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

  范小胖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东京。

  虽然走路的时候,总觉得屁股那里有点凉飕飕的,但值啊!

  回头广告播出,那帮小婊砸们,一个个绝对是目瞪狗呆!

  哼!

  李彬彬是吧?

  给老娘等着!

  一念及此,范小胖的步伐越来越六亲不认,不过,她不是直接回国,而是先飞了一趟小西八。

  都怪自己这张嘴,说什么小西八,随口编一个国内,或者干脆说回家了,那多好。

  现在?

  为了圆谎,只能飞去小西八专门买点特产,幸好上次的签证有效期还没过。

  小胖同学走后,沈良终于能专心做后期。

  这次的后期还是在东京现象所,配乐这回没找张垭东,毕竟,《花束》的主战场在日本。

  老张不太擅长小日子的曲风。

  负责配乐的是日本作曲家大友良英,他是田壮壮介绍的配乐师,以前玩实验摇滚,后来什么都玩。

  田壮壮的《蓝风筝》,也是他配的乐。

  然鹅。

  沈良没空闲几天,大美圆又光顾了小沈。

  “宝宝,我好想你。”

  小高同学紧紧搂着沈良的脖子。

  “晚上我们去KTV唱歌吧?我想听你唱歌了。”

  “行吧。”

  沈良稍作考虑就同意了,不急着这一天半天。

  但。

  他低估了粘人精的粘人程度。

  “宝宝,我们明天去逛街吧?”

  “……”

  “好想去看樱花啊。”

  “……”

  “我们一起去吃和牛。”

  “……”

  “宝宝,我们去迪士……”

  又一天,沈良实在是忍无可忍。

  “够了!”

  眼见沈良冷着脸,高媛媛傻傻地愣在原地。

  “你,你凶我……”

  下一秒,高媛媛的眼前浮出一层水雾,眼里蓄满了委屈,仿佛下一秒就要决堤。

  望着她可怜巴巴的样子,沈良心里多少有点不忍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

  但,一想到她这些天无休止的粘人劲,刚刚压下去的火气又冒了上来。

  “你能不能成熟一点?天天那么任性,我哪天没事?还有,我在这边,是专门陪你玩的吗?”

  “我,我知道。”

  高媛媛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

  “可,可我就是想和你多待一会嘛,我也不是故意的,我就是太喜欢你,控制不住自己。”

  “那我是不是还要谢谢你啊?”

  道德绑架这一套,沈良向来不吃!

  站在原地的高媛媛,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眼见沈良根本没有哄的意思,她越哭越伤心,又过了一会,沈良转身进了房间。

  良久,高媛媛抹了抹泪水。

  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她开始反思了。

  从认识沈良到现在,除了拍戏,她私下从来没有见过沈良发这么大的火。

  自己是不是太粘人了?

  仔细一想,她来东京之后,好像是有一点。

  天天不是去这,就是去那,但沈良都一一满足了,就今天,突然爆发了。

  他是不是心情不太好?

  后期遇到问题了吗?

  片刻后。

  她默默回到屋里,来到书桌旁边,望着沈良对着电脑改稿子,她低声道。

  “对不起,是我不好,是我太自私了。”

  说着,她又哭了起来。

  女人呐,真是水做的。

  看着她梨花带雨的样子,沈良叹了口气,起身擦了擦她脸上的泪水。

  “好了,别哭了,刚刚我也有不好的地方,语气太冲了。”

  “那你不会不要我了吧?”

  小高同学眼眶红红的看着沈良。

  “傻瓜,怎么会。”

  沈良章口就来。

  “我只是希望你能成熟一点,有时候,你是不是也该理解理解我?”

  “下半年,投资上亿的电影就要开拍了,我心里的压力也很大。”

  “对不起。”

  高媛媛双手环住沈良:“是我不好,是我太任性了,以后我不会了。”

  “嗯。”

  沈良摸了摸她的脑袋。

  接下来几天,小高同学不吵不闹了,还兼职当起了小厨娘。

  虽然味道一言难尽,但沈良还是硬着头皮吃了下去,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月底。

  小高同学依依不舍的踏上了回国的班机。

  《那些年》的上映时间定了。

  7月8号。

  其实,这个时间点不是特别好,毕竟‘沙斯’的余波还没有完全散去。

  但《那些年》已经没有更好的选项。

  说破天,《那些年》只是一部投资300万的小成本电影。

  如果不趁着这个点上映,后面都是哪些片子?

  7月17号——《炮制女朋友》(赵菲特、郑一健)

  7月25号——《黑客帝国2》

  8月5号——《海底总动员》

  8月15号——《飞龙再生》(程龙)

  8月29号——《终结者3》

  9月20号——《天地英雄》

  9月27号——《大块头有大智慧》

  后面到了贺岁档更是各种影片扎堆,虽然大部分都是扑街货,但《无间道3》,以及冯钢炮的《手机》,不容小觑。

  因为小范同学解约的缘故,《手机》的女主角武月换成了李彬彬。

  还是彬彬。

  甭管女主角是谁,《那些年》要是进了贺岁档,不仅会成炮灰,还要跟《花束》撞车。

  因此。

  7月初上映已经是最优解。

  那什么《炮制女朋友》压根没被沈良放在眼里。

  那些年!

  给老子撞碎它!

  回到燕京,高媛媛立刻投入到宣发工作中。

  这次的宣发工作是沈良联合博纳、中影一块做的。

  先炒歌!

  《那些年》,全平台上线!

  电台?

  推起来!

  MTV音乐台?

  混剪预告片,安排!

  门户网站?

  放料,放料!

  当然。

  最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社区营销,重点是水木清华、天涯论坛、猫扑、西祠胡同、榕树下等等中文社区。

  这年头,经常上网冲浪的人,家庭条件通常都不错,而且年纪又不大。

  踏马的!

  青春给老子缅怀起来!

  带节奏!

  水军!

  安排!

  那些回忆青春的小故事、语句,造起来!

  ……

  博纳。

  望着沈良提出的营销方案,于东如获至宝。

  原来互联网还能这样玩?

  玛德!

  要不怎么说人家能拿金棕榈呢?

  这脑子!

  真踏马好使,换做是他,想破头也想不起这些招啊!

  不过。

  于东也意识到一点,这种方式,有点邪性。

  不似正道。

  就像是辟邪剑谱,可以用,但不能产生依赖。

  人,不能总想着走捷径,也不能总想着走后门。

  如果沈良知道于东此刻的想法,他一定会给于东竖起大拇指。

  仅限前面那句!

  后面那句,他严重不同意!

  捷径怎么了?

  后门怎么了?

  一直走,一直爽!

  ……

  申海。

  忙完一天的工作,吴迪伸了个懒腰,接着,他低头瞧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5点45分。

  到点了!

  虽然到了下班时间,吴迪却没有离开公司,而是在工位上继续坐着。

  反正回到出租屋也是闲着,去网吧上网一个小时要3、4块,与其去网吧上网,不如留在公司蹭网!

  放眼望去,公司里蹭网的人还不少。

  胆子小一点的,顶多逛逛论坛,水水帖子,胆大的那些人,直接玩起了游戏。

  吴迪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胆子比较小,只敢逛逛天涯。

  这里的坛友们藏龙卧虎,说话又好听,吴迪基本天天都会高强度刷贴。

  照常登上账号,点进天涯杂谈板块,看到排在第一的贴子,吴迪心中一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追?

  那些年?

  点开。

  【今天在电视台看到一支MTV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名字好长,好像是最近要上映的一部电影。

  看到男女主的互动让我想起一件事,1996年,我在燕京读大学,她在津门,我很喜欢她。

  但一直不敢表白。

  大学那会又特别穷。

  平时就写写信,为了能见面,当时我疯狂接家教,每次存到钱,都会坐车去津门。

  我还干过一件特别傻叉的事,把那些票根全留下来了,上次我老婆看到,还问我是怎么回事。

  是的,我现在的老婆不是当时的她。

  (回忆往事巴拉巴拉)

  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段遗憾吧,抹不去的白月光。

  好了,不说了,老婆喊我吃饭了,有空再聊】

  继续往下看,后面的回帖都是各种坛友的回忆。

  【哈哈,我也想起自己干的傻事,偷偷练了半年的吉他,后来,没来得及演出,人家转学走了】

  【……】

  【卧槽,我刚刚去翻了一下当年的同学录,她竟然给我写了一首藏头诗,不说了,我要去追她!】

  【……】

  【楼主说的是这部电影吧?看了一下,剧情挺有意思的,竟然是高媛媛主演,之前完全没注意】

  【……】

  【我注意到了,周芷若好漂亮,这部电影一开始好像是在5月份上映,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延期了】

  【……】

  《那些年》?

  从《那些年》的新琅专题回来,吴迪记住了这部电影。

  想当初,他也有喜欢的女生,只是他是暗恋,没有表白过,或许对方连自己是谁都忘了吧?

  对了,几号上映来着?

  又点回去看了一眼。

  7月8号?

  周二?

  下班去看看吧。

  ……

  动感101电台。

  “主持人您好,我想点歌。”

  “朱先生,您好,您想点哪首歌?”

  “李建唱的那首《那些年》,我想送给1997年高三三班的陶琳琳。”

  “1997年?”

  “对,她是我的初恋,现在我们分手了,我希望缅怀一下过去的那段光阴。”

  “好的,一首《那些年》送给1997年的她。”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记忆中你青涩的脸……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回到教室座位前后/故意讨你温柔的骂……”

  听着广播里的歌,坐在出租车后排的胡杨,倏地神色一怔。

  当年的她,现在还好吗?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广播,每到点歌环节,十个里面至少有四五个点《那些年》。

  很快。

  《那些年》先后超越《看海》(周讯)、《布拉格广场》、《奔跑》、《边走边爱》、《坚持到底》、《我用什么把你留住》、《暗香》等歌曲,登顶多地音乐排行榜。

  燕京第一!

  申海第一!

  羊城第一!

  鹏城第一!

  津门第一!

  益州第一!

  ……

  凡是主力票仓城市,《那些年》纷纷登顶!

  这年头,歌曲的传播速度、效率,远远超过电影。

  除了电台点播,各大MTV电台也轮番播放《那些年》的MTV。

  说是MTV,不如说是电影预告片。

  借着歌曲的东风,《那些年》电影闯入了大量75后、80后的视线。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青春。

  特别成长于90年代的80后,他们在物质上比上一代人更加富足,接收到的各种冲击也更多。

  校园恋情?

  屡见不鲜。

  大多人的青春都有一个白月光。

  6月底。

  沈良从小日子归来。

  “哈哈,师弟,你这个办法真是太吉尔牛了!”

  首都机场,一见面,于东就送上一个热情的拥抱。

  “申海联和、燕京新影联、浙省时代院线、粤省南方院线、川省太平洋院线,全在加订拷贝!”

  “目前已经订出去140多个拷贝,等到上线,可能跟《小偷家族》的拷贝数量差不多。”

  紧接着,在回去的路上,于东兴奋地介绍着‘水军大法’的威力。

  水军这东西,其实不稀奇。

  没有互联网之前,每当有专辑、书籍、电影上映,谁不花钱找乐评人、影评人、文化记者吹一吹?

  都吹!

  但,主动去论坛发那种推广软文的却不多。

  自己发贴,自己顶!

  营造出一股非常‘热’的景象。

  亲自操盘这一切的于东,太踏马佩服沈良了。

  《那些年》的营销效果这么好,八成要归功在沈良身上。

  八成中的一半是那个方案。

  另外一半是《那些年》这首歌。

  于东仔细复盘过,如果没有《那些年》这首歌,热度至少要少一半。

  是的。

  至少一半!

  一首优秀的推广曲,太吉尔重要了!

  唱片公司每年推出那么多歌,不是每首都能爆的!

  师弟呢?

  虽然写的不多,但写一首,爆一首!

  《私奔》、《疯了》、《我用什么把你留住》、《那些年》,有一首算一首。

  全爆了!

  《开端》能有现在这么火,师弟写的那首歌,保底有个两三成的加持。

  瞧瞧这周燕京音乐台的流行歌曲排行榜。

  前十名,有两首是师弟写的!

  一聊起歌,于东不由好奇道。

  “师弟,最近有没有唱片公司联系你?”

  “有几家,有让我出道的,也有找我邀歌的,不过,我都拒了。”

  “也是。”

  于东附和道:“还是电影重要,《时间游戏》的开机时间定了吗?”

  “定了。”

  好歹是投资人,沈良肯定要如实相告。

  “初步定在8月底,或者9月初。”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2001:叫我导演!,华娱2001:叫我导演!最新章节,华娱2001:叫我导演!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