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
九月二十六日,晨雾未散。
一辆黑色红旗H7轿车,行驶在一条异常僻静的柏油路上。
道路两侧是高大的白杨,树叶已渐染秋黄,在微风中偶尔飘落几片,更添几分肃静。
车内后座,周振邦正在闭目养神。
自从南极冰封生命体被运送回国后,国家高度重视,没过几天,便将其转运到首都郊区的军事科研基地内。
同时,迅速成立了一个由最高层直接指挥的专项领导小组。
代号“冬眠者”。
这是一个以军队系统为核心,安全部门保驾护航,吸收国内最顶尖相关领域科学家参与的绝密项目。
小组组长是军队的某位大员,能直接向最高层汇报,并协调一切必要资源。
刚刚休息没多久的周振邦,也因“政治过硬,忠诚可靠”、“全程参与,掌握全局”、“组织力强,善于协调”等原因,而被任命为了“冬眠者”的副组长,暨实际执行人,再度扛起千钧重担。
……
黑色红旗H7无声地驶入军事基地,经过三道哨卡,层层验核身份,才得以进入内部核心区。
白色的建筑群肃穆冷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肃杀。
司机打开车门,周振邦走下车。
一名身着军服、神情精干的校官早已等候多时,利落敬礼,在前带路。
基地内部通道错综复杂,随处可见监控探头和身份识别器,安保级别极高。
简单熟悉环境后,周振邦被引入一间宽敞的办公室。
室内已有几人等候,见他进来,纷纷起身。
“周组长。”
“周副组长。”
周振邦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几人,“都坐吧。时间紧迫,我们直接开始。先了解一下目前的进展。”
首先进行汇报的是历史档案组组长杨正录。
他扶了扶眼镜:
“我们通过高精度面部扫描和数据重建,对‘雪人’的面部特征进行了详细比对,基本已经排除了他是原501号机驾驶员穆康同志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他想起领导不清楚这个代号,解释道:
“‘雪人’就是指那具从南极运回来的生命体,我们暂时以此代称。”
周振邦微微颔首,示意理解。
杨正录继续道:“随后,我们扩大了比对范围,调阅了自建军以来所有记录在案的失踪飞行员档案和照片……”
“结果呢?”周振邦问道。
“没有一个能匹配上。”杨正录将一份印有‘雪人’面部照片的文件递给领导:
“当然,也许存在遗漏的可能性。建国前的飞行员资料本身就不齐全,很多档案毁于战火……受限于当时艰苦的条件,也有部分飞行员未曾留下照片。此外,一些运输机、教练机的飞行员档案也可能不在此列。”
周振邦看着照片上那个眉眼锋利的男人,沉吟片刻,目光转向旁边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人:
“陈组长,你们的情况如何?”
医疗组组长陈通海,调出平板电脑上的数据图表,展示给周振邦:
“‘雪人’的生命体征,正处于非常特殊的状态……其核心体温仍低于常值,但已稳定回升。
“心率极其缓慢,却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细胞代谢速度也在加快。
“综合来看,他现在不仅存活,而且身体状况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随时有可能苏醒。”
周振邦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看来医疗组的同志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啊!做得好!”
陈通海连忙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羞赧:
“首长,说实话,我们做的很有限。只是进行了控温解冻和最基础的维持性护理。他能恢复到这个程度,几乎全靠其自身难以解释的强大生命力。”
周振邦敛起笑容,眉头一皱,敏锐地抓住关键:
“你的意思是,他不仅扛过了七十年的冰封,现在更是在靠自己逐渐醒来?”
陈通海神情严肃地点点头:“是的,从医学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一股难以言喻的悚然感,悄然爬上脊背。
周振邦深吸一口气,将目光转向端坐一旁的老者,轻声询问道,“林院士,您怎么看?”
一直沉默不语的专项组首席科学家,林瀚华院士,缓缓开口:
“我们的初步结论是,‘雪人’的身体构造与常人无异,但所有机能指标均远超人类极限。
“其肌肉密度、骨骼强度、神经传导速度,几乎碾压最顶尖的专业运动员。
“感官系统,尤其是听觉,可能极为敏锐,理论模型推测,其有效侦听范围或可达五里。
“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强韧得不可思议,泵血效率极高,此外,他的细胞端粒异常的长,自我修复能力也极强……”
周振邦若有所思:“所以,这就是他冰封七十年,依然存活的原因??”
林瀚华缓缓摇头:
“这只是一部分。主要还是他的细胞膜和生物组织,对低温损伤表现出非常高的抗性……常规理论中的冰晶刺伤、细胞脱水坏死等冻伤机制,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显著影响。”
周振邦点点头,消化着这些远超想象的信息。
就在这时……
“报告!”
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
“报告!雪人……他…他醒了!”
刹那间,办公室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包括周振邦在内,脸上尽是震惊之色。
……
没有丝毫犹豫,众人立即起身,脚步匆促地穿过数道安全门,迅速抵达核心监护区。
银白色的走廊尽头,是一面巨大的单向防弹玻璃墙。
室内,燕双鹰已然苏醒。
他半靠在医疗床上,正在摆弄着生命体征监护仪,神态专注,像是想要搞明白这是什么玩意儿。
单向玻璃墙外,周振邦等人屏息凝神,静静观察着他。
大约过了十分钟,似乎已经明白手中机械的作用。
燕双鹰停下动作,没有抬头,嘴唇却微微开合,低沉的声音透过内置传声器,毫无阻碍地响彻在观察室内:
“外面的朋友,看了这么久,不打算进来说话吗?”
“!!!”
一股无形的寒意,瞬间罩住了室外的每一个人。
九月二十六日,晨雾未散。
一辆黑色红旗H7轿车,行驶在一条异常僻静的柏油路上。
道路两侧是高大的白杨,树叶已渐染秋黄,在微风中偶尔飘落几片,更添几分肃静。
车内后座,周振邦正在闭目养神。
自从南极冰封生命体被运送回国后,国家高度重视,没过几天,便将其转运到首都郊区的军事科研基地内。
同时,迅速成立了一个由最高层直接指挥的专项领导小组。
代号“冬眠者”。
这是一个以军队系统为核心,安全部门保驾护航,吸收国内最顶尖相关领域科学家参与的绝密项目。
小组组长是军队的某位大员,能直接向最高层汇报,并协调一切必要资源。
刚刚休息没多久的周振邦,也因“政治过硬,忠诚可靠”、“全程参与,掌握全局”、“组织力强,善于协调”等原因,而被任命为了“冬眠者”的副组长,暨实际执行人,再度扛起千钧重担。
……
黑色红旗H7无声地驶入军事基地,经过三道哨卡,层层验核身份,才得以进入内部核心区。
白色的建筑群肃穆冷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肃杀。
司机打开车门,周振邦走下车。
一名身着军服、神情精干的校官早已等候多时,利落敬礼,在前带路。
基地内部通道错综复杂,随处可见监控探头和身份识别器,安保级别极高。
简单熟悉环境后,周振邦被引入一间宽敞的办公室。
室内已有几人等候,见他进来,纷纷起身。
“周组长。”
“周副组长。”
周振邦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几人,“都坐吧。时间紧迫,我们直接开始。先了解一下目前的进展。”
首先进行汇报的是历史档案组组长杨正录。
他扶了扶眼镜:
“我们通过高精度面部扫描和数据重建,对‘雪人’的面部特征进行了详细比对,基本已经排除了他是原501号机驾驶员穆康同志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他想起领导不清楚这个代号,解释道:
“‘雪人’就是指那具从南极运回来的生命体,我们暂时以此代称。”
周振邦微微颔首,示意理解。
杨正录继续道:“随后,我们扩大了比对范围,调阅了自建军以来所有记录在案的失踪飞行员档案和照片……”
“结果呢?”周振邦问道。
“没有一个能匹配上。”杨正录将一份印有‘雪人’面部照片的文件递给领导:
“当然,也许存在遗漏的可能性。建国前的飞行员资料本身就不齐全,很多档案毁于战火……受限于当时艰苦的条件,也有部分飞行员未曾留下照片。此外,一些运输机、教练机的飞行员档案也可能不在此列。”
周振邦看着照片上那个眉眼锋利的男人,沉吟片刻,目光转向旁边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人:
“陈组长,你们的情况如何?”
医疗组组长陈通海,调出平板电脑上的数据图表,展示给周振邦:
“‘雪人’的生命体征,正处于非常特殊的状态……其核心体温仍低于常值,但已稳定回升。
“心率极其缓慢,却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细胞代谢速度也在加快。
“综合来看,他现在不仅存活,而且身体状况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随时有可能苏醒。”
周振邦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看来医疗组的同志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啊!做得好!”
陈通海连忙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羞赧:
“首长,说实话,我们做的很有限。只是进行了控温解冻和最基础的维持性护理。他能恢复到这个程度,几乎全靠其自身难以解释的强大生命力。”
周振邦敛起笑容,眉头一皱,敏锐地抓住关键:
“你的意思是,他不仅扛过了七十年的冰封,现在更是在靠自己逐渐醒来?”
陈通海神情严肃地点点头:“是的,从医学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一股难以言喻的悚然感,悄然爬上脊背。
周振邦深吸一口气,将目光转向端坐一旁的老者,轻声询问道,“林院士,您怎么看?”
一直沉默不语的专项组首席科学家,林瀚华院士,缓缓开口:
“我们的初步结论是,‘雪人’的身体构造与常人无异,但所有机能指标均远超人类极限。
“其肌肉密度、骨骼强度、神经传导速度,几乎碾压最顶尖的专业运动员。
“感官系统,尤其是听觉,可能极为敏锐,理论模型推测,其有效侦听范围或可达五里。
“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强韧得不可思议,泵血效率极高,此外,他的细胞端粒异常的长,自我修复能力也极强……”
周振邦若有所思:“所以,这就是他冰封七十年,依然存活的原因??”
林瀚华缓缓摇头:
“这只是一部分。主要还是他的细胞膜和生物组织,对低温损伤表现出非常高的抗性……常规理论中的冰晶刺伤、细胞脱水坏死等冻伤机制,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显著影响。”
周振邦点点头,消化着这些远超想象的信息。
就在这时……
“报告!”
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
“报告!雪人……他…他醒了!”
刹那间,办公室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包括周振邦在内,脸上尽是震惊之色。
……
没有丝毫犹豫,众人立即起身,脚步匆促地穿过数道安全门,迅速抵达核心监护区。
银白色的走廊尽头,是一面巨大的单向防弹玻璃墙。
室内,燕双鹰已然苏醒。
他半靠在医疗床上,正在摆弄着生命体征监护仪,神态专注,像是想要搞明白这是什么玩意儿。
单向玻璃墙外,周振邦等人屏息凝神,静静观察着他。
大约过了十分钟,似乎已经明白手中机械的作用。
燕双鹰停下动作,没有抬头,嘴唇却微微开合,低沉的声音透过内置传声器,毫无阻碍地响彻在观察室内:
“外面的朋友,看了这么久,不打算进来说话吗?”
“!!!”
一股无形的寒意,瞬间罩住了室外的每一个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梦中造物正在侵入现实,我的梦中造物正在侵入现实最新章节,我的梦中造物正在侵入现实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梦中造物正在侵入现实,我的梦中造物正在侵入现实最新章节,我的梦中造物正在侵入现实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