又看向桌上的竹篮——篮子的把手处缠着一块小小的蓝布,布角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花,这是王熙凤陪房张妈妈的记号。她心里更确定了:这篮子里的东西,根本就是王熙凤安排的,巧姐儿不过是个幌子。
半个时辰后,翠儿提着一个描金的小盒子回来,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回礼。“姨娘,都准备好了。我这就给巧姐儿小姐送去?”
“等等。”沈月娥叫住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块叠得整齐的素色绢帕,帕角绣着半朵兰草,“把这个也带上,就说……是我亲手绣的,让巧姐儿小姐擦汗用。”她想了想,又补充道,“送过去的时候,别多说别的,就说多谢小姐的心意,姨娘很喜欢。要是小姐问起孩子,就说太医说还要等些日子,让小姐耐心等。”
翠儿接过绢帕,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转身快步走了出去。沈月娥坐在桌旁,拿起那只虎头鞋,轻轻放在掌心——鞋底的针脚密密麻麻,每一针都透着细心。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也给她做过虎头鞋,只是料子没这么好,针脚也没这么细。那时候母亲还在,她不用像现在这样,连收个礼物都要反复琢磨。
窗外的风又刮了起来,卷起几片落叶,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沈月娥把虎头鞋放回篮子里,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快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像一双双伸向天空的手。她知道,这平静的日子不会太久,邢夫人不会善罢甘休,那个幕后黑手也还在暗处盯着她。而王熙凤这看似善意的举动,说不定就是下一个陷阱的开始。
(二)
翠儿回来的时候,脸上带着笑意,手里的描金盒子空了。“姨娘,巧姐儿小姐可喜欢您送的礼物了!”她走到沈月娥身边,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小姐看到那对赤金铃铛镯子,眼睛都亮了,当场就戴在手上,还摇着给二奶奶看呢!二奶奶也笑了,说‘月姨娘有心了’。”
沈月娥点了点头,心里却没多少轻松:“巧姐儿还说什么了?”
“小姐问我,您肚子里的弟弟什么时候能出来,她说想跟弟弟一起玩。”翠儿笑着说,“我按您说的,跟小姐说还要等些日子,让她耐心等。小姐还拉着我的手,让我给您带话,说她做了个小布偶,等弟弟出来了,要亲手送给弟弟。”
沈月娥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暖了一下——巧姐儿的声音她见过几次,软软糯糯的,像刚出锅的糯米团子。她能想象出巧姐儿说这话时的样子,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孩童特有的纯真。可这份纯真,在这深宅大院里,又能保持多久呢?
“对了,姨娘,”翠儿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严肃,“我去荣禧堂的时候,看到邢夫人院里的王善保家的也在,她站在廊下,脸色不太好,好像在跟平儿姑娘说着什么。我走的时候,还看到王善保家的瞪了我一眼,眼神怪怪的。”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紧——邢夫人又在搞什么鬼?难道她知道了巧姐送礼物的事,又想从中作梗?
“你别管她,”沈月娥定了定神,对翠儿说,“以后去荣禧堂,尽量别跟邢夫人院里的人碰面,要是遇到了,也别跟她们说话,赶紧回来。”
翠儿连忙点头:“我知道了,姨娘。”
这时,常嬷嬷端着一碗刚炖好的银耳羹走了进来,放在桌上。她的目光扫过桌上的竹篮,又落在沈月娥脸上,语气比平时温和些:“姨娘,巧姐儿小姐送来的东西,老奴看了,都是些好物件,针脚细,料子也软,小姐有心了。”
沈月娥拿起勺子,轻轻搅动着银耳羹,没抬头:“嬷嬷也觉得巧姐儿有心?”
“可不是嘛。”常嬷嬷叹了口气,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的梧桐树,“巧姐儿小姐自小就善良,见着小猫小狗受伤了,都会哭着让二奶奶找兽医。二奶奶也疼小姐,小姐小时候的衣裳、玩具,都是二奶奶亲手挑的料子,让张妈妈做的。”她顿了顿,又说,“老奴跟着二奶奶这么多年,还没见过二奶奶对哪个孩子这么上心过。”
沈月娥握着勺子的手顿了一下——常嬷嬷这话,是在暗示王熙凤对巧姐的宠爱,还是在暗示她,如果把孩子交给王熙凤,也能得到这样的宠爱?
她抬起头,看向常嬷嬷:“嬷嬷跟着二奶奶这么久,觉得二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
常嬷嬷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她会这么问。过了片刻,她才缓缓开口:“二奶奶是个厉害人,管家有手段,对老爷忠心,对小姐更是没话说。只是……有时候太好强了,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难免会得罪人。”
沈月娥没再追问,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继续喝银耳羹。常嬷嬷的话,让她心里的“抱子”念头又活络起来——如果王熙凤真的能像疼巧姐一样疼她的孩子,那孩子至少能平安长大。可她又怕,王熙凤只是把孩子当成巩固地位的工具,一旦孩子没用了,就会弃之不顾。
夜里,沈月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巧姐儿戴着手镯的样子,想起王熙凤的笑容,想起邢夫人的算计,想起那个隐藏的黑手。无数个念头在脑海里盘旋,让她头疼欲裂。她轻轻抚摸着小腹,那里微微隆起,孩子偶尔会轻轻动一下,像是在安慰她。
“孩子,娘亲该怎么办?”她低声呢喃,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滴在枕头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既想保护孩子,又不想失去孩子;既想依靠王熙凤,又怕被王熙凤利用。这种两难的境地,让她几乎崩溃。
(三)
第二日清晨,沈月娥按例去荣禧堂给王熙凤请安。刚走进院门,就看到巧姐儿穿着一身粉色的衣裙,在廊下追着一只蝴蝶跑。看到沈月娥,她立刻停下脚步,笑着跑过来,手里还摇着那对赤金铃铛镯子,叮当作响。
“月姨娘!”巧姐儿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你看,这镯子真好看!我昨天戴着它睡觉的,都没摘下来!”
沈月娥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巧姐儿的头,语气放得格外温柔:“小姐喜欢就好。只是睡觉的时候要摘下来,不然硌到了就不好了。”
“知道啦!”巧姐儿乖巧地点点头,又拉着沈月娥的手,小声说,“姨娘,我昨天又做了个小布偶,是个小老虎,等弟弟出来了,我送给弟弟好不好?”
“好啊。”沈月娥笑了,心里的阴霾散去了些,“那姨娘先替弟弟谢谢小姐。”
这时,王熙凤从屋里走了出来,穿着一身石青色的缎面旗袍,领口绣着暗纹的凤凰。看到沈月娥和巧姐儿,她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月娥来了?巧姐儿,别缠着姨娘,姨娘怀着孕,不能累着。”
巧姐儿吐了吐舌头,松开沈月娥的手,跑回奶娘身边。王熙凤走到沈月娥面前,目光落在她隆起的小腹上,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审视,反而多了几分柔和,像看着巧姐儿时的样子。
“最近身子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王熙凤的语气也比平时温和些,“前几日让厨房给你炖的燕窝,还合胃口吗?”
“劳二奶奶挂心,妾身一切都好。”沈月娥微微屈膝行礼,“燕窝炖得很软烂,合妾身的胃口。”
“那就好。”王熙凤点了点头,又说,“巧姐儿这孩子,平时被我惯坏了,昨天给你送东西,没打扰到你吧?”
“小姐有心了,怎么会打扰。”沈月娥连忙说,“妾身还得谢谢二奶奶和小姐的心意。”
王熙凤笑了笑,没再多说,转身走进屋里。沈月娥跟在后面,心里却翻起了巨浪——王熙凤刚才的眼神,那种柔和,绝不是装出来的。难道她真的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期待?还是说,她只是想通过巧姐儿,让自己更信任她?
请安的时候,邢夫人也在,脸色不太好,看向沈月娥的眼神里带着几分敌意。沈月娥没理会,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听着王熙凤和邢夫人说话。邢夫人几次想提起巧姐送礼物的事,都被王熙凤不动声色地岔开了话题。沈月娥看在眼里,心里更清楚了:王熙凤这是在保护她,至少现在是。
请安结束后,沈月娥刚走出荣禧堂,就看到潘金莲站在廊下,手里拿着一个绣绷,上面绣着一朵盛开的牡丹。看到沈月娥,她笑着走过来:“姐姐这就走了?我还以为你要多待一会儿呢。”
“妹妹怎么在这里?”沈月娥有些意外。
“我来给二奶奶送新的花样子。”潘金莲晃了晃手里的绣绷,目光落在沈月娥身上,似笑非笑地说,“刚才看到巧姐儿小姐拉着你的手,笑得那么开心,看来姐姐和小姐很投缘啊。”
沈月娥知道潘金莲是在试探,便淡淡一笑:“小姐天真可爱,谁见了都会喜欢。”
“也是。”潘金莲点了点头,凑近了些,压低声音,“不过,姐姐可知,巧姐儿小姐送的那些布偶和虎头鞋,是二奶奶亲自盯着张妈妈做的?张妈妈是二奶奶从娘家带来的,最会做孩童物件,二奶奶还特意让张妈妈用了最好的料子,说不能委屈了姐姐肚子里的小主子。”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果然是王熙凤安排的!她又想起刚才王熙凤的眼神,心里的疑惑更深了:“妹妹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我消息灵通,姐姐又不是不知道。”潘金莲笑了笑,又说,“对了,我还听说,二奶奶前几日跟老太太说,等姐姐生了孩子,要请最好的奶娘,还要给孩子办个热闹的满月酒,让府里所有人都知道。”
沈月娥没说话,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王熙凤这么做,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孩子是她认可的,也是在向邢夫人示威。可这到底是真心,还是另一种算计?
(四)
接下来的几日,府里的气氛明显缓和了些。下人们见王熙凤对沈月娥的态度越来越好,对揽月轩也更加恭敬了,那些关于“灾星”的流言也彻底消失了。常嬷嬷对沈月娥的态度也软化了些,不再事事盯着,偶尔还会跟翠儿说些孕期该注意的事项。
沈月娥趁着这难得的平静,开始亲手给腹中的孩子缝制小衣和肚兜。她从箱子里找出以前攒下的软棉布,是最适合婴儿的料子,洗得发白,却格外柔软。翠儿在一旁给她打下手,穿针引线,偶尔还会跟她聊些府里的新鲜事。
“姨娘,您看这件小肚兜,绣上荷花好不好?”翠儿拿着一块粉色的棉布,上面画着简单的荷花轮廓,“夏天穿,又凉快又好看。”
“好啊。”沈月娥笑着点头,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给一件白色的小衣缝袖口,“只是别绣得太复杂,孩子穿着不舒服。”
两人正说着话,潘金莲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小纸包,里面装着些晒干的金银花。“姐姐,我给你送些金银花来,夏天泡水喝,能清热解暑,对孕妇也好。”
沈月娥接过纸包,道谢后请潘金莲坐下。翠儿给潘金莲倒了杯茶,便识趣地退了出去。
“姐姐最近倒是清闲,还有心思做针线。”潘金莲看着桌上的小衣和肚兜,笑着说,“看来府里的气氛好了,姐姐也能安心养胎了。”
“托妹妹的福。”沈月娥放下针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只是这平静,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姐姐倒是看得通透。”潘金莲放下茶杯,语气变得严肃些,“不过,姐姐也不用太担心。二奶奶现在对你这么上心,邢夫人就算想做什么,也得掂量掂量。而且,我听说老爷最近对姐姐也很关注,前几日还特意问起姐姐的身子状况。”
沈月娥愣了一下:“老爷问起我?”她和林老爷的关系一直很淡,林老爷很少主动问起她的情况,这次怎么突然关心起来了?
“是啊。”潘金莲点了点头,“我听书房的小丫鬟说,老爷前几日得了一幅前朝的古画,很高兴,在书房赏玩了半日。后来看到二奶奶递上去的府中账目,眉头皱了半天,不知道看到了什么。再后来,二奶奶提起姐姐的身子,老爷才笑了笑,让二奶奶多照顾姐姐。”
沈月娥心里一动——林老爷的态度转变,肯定和账目有关。难道他发现了账目的问题?还是王熙凤在他面前说了什么?
“对了,姐姐。”潘金莲又说,“我还听说,邢夫人最近和娘家走得很近,她娘家的侄子来了金陵,住在府里的外院,好像是来跟老爷谈生意的。只是不知道,这生意背后,有没有别的心思。”
沈月娥的眉头皱了起来——邢夫人又在搞什么?她娘家的侄子来谈生意,说不定是想借着生意的名义,插手府里的事。看来,这平静的日子,真的维持不了多久了。
潘金莲走后,沈月娥坐在桌旁,看着桌上的小衣和肚兜,心里又开始纠结“抱子”的念头。如果把孩子交给王熙凤,王熙凤肯定会尽全力保护孩子,邢夫人和那个幕后黑手也不敢轻易动手。可她真的能忍受骨肉分离吗?孩子长大后,会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世?会不会认她这个生母?
这些问题像针一样扎在她心里,让她坐立难安。她拿起那件绣了一半的荷花肚兜,手指轻轻拂过针脚,眼泪不知不觉就掉了下来——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五)
日子在平静与纠结中一天天过去,沈月娥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越来越不便。太医来诊脉时说,孩子很健康,胎位也很正,再过一个多月就能生了。听到这个消息,沈月娥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孩子能平安出生,紧张的是不知道生产后会面临什么。
这日傍晚,沈月娥正坐在灯下给孩子缝制一件小棉袄,翠儿在一旁给她打灯。忽然,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林老爷身边的长随林安,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和一个锦盒。
“月姨娘。”林安走进来,恭敬地行礼,“老爷晚间歇在书房,念及姨娘身子重,特意让小厨房炖了冰糖血燕,让姨娘趁热用了,早些安歇。”他说着,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盅热气腾腾的冰糖血燕,香气浓郁。
沈月娥愣了一下,连忙起身:“有劳林管家跑一趟,也替我谢谢老爷。”她和林老爷很少有这样的互动,林老爷突然这么关心她,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林安又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一支品相极佳的老山参,参须完整,色泽金黄,一看就价值不菲。“老爷还说,这是他前几日从一个老药农手里买来的老山参,让姨娘补补身子,生产的时候也能有力气。”
沈月娥看着那支老山参,心里却升起一股不安——林老爷的态度转变太突然了,之前对她不闻不问,现在却又送血燕又送人参,这背后肯定有原因。是王熙凤在他面前说了什么?还是他发现了账目的问题,想拉拢她?或者,这又是一个新的陷阱?
“林管家,”沈月娥叫住正要走的林安,语气尽量平静,“老爷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比如……府里的账目?”
林安愣了一下,眼神闪烁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姨娘多虑了,老爷一切都好。只是觉得姨娘怀着孕辛苦,才特意赏赐的。姨娘快用了血燕吧,凉了就不好吃了。”说完,他行了个礼,转身走了。
林安走后,沈月娥看着那盅冰糖血燕和那支老山参,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让翠儿拿来银针,小心翼翼地试了试血燕——银针没有变黑,看起来没问题。可她还是不敢喝,让翠儿把血燕和老山参都收起来,放在柜子最里面。
“姨娘,您怎么不喝啊?这是老爷特意赏赐的。”翠儿不解地问。
“我现在没胃口,等会儿再喝。”沈月娥敷衍道,心里却在反复琢磨——林老爷到底想干什么?他的关怀,是真心还是假意?如果是假意,那这血燕和老山参里,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夜里,沈月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潘金莲说的,林老爷看账目时皱了眉头;想起王熙凤对她越来越温和的态度;想起邢夫人娘家侄子的到来。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脑海里盘旋,让她越来越觉得,府里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而她,正站在这变化的中心,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她轻轻抚摸着小腹,心里暗暗发誓:不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她都要保护好自己和孩子。哪怕要付出再大的代价,她也要让孩子平安长大。
(六)
第二日清晨,沈月娥刚起床,就听到翠儿在院子里跟小丫鬟说话,语气带着几分紧张。她走出去,看到翠儿手里拿着一个小纸包,脸色发白。
“怎么了?”沈月娥连忙问。
“姨娘,您看这个。”翠儿把纸包递给沈月娥,声音发颤,“这是我早上收拾食盒的时候发现的,在血燕的炖盅底下,粘着这个纸包,里面是些白色的粉末。我用银针试了试,银针变黑了!”
沈月娥接过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些白色的粉末,细腻得像面粉。她用银针蘸了一点,放在火上烤了烤,银针果然变黑了——是毒药!
她的手猛地一颤,纸包掉在地上,粉末撒了一地。翠儿连忙蹲下身,想把粉末扫起来,却被沈月娥拦住了:“别碰!小心有毒!”
沈月娥看着地上的白色粉末,心里一片冰凉——林老爷送来的血燕里,竟然有毒!是林老爷自己要杀她,还是有人借林老爷的名义下毒?邢夫人?还是那个幕后黑手?
“姨娘,现在怎么办?”翠儿吓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要不要告诉二奶奶?”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告诉二奶奶。”她知道,现在还不知道是谁下的毒,如果告诉王熙凤,说不定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被王熙凤利用。“你先把这些粉末扫起来,用油纸包好,藏在床底下的暗格里。然后去把食盒和炖盅洗干净,别留下任何痕迹。”
翠儿连忙点头,小心翼翼地用扫帚把粉末扫起来,用油纸包好,藏进暗格里。沈月娥看着翠儿的动作,心里却翻起了巨浪——这府里,到底还有多少人想害她?她和孩子,到底能不能平安活下去?
这时,常嬷嬷端着洗脸水走了进来,看到沈月娥脸色苍白,连忙问:“姨娘,您怎么了?脸色这么不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沈月娥强装镇定,摇了摇头:“没什么,可能是昨晚没睡好。”她看着常嬷嬷,心里却在怀疑——常嬷嬷是不是也知道这件事?她是不是也参与了?
常嬷嬷没再多问,放下洗脸水就退了出去。沈月娥看着常嬷嬷的背影,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知道,她现在就像站在悬崖边上,稍微一步错,就会粉身碎骨。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谨慎,更加小心,等待最佳的时机,为自己和孩子谋一条生路。
(本集完)
第69集 《庆郎呵护暂专宠》 简单内容提示:
林老爷(庆郎)一反常态,开始频繁关怀沈月娥的孕期生活,赏赐不断,甚至可能连续数日宿在揽月轩,引得全府侧目。邢夫人嫉恨交加;王熙凤态度微妙,既乐见邢夫人吃瘪,又警惕沈月娥因此脱离掌控;赵姨娘等人更是酸意十足。林老爷的专宠将沈月娥推到了更耀眼的位置,虽暂时震慑了部分宵小,但也使她成为更明显的靶子,危机暗藏。沈月娥在短暂的受宠若惊后,迅速冷静下来,分析林老爷此举背后的真正原因,并思考如何利用这短暂的“专宠”为自己和孩子谋取最大利益。林老爷的突然呵护是福是祸?这会持续多久?沈月娥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盛宠”?这是否会影响她“抱子”的计划?
秋末的风已带了刺骨的凉意,刮过揽月轩的梧桐树梢,落下几片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飘在青石板上。沈月娥坐在临窗的酸枝木圆桌旁,指尖刚触到桌上的青瓷茶杯,就被杯壁的凉意激得缩回手——方才门房送来的那个竹编小篮,就放在圆桌中央,像团暖融融的光,与这满室的清冷格格不入。
篮子是浅棕色的,编得格外精巧,篮沿缠着一圈米白色的棉绳,防止磨手。里面躺着三个布偶娃娃,一个是雪白色的小兔子,长耳朵上缝着粉色的缎带;一个是黄黑相间的小老虎,圆眼睛用黑琉璃珠嵌着,虎爪上还绣着小小的“福”字;还有一个穿粉色衣裙的小女孩,裙摆上缀着细碎的珍珠,一看就是用了心思的。最底下压着一双虎头鞋,鞋面是正黄色的软缎,绣着威风凛凛的虎头,虎须用金线勾勒,鞋底纳着细密的针脚,一看就知道是为学步的孩子准备的。
“这针脚……倒像是花了不少功夫。”沈月娥拿起那只小兔子布偶,指尖拂过兔耳朵上的缎带——是江南产的云锦,软得像云朵,她自己都舍不得用这么好的料子做衣裳。巧姐儿才六岁,手还那么小,怎么可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东西?
翠儿凑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姨娘,您看这虎头鞋的鞋底,还纳了防滑的纹路呢!肯定是有人特意教小姐做的,说不定……是二奶奶让做的?”
沈月娥没说话,把布偶放回篮子里。她的指尖还残留着云锦的柔软,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王熙凤为什么要让巧姐送这些?是单纯想示好,还是另有所图?前几日她还因为“抱子”的念头纠结,现在王熙凤就送来孩子的物件,这 timing 也太巧了。
她想起上次林知礼中毒,王熙凤虽然严惩了刘老栓,却没深究邢夫人;想起常嬷嬷总在她喝药时盯着,却在她差点滑倒时伸手扶了一把;想起潘金莲说的“让别人忙起来,无暇他顾”——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在脑海里盘旋,让她越来越不安。
“翠儿,去我妆奁里取那对赤金铃铛镯子。”沈月娥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再把我去年托人从湖州带回来的那对狼毫湖笔拿来,笔杆上刻着‘平安’二字的那对。还有,取一锭徽州的松烟墨,你去小厨房找刘婶要张干净的宣纸,拓几个麒麟送子的花样,一起包好。”
翠儿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姨娘是要给巧姐儿小姐回礼?”
“嗯。”沈月娥点头,指尖轻轻划过篮子边缘的棉绳,“礼尚往来,才不会落人口实。那对镯子是赤金的,分量不轻,既显诚意,也不会让人觉得我攀附;湖笔和墨是文房用品,符合巧姐儿小姐的身份;麒麟送子的花样,也算讨个吉利。”
翠儿连忙应下,转身去内屋收拾。沈月娥看着她的背影,又看向桌上的竹篮——篮子的把手处缠着一块小小的蓝布,布角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花,这是王熙凤陪房张妈妈的记号。她心里更确定了:这篮子里的东西,根本就是王熙凤安排的,巧姐儿不过是个幌子。
半个时辰后,翠儿提着一个描金的小盒子回来,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回礼。“姨娘,都准备好了。我这就给巧姐儿小姐送去?”
“等等。”沈月娥叫住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块叠得整齐的素色绢帕,帕角绣着半朵兰草,“把这个也带上,就说……是我亲手绣的,让巧姐儿小姐擦汗用。”她想了想,又补充道,“送过去的时候,别多说别的,就说多谢小姐的心意,姨娘很喜欢。要是小姐问起孩子,就说太医说还要等些日子,让小姐耐心等。”
翠儿接过绢帕,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转身快步走了出去。沈月娥坐在桌旁,拿起那只虎头鞋,轻轻放在掌心——鞋底的针脚密密麻麻,每一针都透着细心。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也给她做过虎头鞋,只是料子没这么好,针脚也没这么细。那时候母亲还在,她不用像现在这样,连收个礼物都要反复琢磨。
窗外的风又刮了起来,卷起几片落叶,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沈月娥把虎头鞋放回篮子里,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快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像一双双伸向天空的手。她知道,这平静的日子不会太久,邢夫人不会善罢甘休,那个幕后黑手也还在暗处盯着她。而王熙凤这看似善意的举动,说不定就是下一个陷阱的开始。
(二)
翠儿回来的时候,脸上带着笑意,手里的描金盒子空了。“姨娘,巧姐儿小姐可喜欢您送的礼物了!”她走到沈月娥身边,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小姐看到那对赤金铃铛镯子,眼睛都亮了,当场就戴在手上,还摇着给二奶奶看呢!二奶奶也笑了,说‘月姨娘有心了’。”
沈月娥点了点头,心里却没多少轻松:“巧姐儿还说什么了?”
“小姐问我,您肚子里的弟弟什么时候能出来,她说想跟弟弟一起玩。”翠儿笑着说,“我按您说的,跟小姐说还要等些日子,让她耐心等。小姐还拉着我的手,让我给您带话,说她做了个小布偶,等弟弟出来了,要亲手送给弟弟。”
沈月娥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暖了一下——巧姐儿的声音她见过几次,软软糯糯的,像刚出锅的糯米团子。她能想象出巧姐儿说这话时的样子,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孩童特有的纯真。可这份纯真,在这深宅大院里,又能保持多久呢?
“对了,姨娘,”翠儿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严肃,“我去荣禧堂的时候,看到邢夫人院里的王善保家的也在,她站在廊下,脸色不太好,好像在跟平儿姑娘说着什么。我走的时候,还看到王善保家的瞪了我一眼,眼神怪怪的。”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紧——邢夫人又在搞什么鬼?难道她知道了巧姐送礼物的事,又想从中作梗?
“你别管她,”沈月娥定了定神,对翠儿说,“以后去荣禧堂,尽量别跟邢夫人院里的人碰面,要是遇到了,也别跟她们说话,赶紧回来。”
翠儿连忙点头:“我知道了,姨娘。”
这时,常嬷嬷端着一碗刚炖好的银耳羹走了进来,放在桌上。她的目光扫过桌上的竹篮,又落在沈月娥脸上,语气比平时温和些:“姨娘,巧姐儿小姐送来的东西,老奴看了,都是些好物件,针脚细,料子也软,小姐有心了。”
沈月娥拿起勺子,轻轻搅动着银耳羹,没抬头:“嬷嬷也觉得巧姐儿有心?”
“可不是嘛。”常嬷嬷叹了口气,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的梧桐树,“巧姐儿小姐自小就善良,见着小猫小狗受伤了,都会哭着让二奶奶找兽医。二奶奶也疼小姐,小姐小时候的衣裳、玩具,都是二奶奶亲手挑的料子,让张妈妈做的。”她顿了顿,又说,“老奴跟着二奶奶这么多年,还没见过二奶奶对哪个孩子这么上心过。”
沈月娥握着勺子的手顿了一下——常嬷嬷这话,是在暗示王熙凤对巧姐的宠爱,还是在暗示她,如果把孩子交给王熙凤,也能得到这样的宠爱?
她抬起头,看向常嬷嬷:“嬷嬷跟着二奶奶这么久,觉得二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
常嬷嬷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她会这么问。过了片刻,她才缓缓开口:“二奶奶是个厉害人,管家有手段,对老爷忠心,对小姐更是没话说。只是……有时候太好强了,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难免会得罪人。”
沈月娥没再追问,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继续喝银耳羹。常嬷嬷的话,让她心里的“抱子”念头又活络起来——如果王熙凤真的能像疼巧姐一样疼她的孩子,那孩子至少能平安长大。可她又怕,王熙凤只是把孩子当成巩固地位的工具,一旦孩子没用了,就会弃之不顾。
夜里,沈月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巧姐儿戴着手镯的样子,想起王熙凤的笑容,想起邢夫人的算计,想起那个隐藏的黑手。无数个念头在脑海里盘旋,让她头疼欲裂。她轻轻抚摸着小腹,那里微微隆起,孩子偶尔会轻轻动一下,像是在安慰她。
“孩子,娘亲该怎么办?”她低声呢喃,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滴在枕头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既想保护孩子,又不想失去孩子;既想依靠王熙凤,又怕被王熙凤利用。这种两难的境地,让她几乎崩溃。
(三)
第二日清晨,沈月娥按例去荣禧堂给王熙凤请安。刚走进院门,就看到巧姐儿穿着一身粉色的衣裙,在廊下追着一只蝴蝶跑。看到沈月娥,她立刻停下脚步,笑着跑过来,手里还摇着那对赤金铃铛镯子,叮当作响。
“月姨娘!”巧姐儿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你看,这镯子真好看!我昨天戴着它睡觉的,都没摘下来!”
沈月娥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巧姐儿的头,语气放得格外温柔:“小姐喜欢就好。只是睡觉的时候要摘下来,不然硌到了就不好了。”
“知道啦!”巧姐儿乖巧地点点头,又拉着沈月娥的手,小声说,“姨娘,我昨天又做了个小布偶,是个小老虎,等弟弟出来了,我送给弟弟好不好?”
“好啊。”沈月娥笑了,心里的阴霾散去了些,“那姨娘先替弟弟谢谢小姐。”
这时,王熙凤从屋里走了出来,穿着一身石青色的缎面旗袍,领口绣着暗纹的凤凰。看到沈月娥和巧姐儿,她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月娥来了?巧姐儿,别缠着姨娘,姨娘怀着孕,不能累着。”
巧姐儿吐了吐舌头,松开沈月娥的手,跑回奶娘身边。王熙凤走到沈月娥面前,目光落在她隆起的小腹上,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审视,反而多了几分柔和,像看着巧姐儿时的样子。
“最近身子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王熙凤的语气也比平时温和些,“前几日让厨房给你炖的燕窝,还合胃口吗?”
“劳二奶奶挂心,妾身一切都好。”沈月娥微微屈膝行礼,“燕窝炖得很软烂,合妾身的胃口。”
“那就好。”王熙凤点了点头,又说,“巧姐儿这孩子,平时被我惯坏了,昨天给你送东西,没打扰到你吧?”
“小姐有心了,怎么会打扰。”沈月娥连忙说,“妾身还得谢谢二奶奶和小姐的心意。”
王熙凤笑了笑,没再多说,转身走进屋里。沈月娥跟在后面,心里却翻起了巨浪——王熙凤刚才的眼神,那种柔和,绝不是装出来的。难道她真的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期待?还是说,她只是想通过巧姐儿,让自己更信任她?
请安的时候,邢夫人也在,脸色不太好,看向沈月娥的眼神里带着几分敌意。沈月娥没理会,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听着王熙凤和邢夫人说话。邢夫人几次想提起巧姐送礼物的事,都被王熙凤不动声色地岔开了话题。沈月娥看在眼里,心里更清楚了:王熙凤这是在保护她,至少现在是。
请安结束后,沈月娥刚走出荣禧堂,就看到潘金莲站在廊下,手里拿着一个绣绷,上面绣着一朵盛开的牡丹。看到沈月娥,她笑着走过来:“姐姐这就走了?我还以为你要多待一会儿呢。”
“妹妹怎么在这里?”沈月娥有些意外。
“我来给二奶奶送新的花样子。”潘金莲晃了晃手里的绣绷,目光落在沈月娥身上,似笑非笑地说,“刚才看到巧姐儿小姐拉着你的手,笑得那么开心,看来姐姐和小姐很投缘啊。”
沈月娥知道潘金莲是在试探,便淡淡一笑:“小姐天真可爱,谁见了都会喜欢。”
“也是。”潘金莲点了点头,凑近了些,压低声音,“不过,姐姐可知,巧姐儿小姐送的那些布偶和虎头鞋,是二奶奶亲自盯着张妈妈做的?张妈妈是二奶奶从娘家带来的,最会做孩童物件,二奶奶还特意让张妈妈用了最好的料子,说不能委屈了姐姐肚子里的小主子。”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果然是王熙凤安排的!她又想起刚才王熙凤的眼神,心里的疑惑更深了:“妹妹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我消息灵通,姐姐又不是不知道。”潘金莲笑了笑,又说,“对了,我还听说,二奶奶前几日跟老太太说,等姐姐生了孩子,要请最好的奶娘,还要给孩子办个热闹的满月酒,让府里所有人都知道。”
沈月娥没说话,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王熙凤这么做,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孩子是她认可的,也是在向邢夫人示威。可这到底是真心,还是另一种算计?
(四)
接下来的几日,府里的气氛明显缓和了些。下人们见王熙凤对沈月娥的态度越来越好,对揽月轩也更加恭敬了,那些关于“灾星”的流言也彻底消失了。常嬷嬷对沈月娥的态度也软化了些,不再事事盯着,偶尔还会跟翠儿说些孕期该注意的事项。
沈月娥趁着这难得的平静,开始亲手给腹中的孩子缝制小衣和肚兜。她从箱子里找出以前攒下的软棉布,是最适合婴儿的料子,洗得发白,却格外柔软。翠儿在一旁给她打下手,穿针引线,偶尔还会跟她聊些府里的新鲜事。
“姨娘,您看这件小肚兜,绣上荷花好不好?”翠儿拿着一块粉色的棉布,上面画着简单的荷花轮廓,“夏天穿,又凉快又好看。”
“好啊。”沈月娥笑着点头,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给一件白色的小衣缝袖口,“只是别绣得太复杂,孩子穿着不舒服。”
两人正说着话,潘金莲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小纸包,里面装着些晒干的金银花。“姐姐,我给你送些金银花来,夏天泡水喝,能清热解暑,对孕妇也好。”
沈月娥接过纸包,道谢后请潘金莲坐下。翠儿给潘金莲倒了杯茶,便识趣地退了出去。
“姐姐最近倒是清闲,还有心思做针线。”潘金莲看着桌上的小衣和肚兜,笑着说,“看来府里的气氛好了,姐姐也能安心养胎了。”
“托妹妹的福。”沈月娥放下针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只是这平静,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姐姐倒是看得通透。”潘金莲放下茶杯,语气变得严肃些,“不过,姐姐也不用太担心。二奶奶现在对你这么上心,邢夫人就算想做什么,也得掂量掂量。而且,我听说老爷最近对姐姐也很关注,前几日还特意问起姐姐的身子状况。”
沈月娥愣了一下:“老爷问起我?”她和林老爷的关系一直很淡,林老爷很少主动问起她的情况,这次怎么突然关心起来了?
“是啊。”潘金莲点了点头,“我听书房的小丫鬟说,老爷前几日得了一幅前朝的古画,很高兴,在书房赏玩了半日。后来看到二奶奶递上去的府中账目,眉头皱了半天,不知道看到了什么。再后来,二奶奶提起姐姐的身子,老爷才笑了笑,让二奶奶多照顾姐姐。”
沈月娥心里一动——林老爷的态度转变,肯定和账目有关。难道他发现了账目的问题?还是王熙凤在他面前说了什么?
“对了,姐姐。”潘金莲又说,“我还听说,邢夫人最近和娘家走得很近,她娘家的侄子来了金陵,住在府里的外院,好像是来跟老爷谈生意的。只是不知道,这生意背后,有没有别的心思。”
沈月娥的眉头皱了起来——邢夫人又在搞什么?她娘家的侄子来谈生意,说不定是想借着生意的名义,插手府里的事。看来,这平静的日子,真的维持不了多久了。
潘金莲走后,沈月娥坐在桌旁,看着桌上的小衣和肚兜,心里又开始纠结“抱子”的念头。如果把孩子交给王熙凤,王熙凤肯定会尽全力保护孩子,邢夫人和那个幕后黑手也不敢轻易动手。可她真的能忍受骨肉分离吗?孩子长大后,会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世?会不会认她这个生母?
这些问题像针一样扎在她心里,让她坐立难安。她拿起那件绣了一半的荷花肚兜,手指轻轻拂过针脚,眼泪不知不觉就掉了下来——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五)
日子在平静与纠结中一天天过去,沈月娥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越来越不便。太医来诊脉时说,孩子很健康,胎位也很正,再过一个多月就能生了。听到这个消息,沈月娥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孩子能平安出生,紧张的是不知道生产后会面临什么。
这日傍晚,沈月娥正坐在灯下给孩子缝制一件小棉袄,翠儿在一旁给她打灯。忽然,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林老爷身边的长随林安,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和一个锦盒。
“月姨娘。”林安走进来,恭敬地行礼,“老爷晚间歇在书房,念及姨娘身子重,特意让小厨房炖了冰糖血燕,让姨娘趁热用了,早些安歇。”他说着,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盅热气腾腾的冰糖血燕,香气浓郁。
沈月娥愣了一下,连忙起身:“有劳林管家跑一趟,也替我谢谢老爷。”她和林老爷很少有这样的互动,林老爷突然这么关心她,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林安又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一支品相极佳的老山参,参须完整,色泽金黄,一看就价值不菲。“老爷还说,这是他前几日从一个老药农手里买来的老山参,让姨娘补补身子,生产的时候也能有力气。”
沈月娥看着那支老山参,心里却升起一股不安——林老爷的态度转变太突然了,之前对她不闻不问,现在却又送血燕又送人参,这背后肯定有原因。是王熙凤在他面前说了什么?还是他发现了账目的问题,想拉拢她?或者,这又是一个新的陷阱?
“林管家,”沈月娥叫住正要走的林安,语气尽量平静,“老爷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比如……府里的账目?”
林安愣了一下,眼神闪烁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姨娘多虑了,老爷一切都好。只是觉得姨娘怀着孕辛苦,才特意赏赐的。姨娘快用了血燕吧,凉了就不好吃了。”说完,他行了个礼,转身走了。
林安走后,沈月娥看着那盅冰糖血燕和那支老山参,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让翠儿拿来银针,小心翼翼地试了试血燕——银针没有变黑,看起来没问题。可她还是不敢喝,让翠儿把血燕和老山参都收起来,放在柜子最里面。
“姨娘,您怎么不喝啊?这是老爷特意赏赐的。”翠儿不解地问。
“我现在没胃口,等会儿再喝。”沈月娥敷衍道,心里却在反复琢磨——林老爷到底想干什么?他的关怀,是真心还是假意?如果是假意,那这血燕和老山参里,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夜里,沈月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潘金莲说的,林老爷看账目时皱了眉头;想起王熙凤对她越来越温和的态度;想起邢夫人娘家侄子的到来。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脑海里盘旋,让她越来越觉得,府里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而她,正站在这变化的中心,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她轻轻抚摸着小腹,心里暗暗发誓:不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她都要保护好自己和孩子。哪怕要付出再大的代价,她也要让孩子平安长大。
(六)
第二日清晨,沈月娥刚起床,就听到翠儿在院子里跟小丫鬟说话,语气带着几分紧张。她走出去,看到翠儿手里拿着一个小纸包,脸色发白。
“怎么了?”沈月娥连忙问。
“姨娘,您看这个。”翠儿把纸包递给沈月娥,声音发颤,“这是我早上收拾食盒的时候发现的,在血燕的炖盅底下,粘着这个纸包,里面是些白色的粉末。我用银针试了试,银针变黑了!”
沈月娥接过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些白色的粉末,细腻得像面粉。她用银针蘸了一点,放在火上烤了烤,银针果然变黑了——是毒药!
她的手猛地一颤,纸包掉在地上,粉末撒了一地。翠儿连忙蹲下身,想把粉末扫起来,却被沈月娥拦住了:“别碰!小心有毒!”
沈月娥看着地上的白色粉末,心里一片冰凉——林老爷送来的血燕里,竟然有毒!是林老爷自己要杀她,还是有人借林老爷的名义下毒?邢夫人?还是那个幕后黑手?
“姨娘,现在怎么办?”翠儿吓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要不要告诉二奶奶?”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告诉二奶奶。”她知道,现在还不知道是谁下的毒,如果告诉王熙凤,说不定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被王熙凤利用。“你先把这些粉末扫起来,用油纸包好,藏在床底下的暗格里。然后去把食盒和炖盅洗干净,别留下任何痕迹。”
翠儿连忙点头,小心翼翼地用扫帚把粉末扫起来,用油纸包好,藏进暗格里。沈月娥看着翠儿的动作,心里却翻起了巨浪——这府里,到底还有多少人想害她?她和孩子,到底能不能平安活下去?
这时,常嬷嬷端着洗脸水走了进来,看到沈月娥脸色苍白,连忙问:“姨娘,您怎么了?脸色这么不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沈月娥强装镇定,摇了摇头:“没什么,可能是昨晚没睡好。”她看着常嬷嬷,心里却在怀疑——常嬷嬷是不是也知道这件事?她是不是也参与了?
常嬷嬷没再多问,放下洗脸水就退了出去。沈月娥看着常嬷嬷的背影,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知道,她现在就像站在悬崖边上,稍微一步错,就会粉身碎骨。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谨慎,更加小心,等待最佳的时机,为自己和孩子谋一条生路。
(本集完)
第69集 《庆郎呵护暂专宠》 简单内容提示:
林老爷(庆郎)一反常态,开始频繁关怀沈月娥的孕期生活,赏赐不断,甚至可能连续数日宿在揽月轩,引得全府侧目。邢夫人嫉恨交加;王熙凤态度微妙,既乐见邢夫人吃瘪,又警惕沈月娥因此脱离掌控;赵姨娘等人更是酸意十足。林老爷的专宠将沈月娥推到了更耀眼的位置,虽暂时震慑了部分宵小,但也使她成为更明显的靶子,危机暗藏。沈月娥在短暂的受宠若惊后,迅速冷静下来,分析林老爷此举背后的真正原因,并思考如何利用这短暂的“专宠”为自己和孩子谋取最大利益。林老爷的突然呵护是福是祸?这会持续多久?沈月娥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盛宠”?这是否会影响她“抱子”的计划?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