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喝!”

  骠骑将军府内,张新大摆宴席,大宴群臣。

  吨吨吨吨吨......

  众人推杯换盏,喜笑颜开,好不热闹。

  汉时的杂号将军,除去偏裨二将以外,名号都是根据将领的特点,或者是即将要做的事情来定。

  比如于禁毅重,他的名号就叫果毅。

  典韦勇武,就叫虎威。

  张辽镇东,说明这次勤王张新并不打算带他,而是准备让他留守关东。

  名号之间,并无什么高下之分。

  所谓四征四镇重号将军的说法,是在曹操迎回天子之后,为了应对汉末混乱的局势,才加强了这些将军的权威,将四征从杂号改成了重号。

  直到曹魏建立,才明确规定,四征将军位次三公。

  现在嘛......

  曹操还在蔡瑁麾下混着呢。

  因此像关羽这种老人,心中并不会产生什么不满,反而还欢喜的紧。

  张新给他请的名号是平寇,说明下次打仗肯定会带上他了。

  一场宴会,众人尽兴而归。

  张新找到蔡邕。

  白日里,他曾向蔡邕询问朝廷形势。

  蔡邕不答。

  显然,车队里有李傕郭汜的人。

  现在一场宴会喝下来,那些人基本都醉的差不多了,已经无力盯梢。

  在御下这一方面,李郭二人比起董卓,差之远矣。

  张新趁机将蔡邕带到一处静室,开口询问。

  “老师,而今朝廷如何?”

  “唉......”

  听闻张新询问,蔡邕长叹一声,不断摇头。

  “李傕、郭汜,西凉蛮夷也,不尊天子,不恤百姓,但知劫掠而已。”

  “如今三辅之地混乱非常,公卿人人自危,百姓民不聊生,争相逃亡。”

  说到这里,蔡邕拉开衣领,撕开衣襟,从中取出一块绢帛。

  “天子此番命我出使,除去封赏之外,更有密诏一封,让我交予子清。”

  “子清,速速出兵勤王吧!”

  “天子与长安公卿百官,皆翘首以盼你的义军啊......”

  张新面色一肃,双手接过密诏,打开一看。

  和蔡邕说的差不多。

  刘协在密诏中控诉李郭暴行,大吐苦水,随后话锋一转,一口一个姑父的就叫了起来。

  那小嘴,简直比抹了蜜还甜。

  什么汉室最后的希望啊,什么勿负先帝所托啊......

  总结起来其实也就一句话。

  姑父,你也不想侄儿在长安受苦吧?

  “难怪老头这次不带昭姬过来,原来还得给小皇帝回话。”

  张新看完,将密诏收好,看向蔡邕。

  “请老师回禀天子,待今岁秋收之后,我即刻起兵勤王。”

  “这么快?”

  蔡邕愣住。

  他嘴上虽然说着,让张新速速勤王。

  但他的心里也知道,起兵勤王不是一件小事,大军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准备好的。

  如今距离秋收也就月余时间了。

  张新若想在秋收之后出兵,就必须大肆征调民夫,参与准备后勤。

  而从邺城到长安,足有一千三百多里的路程。

  往返二千六七百里,民夫根本没法在明年春耕之前回到冀州。

  冀州本就残破,若再耽误一年春耕,怎么负担的了啊......

  思及此处,蔡邕连忙说道:“子清忠君爱国,天下皆知,然用兵需得顾忌民力,冀州疲敝,怕是支持不了大军远征。”

  “子清不如暂且休养生息一年,待明岁秋收之后,再行勤王之事。”

  “李郭虽然残暴,却也不敢伤着天子,子清大可不必如此急切。”

  明年秋收之后出兵,是长安官员与皇甫嵩共同商议出来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

  皇甫嵩善于用兵,其他官员也有治理地方的经验。

  百官估算过后,一致认为,给张新一年时间休养生息,才能让勤王的成功率最大化。

  当然了,他们可不是心疼冀州百姓,而是害怕百姓不堪重负,发生民变,复刻去年讨董之事。

  张新在前方打着打着,家又没了。

  然后又得退兵。

  现在在长安百官的眼里,张新已经是大汉最后的希望了。

  若他再次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老师勿忧。”

  张新开口笑道:“去岁讨董失败过后,我便一直在准备着二次讨董。”

  “平定冀州之后,我本想休养生息,不料王公意外惨死,李郭二人入主朝政。”

  “当时我便知,有朝一日,朝廷定会召我勤王,因此不曾懈怠。”

  “大军早已准备完毕,只待秋收之后,立刻就能出兵,无需额外征调民夫。”

  “竟是如此?”

  蔡邕面露惊喜之色,“子清深谋远虑,不愧是我汉室名将!”

  张新双手叉腰。

  “只是......”

  蔡邕疑虑道:“子清连年用兵,钱粮方面支持的住么?”

  “白日里你不是还对我说,为了恢复冀州民生,调了二百五十万石粮去赈灾么?”

  “老师放心吧。”

  张新拍着胸脯保证道:“钱粮方面没问题的!”

  他是连年用兵不假,可讨董之时,大军吃的全是联军以及他在黑山中囤积下来的粮食。

  青州方面,除了出兵时的那几万石粮,再也没有出过一粒粮食。

  数年积累,加上青州一半大族的家产,州府的府库都装不下了。

  冀州之战只持续了十日不到,根本没有多少花费。

  在这两年间,张新最大的耗费,就是冀州赈灾的这坤百万石粮。

  其中还有五十万石是甄家给的。

  二百万石粮,连青州州府积蓄的一半都不到。

  更别提甄宓的嫁妆马上就要到了。

  还有董白的嫁妆。

  这么多钱粮,支持一次勤王之战绰绰有余。

  “好,好......”

  蔡邕见张新如此自信,心下大定。

  “子清既然心里有数,那我就放心了......”

  “老师这次过来,在冀州多玩一段时间吧。”

  正事谈完,张新开始说起别的话题。

  “正好过两日景略和子龙要成婚,老师不如吃杯喜酒再走?”

  “行。”

  蔡邕点头应下。

  早在渔阳之时,他和王猛、赵云就已经认识了。

  “一转眼,阿猛那孩子都长大了,要成家了......”

  ......

  “新人入堂!”

  伴随着沮授的声音响起,赵云身穿喜服,带着唐姬迈步走入堂中。

  张让充作家长,一脸笑意的看着二位新人。

  赵云的兄嫂也来了,看向唐姬的眼神中尽是满意。

  “我就说嘛。”

  赵风看着自己的妻子笑道:“子龙形貌出众,又文武双全,哪能找不到媳妇呢?”

  “你看,咱们这弟媳长得多好看。”

  “是啊是啊。”

  赵风之妻笑着点头,“子龙英武,正该配此佳妇。”

  “如此......咳咳。”

  赵风一阵咳嗽,引得妻子连忙帮他顺气。

  “呼......哪日我若是死了。”

  赵风喘着粗气,“也好下去见列祖列宗了......”

  “呸呸呸。”

  赵风之妻责怪道:“大喜之日,你说什么胡话?”

  “好好好,不说不说。”

  赵风哈哈大笑。

  同牢、合卺、解缨、结发......

  一系列流程过后,二人正式结为夫妻。

  唐姬被送入后宅,赵云则是留在了院子里,给宾客们敬酒。

  “开吃。”

  张新见流程走完,拿起一旁的筷子直接开炫。

  赵云与赵风上前,来给张新敬酒。

  “明公,请饮。”

  张新麾下对他的称呼一直很杂。

  像王猛、典韦这种家臣,称呼他为主公。

  赵云、张辽、关羽这些关系比较近的老人,则呼他做君侯。

  田丰、沮授这些后来之人,叫的则是比较正式的明公。

  先前张新的势力中只有他一个侯,大家喊一声君侯,都知道是叫的谁。

  现在十几个侯,若再叫君侯就不合适了。

  田丰为此还专门提议开一个会,统一一下大家称呼的问题。

  以后就都叫明公了。

  “好,饮。”

  张新举起酒杯,笑道:“恭喜子龙,喜结连理。”

  吨吨吨吨吨......

  赵风上前敬酒,口中说着感谢的话。

  自家兄弟能够封候拜将,迎娶娇妻,光耀门楣,全赖张新提携。

  这可真是......

  宣威侯的恩情还不完呐!

  张新笑着应对。

  “子龙能有今日,咳咳......”

  赵风说着,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赵云连忙放下手中酒杯,将他扶住。

  “怎么了?”

  张新关心道。

  “明公恕罪。”

  赵云解释道:“家兄年轻之时染了风寒,伤了肺腑,便落下了这个病根,时常咳嗽。”

  “可有请医者看过?”张新问道。

  “多谢骠骑关爱,老毛病了,不碍事的。”

  赵风笑笑,行了一礼,“在下失礼了,还望骠骑恕罪。”

  “无妨。”

  张新想了想,看向赵云,“明日我让樊阿过来,给你兄长看看。”

  他记得,赵云在公孙瓒麾下时,好像就是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然后才追随的刘备。

  算算时间,大概就在这两年。

  现在他的事业正在开拓期,正需赵云这样的大将出力。

  若是赵云因为兄长去世,不得不回家守孝,那就太可惜了。

  守孝,并不仅仅局限于父母。

  汉时士人为了得名,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什么卧冰求鲤这种反人类的做法就不说了,有些士人为了得个忠名,还会主动为故主守孝。

  汉人对于忠孝二字的追求,已经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

  赵云的父母早亡,全靠兄嫂拉扯长大。

  在这种风气下,若是赵风去世,他肯定是要回去守孝的。

  得让樊阿想想办法,把赵风的命给保住。

  “多谢明公。”

  赵云连忙表示感谢。

  “多谢骠骑。”赵风也行礼道。

  张新吃完赵云的席,过了两日,再吃王猛的席。

  王猛的亲虽然是先说的,但邺城和毋极两地的距离太远,反而是赵云这边先走完六礼的流程,定好日子。

  “新人入堂!”

  随着田丰的声音响起,王猛带着甄荣走入院中。

  同牢、合卺、解缨、结发......

  流程走完,开吃。

  张新哐哐猛炫。

  “主君......”

  王婶拉着王猛,目中含泪,疯狂向张新致谢。

  甄荣作为甄宓的姐姐,样貌自然是没得说的。

  王婶做梦都没想到,自家儿子居然可以娶到这样的女子。

  若是放在以前,像这样的天仙,根本不是他们这种农户之家可以想的。

  张新不仅帮他们家报了仇,还收留了无家可归的他们,用心栽培王猛。

  如今更是给他说了一个这么好的媳妇......

  主君的恩情还不完呐!

  一时间,什么誓以死报,肝脑涂地之类的说辞,就全蹦出来了。

  喜宴散去,甄俨牵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走了过来。

  女孩的样貌十分精致,虽然年幼,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并不符合她这个年纪的成熟之感。

  “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洛神么?”

  张新仔细打量着她。

  “明公。”

  甄俨近前,躬身一礼,“这就是幼妹甄宓。”

  “甄宓拜见宣威侯。”

  小甄宓行了一礼,举止端庄有度,看向张新的眼神中满是好奇。

  “见过甄小姐。”

  张新像模像样的回了一礼。

  甄俨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明公,人已带到,俨就先回吏舍了。”

  “代我向老夫人问好。”

  张新点点头,“对了,明日你到田公那里报道吧。”

  “好好看,好好学。”

  “诺!”

  甄俨面露喜色,行礼告退。

  张新看向甄宓,见她神情淡定,眼神中也没有丝毫离开家人的慌乱,心中不由有些好奇。

  “你不害怕吗?”

  “宣威侯天下英雄。”

  甄宓微微一笑,“有你护着,有甚可怕?”

  哦哟?

  张新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不愧是有闺中博士之称的甄宓,这心智早熟的有点可怕。

  看着眼前的甄宓,张新一时间有些恍惚。

  想想当年在下曲阳时,张宁也是这么大。

  啧,养老婆也是一个轮回啊......

  张新心中感慨,站起身来,对甄宓伸出了手。

  “那你跟我回家吧。”

  “好。”

  甄宓伸出小手,抓紧张新大手。

  张新带着甄宓回到家中,把她丢给张宁安排,随后去到邹氏院中,木大木大。

  目前他的老婆之中,只有邹氏还没生育。

  嗯,不能厚此薄彼。

  正在邺城这边喜气洋洋之时,天下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最新章节,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