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午,锦绣和赖若岚她们,还有其他一些在利州读书的男同学,结伴前往火车站,小老幺骑在大锅的脖子上,有些羡慕姐姐阔以做火车嘞。

  但是,又有些舍不得姐姐走。

  锦绣捏了捏自己妹妹肉嘟嘟的脸蛋,阳光下,还能见到细细的绒毛,那一双眼睛湿漉漉的,就好似小鹿一般可爱。

  又蹲下身来,揽着姚铃这只小可爱:“铃铃要努力学习哟,姐姐回来会考你们哒。”

  小娃娃使劲儿的点头,抿嘴羞赧的笑着。

  陈渊塞给锦绣一百块,让他揣进兜里:“自己在学校里,吃好喝好,家里现在不需要你操心,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的大学。”

  “然后大哥我才能把连锁店开到你考上的城市。”

  锦绣捂着钱,有些不好意思的说着:“老汉给我拿了生活费的,你给我爪子嘛。”

  陈渊揉了揉她的脑袋:“想买啥就买啥,生活费是生活费,这是零花钱。”

  赖若岚和高丹都有些羡慕起来,她们都是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呢。

  陈渊很是大方的塞给她们一人十块:“都有,算是这两天的劳务费。”

  两个姑娘没想到还有如此惊喜,尖叫着喊道:“谢谢大锅~”

  小老幺也嚷了起来,抓着自家大锅的头发,哇哇的喊着:“大锅大锅~窝也要呀~”

  陈渊被扯得脑壳痛,急忙拿出毛票子,给这小家伙和姚铃一人给了一张。

  嗯,不多,也就两毛钱。

  但是,小屁孩儿们却开心得摇头晃脑,觉得大锅可好啦。

  有读者也要坐着火车离开,和陈渊说着祝福和告别的话语,陈渊也热情的回应着,显得礼貌而谦逊,当火车呜呜的呼啸而来,陈渊和他们挥手送别之后,这才带着两小只,悠闲的往矿上走去。

  小老幺嚷着要下来和姐姐一起走路,陈渊把她放下来。

  这小屁孩儿牵着姚铃的手,唱着从幼鹅园学来的歌曲:“窝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叫到警察粗粗手里边~”

  听着两小家伙稚嫩清脆的歌声,陈渊不禁莞尔,他好多年都没有听到如此年代感十足的旋律了呢。

  蹦蹦跳跳,走到小卖部的时候,便挪不动脚步了。

  家里的奶糖早就吃光光,小娃娃有些馋馋的。

  赚了钱,为了啥?

  不就是为了改善家里人的生活么?

  陈渊大手一挥:“走,大锅给你们买糖吃。”

  两个小盆友,全都开心的笑了起来,看着自家大锅的眼睛里,冒着小星星。

  水果糖买了一斤,奶糖也买了一斤。

  看着她们嗦着薄荷糖嘶嘶吸着气,陈渊也觉得是如此的快乐。

  回去让老妈和任嬢嬢把糖收起来,每天给两小家伙一点儿,否则吃多了蛀牙。

  这才带着他们来到自家小餐馆。

  院子里坐着喝茶的,打牌的,还有吹牛的人可不少,见到陈渊回来,全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陈老板送妹妹都回来了啊。”

  “哈哈,陈老师有没有哪位女读者给你送情书?”

  “肯定有噻,咱们陈大作家长那么帅。”

  “唉,白鹭那爹妈,不知道现在后不后悔。”

  “呵呵,我觉得他们现在肯定急得跳脚,小姑娘摊到那个爹妈真的受罪。”

  “小陈你放心嘛,白鹭那女子肯定会记你的好,绝对是那不日栽的爹妈不准让她联系你。”

  陈渊看着正抱着旺仔,蹲在院子里玩耍的安然和姚铃,拿着搪瓷杯靠在竹椅上,翘着二郎腿懒散的说着:“缘分这东西,强求不得嘛。”

  只是,从上辈子十八岁离开此地,这数十年来,对方的身影和面容在记忆里,却依然那么的清晰。

  很漂亮?不见得。

  干净,秀气,如一朵娇嫩的太阳花,看似柔软的外表下,却有着一般人感觉不到的坚韧。

  想到她当时想要用钱来吓退自己时,那眼眶通红的模样,不禁摇头失笑。

  不得不说,当时的自己上头了,五百块而已嘛。

  微微眯着眼睛,唏嘘不已。

  他现在是真的不缺这点儿钱。

  喝着枸杞茶,甜咪咪嘞。

  陈渊看着被俩小只逗弄得有些害怕的旺仔逃到自己怀里,把脑袋钻进自己的衣服,不禁笑道:“安然,小铃儿,不能欺负旺仔,它还是个小盆友呢。”

  小老幺蹦跶过来,抬了个小板凳,依偎在大锅的身边,声音糯糯的:“大锅大锅~窝们才没得欺负旺仔嘞~窝们阔喜欢它啦~”

  说着,抱着旺仔使劲儿的亲亲,惹得小猫咪幽怨的伸出爪子堵住她的嘴巴。

  姚铃也亲昵的和旺仔贴贴,眼中全都是喜爱的色彩。

  渐渐的,后厨蒸笼里鲜肉包的香味散逸了出来,小老幺丢掉旺仔,欢呼着跑了进去,扯着嗓子喊道:“大锅大锅~包砸阔以次啦~”

  陈渊捂着额头,这个小馋娃。

  刘念给锅里掺了冷水,随后陈渊也走了进去,和他一起,把蒸笼给抬了出来放在院门口处。

  小安然就欢喜的蹦跶着,看着大锅取出两个大肉包,分给她和铃姐姐。

  有大妈看到后,不无感慨着道:“老幺,小铃,你们大锅对你们好好哟。”

  “天天都有肉包子阔以吃。”

  陈渊笑道:“应该的,女孩子要富养才行,不然长大了受不了外面的那些诱惑。”

  听到陈渊这话,那些大爷大妈们,又开始辩论起来,说女娃娃是不是应该富养,当然还有夹杂着一些重男轻女的言语。

  倒是刚刚走进院子的一位青年女子,有些诧异的看了眼陈渊。

  这思想和如今不少人都格格不入。

  特别是重男轻女的年代。

  她穿着得体的西装,身材曲线玲珑,挎着公文包,虽然戴着眼镜,却显得飒爽而干练。

  陈渊也看到了这位和矿上职工气质有些格格不入的女子,笑着道:“请问是来用餐的么?”

  “现在刚把包子蒸好,盖浇饭还要等一会儿。”

  对方轻笑,伸出手来:“初次见面,我叫李晓林,目前暂代《收获》杂志社的总编。”

  院子里的喧哗,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陈渊也瞪大了眼睛,急忙擦了擦手伸出去轻轻握了一下,热情的道:“李总编莅临咱这小餐馆,让我此处可谓是蓬荜生辉。”

  “快请坐,我给你倒茶。”

  “念哥,帮忙拿壶开水,我给李总编烫茶杯。”

  看着陈渊热情的样子,李晓林笑道:“陈老师客气了。”

  小老幺和姚铃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好奇的看着这位阿姨,觉得她好像好厉害的样子,锅锅都这么尊敬呢。

  泡了杯茉莉花茶,香气袅袅升腾。

  陈渊这才好奇的问着:“李总编怎么有闲暇从魔都来到咱们这个小地方?”

  李晓林把包打开,取出一个档案袋,轻笑着:“是私事顺便也就把公事给办了,我是陪巴老先生回蜀都故居,知道这里距蜀都不太远,索性就来一趟。”

  “看看被老沈极力称赞的陈老板,是何等的风采。”

  “果然闻名不如见面,让人眼前一亮。”

  陈渊哈哈笑着:“总编抬举了,若是我提前知道巴老先生回蜀,一定早点前去一睹风采,那可是咱们龙国的文学巨匠!是人民的作家!”

  院子外突然出现精神矍铄的声音,心情还非常不错的样子:“小伙子说得可是心里话?人民的作家?”

  陈渊斩金截铁的道:“由衷而发。”

  随后便见到,一个头发花白,身形微微有些清瘦的耄耋老者笑着走进,身后还跟着王良平和矿上的大领导们,也有一些不认识的人。

  但是,看穿着打扮,身份都是不低。

  李晓林站起身来,轻笑道:“陈老师,这位就是巴老先生。”

  陈渊嚯的起身,很是激动的大步走进,他只觉得此刻的自己热血沸腾:“巴老先生,能见到您,此生之幸。”

  “您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有《寒夜》《憩园》等,我全都仔细的拜读过,将封建社会的桎梏狠狠的揭露出来,让我知道什么叫做自由和理想。”

  “是思想的引路者,人民的作家,当之无愧。”

  巴老先生哈哈笑着:“小伙子的马屁,让我很是受用啊,小林说有位作家,写了本《活着》,才十几岁而已,我便来了兴趣。”

  “从王书记那里,我才知晓,你小伙子真不一般。”

  “为爱奋不顾身,竟然敢去借高利贷。”

  “可惜那位姑娘,无缘一见。”

  陈渊有些汗颜道:“少不更事而已,虽然心有遗憾,但是发自本心,倒也不后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何况是那么好的姑娘。”

  巴老先生听到此话,有些欣赏的看着眼前这俊秀小伙,叹息道:“爱之深切,便是不悔。”

  他想起自己的妻子,惆怅和不舍涌上心头。

  坐下后,喝着陈渊泡的茶水,和这位小辈聊了起来,然后越来越惊讶。

  地理天文,政治历史,可谓是博学多才,见识更是超越绝大多数人。

  若非眼前看到的是位少年,还以为是同龄人呢,简直越聊越投机,不时发出哈哈笑声。

  陪同而来的地方领导,有时候话都插不进去。

  那些在这里玩耍的大妈们也帮忙,把板凳抬了过来掺水倒茶,然后离开院子,跑去给王琼告知这事情。

  有记者就给陈渊和巴老先生拍着照,将这历史性的一幕记录下来。

  陈渊还想今晚停止营业,专门招待巴老先生一行。

  然而却被对方阻止:“和平常一样就行,我们也尝尝陈大厨的手艺,在外多年,对家乡的川菜依然忘记不了,回锅肉和麻婆豆腐还有鱼香茄子,我在院外的时候,就看中了。”

  陈渊乐道:“那绝对会让老先生您不虚此行。”

  “恕我怠慢,我现在就去给大家准备晚饭。”

  “不过,却想趁这个机会,厚着脸皮讨老先生一幅字。”

  巴老先生豪迈的说道:“一幅字换一顿饭,那可是小朋友你亏了。”

  听到这位老爷爷喊自己大锅小朋友,小老幺在旁边咯咯直乐,她才是真正哒小朋友呢。

  于是,老先生蹲下身来,摸了摸她和姚铃的两娃娃的脑袋:“你们有这样的哥哥,可真的太幸福啦。”

  小家伙也点着脑阔,扯着小奶音喊道:“窝大锅阔好啦~天下第一好~”

  把众人逗着哈哈大笑起来。

  等到纸笔送来,王琼也有些激动的看着这位老先生,她从小就听过这位先生的大名,这可是真正的大人物呢,竟然还专门来此看自己大娃,激动的不停抹眼泪。

  “小朋友,想让我写什么?”老先生今天心情特别好,笑着提笔问道。

  陈渊咧嘴一乐:“宾朋满座,迎四方来客!”

  老先生点头,挥毫而就,题词记下:送以食陈渊小友。

  让小林取出自己的私章,用力盖上。

  陈渊兴奋得如苍蝇搓手,呼呼的吹干,宝贝似的收了起来:“今天晚上这顿,陈老板买单,大家想吃啥别客气,反正也只有这么几样。”

  老先生笑道:“已是极好!”

  陈渊急忙对记者说道:“麻烦一定要写上,老先生说的,以食极好。”

  “这可是名人名言!”

  这可将巴老先生气乐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火红年代,从摆摊卖蛋炒饭开始,火红年代,从摆摊卖蛋炒饭开始最新章节,火红年代,从摆摊卖蛋炒饭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