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的玻璃门推开时,暖融融的热气裹着牛油香扑面而来。肖宁几乎是蹦着冲进去的,熟门熟路抢到靠窗的桌位,手指在菜单上飞快划圈:“毛肚、鸭肠、黄喉各两份,嫩牛肉、虾滑不能少,锅底要特辣,多加麻椒!”
陈默跟在后面,无奈又宠溺地把外套搭在椅背上:“慢点,没人跟你抢。刚从非洲回来倒时差,别吃太辣胃受不了。”肖宁头也不抬:“在武汉天天吃盒饭,胃早就馋得,今天必须吃够本!”
肖砚和陆则安带着孩子们坐下,陆晓阳趴在桌边,盯着邻桌冒热气的火锅咽口水,陆晓舟则拿着手机,跟同学分享展览馆的照片,嘴里念叨“我小姨上展板了,比你们偶像还厉害”。陆晓冉笑着把茶水倒给大家:“妈,刚才在展览馆,有个阿姨问我是不是‘抗疫家庭’的孩子,还跟我合影,说要给她女儿看,让她向我学习。”
“你本来就值得学习。”肖砚摸了摸女儿的头,想起疫情最紧的时候,陆晓冉一个人带着两个弟弟,既要上网课,又要做饭,连哭都没在她面前哭过一次。陆则安笑着补充:“何止,你姐还帮我整理过外交部的物资清单,连数字都没算错过,比办公室的实习生还靠谱。”
锅底很快端上来,红亮的牛油咕嘟咕嘟冒泡,麻椒和辣椒的香气直钻鼻腔。肖宁迫不及待夹起一片毛肚,在锅里七上八下涮好,塞进嘴里,烫得直呼气,却笑得眼睛都眯起来:“就是这个味!武汉方舱里做梦都想吃这个!”
陈默给她碗里夹了块嫩牛肉,又倒了杯酸梅汤:“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对了,云南的民宿我订好了,下周咱们两家人一起去,带孩子们去雨林里摘野果,去洱海边骑自行车。”
“真的?”陆晓阳眼睛一亮,放下筷子就拍手,“我要去看大象!还要跟小姨一起摘野果!”肖宁笑着揉了揉他的头:“没问题,到时候小姨带你去摘最甜的野芒果。”
吃到一半,肖砚的手机响了,是医院随访门诊的护士打来的:“肖院,武汉来的张大爷今天来复查,肺功能恢复得特别好,他说要给您送锦旗,还带了自家种的橘子,说一定要亲手交给您。”
肖砚心里一暖,笑着说:“锦旗就不用了,橘子我收下,替我谢谢张大爷。记得跟他说,下个月肖宁主任有个呼吸康复讲座,让他有空来听听,都是实用的小技巧。”
挂了电话,肖宁凑过来:“是张大爷吗?就是那个在武汉方舱里,每天给我们唱京剧的老爷子?”肖砚点点头:“是啊,他出院后一直跟着随访,现在不仅能自己遛弯,还能帮社区里的老人测血压呢。”
“真好。”肖宁感慨道,夹起一筷子鸭肠,“在武汉的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慢,每天都在跟病毒抢人,现在回头看,那些苦日子里,也藏着好多甜——患者给的手写纸条,同事递的暖宝宝,还有你每天发来的‘注意安全’,都成了撑下去的劲。”
陆则安放下筷子,语气认真:“我也是。在武汉协调物资的时候,经常忙到后半夜,累得不想动,但是看到你们医疗队的车开进方舱,看到患者治愈出院的新闻,就觉得再累都值了。尤其是每次跟你视频,看到晓冉把家里照顾得好好的,晓舟和晓阳也懂事,就觉得我们一家人,就算隔着千里,心也是连在一起的。”
火锅的热气模糊了每个人的眼睛,却暖了每个人的心。陆晓冉突然说:“妈,小姨,爸爸,陈默叔叔,等我高考完,咱们一起去武汉吧?去看看方舱医院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去吃张大爷说的热干面,去黄鹤楼看看,就像你们当时说的,‘等疫情结束,一定要去武汉看看春天’。”
“好啊。”肖砚笑着点头,“到时候让张大爷当导游,带咱们吃遍武汉的小吃。”肖宁举着杯子:“一言为定!到时候我要吃热干面加双份芝麻酱,还要喝蛋酒,吃面窝,把武汉的美食都吃个遍!”
吃完饭,外面已经黑了,路灯的光晕在地上洒下暖黄的光。陆晓阳困得趴在陆则安怀里,嘴里还嘟囔着“明天要吃双皮奶”,陆晓舟扶着肖宁,跟她聊篮球技巧,陆晓冉和陈默走在后面,讨论着云南旅行的攻略。肖砚走在中间,看着身边热热闹闹的家人,心里满是踏实。
路过胡同口的老张记时,肖砚停下脚步,看着招牌上的“炸酱面”三个字,突然想起1月1日那天,肖宁说“等我回来,咱们还去吃胡同里的炸酱面”。如今,妹妹回来了,丈夫回来了,孩子们都在身边,连胡同里的烟火气都回来了。
陆则安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在想什么?”
肖砚摇摇头,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样真好。”
是啊,这样真好——火锅沸腾,家人在侧,岁月绵长,山河无恙。那些曾经的艰难与坚守,都成了岁月里最珍贵的回忆,提醒着他们,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心里装着温暖与希望,就没有跨不过的冬天,没有等不来的春天。
肖宁回头喊他们:“快走啊,晓阳都快睡着了,回家还要给他讲故事呢!”
肖砚应了一声,拉着陆则安的手,快步跟上前面的家人。夜色里,一家人的身影紧紧靠在一起,脚步声、笑声,混着胡同里偶尔传来的犬吠,成了最动听的声音。
她知道,往后的日子,还会有忙碌的工作,还会有琐碎的烦恼,但只要身边有这些人,有这份“在一起”的温暖,就足够了。就像钟老师说的,“守正笃实,向阳而行”,他们会带着这份初心,把日子过成诗,把平凡的岁月,过成最珍贵的时光。
陈默跟在后面,无奈又宠溺地把外套搭在椅背上:“慢点,没人跟你抢。刚从非洲回来倒时差,别吃太辣胃受不了。”肖宁头也不抬:“在武汉天天吃盒饭,胃早就馋得,今天必须吃够本!”
肖砚和陆则安带着孩子们坐下,陆晓阳趴在桌边,盯着邻桌冒热气的火锅咽口水,陆晓舟则拿着手机,跟同学分享展览馆的照片,嘴里念叨“我小姨上展板了,比你们偶像还厉害”。陆晓冉笑着把茶水倒给大家:“妈,刚才在展览馆,有个阿姨问我是不是‘抗疫家庭’的孩子,还跟我合影,说要给她女儿看,让她向我学习。”
“你本来就值得学习。”肖砚摸了摸女儿的头,想起疫情最紧的时候,陆晓冉一个人带着两个弟弟,既要上网课,又要做饭,连哭都没在她面前哭过一次。陆则安笑着补充:“何止,你姐还帮我整理过外交部的物资清单,连数字都没算错过,比办公室的实习生还靠谱。”
锅底很快端上来,红亮的牛油咕嘟咕嘟冒泡,麻椒和辣椒的香气直钻鼻腔。肖宁迫不及待夹起一片毛肚,在锅里七上八下涮好,塞进嘴里,烫得直呼气,却笑得眼睛都眯起来:“就是这个味!武汉方舱里做梦都想吃这个!”
陈默给她碗里夹了块嫩牛肉,又倒了杯酸梅汤:“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对了,云南的民宿我订好了,下周咱们两家人一起去,带孩子们去雨林里摘野果,去洱海边骑自行车。”
“真的?”陆晓阳眼睛一亮,放下筷子就拍手,“我要去看大象!还要跟小姨一起摘野果!”肖宁笑着揉了揉他的头:“没问题,到时候小姨带你去摘最甜的野芒果。”
吃到一半,肖砚的手机响了,是医院随访门诊的护士打来的:“肖院,武汉来的张大爷今天来复查,肺功能恢复得特别好,他说要给您送锦旗,还带了自家种的橘子,说一定要亲手交给您。”
肖砚心里一暖,笑着说:“锦旗就不用了,橘子我收下,替我谢谢张大爷。记得跟他说,下个月肖宁主任有个呼吸康复讲座,让他有空来听听,都是实用的小技巧。”
挂了电话,肖宁凑过来:“是张大爷吗?就是那个在武汉方舱里,每天给我们唱京剧的老爷子?”肖砚点点头:“是啊,他出院后一直跟着随访,现在不仅能自己遛弯,还能帮社区里的老人测血压呢。”
“真好。”肖宁感慨道,夹起一筷子鸭肠,“在武汉的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慢,每天都在跟病毒抢人,现在回头看,那些苦日子里,也藏着好多甜——患者给的手写纸条,同事递的暖宝宝,还有你每天发来的‘注意安全’,都成了撑下去的劲。”
陆则安放下筷子,语气认真:“我也是。在武汉协调物资的时候,经常忙到后半夜,累得不想动,但是看到你们医疗队的车开进方舱,看到患者治愈出院的新闻,就觉得再累都值了。尤其是每次跟你视频,看到晓冉把家里照顾得好好的,晓舟和晓阳也懂事,就觉得我们一家人,就算隔着千里,心也是连在一起的。”
火锅的热气模糊了每个人的眼睛,却暖了每个人的心。陆晓冉突然说:“妈,小姨,爸爸,陈默叔叔,等我高考完,咱们一起去武汉吧?去看看方舱医院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去吃张大爷说的热干面,去黄鹤楼看看,就像你们当时说的,‘等疫情结束,一定要去武汉看看春天’。”
“好啊。”肖砚笑着点头,“到时候让张大爷当导游,带咱们吃遍武汉的小吃。”肖宁举着杯子:“一言为定!到时候我要吃热干面加双份芝麻酱,还要喝蛋酒,吃面窝,把武汉的美食都吃个遍!”
吃完饭,外面已经黑了,路灯的光晕在地上洒下暖黄的光。陆晓阳困得趴在陆则安怀里,嘴里还嘟囔着“明天要吃双皮奶”,陆晓舟扶着肖宁,跟她聊篮球技巧,陆晓冉和陈默走在后面,讨论着云南旅行的攻略。肖砚走在中间,看着身边热热闹闹的家人,心里满是踏实。
路过胡同口的老张记时,肖砚停下脚步,看着招牌上的“炸酱面”三个字,突然想起1月1日那天,肖宁说“等我回来,咱们还去吃胡同里的炸酱面”。如今,妹妹回来了,丈夫回来了,孩子们都在身边,连胡同里的烟火气都回来了。
陆则安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在想什么?”
肖砚摇摇头,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样真好。”
是啊,这样真好——火锅沸腾,家人在侧,岁月绵长,山河无恙。那些曾经的艰难与坚守,都成了岁月里最珍贵的回忆,提醒着他们,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心里装着温暖与希望,就没有跨不过的冬天,没有等不来的春天。
肖宁回头喊他们:“快走啊,晓阳都快睡着了,回家还要给他讲故事呢!”
肖砚应了一声,拉着陆则安的手,快步跟上前面的家人。夜色里,一家人的身影紧紧靠在一起,脚步声、笑声,混着胡同里偶尔传来的犬吠,成了最动听的声音。
她知道,往后的日子,还会有忙碌的工作,还会有琐碎的烦恼,但只要身边有这些人,有这份“在一起”的温暖,就足够了。就像钟老师说的,“守正笃实,向阳而行”,他们会带着这份初心,把日子过成诗,把平凡的岁月,过成最珍贵的时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在一起之逆行的星光,在一起之逆行的星光最新章节,在一起之逆行的星光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在一起之逆行的星光,在一起之逆行的星光最新章节,在一起之逆行的星光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