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豪强并起,群雄割据,形成长期混战局面。

  曹操集团经过二十年的苦战,统一北方并控制名存实亡的朝廷。

  镜头从被强光渐渐淡化的剑身,缓缓地摇落在晨光中的宫殿上。

  1,许昌,汉宫大殿,日,外,内

  字幕: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

  满朝文武齐列,钟磬交错,笙鼓齐鸣,正在举行着隆重的拜相仪式。

  ……

  看着卢苇写的《赤壁》剧本,看着,看着,沈良乐了。

  【曹操从左袖筒里掏出一卷绘画绢本的《素女经》徐徐展示】

  【曹操:咱们黄帝老祖就是御女千人修炼成仙的,你就照着《素女经》上练习,采阴补阳,闭经守关,练到御接而不施泄,自会得道。】

  片刻后,看完前四幕,沈良合上剧本。

  “怎么样?”

  眼见沈良停下动作,韩三坪给他添了一杯茶,一旁,老张、老穆、老何也把目光落在了沈良身上。

  “稍微有点拖沓了。”

  卢苇写的剧本初稿,开篇整整用了四场戏衬托曹操的枭雄之姿。

  第一场,拜相戏。

  曹操瞑目悠然,凌驾于帝王之上的傲然之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场,后宫训献帝。

  强迫献帝签下南下的诏书,霸气侧漏。

  第三场,曹府伐刘密会。

  以杀鸡之名,行杀牛之实,征刘备,攻荆州,非用牛刀不可。

  这场戏以曹操说出‘得荆州者,得天下’结束。

  既铁血,又霸道。

  第四场,新野之战,这一幕只有两个片段。

  曹军骑兵旌旗遮天蔽日,如决堤之水,势不可挡。

  刘备新野步卒守军,顷刻间淹没在曹军骑兵的狂潮之中,兵败如山倒。

  前者稳坐钓鱼台,后者惶惶如丧家之犬。

  四场戏,曹操的形象立住了。

  不愧是国内最好的编剧之一,不过,好是好,但前面三场文戏台词太多,节奏有点小问题。

  “拖沓不要紧。”

  韩三坪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改便是,哪部电影开拍不是数易其稿,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尽管跟卢苇交流嘛。”

  “师哥,还是等等吧。”

  沈良放下剧本道:“这时候出面,不合适。”

  “嗯。”

  韩三坪点了点头。

  “你先把剧本带回去看看,自己先琢磨琢磨,等我把事情解决,到时候再开一个剧本讨论会。”

  “嗯,到时候再说吧,不过,周瑜这个角色,周闰发不合适,赤壁之战时,周瑜才三十出头。”

  沈良直言道:“周闰发的年纪太大了一点,而且,他的片酬太贵,报价500万美金。”

  此时,《赤壁》周瑜一角还没有梁朝韦的份,吴玉森第一首选是周闰发。

  卢苇这一版剧本,周瑜的形象跟周闰发的重合度也很高。

  但,500万美金,塔喵的,把剧组当冤大头啊?

  “选角我不管,你是导演,你自己定。”

  虽然韩三坪还没开始行动,眼下《赤壁》的导演名义上还是吴玉森,但话里话外,他已经把沈良当成导演了。

  这点事要是办不了,怎么担得起座山雕的称呼。

  好莱坞大导演?

  来了我的地盘,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

  “师哥霸气!”

  “别给我戴高帽。”

  韩三坪笑眯眯的抿了一口茶。

  “我再霸气,也指派不动你啊,还得哄着你,捧着你,你说说吧,《赤壁》你都拒了多少次。”

  “韩董,结果不是好的嘛。”

  张辉军呵呵一笑。

  之前,沈良已经是摄影系的大宝贝,现在?

  宝贝中的宝贝啊!

  他比谁都希望《赤壁》拍成,然后大爆。

  内地导演,难啊。

  新人导演,更难。

  难为沈良还有回报学校的心思,依照沈良的过往战绩,《赤壁》的盈利如果达到平均水准,怎么也得挣个2-3个亿。

  折中一下,2.5亿。

  10%的导演分成就是2500万,一年7-8个点的收益,那就是每年200万的资金。

  有了这笔基金,再加上拨款,学校的那帮小崽子们,日后就享大福了。

  处女作只要本子质量够高,再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

  另外。

  这笔基金运行的越久,摄影系的大宝贝圈内地位就越高。

  什么是带头大哥?

  能挣,也舍得分,别人跟着你,你吃肉,他喝汤,这才是大哥!

  学生成了好大哥,他们几位老师,那也是与有荣焉,地位跟着水涨船高。

  好啊!

  喜上加喜!

  这小子,没白疼!

  有事是真上!

  “得,你们都被沈良这小子迷住了。”

  韩三坪目光一转,看向沈良,笑着打趣道。

  “你小子,搁在古代,怎么也是一个枭雄。”

  打趣归打趣,沈良的所作所为,他也是真喜欢。

  领军人物,没选错!

  唔。

  就是私生活方面削微有点乱,那点风言风语,韩三坪都听到了。

  无风不起浪啊。

  这小子,多少沾点。

  不过。

  孔老夫子都说过,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那点细枝末节,没什么大不了。

  只要不摆在台面,不是明目张胆,问题都不大。

  谁还没点过去?

  再说了,才子风流,古来有之。

  “时间也差不多了,几位,要不一起在中影吃个便饭?”

  少顷,韩三坪低头看了眼手表。

  他戴的也不是什么太好的表,体质内有一条潜规则,腕表最好不过欧米伽。

  他的手表是一块欧米伽蝶飞系列。

  基础款。

  表也不是谁送的,他自己用工资买的。

  毕竟,基础款的公价也就一万八左右,凭他的工资+奖金,完全消费得起。

  “好。”

  “正好饿了。”

  接着,一群人移步前往食堂,简单地吃完工作餐,沈良便带着剧本匆匆赶回了家里。

  开车回去途中,沈良收到小黄同学的短信。

  又一个想通的。

  不过。

  沈良现在不想通,哪有功夫。

  想通,随时可以,在剧本面前,小黄的诱惑,明显不够看。

  《赤壁》宛如一个绝世大美人,把他给迷住了。

  【忙】

  看到这条短信,黄圣伊嘟了嘟嘴。

  忙,忙,忙,忙死你!

  想了想,她背上包包,开上那辆沈良送的玛莎拉蒂,直奔燕莎。

  何以解忧?

  唯有买买买!

  刷,刷爆他的卡!

  小黄同学刚到燕莎,沈良已经回到家里。

  泡好一杯热茶,他来到书房,准备细细品读卢苇版《赤壁》。

  一时间,屋内只剩下偶尔翻动书页的声音,看到心潮澎湃之处,沈良便拿起笔,或重点标注,或修改一二。

  【“公瑾,我以先君、先兄在天之灵,以东吴主公全家性命,以东吴百万生命的名义问你!”

  “我们能抵御曹操的军队吗?”

  周瑜背影站定,停顿一刻,复又拂袖背手离去。】

  好!

  看到孙权、周瑜二人讨论是战还是降的那场戏,沈良一个激灵。

  这一段,写的好!

  吴白鸽那一版的孙权,刻画太烂。

  这一版才对味!

  优柔寡断是有原因的,寥寥数笔,孙权的形象勾住了。

  而周瑜的脚步停顿也意味深长,数息前,他还是主战,临走时这一顿,一个留白,令人浮想联翩。

  继续看。

  到了蒋干盗书的剧情,卢苇把‘苦肉计’搬到了宴请蒋干的宴会上。

  蒋干亲眼目睹了周瑜、黄盖的冲突。

  殊不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一段改编,沈良也很喜欢,比吴白鸽的《赤壁》好多了。

  吴白鸽拍的‘大声密谋’,太儿戏。

  跟黑帮电影似的。

  当然。

  卢苇写的本子,沈良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

  比如借东风的环节。

  【诸葛亮:“诈曹操易,欺天,难。”

  周瑜(智珠在握):“天律如似音乐,虽遵其律,但也微妙,有时反锋逆转便是另一种境界,鲁肃,你该把赤壁的秘密告诉先生了。”

  鲁肃对诸葛亮咬耳低语:“此地在冬至阳生阴遁时节,云梦大泽会因为冷暖交替不均,生出一股东南反吹的湖陆风。

  这是所有外地人绝难知晓的,便是当地人,也只有长年风行于浪中的老渔民才知晓,这便是都督的另一种境界。”

  闻言,诸葛亮眼光一惊。

  周瑜淡淡道:“如此而已。”】

  虽说正史赤壁之战跟诸葛亮关系不大,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虚构的。

  但《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像卢苇这么写,是符合史实,也立起了周瑜足智多谋的儒将、智将的形象。

  可,诸葛亮的光辉全被掩盖了。

  不行!

  这一段必须改。

  沈良提笔在一旁写下几行字。

  【诸葛亮(淡然):诈曹操易,欺天,难,难,难。】

  【周瑜(惊讶):若是孔明兄,当如何施为?】

  【诸葛亮(抚须):都督胸有城府,岂无妙计?】

  【周瑜(淡笑):不若你我二人各执笔墨,略书于笺,互换阅之,共论长短?】

  【诸葛亮:善!】

  【少顷,俱书讫,周瑜、诸葛亮展绢相示,其上皆书“借东风”三字】

  【两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改完之后,沈良不住点头。

  这么拍才对味!

  《三国志》要参考,《三国演义》也不能漏了。

  原则上他也认同卢苇的初衷,曹操和周瑜才是《赤壁》的绝对主角。

  但。

  诸葛亮的戏份可以不多,却要出彩。

  也必须出彩。

  没办法。

  诸葛亮在演义里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

  哒!

  哒!

  这时,回过神来的沈良听到一阵脚步声,转头一看,只见程好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走了进来。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有一会了。”

  程好莞尔一笑:“看到你在忙,我就去切点水果,这西瓜我刚刚尝了,好甜。”

  “再甜也没有你甜。”

  沈良的好话,那是章口就来。

  “呜嘛。”

  凑近后,程好低头亲了一口,然后咯咯一笑。

  “你的嘴也挺甜的。”

  “哈哈。”

  沈良顺手把程好揽入怀里。

  “贝贝,我又接了一部电影。”

  “三国,不,赤壁啊?”

  低头看见剧本上的文字,程好惊讶道。

  “你之前不是说不接的吗?”

  “盛情难却啊。”

  ‘上当’的事,沈良当然不会说,那不是有损他光辉的形象?

  “呃,那吴白鸽不得气死?”

  说着,程好噗嗤一笑。

  “我接的是上影厂的《赤壁之战》,跟他有什么关系?”

  沈良既然要拍,肯定是把锅砸了,另起炉灶。

  不然,他岂不是成了接盘侠?

  就港台媒体的尿性,哪怕《赤壁》最早找的是他,多半还是会各种蛐蛐。

  “对了,你有没有兴趣演?女一号小乔哦。”

  卢苇写的剧本是一部纯粹的男人戏,小乔连出场的戏份极少,更别说什么尺度戏。

  “我?”

  程好摸了摸脸蛋。

  “我不行,好久没练基本功了,而且,我今年还胖了。”

  转型幕后之后,程好虽然也做身材管理,但演员口中的‘胖’和常人眼中的胖不一样。

  如果用普通人的视角,程好绝对不算胖,应该叫该瘦的瘦,该胖的胖,不过,要是上了镜头,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急。”

  沈良随口说道:“反正距离开拍还有两年,你要是想过过戏瘾,到时候再说。”

  小乔说是女一号,其实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沈良可不会像吴白鸽那样疯狂加戏,什么‘萌萌,站起来’,堪称耻辱柱。

  不过。

  吴白鸽版本的《赤壁》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服化道方面,《赤壁》剧组下足了功夫。

  武器、铠甲、皮甲、盾牌、服装、妆造,都很贴合历史原型。

  场面也够宏大,动员上万人的群演。

  特效也中规中矩,保底有个70分。

  抛开黑泽之灵和一些港台演员的口音问题,演员的表演也没问题。

  然而,再怎么精心包装,哪怕看起来像巧克力,闻起来也是巧克力,吃进嘴里还是难掩本质。

  屎!

  剧情一坨狗屎。

  主题是什么博爱与和平,是反战,翻遍《三国志》、《三国演义》,也找不到这种东西。

  史学家顶多感慨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描写战争的残酷,都比博爱、和平、反战、浪漫要强。

  沈良执导,内核必然是身临绝境时,那种不惜一战的勇气,是以弱抗暴,是以寡敌众的智勇。

  赤壁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不屈!

  不跪!

  塔喵的。

  这么宏大的主题硬生生被拍成了黑帮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2001:叫我导演!,华娱2001:叫我导演!最新章节,华娱2001:叫我导演!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