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派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不日即将到达广州查办鴉片事宜!
林则徐!那个以刚正不阿、雷厉风行着称的能臣!
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念头瞬间击中了她!
鴉片!丹鼎社!广东十三行!
云松道人说过,广东十三行有些行商,暗地里也在为“丹鼎社”服务!而林则徐此次南下,锋芒直指十三行与鴉片!
如果……如果能将“丹鼎社”与十三行,甚至与鴉片贸易的勾结证据,设法交到林则徐手上……以他的地位、权力和决心,或许……或许真的能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这将是一场惊天豪赌!赌上她的一切,也可能将林则徐拖入一个更深的漩涡!
但这或许是唯一能让这“惊蛰之雷”真正炸响的机会!
她不再犹豫,站起身,目光投向广州方向,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绝。
身上的盘缠早已用尽,铁盒里的证据是她唯一的筹码。
她开始朝着广州方向艰难前行。路途遥远,她靠着双腿和偶尔帮人打短工换取极少的食物,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越是靠近广州,气氛越是紧张。关於钦差大臣、关於鴉片、关於十三行的议论充斥于市井之间。
她终于抵达了广州城外。却发现钦差行辕戒备森嚴,根本无法靠近。而十三行附近,更是眼线密布。
如何将证据送到林则徐手中?
她观察了数日,发现林则徐虽深居简出,但每隔几日,会前往一处官办的译馆,与几位外国译员见面,了解夷情。
译馆……或许是个机会?
这日,得知林则徐将再次前往译馆,她早早潜伏在译馆外一条必经的、相对僻静的巷子里。
午后,钦差的仪仗果然出现了。护卫森嚴,队伍整肃。
张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成败,在此一举!
就在钦差官辕经过巷口的瞬间,她猛地从藏身处冲出,不顾一切地扑向官辕,同时将那个贴身藏着的、包裹着铁盒内最核心几份证据的油布包,用力掷向轿窗!
“钦差大人!江西、云南丹毒一案铁证在此!关系社稷安危!求大人明察!”
她声嘶力竭地喊出了准备好的话语!
“有刺客!”
“保护大人!”
护卫们顿时大乱!刀剑出鞘之声骤响!几名护卫立刻将她死死按倒在地!另有人迅速捡起了那个油布包。
轿帘被一只沉稳的手掀开。
林则徐那张清癯而威严的面容露了出来,眉头紧锁,目光如电,扫过被按在地上、狼狈不堪却眼神灼亮的张新,又看向护卫递上来的油布包。
“带回去。”林则徐的声音沉稳有力,听不出丝毫惊慌。他深深看了张新一眼,放下了轿帘。
仪仗再次启动,仿佛什麼都未曾发生。
张新被护卫粗暴地拖起,押往钦差行辕。
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是审问?是囚禁?还是……灭口?
但她心中却涌起一股奇异的平静。
种子,已经撒出去了。
接下来,就看这颗雷,能否惊醒这片沉睡而腐朽的大地了。
她抬头,望向广州城灰濛濛的天空。
仿佛听到了一声遥远的、沉闷的雷鸣,正从天边滚滚而来。
钦差行辕的班房阴冷潮湿,散发着霉味和一种无形的威压。张新被单独关在一间狭小的囚室里,手腕脚踝锁着冰冷的铁镣。没有审讯,没有拷问,只有无尽的等待,每一刻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她不知道林则徐是否看了那些证据,不知道他是否相信她那句石破天惊的呼喊。广州城暗流涌动,十三行势力盘根错节,这位钦差大臣会如何抉择?是彻查到底,还是权衡利弊,将她这个“疯妇”连同那烫手的证据一同处理掉?
时间在焦灼中流逝。外面隐约传来更夫报时的梆子声,已是三更。
就在她几乎要被沉寂逼疯时,囚室的铁门终于发出了沉重的滑动声。
进来的不是凶神恶煞的狱卒,而是一个穿着青衫、师爷模样的中年文士,面色沉静,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米粥和几样小菜。
“姑娘受苦了。”文士将托盘放在地上,语气平和,“大人命我给姑娘送些吃食。”
张新警惕地看着他,没有动。
文士也不在意,自顾自说道:“大人连夜阅看了姑娘所呈之物,极为震惊。然此事牵涉过巨,广州之地,耳目众多,行辕之内亦非铁板一块。大人需时日核验,亦需布置。”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新:“大人问姑娘,除这些纸面之物,可还有其他佐证?或……人证?”
张新心头一紧。云松道人危在旦夕,江西、云南等地线索恐怕已遭疯狂扑杀,哪里还有轻易可得的人证?
她沉默片刻,沙哑道:“证据虽是死物,但笔笔记录,桩桩交易,皆可查证。至于人证……他们杀人灭口的速度,远比找证据更快。大人若信,这些纸张便是惊雷。若不信,民女无话可说。”
文士静静听完,脸上看不出喜怒,只微微点头:“姑娘之言,在下会如实回禀大人。”
他顿了顿,似不经意般低声道:“近日广州城不甚安宁,颇多‘意外’。姑娘在此,暂可安心。”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铁门再次合拢。
张新看着那碗温热的米粥,心中波澜起伏。林则徐没有立刻否定,也没有将她交给地方官府,而是将她秘密扣押在此,并暗示城外危险……这是否说明,他至少信了五分?并且有意插手?
一丝微弱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再次点燃。
接下来两日,依旧风平浪静。每日有人送来饭食,却再无人与她交谈。广州城内关於钦差严查鴉片的风声越来越紧,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夜。
第三天夜里,广州城毫无预兆地戒严了!
大批兵丁涌上街头,火把将夜空映得如同白昼。马蹄声、脚步声、呵斥声不绝于耳。隐约间,似乎从十三行方向传来了激烈的冲突声和零星的火铳声!
张新挣扎着爬到囚室唯一的小窗下,努力向外望去,却只能看到行辕内的守卫和远处天际不正常的红光。
发生了什麼?林则徐动手了?因为鴉片?还是因为……她提供的证据?
她的心脏狂跳起来,血液奔涌。
这一夜,广州城无眠。
天亮时分,戒严仍未解除,但街上的骚动似乎渐渐平息。一种异样的、混合着恐惧和兴奋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囚室的门再次被打开。
进来的还是那位青衫文士,但此刻他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又有一种振奋的光芒。
“姑娘,”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急促,“大人已连夜上奏,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城!并动用钦差关防,查封了与名单有关的叁处十三行商馆及其码头仓栈!缴获鴉片数万箱之外,更起获大量与江西、云南等地往来的密信账册,以及……数箱标記诡异的丹药与矿石!”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着光:“证据链……对上了!大人请姑娘放心,此案已通天听,绝非广东一隅可掩!陛下……必然震怒!”
通了!终于通了!
张新只觉得一股热流冲上头顶,眼眶瞬间湿润!多日的奔波、危险、屈辱和绝望,在这一刻似乎都有了价值!
林则徐果然没有让她失望!这位铁腕钦差,真的以雷霆之势,将这盖子狠狠掀开了一角!
“多谢……多谢大人!”她声音哽咽。
“是姑娘之功。”文士正色道,“大人说,姑娘於国有功。然广州已成是非之地,十三行余孽及其背后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姑娘继续留在此处,极度危险。”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通关文书和一袋碎银:“这是大人为姑娘准备的。他已安排可靠之人,连夜送姑娘离开广州,前往……福州。”
“福州?”张新一怔。
“是。”文士压低声音,“大人与福建巡抚徐继畲徐大人乃旧识,且有书信往来。徐大人为官清正,见识广博,对洋务、矿务乃至民间秘密结社均有涉猎研究。大人已修书一封,将此事来龙去脉告知徐大人。姑娘可持书信前往投奔,或可助徐大人继续深挖‘丹鼎社’於东南沿海之脉络,并暂保安全。”
福建巡抚徐继畲?张新隐约听过此人之名,确是晚清难得的开明能吏。
林则徐此举,既是保护她,也是希望将调查的火种继续传递下去,从广东烧到福建,让“丹鼎社”应接不暇!
“民女……遵命!”她接过文书和银袋,重重点头。
当夜,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马车悄然驶出钦差行辕后门。张新换上了一身普通民妇的衣裳,坐在车内,听着车轮碾过寂静的街道,驶向码头。
一艘早已等候的快船载上她,升起风帆,趁着夜色,顺珠江而下,驶向茫茫大海
她站在船尾,望着渐渐远去的、灯火零星却暗流涌动的广州城,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路,从紫禁城到热河,从京西矿洞到江西药庐,再到这南海之滨,她失去了太多,也见证了太多的黑暗与牺牲。
但火种,终于没有熄灭。
船行海上,波涛起伏。数日后,福州码头在望。
相比于广州的紧张压抑,福州显得略为平静。她按照指示,没有直接去巡抚衙門,而是找到了城中一处名为“致用书局”的地方。
林则徐!那个以刚正不阿、雷厉风行着称的能臣!
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念头瞬间击中了她!
鴉片!丹鼎社!广东十三行!
云松道人说过,广东十三行有些行商,暗地里也在为“丹鼎社”服务!而林则徐此次南下,锋芒直指十三行与鴉片!
如果……如果能将“丹鼎社”与十三行,甚至与鴉片贸易的勾结证据,设法交到林则徐手上……以他的地位、权力和决心,或许……或许真的能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这将是一场惊天豪赌!赌上她的一切,也可能将林则徐拖入一个更深的漩涡!
但这或许是唯一能让这“惊蛰之雷”真正炸响的机会!
她不再犹豫,站起身,目光投向广州方向,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绝。
身上的盘缠早已用尽,铁盒里的证据是她唯一的筹码。
她开始朝着广州方向艰难前行。路途遥远,她靠着双腿和偶尔帮人打短工换取极少的食物,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越是靠近广州,气氛越是紧张。关於钦差大臣、关於鴉片、关於十三行的议论充斥于市井之间。
她终于抵达了广州城外。却发现钦差行辕戒备森嚴,根本无法靠近。而十三行附近,更是眼线密布。
如何将证据送到林则徐手中?
她观察了数日,发现林则徐虽深居简出,但每隔几日,会前往一处官办的译馆,与几位外国译员见面,了解夷情。
译馆……或许是个机会?
这日,得知林则徐将再次前往译馆,她早早潜伏在译馆外一条必经的、相对僻静的巷子里。
午后,钦差的仪仗果然出现了。护卫森嚴,队伍整肃。
张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成败,在此一举!
就在钦差官辕经过巷口的瞬间,她猛地从藏身处冲出,不顾一切地扑向官辕,同时将那个贴身藏着的、包裹着铁盒内最核心几份证据的油布包,用力掷向轿窗!
“钦差大人!江西、云南丹毒一案铁证在此!关系社稷安危!求大人明察!”
她声嘶力竭地喊出了准备好的话语!
“有刺客!”
“保护大人!”
护卫们顿时大乱!刀剑出鞘之声骤响!几名护卫立刻将她死死按倒在地!另有人迅速捡起了那个油布包。
轿帘被一只沉稳的手掀开。
林则徐那张清癯而威严的面容露了出来,眉头紧锁,目光如电,扫过被按在地上、狼狈不堪却眼神灼亮的张新,又看向护卫递上来的油布包。
“带回去。”林则徐的声音沉稳有力,听不出丝毫惊慌。他深深看了张新一眼,放下了轿帘。
仪仗再次启动,仿佛什麼都未曾发生。
张新被护卫粗暴地拖起,押往钦差行辕。
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是审问?是囚禁?还是……灭口?
但她心中却涌起一股奇异的平静。
种子,已经撒出去了。
接下来,就看这颗雷,能否惊醒这片沉睡而腐朽的大地了。
她抬头,望向广州城灰濛濛的天空。
仿佛听到了一声遥远的、沉闷的雷鸣,正从天边滚滚而来。
钦差行辕的班房阴冷潮湿,散发着霉味和一种无形的威压。张新被单独关在一间狭小的囚室里,手腕脚踝锁着冰冷的铁镣。没有审讯,没有拷问,只有无尽的等待,每一刻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她不知道林则徐是否看了那些证据,不知道他是否相信她那句石破天惊的呼喊。广州城暗流涌动,十三行势力盘根错节,这位钦差大臣会如何抉择?是彻查到底,还是权衡利弊,将她这个“疯妇”连同那烫手的证据一同处理掉?
时间在焦灼中流逝。外面隐约传来更夫报时的梆子声,已是三更。
就在她几乎要被沉寂逼疯时,囚室的铁门终于发出了沉重的滑动声。
进来的不是凶神恶煞的狱卒,而是一个穿着青衫、师爷模样的中年文士,面色沉静,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米粥和几样小菜。
“姑娘受苦了。”文士将托盘放在地上,语气平和,“大人命我给姑娘送些吃食。”
张新警惕地看着他,没有动。
文士也不在意,自顾自说道:“大人连夜阅看了姑娘所呈之物,极为震惊。然此事牵涉过巨,广州之地,耳目众多,行辕之内亦非铁板一块。大人需时日核验,亦需布置。”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新:“大人问姑娘,除这些纸面之物,可还有其他佐证?或……人证?”
张新心头一紧。云松道人危在旦夕,江西、云南等地线索恐怕已遭疯狂扑杀,哪里还有轻易可得的人证?
她沉默片刻,沙哑道:“证据虽是死物,但笔笔记录,桩桩交易,皆可查证。至于人证……他们杀人灭口的速度,远比找证据更快。大人若信,这些纸张便是惊雷。若不信,民女无话可说。”
文士静静听完,脸上看不出喜怒,只微微点头:“姑娘之言,在下会如实回禀大人。”
他顿了顿,似不经意般低声道:“近日广州城不甚安宁,颇多‘意外’。姑娘在此,暂可安心。”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铁门再次合拢。
张新看着那碗温热的米粥,心中波澜起伏。林则徐没有立刻否定,也没有将她交给地方官府,而是将她秘密扣押在此,并暗示城外危险……这是否说明,他至少信了五分?并且有意插手?
一丝微弱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再次点燃。
接下来两日,依旧风平浪静。每日有人送来饭食,却再无人与她交谈。广州城内关於钦差严查鴉片的风声越来越紧,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夜。
第三天夜里,广州城毫无预兆地戒严了!
大批兵丁涌上街头,火把将夜空映得如同白昼。马蹄声、脚步声、呵斥声不绝于耳。隐约间,似乎从十三行方向传来了激烈的冲突声和零星的火铳声!
张新挣扎着爬到囚室唯一的小窗下,努力向外望去,却只能看到行辕内的守卫和远处天际不正常的红光。
发生了什麼?林则徐动手了?因为鴉片?还是因为……她提供的证据?
她的心脏狂跳起来,血液奔涌。
这一夜,广州城无眠。
天亮时分,戒严仍未解除,但街上的骚动似乎渐渐平息。一种异样的、混合着恐惧和兴奋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囚室的门再次被打开。
进来的还是那位青衫文士,但此刻他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又有一种振奋的光芒。
“姑娘,”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急促,“大人已连夜上奏,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城!并动用钦差关防,查封了与名单有关的叁处十三行商馆及其码头仓栈!缴获鴉片数万箱之外,更起获大量与江西、云南等地往来的密信账册,以及……数箱标記诡异的丹药与矿石!”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着光:“证据链……对上了!大人请姑娘放心,此案已通天听,绝非广东一隅可掩!陛下……必然震怒!”
通了!终于通了!
张新只觉得一股热流冲上头顶,眼眶瞬间湿润!多日的奔波、危险、屈辱和绝望,在这一刻似乎都有了价值!
林则徐果然没有让她失望!这位铁腕钦差,真的以雷霆之势,将这盖子狠狠掀开了一角!
“多谢……多谢大人!”她声音哽咽。
“是姑娘之功。”文士正色道,“大人说,姑娘於国有功。然广州已成是非之地,十三行余孽及其背后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姑娘继续留在此处,极度危险。”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通关文书和一袋碎银:“这是大人为姑娘准备的。他已安排可靠之人,连夜送姑娘离开广州,前往……福州。”
“福州?”张新一怔。
“是。”文士压低声音,“大人与福建巡抚徐继畲徐大人乃旧识,且有书信往来。徐大人为官清正,见识广博,对洋务、矿务乃至民间秘密结社均有涉猎研究。大人已修书一封,将此事来龙去脉告知徐大人。姑娘可持书信前往投奔,或可助徐大人继续深挖‘丹鼎社’於东南沿海之脉络,并暂保安全。”
福建巡抚徐继畲?张新隐约听过此人之名,确是晚清难得的开明能吏。
林则徐此举,既是保护她,也是希望将调查的火种继续传递下去,从广东烧到福建,让“丹鼎社”应接不暇!
“民女……遵命!”她接过文书和银袋,重重点头。
当夜,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马车悄然驶出钦差行辕后门。张新换上了一身普通民妇的衣裳,坐在车内,听着车轮碾过寂静的街道,驶向码头。
一艘早已等候的快船载上她,升起风帆,趁着夜色,顺珠江而下,驶向茫茫大海
她站在船尾,望着渐渐远去的、灯火零星却暗流涌动的广州城,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路,从紫禁城到热河,从京西矿洞到江西药庐,再到这南海之滨,她失去了太多,也见证了太多的黑暗与牺牲。
但火种,终于没有熄灭。
船行海上,波涛起伏。数日后,福州码头在望。
相比于广州的紧张压抑,福州显得略为平静。她按照指示,没有直接去巡抚衙門,而是找到了城中一处名为“致用书局”的地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法医张新1825,法医张新1825最新章节,法医张新1825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法医张新1825,法医张新1825最新章节,法医张新1825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