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太监,约莫十五六岁,身体单薄。尸斑呈现暗红色,集中于尸体低下部位(俯卧位捞起,应在胸腹面),指压稍褪色,系窒息征象之一。口鼻周围有蕈状泡沫,量不多。指甲缝里嵌着些微黑泥。
她抬起死者的手,仔细察看。指甲有轻微撕裂伤,指尖发白肿胀。
“什么时候发现的?”她头也不抬地问。
一个管事太监模样的上前一步,声音发干:“回、回张爷,是清早打水的小柱子发现的……约莫……半个时辰前。”
“谁最先捞的人?”
“是、是咱们几个一起用钩竿拖上来的……”另一个太监哆哆嗦嗦地回答。
张新站起身,走到井边。井口不大,幽深,往下看黑黢黢一片,只能闻到更浓重的水腥气。石砌的井栏内侧,靠近水面的地方,似乎有一些新鲜的刮擦痕迹。她伸手摸了摸,触手湿滑,是青苔。
“发现时,这麻绳就在井栏上搭着?”她指着那半截绳子。
“是、是的,就这么搭着……”管事太监忙道。
张新拿起那截麻绳。绳子粗糙,浸透了水,沉甸甸的。断口处参差不齐,像是被强行磨断或拉断的。她将绳子在井栏上比画了一下,长度刚好够垂到水面之下。
一切迹象,都指向投井自尽。
但她目光再次落回尸体那双微微睁着的、失去神采的眼睛上。
太“完美”了。
祥妃刚死,她宫里的小太监就“想不开”投井了?时间掐得如此之巧?
她重新蹲下,更仔细地检查尸体的颈部。皮肤被井水泡得发白起皱,但在耳后下方,隐约可见几处细微的、不规则的淡红色斑痕,被水泡得有些模糊,不像明显的指压伤,更像是……某种粗糙织物快速勒擦过的痕迹。
她掰开死者紧握的右手——刚才抬起手时,她注意到这只手握得异常紧。指甲里的黑泥,似乎比左手更多一些。
费了点劲,冰冷僵硬的手指被掰开。掌心赫然躺着一样东西。
不是井底的淤泥。
是一小片被捏得变形的、湿透的丝织物。颜色是极深的藏青,近乎墨黑,但上面用更深的线绣着极其精巧的纹样——一小段蜿蜒的枝蔓,和半朵……梅花。
张新的心脏骤然缩紧!
又是梅花!
她不动声色地用指尖捏起那小块湿布,迅速纳入袖中。动作快得几乎无人察觉。
“初步看来,系投井自尽。”她站起身,声音平稳无波,盖棺论定,“记录:死者张三保,永和宫杂役太监,疑似因主位娘娘薨逝,哀惧过度,投井身亡。尸格由仵作房填写后上报内务府。”
王公公和那几个太监明显都松了一口气。自杀,总好过他杀,不必再深究,不必再牵连。
“是是是,张爷明察。”管事太监连声应和,忙指挥人,“快,抬走抬走,按规矩处置了!”
张新看着那具小小的尸体被草草用席子卷起抬走,眼神冰冷。
哀惧过度?投井自尽?
那截麻绳的断口,颈后细微的勒痕,还有掌心那片绣着梅花的衣料碎片……无一不在嘶吼着另一个真相:他是被人用那截绳子从身后勒晕或者制住,然后头朝下投入井中!挣扎中,他或许抓下了凶手身上的一小片衣料。
而凶手,很可能穿着绣有梅花纹样的衣裳,或者配饰。
刘瀛小指上的梅花指环,在她脑中一闪而过。
她转身离开永和宫,王公公小步跟上,擦着额头的冷汗:“张爷,咱们……咱们这就回去了?”
“去内务府档房。”张新脚步不停。
“啊?去、去那儿做什么?”
“查卷宗。”张新声音低沉,“祥妃娘娘宫里的人出了事,总得知道些根底,才好写尸格上报。”
王公公不敢再多问,只是脸上的忧惧更深了。
内务府档房的气派远非刑部档案库可比,高大的殿宇,一排排整齐的红木柜格,空气里是墨香和淡淡防虫药草的味道。几个笔帖式正伏案疾书,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
张新的到来引起了轻微的骚动。她现在是个“名人”了——一夜之间逼死师傅、得上官“青眼”的仵作房新领班。
一个穿着八品文官服色的笔帖式迎上来,态度不算热情,但也带着几分谨慎的客气:“张领班?有何贵干?”
“查永和宫太监张三保的记档。”张新直接说明来意。
那笔帖式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是这事,犹豫道:“这……低等太监的记档,琐碎得很,张领班要查什么?若是投井的事,按例……”
“按例,意外身故,需核验身份过往,以免错漏。”张新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这是仵作房的职责。还请行个方便。”
那笔帖式看了看她身后的王公公,又看了看她沉静却透着冷意的脸,终究点了点头:“张领班稍候。”
他转身在一排柜格前翻找片刻,抽出一本薄薄的册子,递过来:“这便是张三保的记档。只能在此翻阅,不得带走。”
“多谢。”
张新接过那本纸张泛黄、边缘卷曲的册子,走到一旁靠窗的桌案前坐下,迅速翻阅。
记录很简单:张三保,直隶河间人,十四岁净身入宫,分派至永和宫当差,至今两年余。平日表现“愚钝”“不甚伶俐”,无过错,也无褒奖。社会关系一栏,只写着“同乡:御膳房杂役李四”。
御膳房?李四?
张新手指在这两个名字上停顿了一下。一个小太监的同乡,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她需要任何可能的线索。
她合上册子,递还回去:“有劳。”
走出内务府档房,王公公忍不住低声问:“张爷,可有什么发现?”
“去御膳房。”张新言简意赅。
“御膳房?”王公公一惊,“那地方人多眼杂,咱们……”
“找个由头,查问永和宫平日膳食例份,也是仵作核实案情的一部分。”张新淡淡道,“找那个叫李四的杂役。”
御膳房所在的区域热闹喧嚣,与宫墙深处的死寂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杂的气味,挑着担子的、抬着食盒的杂役川流不息。
王公公亮出内务府的牌子,又塞了点碎银子,很容易就找到了正在后院劈柴的李四。
那是个同样瘦小的年轻太监,听说永和宫的张公公来找他,吓得脸都白了,手里的柴刀差点掉地上。
“李四,你别怕。”张新将他带到僻静角落,声音放缓,“张三保的事,你知道了?”
李四眼圈一红,点了点头,带着哭腔:“早、早上听说了……三保他……他怎么就那么想不开……”
“你们是同乡?”
“是……是一起净身入宫的……”李四抹着眼泪,“他胆子小,人又笨,在宫里没少受欺负,就,就跟我还能说上几句话……”
“他最近可有异常?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或者……得罪过什么人?”张新盯着他问。
李四茫然地摇头:“没、没有啊……他就是抱怨活多,吃不饱……前天见着,还说明日娘娘生辰,说不定能得些赏赐……”
“娘娘生辰?”张新捕捉到这个信息。
“是、是啊,就是明日……哦不,就是今天了……”李四神色更加悲伤,“可惜娘娘……”
祥妃的生辰就在她暴毙当日?或者说,前夜?
“张三保最近有没有得到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人?”张新换了个问法。
李四努力想了想,还是摇头:“没……哦,对了!大概四五天前,他好像捡到了个什么好东西,神神秘秘的,我问他也不说,就说等值了钱,请我吃好的。”
“好东西?什么样子的?”
“他没给我看……就揣在怀里,宝贝似的。”李四努力回忆着,“就那天之后,他好像……有点心神不宁,晚上起夜都哆哆嗦嗦的,说好像有人盯着他……”
捡到东西?心神不宁?被盯梢?
张新基本可以肯定,张三保的死,绝非自杀。他捡到的“好东西”,很可能就是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那东西,会不会与祥妃之死有关?
“他平时会把重要的东西藏在哪儿?”张新追问。
“我们这种低等太监,能有什么地方藏东西……无非就是枕头底下,或者床铺砖缝里……”李四抽噎着说。
问不出更多了。张新让王公公又给了李四一点散碎银子,嘱咐他今日的问话不要对任何人提起。
离开御膳房,王公公已是面如土色:“张爷,这、这明显是……”他不敢再说下去。
“回永和宫。”张新声音冷澈,“去张三保的住处。”
低等太监住在宫墙角落的排房里,大通铺,阴暗潮湿,气味难闻。此时大部分人都在当值,屋里空无一人。
根据李四提供的模糊位置,张新很快找到了靠墙角的一个铺位。被褥油腻破烂,散发着一股酸馊味。
她毫不迟疑,伸手进去摸索。枕头下空空如也。掀开薄薄的褥子,床板是旧的,有几条宽窄不一的缝隙。
她拔出随身携带的一柄小验尸刀,小心地撬动一块有些松动的木板。
木板被撬开一角。
缝隙里,果然藏着一点东西。
不是金银,也不是什么珍宝。
那是一小块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质地普通的宣纸。
张新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将纸块挑出来,展开。
纸上没有字。
只画着一幅简陋的图:一座宫殿的轮廓,旁边标注着“永和”二字。宫殿一侧,画了一口小井,井旁躺着一个火柴般的小人。而宫殿的屋檐上,用红色的朱砂(或许是血?),点了一个极小却刺眼的红点。
图的右下角,同样用朱砂,画着一朵歪歪扭扭的梅花。
张新的呼吸瞬间屏住!
这图!这分明是预言!或者说……是警告!
画这图的人,知道永和宫有人会死在井边!甚至知道具体位置!
那个屋檐上的红点……指的是什么?监视者?还是……凶手所在?
梅花!又是梅花!
张三保捡到的“好东西”,难道就是这张图?他是因为看懂了这图的含义,才被灭口?
是谁画的这图?目的又是什么?
她感到一张巨大而诡异的网,正在缓缓收紧。祥妃的死,张三保的死,都只是这张网上的节点。
而网的中央,似乎都与那个“梅花”的标记息息相关。
她迅速将图纸重新折好,纳入怀中最贴身处,然后将床板恢复原状。
刚站起身,门外就传来一阵脚步声和尖细的嗓音。
她抬起死者的手,仔细察看。指甲有轻微撕裂伤,指尖发白肿胀。
“什么时候发现的?”她头也不抬地问。
一个管事太监模样的上前一步,声音发干:“回、回张爷,是清早打水的小柱子发现的……约莫……半个时辰前。”
“谁最先捞的人?”
“是、是咱们几个一起用钩竿拖上来的……”另一个太监哆哆嗦嗦地回答。
张新站起身,走到井边。井口不大,幽深,往下看黑黢黢一片,只能闻到更浓重的水腥气。石砌的井栏内侧,靠近水面的地方,似乎有一些新鲜的刮擦痕迹。她伸手摸了摸,触手湿滑,是青苔。
“发现时,这麻绳就在井栏上搭着?”她指着那半截绳子。
“是、是的,就这么搭着……”管事太监忙道。
张新拿起那截麻绳。绳子粗糙,浸透了水,沉甸甸的。断口处参差不齐,像是被强行磨断或拉断的。她将绳子在井栏上比画了一下,长度刚好够垂到水面之下。
一切迹象,都指向投井自尽。
但她目光再次落回尸体那双微微睁着的、失去神采的眼睛上。
太“完美”了。
祥妃刚死,她宫里的小太监就“想不开”投井了?时间掐得如此之巧?
她重新蹲下,更仔细地检查尸体的颈部。皮肤被井水泡得发白起皱,但在耳后下方,隐约可见几处细微的、不规则的淡红色斑痕,被水泡得有些模糊,不像明显的指压伤,更像是……某种粗糙织物快速勒擦过的痕迹。
她掰开死者紧握的右手——刚才抬起手时,她注意到这只手握得异常紧。指甲里的黑泥,似乎比左手更多一些。
费了点劲,冰冷僵硬的手指被掰开。掌心赫然躺着一样东西。
不是井底的淤泥。
是一小片被捏得变形的、湿透的丝织物。颜色是极深的藏青,近乎墨黑,但上面用更深的线绣着极其精巧的纹样——一小段蜿蜒的枝蔓,和半朵……梅花。
张新的心脏骤然缩紧!
又是梅花!
她不动声色地用指尖捏起那小块湿布,迅速纳入袖中。动作快得几乎无人察觉。
“初步看来,系投井自尽。”她站起身,声音平稳无波,盖棺论定,“记录:死者张三保,永和宫杂役太监,疑似因主位娘娘薨逝,哀惧过度,投井身亡。尸格由仵作房填写后上报内务府。”
王公公和那几个太监明显都松了一口气。自杀,总好过他杀,不必再深究,不必再牵连。
“是是是,张爷明察。”管事太监连声应和,忙指挥人,“快,抬走抬走,按规矩处置了!”
张新看着那具小小的尸体被草草用席子卷起抬走,眼神冰冷。
哀惧过度?投井自尽?
那截麻绳的断口,颈后细微的勒痕,还有掌心那片绣着梅花的衣料碎片……无一不在嘶吼着另一个真相:他是被人用那截绳子从身后勒晕或者制住,然后头朝下投入井中!挣扎中,他或许抓下了凶手身上的一小片衣料。
而凶手,很可能穿着绣有梅花纹样的衣裳,或者配饰。
刘瀛小指上的梅花指环,在她脑中一闪而过。
她转身离开永和宫,王公公小步跟上,擦着额头的冷汗:“张爷,咱们……咱们这就回去了?”
“去内务府档房。”张新脚步不停。
“啊?去、去那儿做什么?”
“查卷宗。”张新声音低沉,“祥妃娘娘宫里的人出了事,总得知道些根底,才好写尸格上报。”
王公公不敢再多问,只是脸上的忧惧更深了。
内务府档房的气派远非刑部档案库可比,高大的殿宇,一排排整齐的红木柜格,空气里是墨香和淡淡防虫药草的味道。几个笔帖式正伏案疾书,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
张新的到来引起了轻微的骚动。她现在是个“名人”了——一夜之间逼死师傅、得上官“青眼”的仵作房新领班。
一个穿着八品文官服色的笔帖式迎上来,态度不算热情,但也带着几分谨慎的客气:“张领班?有何贵干?”
“查永和宫太监张三保的记档。”张新直接说明来意。
那笔帖式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是这事,犹豫道:“这……低等太监的记档,琐碎得很,张领班要查什么?若是投井的事,按例……”
“按例,意外身故,需核验身份过往,以免错漏。”张新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这是仵作房的职责。还请行个方便。”
那笔帖式看了看她身后的王公公,又看了看她沉静却透着冷意的脸,终究点了点头:“张领班稍候。”
他转身在一排柜格前翻找片刻,抽出一本薄薄的册子,递过来:“这便是张三保的记档。只能在此翻阅,不得带走。”
“多谢。”
张新接过那本纸张泛黄、边缘卷曲的册子,走到一旁靠窗的桌案前坐下,迅速翻阅。
记录很简单:张三保,直隶河间人,十四岁净身入宫,分派至永和宫当差,至今两年余。平日表现“愚钝”“不甚伶俐”,无过错,也无褒奖。社会关系一栏,只写着“同乡:御膳房杂役李四”。
御膳房?李四?
张新手指在这两个名字上停顿了一下。一个小太监的同乡,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她需要任何可能的线索。
她合上册子,递还回去:“有劳。”
走出内务府档房,王公公忍不住低声问:“张爷,可有什么发现?”
“去御膳房。”张新言简意赅。
“御膳房?”王公公一惊,“那地方人多眼杂,咱们……”
“找个由头,查问永和宫平日膳食例份,也是仵作核实案情的一部分。”张新淡淡道,“找那个叫李四的杂役。”
御膳房所在的区域热闹喧嚣,与宫墙深处的死寂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杂的气味,挑着担子的、抬着食盒的杂役川流不息。
王公公亮出内务府的牌子,又塞了点碎银子,很容易就找到了正在后院劈柴的李四。
那是个同样瘦小的年轻太监,听说永和宫的张公公来找他,吓得脸都白了,手里的柴刀差点掉地上。
“李四,你别怕。”张新将他带到僻静角落,声音放缓,“张三保的事,你知道了?”
李四眼圈一红,点了点头,带着哭腔:“早、早上听说了……三保他……他怎么就那么想不开……”
“你们是同乡?”
“是……是一起净身入宫的……”李四抹着眼泪,“他胆子小,人又笨,在宫里没少受欺负,就,就跟我还能说上几句话……”
“他最近可有异常?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或者……得罪过什么人?”张新盯着他问。
李四茫然地摇头:“没、没有啊……他就是抱怨活多,吃不饱……前天见着,还说明日娘娘生辰,说不定能得些赏赐……”
“娘娘生辰?”张新捕捉到这个信息。
“是、是啊,就是明日……哦不,就是今天了……”李四神色更加悲伤,“可惜娘娘……”
祥妃的生辰就在她暴毙当日?或者说,前夜?
“张三保最近有没有得到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人?”张新换了个问法。
李四努力想了想,还是摇头:“没……哦,对了!大概四五天前,他好像捡到了个什么好东西,神神秘秘的,我问他也不说,就说等值了钱,请我吃好的。”
“好东西?什么样子的?”
“他没给我看……就揣在怀里,宝贝似的。”李四努力回忆着,“就那天之后,他好像……有点心神不宁,晚上起夜都哆哆嗦嗦的,说好像有人盯着他……”
捡到东西?心神不宁?被盯梢?
张新基本可以肯定,张三保的死,绝非自杀。他捡到的“好东西”,很可能就是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那东西,会不会与祥妃之死有关?
“他平时会把重要的东西藏在哪儿?”张新追问。
“我们这种低等太监,能有什么地方藏东西……无非就是枕头底下,或者床铺砖缝里……”李四抽噎着说。
问不出更多了。张新让王公公又给了李四一点散碎银子,嘱咐他今日的问话不要对任何人提起。
离开御膳房,王公公已是面如土色:“张爷,这、这明显是……”他不敢再说下去。
“回永和宫。”张新声音冷澈,“去张三保的住处。”
低等太监住在宫墙角落的排房里,大通铺,阴暗潮湿,气味难闻。此时大部分人都在当值,屋里空无一人。
根据李四提供的模糊位置,张新很快找到了靠墙角的一个铺位。被褥油腻破烂,散发着一股酸馊味。
她毫不迟疑,伸手进去摸索。枕头下空空如也。掀开薄薄的褥子,床板是旧的,有几条宽窄不一的缝隙。
她拔出随身携带的一柄小验尸刀,小心地撬动一块有些松动的木板。
木板被撬开一角。
缝隙里,果然藏着一点东西。
不是金银,也不是什么珍宝。
那是一小块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质地普通的宣纸。
张新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将纸块挑出来,展开。
纸上没有字。
只画着一幅简陋的图:一座宫殿的轮廓,旁边标注着“永和”二字。宫殿一侧,画了一口小井,井旁躺着一个火柴般的小人。而宫殿的屋檐上,用红色的朱砂(或许是血?),点了一个极小却刺眼的红点。
图的右下角,同样用朱砂,画着一朵歪歪扭扭的梅花。
张新的呼吸瞬间屏住!
这图!这分明是预言!或者说……是警告!
画这图的人,知道永和宫有人会死在井边!甚至知道具体位置!
那个屋檐上的红点……指的是什么?监视者?还是……凶手所在?
梅花!又是梅花!
张三保捡到的“好东西”,难道就是这张图?他是因为看懂了这图的含义,才被灭口?
是谁画的这图?目的又是什么?
她感到一张巨大而诡异的网,正在缓缓收紧。祥妃的死,张三保的死,都只是这张网上的节点。
而网的中央,似乎都与那个“梅花”的标记息息相关。
她迅速将图纸重新折好,纳入怀中最贴身处,然后将床板恢复原状。
刚站起身,门外就传来一阵脚步声和尖细的嗓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法医张新1825,法医张新1825最新章节,法医张新1825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法医张新1825,法医张新1825最新章节,法医张新1825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