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劫缓步走出。

  所有人的目光皆在他身上。

  在他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

  但他最不需要怀疑的就是能力。

  他又有何想法呢?

  公孙劫先是朝着秦始皇行礼。

  面向朝公,再次抬手。

  “诸公讨论的都很热闹。”

  “各抒己见,皆有其因。”

  “即便是劫也受益匪浅。”

  “至于御史大夫所言……”

  咕嘟!

  王绾死死握着玉圭。

  此刻心里头也是咯噔了下。

  望着公孙劫,无比忐忑。

  “呵,本相就先不评价。”

  公孙劫摆了摆手。

  示意舆官将帛图放下。

  “只是本相有一事不解,还需御史大夫解惑。”公孙劫缓步向前,“秦国虽灭诸侯,可诸夏九州却未完全占领。御史大夫认为燕、齐、楚三地甚远,故要立公子为王。敢问足下,待秦攻占岭南后,需要立多少王?”

  “攻下西南夷后,要立吗?”

  “向北攻灭胡戎,要立吗?”

  “甚至是更远的箕子朝鮮!”

  “那么,秦国得立多少王?”

  王绾顿时哑然。

  其余支持分封的也都傻眼。

  公孙劫步步紧逼,就这么看着他。

  “御史大夫以燕齐楚较远而要置王,莫非是在说我大秦未来再难拓土开疆?”

  “臣……万死不敢!”

  王绾顿时就慌了。

  他可从未得罪过公孙劫啊!

  怎么就步步紧逼呢?

  他会这么想,纯粹是不了解公孙劫。因为公孙劫是平等的创飞所有人,没有党争盟友的这一说法。不合他所想,必然就会出言驳斥。

  秦始皇高居帝榻。

  捋着胡须,甚为满意。

  他环顾群臣,淡淡道:“另外,本相常说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镜,更可知兴替。诸公附和也好、驳斥也罢,竟无一人提到蜀国?”

  蜀国!

  这也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曾几何时还曾助周武王伐商。

  他们虽是土蛮,却早有了文明。

  他们的青铜文化也很兴盛,早期还有蜀山氏、蚕丛氏、鱼凫氏、开明氏等文明。

  公孙劫目光环视。

  最后落在冯去疾身上。

  他知道这家伙很想开口。

  “冯公为御史中丞,必然通史。”

  “惠文王九年发生了何事?”

  冯去疾缓步走出,抬手朗声道:“惠文王任命司马错为将,挥军伐巴蜀。封蜀王之子为蜀侯,以陈壮为相。后六年,皆反。惠文王大怒,挥军再伐蜀。”

  “继续。”

  公孙劫听得很满意。

  冯去疾显然也是早有准备。

  而李斯则眯着双眼。

  此刻也都已明了。

  公孙劫这就是反驳王绾所言!

  并且是用秦国历史打他的脸!

  “十七年,惠文王忌惮蜀人。后分封公子恽为蜀侯,又且迁万户秦民入蜀。至昭襄王十四年,王疑蜀侯恽欲反,令其自裁,诛其臣近三十人!”

  “昭襄王十五年,王又封公子绾为蜀侯。至三十年,蜀侯绾欲反,王又诛之。昭襄王震怒,至此废蜀侯国,置蜀郡!”

  “……”

  满朝寂静无声。

  王绾只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疼。

  这些事他自然也都知道。

  甚至他就是这么想的。

  却没料到被公孙劫当众戳穿。

  王绾的想法压根不新鲜。

  秦国当初就是这么干的。

  自商鞅变法后,就是郡国并存。蜀地、义渠皆是如此,包括穰侯、吕不韦、嫪毐,这类大君侯也都有封地。

  政哥为何会坚持郡县?

  其实就有这些原因。

  秦国对蜀国其实更好,因为他们毕竟更远。惠文王、昭襄王多次复立蜀侯,可迎来的却都是背叛。

  反观巴郡呢?

  人家过得都好好的。

  却从未有过叛乱。

  政哥当然知道郡国并行的好处,也知晓王绾等人的想法。可公孙劫却用蜀国证明,郡国就只会迎来背叛!

  此刻王绾已是汗流浃背。

  他低着头,一言不发。

  只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疼。

  ……

  秦始皇长舒口气。

  果然,还得是公孙劫!

  所说甚得他心!

  至于其他大臣说的也还行。

  封建和郡县,本就无法共存。

  这是秦国已经走过的路。

  他为何要走回头路?

  王绾想的很好,好似是糅杂了两种制度的优点,可他却忽略了缺点。燕齐楚三地较远,所以要封王。

  那后面开疆拓土,要不要封王?

  “所以丞相认为郡县制更好?”

  “臣是要说,世易时移。”公孙劫缓步向前,指着舆图道:“制度要符合当前国情。就以御史大夫所言,臣认为毫无必要。燕齐楚确实远,但来往通讯并非难事。此暂且不表,臣后面再说。”

  “……”

  王绾再次遭到暴击。

  此刻心里也有了些怒火。

  通讯不是难事?

  一来一回,少说得要大半年!

  你还能如何做?

  “裂土封王,臣认为言之过早。”公孙劫继续抬手,“未来秦军走向更远时,大可封王赐印,以彰秦德。本相现在可以说一句,海内为郡县、海外为分封!”

  此刻众人皆是哗然。

  海内郡县,海外分封?

  这目标也太过宏远了!

  “至于偏远郡县,臣倒是有个想法。陛下可派公子为封疆大吏,共同治理郡县。如若做的不好,今后也无需想去海外封王。每隔数年,公子皆需调至他郡。”

  秦始皇揉着胡须。

  同样也是在思索着。

  “自商君变法起,宗室子弟无功皆不可得属籍。”公孙劫则是心领神会,继续道:“公子为吏,在秦国有诸多例子。昔日惠文王之弟华,为秦死战。还有严君,不仅为将还曾任相。还有宗正昌武侯,当初也曾多次为将。”

  公孙劫是侃侃而谈。

  准确说,诸侯宗室出将入相的都有,可从基层开始干起的并不多。他权衡利弊,才想到了这法子。

  同时也没有把话说死,而是让秦国能着眼于海外。比方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夺取箕子朝鮮,在公孙劫看来就是封王更合适。

  因为他们距离太远。

  秦国是真没法实控。

  他们哪怕说以后真的造反,也因为距离较远无法威胁到后方。后续如何用推恩令这种手段削藩,这都是后话。

  就目前来说,还是以郡县为主。同时令公子为吏,每隔个任期就都要调走,也能避免他们结党营私。同时,还可让地方更易听命于中央!

  那是否有可能叛乱?

  肯定有的。

  但这和公子没太多关系。

  秦始皇抬起头来。

  此刻就连他都有些意外。

  当即是看向其余廷臣。

  “诸卿以为如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最新章节,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