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端同时往中间修道?
姜维瞪大眼盯着邓艾。
没理解错的话,后者意思是要派遣一队人去断道的另一侧修路?
快肯定是更快的。
效率直接翻倍了。
问题是:
“如何过去?攀山?总不能从这里起砲把人给抛过去吧!”
邓艾听到后面这句,不禁莞尔。
但很快正色道:
“我看此山,上方陡而下方平,这端陡而那端平。”
“若直接从这端攀山,哪怕山野老樵也不免中途失足。”
“倒不如先从这里下到谷底,然后行至另一端,再攀山而上,如此走更稳妥些!”
真的稳妥么……
姜维下意识往山谷下看。
诚然。
比起上方陡峭得如同一道直线的山势,下方确实要相对“平坦”得多。
但同样是无路可走的。
而且目测从这里到谷底,少说有二十丈高。
一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姜维:“谁过去?”
邓艾不假思索道:
“此计既是我提出的,自该由我牵头。”
“伯约就在这一端主持修路,你我争取旬月内摸到端氏!”
言罢,转回后方去点兵。
姜维一时肃然起敬。
片刻后,邓艾与百余名年轻力壮的军士来到断口附近的崖坡前。
众人先用绳索把必要的补给和工具打包吊降到中部的一个平缓石台,顺便作为后续攀爬的绳梯。
其后邓艾身先士卒,用绳索束腰,厚毡裹身,毫不犹豫往下跳。
之所以要裹毡,是因为深秋时节山风太冷,加上崖坡上尖石、荆棘不少,需要裹厚一些防止划伤。
而有他带头,后续士卒们自无话可说,依次下降。
片刻后,邓艾成功抵达了中部石台。
此时距离谷底还有十余丈高。
歇脚的间隙,邓艾探头往台下张望,忽而皱起了眉头。
“士载,怎么了?”
一个体格敦实,但身手异常灵活的青年也探头上前。
正是新任的哨骑曲军侯,巴西汉昌人句扶。
邓艾点兵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跟从。
这时邓艾指着脚下正对的山崖下方道:
“我,我原本打算从这里,用绳,绳索垂降到谷底。”
“但方才听,听到下方似有水,水流声。”
句扶闻言凝目看去。
因为有大量枯枝、凸石遮挡,下方光线昏暗,不大能看清。
而呼啸的穿山风又掩盖了水流声。
让谷底的状况变得更加晦涩难明。
不过句扶自幼在巴山之间长大。
平地驰马的本事或许比不上姜维邓艾。
翻山越岭正是其所长。
所以稍稍思量,便确定道:
“下方有山涧。”
“我等从绛县逆流而上,而浍水的源头便在这一带,谷底应是其河源之一。”
邓艾恍然,又道:
“这种小,小涧,水应该不,不深吧?”
“难说。”句扶微微摇头。
“这种山涧多是上游的雨水、雪水短时汇聚而成,如洪水一般。要么就没有,要么就滚滚而来。”
“士载若担心下方无处落脚,干脆等上几天,或者换一条路。”
邓艾深深吸了一口气。
山间凛冽的空气带着腐土和枯叶的气息灌入鼻腔。
非但不难闻,反而莫名提神。
“兵,兵贵神速,不等了。”
“换,换路吧。”
旋即转到石台的另一侧。
那里坡面更陡,却也因此更能看清谷底的景色。
可以确定的是,那里只有枯枝败叶堆迭而成的腐殖质,并无溪涧。
“士载打算从这里下去?”
句扶跟了上来,一看坡度就皱紧了眉。
“太陡了。”
“而且这一段石壁太过光滑,不好攀附的。”
邓艾闻言,紧了紧身上的厚毡子,道:
“那不正好滑,滑下去?”
滑下去?
句扶目瞪口呆。
但邓艾一说完,目光更加坚定了。
随后命人重新固定绳索,仿照早前吊降器物的方式,将他连人带毡一同吊下山。
说是吊,但这里到底还是有点坡度,所以更像是邓艾自行滑下去。
起初一切顺利。
但不知是否绳索用旧了有所磨损,还是陡坡中途有看不见的尖利石块。
总之离地还有二三丈的时候,众人手中的绳索蓦地一松,尚未来得及惊呼,下方便传来砰地一下坠地声。
石台上所有人的动作都停滞了片刻。
直到上方传来姜维的呐喊声,方才惊慌失措起来。
却又不知该如何回应,纷纷看向官职最高的句扶。
但后者初次从军出征,哪有处置这种突发事件的经验?
挠了挠散乱的头发,寻思着自己是不是先下山去确认邓艾的生死。
好在片刻之后,山崖下方就传回了邓艾的声音:
“水,水浅……”
“走,走原路……”
闻得此言,句扶顿时如释重负。
同时心中暗暗叹服。
以邓士载这气吞山河的魄力,别说穿越太行王屋了。
哪怕更为险峻的千里巴山,怕也是拦不住他的吧。
……
上党郡,壶关县。
太守羊衜[dào]看着哭成泪人的妻子蔡贞姬,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安慰。
妻子面前,是一口小号的棺材。
去年冬季极度寒冷,据说连淮南的水渎都给封冻了。
并州更在北方,寒冷更甚,不少人冻伤冻病。
当中就包括羊衜的两个儿子羊发和羊承。
那时蔡贞姬自知难以同时照料两个儿子,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长子羊发身上。
却不是因为更疼爱长子。
实际上,羊发非其亲子,乃是羊衜前妻孔氏所生。
但是这年代小孩不好养活。
一旦染了伤寒之症,更是九死一生。
而年纪大的明显比年幼的更易存活。
能保一个是一个。
最终结果也是如此。
羊发活了下来。
而羊承病情缠绵了大半年,终于还是病死了。
可到底是亲生骨肉,蔡氏怎能不伤心
羊衜无奈,只能轻抚妻子的后背道:
“想想你阿姊,一生命途多舛,你嫁给我,好歹还能在山里安享太平,不被乱世所扰,已属万幸。”
原来蔡贞姬之父乃是名士蔡邕。
而贞姬有一位姐姐,乃是早年天下闻名的才女蔡昭姬(即蔡文姬)。
当年关中大乱,匈奴人趁机南下劫掠,昭姬不幸被俘虏,在塞外生活了十二年方才得归中原。
蔡贞姬闻得此言,哭声更大了。
羊衜忙又道:
“有道是‘否终则泰’。”
“为夫前月算了一卦,正是得了一个‘泰卦’,辞曰小往大来,说的是咱家历尽磨难,必有后福!”
蔡贞姬的父亲和姐姐都是学富五车之人,她自然也不乏易学上的见识。
哭声稍止:“如何后福?”
羊衜目光一转,指着角落里偷偷观望的一对儿女,信誓旦旦道:
“咱家将来必要出两个大贵人!”
蔡贞姬闻言望去,正是自己亲生的另一个幼子,年方六岁的羊祜,以及年长一些的女儿。
说来也怪,羊祜明明比羊承还年幼,竟奇迹般地熬过了寒灾。
至于长女,更是没有半点病恙。
莫非自己这对儿女,真有些天命洪福在里面的?
这么一想,蔡贞姬顿时就止住了泪水。
羊衜也暗暗吐了一口浊气。
其实他哪能预知儿女将来有什么福气,不过是安慰妻子的话术而已。
倒是前面说安享太平是真心话。
上党此地,四面环山,较之繁华中土,颇为贫乏。
却也因此成了乱世中难得的一片清净之土。
这大概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了。
正思有所得,一名郡督邮匆匆而来,满脸慌张道:
“府君,大事不妙!”
“泫氏县长遣人来报,说有蜀贼正在攻打高平关!”
姜维瞪大眼盯着邓艾。
没理解错的话,后者意思是要派遣一队人去断道的另一侧修路?
快肯定是更快的。
效率直接翻倍了。
问题是:
“如何过去?攀山?总不能从这里起砲把人给抛过去吧!”
邓艾听到后面这句,不禁莞尔。
但很快正色道:
“我看此山,上方陡而下方平,这端陡而那端平。”
“若直接从这端攀山,哪怕山野老樵也不免中途失足。”
“倒不如先从这里下到谷底,然后行至另一端,再攀山而上,如此走更稳妥些!”
真的稳妥么……
姜维下意识往山谷下看。
诚然。
比起上方陡峭得如同一道直线的山势,下方确实要相对“平坦”得多。
但同样是无路可走的。
而且目测从这里到谷底,少说有二十丈高。
一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姜维:“谁过去?”
邓艾不假思索道:
“此计既是我提出的,自该由我牵头。”
“伯约就在这一端主持修路,你我争取旬月内摸到端氏!”
言罢,转回后方去点兵。
姜维一时肃然起敬。
片刻后,邓艾与百余名年轻力壮的军士来到断口附近的崖坡前。
众人先用绳索把必要的补给和工具打包吊降到中部的一个平缓石台,顺便作为后续攀爬的绳梯。
其后邓艾身先士卒,用绳索束腰,厚毡裹身,毫不犹豫往下跳。
之所以要裹毡,是因为深秋时节山风太冷,加上崖坡上尖石、荆棘不少,需要裹厚一些防止划伤。
而有他带头,后续士卒们自无话可说,依次下降。
片刻后,邓艾成功抵达了中部石台。
此时距离谷底还有十余丈高。
歇脚的间隙,邓艾探头往台下张望,忽而皱起了眉头。
“士载,怎么了?”
一个体格敦实,但身手异常灵活的青年也探头上前。
正是新任的哨骑曲军侯,巴西汉昌人句扶。
邓艾点兵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跟从。
这时邓艾指着脚下正对的山崖下方道:
“我,我原本打算从这里,用绳,绳索垂降到谷底。”
“但方才听,听到下方似有水,水流声。”
句扶闻言凝目看去。
因为有大量枯枝、凸石遮挡,下方光线昏暗,不大能看清。
而呼啸的穿山风又掩盖了水流声。
让谷底的状况变得更加晦涩难明。
不过句扶自幼在巴山之间长大。
平地驰马的本事或许比不上姜维邓艾。
翻山越岭正是其所长。
所以稍稍思量,便确定道:
“下方有山涧。”
“我等从绛县逆流而上,而浍水的源头便在这一带,谷底应是其河源之一。”
邓艾恍然,又道:
“这种小,小涧,水应该不,不深吧?”
“难说。”句扶微微摇头。
“这种山涧多是上游的雨水、雪水短时汇聚而成,如洪水一般。要么就没有,要么就滚滚而来。”
“士载若担心下方无处落脚,干脆等上几天,或者换一条路。”
邓艾深深吸了一口气。
山间凛冽的空气带着腐土和枯叶的气息灌入鼻腔。
非但不难闻,反而莫名提神。
“兵,兵贵神速,不等了。”
“换,换路吧。”
旋即转到石台的另一侧。
那里坡面更陡,却也因此更能看清谷底的景色。
可以确定的是,那里只有枯枝败叶堆迭而成的腐殖质,并无溪涧。
“士载打算从这里下去?”
句扶跟了上来,一看坡度就皱紧了眉。
“太陡了。”
“而且这一段石壁太过光滑,不好攀附的。”
邓艾闻言,紧了紧身上的厚毡子,道:
“那不正好滑,滑下去?”
滑下去?
句扶目瞪口呆。
但邓艾一说完,目光更加坚定了。
随后命人重新固定绳索,仿照早前吊降器物的方式,将他连人带毡一同吊下山。
说是吊,但这里到底还是有点坡度,所以更像是邓艾自行滑下去。
起初一切顺利。
但不知是否绳索用旧了有所磨损,还是陡坡中途有看不见的尖利石块。
总之离地还有二三丈的时候,众人手中的绳索蓦地一松,尚未来得及惊呼,下方便传来砰地一下坠地声。
石台上所有人的动作都停滞了片刻。
直到上方传来姜维的呐喊声,方才惊慌失措起来。
却又不知该如何回应,纷纷看向官职最高的句扶。
但后者初次从军出征,哪有处置这种突发事件的经验?
挠了挠散乱的头发,寻思着自己是不是先下山去确认邓艾的生死。
好在片刻之后,山崖下方就传回了邓艾的声音:
“水,水浅……”
“走,走原路……”
闻得此言,句扶顿时如释重负。
同时心中暗暗叹服。
以邓士载这气吞山河的魄力,别说穿越太行王屋了。
哪怕更为险峻的千里巴山,怕也是拦不住他的吧。
……
上党郡,壶关县。
太守羊衜[dào]看着哭成泪人的妻子蔡贞姬,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安慰。
妻子面前,是一口小号的棺材。
去年冬季极度寒冷,据说连淮南的水渎都给封冻了。
并州更在北方,寒冷更甚,不少人冻伤冻病。
当中就包括羊衜的两个儿子羊发和羊承。
那时蔡贞姬自知难以同时照料两个儿子,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长子羊发身上。
却不是因为更疼爱长子。
实际上,羊发非其亲子,乃是羊衜前妻孔氏所生。
但是这年代小孩不好养活。
一旦染了伤寒之症,更是九死一生。
而年纪大的明显比年幼的更易存活。
能保一个是一个。
最终结果也是如此。
羊发活了下来。
而羊承病情缠绵了大半年,终于还是病死了。
可到底是亲生骨肉,蔡氏怎能不伤心
羊衜无奈,只能轻抚妻子的后背道:
“想想你阿姊,一生命途多舛,你嫁给我,好歹还能在山里安享太平,不被乱世所扰,已属万幸。”
原来蔡贞姬之父乃是名士蔡邕。
而贞姬有一位姐姐,乃是早年天下闻名的才女蔡昭姬(即蔡文姬)。
当年关中大乱,匈奴人趁机南下劫掠,昭姬不幸被俘虏,在塞外生活了十二年方才得归中原。
蔡贞姬闻得此言,哭声更大了。
羊衜忙又道:
“有道是‘否终则泰’。”
“为夫前月算了一卦,正是得了一个‘泰卦’,辞曰小往大来,说的是咱家历尽磨难,必有后福!”
蔡贞姬的父亲和姐姐都是学富五车之人,她自然也不乏易学上的见识。
哭声稍止:“如何后福?”
羊衜目光一转,指着角落里偷偷观望的一对儿女,信誓旦旦道:
“咱家将来必要出两个大贵人!”
蔡贞姬闻言望去,正是自己亲生的另一个幼子,年方六岁的羊祜,以及年长一些的女儿。
说来也怪,羊祜明明比羊承还年幼,竟奇迹般地熬过了寒灾。
至于长女,更是没有半点病恙。
莫非自己这对儿女,真有些天命洪福在里面的?
这么一想,蔡贞姬顿时就止住了泪水。
羊衜也暗暗吐了一口浊气。
其实他哪能预知儿女将来有什么福气,不过是安慰妻子的话术而已。
倒是前面说安享太平是真心话。
上党此地,四面环山,较之繁华中土,颇为贫乏。
却也因此成了乱世中难得的一片清净之土。
这大概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了。
正思有所得,一名郡督邮匆匆而来,满脸慌张道:
“府君,大事不妙!”
“泫氏县长遣人来报,说有蜀贼正在攻打高平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最新章节,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最新章节,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