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坦普斯中心出来,已经是太平洋时间晚上11点多。由于没有球迷,记者被限制入场,篮网球员离开时有些冷清。说话的声音在空旷的通道里回荡,有回声在耳边响起。
大家眉梢洋溢着愉悦,三三两两走在一起嬉笑打趣,和高中生放学回家没什么两样。虽然不少球员已经30多,还是一群大男孩,只是都很有钱。停车场的大巴等候着,他们将前往机场,连夜飞回布鲁克林。
赢球可以让矛盾暂时消弭,篮网这次加州客场之旅非常完美,今晚113:107,6分的优势击败快船,五战全胜。看一群助理教练们松弛的眉头就知道,大家可以带着轻松的呼吸与步伐回布鲁克林休整两天。
凯文-杜兰特一直到坐上大巴车,眼睛都没有离开手机,从更衣室出来他就在刷赛后评论和相关消息。作为球队更衣室首席舆论官,他总是第一时间了解到球迷、媒体对球员、球队表现的评价。
由于缺席了后三场比赛,没有赛场表现可被指手画脚,杜兰特刷消息的心态很轻松。可看到一些评论他还是很难绷,什么“凯文又躺赢”,“杜兰特又加入了一个没有他也能夺冠的球队”,“路径依赖”,“凯文发的推比他职业生涯得分还要多”,“还没算小号呢!”
对于那些无事也要骂两句的人,杜兰特挑看得最不顺眼的回两句,一连回了好几十条。然后握着手机,一边刷美女,一边等着回复,最好能逮住一个头铁的一直喷。如果大号说一些话不方便,他不嫌麻烦,切个小号找到这个人继续对轰。
李维坐在最后的位置,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他没有杜兰特那份闲情雅致,他知道网络上关于他的消息一定非常多,突然崛起的小人物总是会吸引大量注意力,和詹姆斯、贝弗利的冲突又会引发一系列争议。他还是个黄皮肤,在大洋对岸关于他的群组和讨论肯定遍地开花了。
但比赛真的很累,李维没有那份心力应对,他只想好好睡一觉恢复精力。要不说杜兰特是超巨,精力充沛的同时心理也强大。别小看负面舆论,神经不够强大的人会被口水吞没,甚至垮掉。常在河边走,哪有不被黑。
大部分文体明星面对汹汹的负面舆情会选择冷处理,就当没看见,专心做自己的事,时间一久自然平息。部分会做一些公关、营销,买买水军蛊惑人心。像杜兰特这种亲自下场对线,搞到天下皆知的,实在是极少数。
你说他坚韧吧,人家简单说两句,开个玩笑,他就绷不住要和人对线。你说他脆弱吧,他能在如此多负面评价之下,顶着压力拿两个冠军,跟腱断了以后换队,重新站起来按自己的想法打出高质量比赛。生涯目前为止拿了23000多分,推特发了24000多条,所以网友说的也是实话,发推效率比得分还高。
“维克托,维克托!”
“什么?谁在喊我?”
“是我,凯文。”
“谢特,我睡着了,我们到布鲁克林了?”
“到个屁,还没起飞呢。”
“怎么了?”
“手机拿出来,登你的推特账号。”
“为什么?要我帮你骂人?”
“上帝,你他妈的真懂我,快!”
李维翻了个白眼,自己眯了一小会儿,就被杜兰特弄醒。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竟然让他登推特喷人。没办法,谁让他俩是点赞之交呢?虽然最近点赞都是李约操作的,李维没有登陆推特。
据李约说,上一场打完湖人后,全网都在找李维的信息。他的社交账号很快被曝光,好多人私信、留言,回都回不过来。有夸的有骂的,有交友的,有寻求合作的,有打广告的,有要采访的,还有发病毒链接的…总之热闹的不得了。
对于骂人的,李约看了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反正骂的不是我是我哥。寻求合作、打广告的,都是骗子,不用理会。只有一些发私密照片的账号,李约甄别了一下,真人的话,他先帮老哥关注了。
李维当然不能登自己的号,他登了李约的号帮杜兰特对线,对喷之前先点进账号看看这人是谁的球迷,根据情况进行猛烈攻击:
【斯蒂芬-库里还是先拿个FMVP再出来说话吧,历史前十有谁没拿过这个荣誉吗?】
【欧文自己能带队进季后赛么?带队争状元的神。】
【伦纳德先学会自己为自己代言吧,一到做决定的时候就消失,虽然不指望他做个‘决定’电视节目,但好歹能出来说句话吧?】
【噢,乔治,据说俄城给他设立了‘保罗-乔治日’,他现在会参加吗?】
反正用的是弟弟账号,李维放开了吐槽,十多年上网看中国球迷群体互黑的功力,谁能挡得住?当然,美国球迷网友也非常损,他们多是从相貌、生活上来恶心人。比如说小乔丹罚球差是因为斗鸡眼,康利的菠萝头很丑,布克长得像女同,恩比德智商像松鼠,库里的胡子像雕毛等等。
中国球迷不是很关注球星的生活,也不太搞容貌攻击,反正黑人在中国人看来都很丑。中国球迷留言是为了攻击球星的球迷,不是攻击球星本人,你骂对方的偶像丑没有什么伤害性,这里是体育圈不是娱乐圈。
“老天,你的嘴巴真是和你的身板子一样硬。”杜兰特看到李维的回复,心想这家伙嘴巴真是毒,招招攻击要害。对篮球运动员来说,你说他丑,发型怪,其实没什么。毕竟不靠长相吃饭,而且杜兰特自己这副衰样也没资格说别人丑。但你说他打球不行,抱大腿,打不过就加入,他心里是真的难受。
“维克托,如果你攻击我的话,你会说什么?”
“美国女子体操队。”
“……我会向马克斯建议,给你一份长合同,让你别去别的球队。”
抵达肯尼迪国际机场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在行李提取处,等候已久的李约冲过来和哥哥抱在一起,他竟哭了起来。两人分别两周,短短十几天,李维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不再是洗衣店的傻大个,而是NBA话题度正热的“篮网29号无名超级防守人。”
兄弟俩确实没有分开这么久过,见弟弟哭得这么伤心,李维心下有些感动。不过他不放心,问了一句:“爸妈活着吧?”李约擦了擦眼睛,道:“好着呢!我就是有点想你,本来不想哭的。”
李维摸了摸弟弟脑袋:“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爸妈知道我打球的事吗?”
“我反正没和爸妈说,他俩也没提,是不是知道我不清楚。”
“该告诉他们了,以后不少麻烦事。”
“喂,哥,我能不能要个杜兰特,或者哈登的签名?”
“不能,你现在是我的助理,有点专业度。”
从行李提提取处出来,即便是凌晨三四点,还是有很多记者蹲点。他们急不可耐冲向球员,尤其是李维。有的人举着话筒问问题,有的人给李维塞名片,摄像机一直对着他,数量超过了杜兰特和哈登。
李维是现在NBA网络上最火的神秘29号,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获取他的详细信息。但李维只是礼貌回答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在球队安保的掩护下去了停车场。在停车场,两人遇到了等候多时的斯科特-米切尔,他提前从洛杉矶回了纽约,之后一直在机场等篮网回来。
“你应该回家休息的,我答应了只接受你的采访,我不会食言。”
“我知道,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已经从NetsDaily辞职了,现在我是ESPN的一员了!”
米切尔亮了亮自己胸前的ESPN记者证挂牌,看样子他的效率非常高,离职入职很丝滑。移动网络时代,在体育新闻行业,时间就是生命,一条消息早一个小时,晚一个小时,价值天差地别。那些知名的记者,自媒体,手机握在手里24小时不放,不停接收、刷新、筛选消息,人还要跑来跑去,为的就是能拿到一手信息。
斯科特-米切尔对李维的跟踪采访和独家专访权是他最大的筹码。NetsDaily是依附于地方电视台的球队消息网,满足不了李维的胃口,ESPN这样的大平台更有利于李维扩大影响力。
米切尔看了看坐在雪佛兰驾驶位上的李约,问:“这位是…你的司机?”
“我弟弟,也是我的助理。”
“你弟弟?你弟弟…你弟弟不是弱智么?”在李维讲给米切尔的故事里,李约是个智力有点问题,需要哥哥用心照顾的可怜男孩。
“噢,他的确智力有点问题,只是平常看不太出来,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干预治疗的。”
“篮球是你和他交流的最好媒介!”
“有机会来我家做客,我们可以拍摄一些镜头,或许有一天,会有属于我的纪录片。”
两人握手,米切尔踌躇满志,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他的赌本并不大,一个月的时间,外加一份本就不怎么样的工作而已。当初给林书豪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在林大学时就看好他,跟踪拍摄,一直到到林进入NBA,蹉跎一个赛季,在被裁的边缘爆发,最终成就短暂的疯狂。整个过程有三四年,没人知道林能不能成功。
而李维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快到没有任何征兆,如神灵或者恶魔般,突然降临。望着雪佛兰SUV远去的红色尾灯,米切尔心想,到底是神灵,还是恶魔呢?
-----------------
使用了药物的李维睡了个长长的好觉,醒来时已是下午,原先的疼痛和疲惫消失无踪。长途客场之旅后,球队放一天假,明天上午训练,晚上主场有比赛。NBA的赛程很密集,对球员的体能、健康是巨大考验。
李维知道,好好休息和艰苦训练一样重要。下午他给自己放了个假,窝在阁楼看看漫画,和群组的二次元老哥讨论霸气问题,并陪阿忠玩了一会儿。阿忠被李约照顾得不错,长胖了一些。脑门长了个包说是出门被飞来的棒球砸得,李维怀疑是李约揍的,毕竟他俩不是很对付。
米切尔给李维发来消息,说自己的文章在ESPN刊登,标题是《空白的29》,封面是李维身穿没名字29号球衣的背影。
“点击量惊人,海量转载,你火定了维克托,这故事很棒!我写了快一个月,根本不是那些拼凑、跟风赶稿的人能比的!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跟着你去佛罗里达,不然我能写的更多。”
“我也不知道一切会这么顺利,你要是去了佛罗里达,现在还被关在迪士尼呢。”
“你说的有道理。下一步怎么办?故事要从哪里继续开始?”
“从我正式签下保障合同开始,希望这一天不要等太久。”
打完下一场对阵国王的比赛,李维和篮网的第一份十天短合同就到期了。篮网可以选择继续和李维签一份十天,或者直接给保障合同到赛季结束。
李维当然希望直接签约保障,好定下心来,专心比赛和提升自己。多十天短合同,就是多十天风险。尤其是伤病,曾经受过大伤的李维很清楚,意外总是突如其来,不给你任何防备。
从发展联盟被提上NBA后,因为伤病,意外,家中事故等各种原因,最终没能圆梦的球员不在少数。在NBA新闻网站上,那一行行无情的“waived”(裁掉),就是一个个篮球梦想的破碎。李维期待自己在第三场有足够惊艳的表现,拿到足够多的谈判筹码,假如篮网还想和他签一份10天合同,他就有能力拒绝,跳槽去另一家球队试试。
当然,李维是想留篮网的,这个球队不错,很适合自己。杜兰特不是好更衣室老大,但李维更不喜欢那种咄咄逼人,霸凌新人的老大类球星,现在的年轻球员不吃这套。杜兰特这种场下吃吃糖,和网友对对线的老大,相处起来挺舒服的。
哈登和李维已经算一个阵营,下午他们互发了短信,哈登说有空请他夜店探险。欧文神神叨叨摸不清他想什么,但对李维来说这不重要。篮网内部矛盾、斗争不少,可哪个球队没有呢?况且乱世出英雄,球队乱一些更适合底层球员出头。那些铁板一块,核心、战术稳固的球队,李维反而机会不多。
还有主教练纳什,几天接触下来,李维确认他是个好人,而且很欣赏自己。作为新教练,他的可塑性很强,李维有机会向他施加影响力。这比效力一个在球队树大根深的顽固老教练,发展空间更大。
晚上,在洗衣店的厨房,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陈丽华烧了丰盛的晚餐欢迎儿子回来,从她脸上的表情判断不出是否知道,大儿子已经成为NBA球员,且打出了点名堂。虽然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无孔不入,但每个人又被困在各自的孤岛,接收着属于自己世界的信号,互不干扰。
李维准备吃饭时告知两人这个消息,然后在签下正式保障合同后搬出去住,找一个离训练、比赛地更近,方便自己训练和生活的地方。
饭桌上四人都有些沉默,陈丽华不停给儿子夹菜。李约和李维使了个眼色,意思哥你说吧,这是好事。李维点点头,正要开口,没想到陈丽华先说道:“我有个事,要和你们兄弟俩说一下。”
他们俩还先有事。李维看陈丽华有些凝重的表情,还有一旁低着头的李满顺,心想两人不会要离婚吧?那太好了,故事情节更曲折了。
陈丽华停顿了好一会儿,看样子确实难以启齿,李维忍不住说:“妈,什么事你就说吧,我们俩都大了。”李约点头同意。
“你爸要结婚了。”
果然,李维觉得自己猜对了,两人要离婚。可结婚是不是太快了点?难道两人早就离婚了?爸要和谁结婚?
“对方是个男的。”
什么!老李你竟然…李维和李约已经从惊讶变成了震惊,对视了一眼,表示完全看不出来啊!怎么会这样?
“是你们的表姨夫。”
兄弟俩呆若木鸡,这层层递进的冲击,把李维脑海里组织的句子冲的溃不成军。这老一辈他…他是深不可测啊。我是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曲折一点,牺牲弟弟说成了弱智,可是你们这……这他妈的也太曲折了吧!
“当然,是假的,为了给你们表姨夫拿个绿卡。”
兄弟俩大大松了口气,李维说:“妈,你能先把最后一句说出来吗?被你吓死了,我都想好以后我跟你过,弟弟跟两个爸爸过了。”
“我也要跟妈过!”
“还有一件事,儿子听说你打什么NBA了,听客人说的。挺好的,挺好。”
陈丽华和李满顺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是高兴的,但也说不上太高兴。可能他们还不理解儿子打NBA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或者二十年来第一次夸老大,为他骄傲,感觉别扭,真别扭。
大家眉梢洋溢着愉悦,三三两两走在一起嬉笑打趣,和高中生放学回家没什么两样。虽然不少球员已经30多,还是一群大男孩,只是都很有钱。停车场的大巴等候着,他们将前往机场,连夜飞回布鲁克林。
赢球可以让矛盾暂时消弭,篮网这次加州客场之旅非常完美,今晚113:107,6分的优势击败快船,五战全胜。看一群助理教练们松弛的眉头就知道,大家可以带着轻松的呼吸与步伐回布鲁克林休整两天。
凯文-杜兰特一直到坐上大巴车,眼睛都没有离开手机,从更衣室出来他就在刷赛后评论和相关消息。作为球队更衣室首席舆论官,他总是第一时间了解到球迷、媒体对球员、球队表现的评价。
由于缺席了后三场比赛,没有赛场表现可被指手画脚,杜兰特刷消息的心态很轻松。可看到一些评论他还是很难绷,什么“凯文又躺赢”,“杜兰特又加入了一个没有他也能夺冠的球队”,“路径依赖”,“凯文发的推比他职业生涯得分还要多”,“还没算小号呢!”
对于那些无事也要骂两句的人,杜兰特挑看得最不顺眼的回两句,一连回了好几十条。然后握着手机,一边刷美女,一边等着回复,最好能逮住一个头铁的一直喷。如果大号说一些话不方便,他不嫌麻烦,切个小号找到这个人继续对轰。
李维坐在最后的位置,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他没有杜兰特那份闲情雅致,他知道网络上关于他的消息一定非常多,突然崛起的小人物总是会吸引大量注意力,和詹姆斯、贝弗利的冲突又会引发一系列争议。他还是个黄皮肤,在大洋对岸关于他的群组和讨论肯定遍地开花了。
但比赛真的很累,李维没有那份心力应对,他只想好好睡一觉恢复精力。要不说杜兰特是超巨,精力充沛的同时心理也强大。别小看负面舆论,神经不够强大的人会被口水吞没,甚至垮掉。常在河边走,哪有不被黑。
大部分文体明星面对汹汹的负面舆情会选择冷处理,就当没看见,专心做自己的事,时间一久自然平息。部分会做一些公关、营销,买买水军蛊惑人心。像杜兰特这种亲自下场对线,搞到天下皆知的,实在是极少数。
你说他坚韧吧,人家简单说两句,开个玩笑,他就绷不住要和人对线。你说他脆弱吧,他能在如此多负面评价之下,顶着压力拿两个冠军,跟腱断了以后换队,重新站起来按自己的想法打出高质量比赛。生涯目前为止拿了23000多分,推特发了24000多条,所以网友说的也是实话,发推效率比得分还高。
“维克托,维克托!”
“什么?谁在喊我?”
“是我,凯文。”
“谢特,我睡着了,我们到布鲁克林了?”
“到个屁,还没起飞呢。”
“怎么了?”
“手机拿出来,登你的推特账号。”
“为什么?要我帮你骂人?”
“上帝,你他妈的真懂我,快!”
李维翻了个白眼,自己眯了一小会儿,就被杜兰特弄醒。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竟然让他登推特喷人。没办法,谁让他俩是点赞之交呢?虽然最近点赞都是李约操作的,李维没有登陆推特。
据李约说,上一场打完湖人后,全网都在找李维的信息。他的社交账号很快被曝光,好多人私信、留言,回都回不过来。有夸的有骂的,有交友的,有寻求合作的,有打广告的,有要采访的,还有发病毒链接的…总之热闹的不得了。
对于骂人的,李约看了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反正骂的不是我是我哥。寻求合作、打广告的,都是骗子,不用理会。只有一些发私密照片的账号,李约甄别了一下,真人的话,他先帮老哥关注了。
李维当然不能登自己的号,他登了李约的号帮杜兰特对线,对喷之前先点进账号看看这人是谁的球迷,根据情况进行猛烈攻击:
【斯蒂芬-库里还是先拿个FMVP再出来说话吧,历史前十有谁没拿过这个荣誉吗?】
【欧文自己能带队进季后赛么?带队争状元的神。】
【伦纳德先学会自己为自己代言吧,一到做决定的时候就消失,虽然不指望他做个‘决定’电视节目,但好歹能出来说句话吧?】
【噢,乔治,据说俄城给他设立了‘保罗-乔治日’,他现在会参加吗?】
反正用的是弟弟账号,李维放开了吐槽,十多年上网看中国球迷群体互黑的功力,谁能挡得住?当然,美国球迷网友也非常损,他们多是从相貌、生活上来恶心人。比如说小乔丹罚球差是因为斗鸡眼,康利的菠萝头很丑,布克长得像女同,恩比德智商像松鼠,库里的胡子像雕毛等等。
中国球迷不是很关注球星的生活,也不太搞容貌攻击,反正黑人在中国人看来都很丑。中国球迷留言是为了攻击球星的球迷,不是攻击球星本人,你骂对方的偶像丑没有什么伤害性,这里是体育圈不是娱乐圈。
“老天,你的嘴巴真是和你的身板子一样硬。”杜兰特看到李维的回复,心想这家伙嘴巴真是毒,招招攻击要害。对篮球运动员来说,你说他丑,发型怪,其实没什么。毕竟不靠长相吃饭,而且杜兰特自己这副衰样也没资格说别人丑。但你说他打球不行,抱大腿,打不过就加入,他心里是真的难受。
“维克托,如果你攻击我的话,你会说什么?”
“美国女子体操队。”
“……我会向马克斯建议,给你一份长合同,让你别去别的球队。”
抵达肯尼迪国际机场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在行李提取处,等候已久的李约冲过来和哥哥抱在一起,他竟哭了起来。两人分别两周,短短十几天,李维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不再是洗衣店的傻大个,而是NBA话题度正热的“篮网29号无名超级防守人。”
兄弟俩确实没有分开这么久过,见弟弟哭得这么伤心,李维心下有些感动。不过他不放心,问了一句:“爸妈活着吧?”李约擦了擦眼睛,道:“好着呢!我就是有点想你,本来不想哭的。”
李维摸了摸弟弟脑袋:“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爸妈知道我打球的事吗?”
“我反正没和爸妈说,他俩也没提,是不是知道我不清楚。”
“该告诉他们了,以后不少麻烦事。”
“喂,哥,我能不能要个杜兰特,或者哈登的签名?”
“不能,你现在是我的助理,有点专业度。”
从行李提提取处出来,即便是凌晨三四点,还是有很多记者蹲点。他们急不可耐冲向球员,尤其是李维。有的人举着话筒问问题,有的人给李维塞名片,摄像机一直对着他,数量超过了杜兰特和哈登。
李维是现在NBA网络上最火的神秘29号,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获取他的详细信息。但李维只是礼貌回答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在球队安保的掩护下去了停车场。在停车场,两人遇到了等候多时的斯科特-米切尔,他提前从洛杉矶回了纽约,之后一直在机场等篮网回来。
“你应该回家休息的,我答应了只接受你的采访,我不会食言。”
“我知道,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已经从NetsDaily辞职了,现在我是ESPN的一员了!”
米切尔亮了亮自己胸前的ESPN记者证挂牌,看样子他的效率非常高,离职入职很丝滑。移动网络时代,在体育新闻行业,时间就是生命,一条消息早一个小时,晚一个小时,价值天差地别。那些知名的记者,自媒体,手机握在手里24小时不放,不停接收、刷新、筛选消息,人还要跑来跑去,为的就是能拿到一手信息。
斯科特-米切尔对李维的跟踪采访和独家专访权是他最大的筹码。NetsDaily是依附于地方电视台的球队消息网,满足不了李维的胃口,ESPN这样的大平台更有利于李维扩大影响力。
米切尔看了看坐在雪佛兰驾驶位上的李约,问:“这位是…你的司机?”
“我弟弟,也是我的助理。”
“你弟弟?你弟弟…你弟弟不是弱智么?”在李维讲给米切尔的故事里,李约是个智力有点问题,需要哥哥用心照顾的可怜男孩。
“噢,他的确智力有点问题,只是平常看不太出来,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干预治疗的。”
“篮球是你和他交流的最好媒介!”
“有机会来我家做客,我们可以拍摄一些镜头,或许有一天,会有属于我的纪录片。”
两人握手,米切尔踌躇满志,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他的赌本并不大,一个月的时间,外加一份本就不怎么样的工作而已。当初给林书豪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在林大学时就看好他,跟踪拍摄,一直到到林进入NBA,蹉跎一个赛季,在被裁的边缘爆发,最终成就短暂的疯狂。整个过程有三四年,没人知道林能不能成功。
而李维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快到没有任何征兆,如神灵或者恶魔般,突然降临。望着雪佛兰SUV远去的红色尾灯,米切尔心想,到底是神灵,还是恶魔呢?
-----------------
使用了药物的李维睡了个长长的好觉,醒来时已是下午,原先的疼痛和疲惫消失无踪。长途客场之旅后,球队放一天假,明天上午训练,晚上主场有比赛。NBA的赛程很密集,对球员的体能、健康是巨大考验。
李维知道,好好休息和艰苦训练一样重要。下午他给自己放了个假,窝在阁楼看看漫画,和群组的二次元老哥讨论霸气问题,并陪阿忠玩了一会儿。阿忠被李约照顾得不错,长胖了一些。脑门长了个包说是出门被飞来的棒球砸得,李维怀疑是李约揍的,毕竟他俩不是很对付。
米切尔给李维发来消息,说自己的文章在ESPN刊登,标题是《空白的29》,封面是李维身穿没名字29号球衣的背影。
“点击量惊人,海量转载,你火定了维克托,这故事很棒!我写了快一个月,根本不是那些拼凑、跟风赶稿的人能比的!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跟着你去佛罗里达,不然我能写的更多。”
“我也不知道一切会这么顺利,你要是去了佛罗里达,现在还被关在迪士尼呢。”
“你说的有道理。下一步怎么办?故事要从哪里继续开始?”
“从我正式签下保障合同开始,希望这一天不要等太久。”
打完下一场对阵国王的比赛,李维和篮网的第一份十天短合同就到期了。篮网可以选择继续和李维签一份十天,或者直接给保障合同到赛季结束。
李维当然希望直接签约保障,好定下心来,专心比赛和提升自己。多十天短合同,就是多十天风险。尤其是伤病,曾经受过大伤的李维很清楚,意外总是突如其来,不给你任何防备。
从发展联盟被提上NBA后,因为伤病,意外,家中事故等各种原因,最终没能圆梦的球员不在少数。在NBA新闻网站上,那一行行无情的“waived”(裁掉),就是一个个篮球梦想的破碎。李维期待自己在第三场有足够惊艳的表现,拿到足够多的谈判筹码,假如篮网还想和他签一份10天合同,他就有能力拒绝,跳槽去另一家球队试试。
当然,李维是想留篮网的,这个球队不错,很适合自己。杜兰特不是好更衣室老大,但李维更不喜欢那种咄咄逼人,霸凌新人的老大类球星,现在的年轻球员不吃这套。杜兰特这种场下吃吃糖,和网友对对线的老大,相处起来挺舒服的。
哈登和李维已经算一个阵营,下午他们互发了短信,哈登说有空请他夜店探险。欧文神神叨叨摸不清他想什么,但对李维来说这不重要。篮网内部矛盾、斗争不少,可哪个球队没有呢?况且乱世出英雄,球队乱一些更适合底层球员出头。那些铁板一块,核心、战术稳固的球队,李维反而机会不多。
还有主教练纳什,几天接触下来,李维确认他是个好人,而且很欣赏自己。作为新教练,他的可塑性很强,李维有机会向他施加影响力。这比效力一个在球队树大根深的顽固老教练,发展空间更大。
晚上,在洗衣店的厨房,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陈丽华烧了丰盛的晚餐欢迎儿子回来,从她脸上的表情判断不出是否知道,大儿子已经成为NBA球员,且打出了点名堂。虽然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无孔不入,但每个人又被困在各自的孤岛,接收着属于自己世界的信号,互不干扰。
李维准备吃饭时告知两人这个消息,然后在签下正式保障合同后搬出去住,找一个离训练、比赛地更近,方便自己训练和生活的地方。
饭桌上四人都有些沉默,陈丽华不停给儿子夹菜。李约和李维使了个眼色,意思哥你说吧,这是好事。李维点点头,正要开口,没想到陈丽华先说道:“我有个事,要和你们兄弟俩说一下。”
他们俩还先有事。李维看陈丽华有些凝重的表情,还有一旁低着头的李满顺,心想两人不会要离婚吧?那太好了,故事情节更曲折了。
陈丽华停顿了好一会儿,看样子确实难以启齿,李维忍不住说:“妈,什么事你就说吧,我们俩都大了。”李约点头同意。
“你爸要结婚了。”
果然,李维觉得自己猜对了,两人要离婚。可结婚是不是太快了点?难道两人早就离婚了?爸要和谁结婚?
“对方是个男的。”
什么!老李你竟然…李维和李约已经从惊讶变成了震惊,对视了一眼,表示完全看不出来啊!怎么会这样?
“是你们的表姨夫。”
兄弟俩呆若木鸡,这层层递进的冲击,把李维脑海里组织的句子冲的溃不成军。这老一辈他…他是深不可测啊。我是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曲折一点,牺牲弟弟说成了弱智,可是你们这……这他妈的也太曲折了吧!
“当然,是假的,为了给你们表姨夫拿个绿卡。”
兄弟俩大大松了口气,李维说:“妈,你能先把最后一句说出来吗?被你吓死了,我都想好以后我跟你过,弟弟跟两个爸爸过了。”
“我也要跟妈过!”
“还有一件事,儿子听说你打什么NBA了,听客人说的。挺好的,挺好。”
陈丽华和李满顺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是高兴的,但也说不上太高兴。可能他们还不理解儿子打NBA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或者二十年来第一次夸老大,为他骄傲,感觉别扭,真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