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章一起发)

  关中残破,民生凋敝。

  两三年内是不太可能看到税收的。

  虽然董卓留下的遗产可谓是堆积如山,但不论是金山还是银山,总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这些钱粮王允用了一部分,李郭等人又用了一部分,还有补贴关中百姓的民生,以及张新大军的消耗......

  时至今日,这些钱粮已经所剩无几了。

  哪怕再俭省,最多也只能用到明年开春。

  张新打并州,那是为了关中的战略安全。

  而且他调去并州的兵力并不算多,除去于夫罗的匈奴骑兵,以及郭汜麾下守卫太原的部队,也就四千骑兵而已。

  这四千骑兵,完全可以在雁门、云中等地直接就食。

  长安这边只要给个出兵的钱,后续就不用再管了。

  因此百官对并州之战并不抵触。

  打益州就不一样了。

  益州山川险塞,道路难行,刘焉又是汉室宗亲,根正苗红。

  在百官的视角里,不可能对关中产生威胁。

  一块没有威胁的‘王土’,一个根正苗红的宗亲,你打他做么子咯?

  大军出动,粮食的消耗几乎是要翻倍的。

  就益州那边的地形,这仗打起来,至少也是以年为单位的。

  关中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支持这么长时间的作战。

  张新若是不做准备,在朝堂上提出进军益州,必然激起百官的一致反对。

  他虽有录尚书事之权,却也无法顶着全体官员的反对做事。

  除非行董卓之事。

  这样一来,他苦心经营了九年的名声,将会瞬间崩坏。

  好在,录尚书事的还有一人。

  马日磾。

  以他的名望,只要赞成,便能带动不少官员转向赞成。

  再加上张新麾下的自己人,以及他这段时间拉拢的官员。

  还有蔡邕。

  只要把马日磾搞定,这事基本上就算成了。

  张新来到太傅府前,递上名刺,依礼拜见。

  守门家丁看到名刺上的名字,面露惊愕之色,连忙行了一礼,急匆匆的通报去了。

  片刻,马日磾一路小跑而来,拱手行礼。

  “下官拜见大将军。”

  “太傅。”

  张新还了一礼。

  见礼完毕,马日磾请张新入内。

  二人来到正堂,分宾主落座。

  马日磾开口笑道:“大将军今日怎么有空来下官的府上了?”

  “太傅。”

  张新直入主题,“朝廷派去益州的使者还没回来。”

  入蜀的使团出发之时,马日磾还没回到长安。

  但他身为太傅,有录尚书事之权,回朝之后,自然要了解朝中的大小情况。

  所以这件事他是知道的。

  “对哦。”

  马日磾闻言一愣。

  使团都去了四个多月了。

  算算时间也该回来了。

  哪怕是路上遇到什么意外耽搁了,也该有个报信的人才对啊......

  怎么一点消息没有?

  思及此处,马日磾连忙问道:“大将军可是有了使团的消息?”

  张新当然有。

  只是现在还不是和马日磾说的时候。

  “我怀疑......”

  张新面色凝重,“使团可能途径汉中之时,遇上了米贼!”

  “这么长的时间,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

  “或许他们都已经遇害了......”

  张鲁的母亲现在刘焉府中。

  算下来,他还是刘焉的养子。

  有这份关系在,汉中所谓的‘米贼’,自然是出自刘焉之手。

  只不过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天下人还不知道这件事。

  米贼就是米贼,不会联想到刘焉身上。

  得等到刘璋继位,杀了张鲁母亲,二者彻底反目成仇之后,天下人才会知道这个信息。

  “啊?”

  马日磾先是一惊,随后面露怒色。

  “米贼竟敢截杀朝廷使团?”

  “贼寇猖獗,有什么不敢的?”

  张新看向马日磾,“太傅,汉中就这么被贼寇占据,也不是个事儿。”

  “我意出兵收复汉中,不知太傅意下如何?”

  马日磾一听到‘出兵’二字,顾不得再骂,连忙看向张新。

  “出兵?”

  张新点点头。

  “出兵。”

  “大将军。”

  马日磾收敛了一下情绪,沉吟道:“汉中有秦岭之险,怕是不好攻啊!”

  “米贼可恨不假,然朝廷如今......”

  “两个月。”

  张新抬起右手,伸出两根手指,打断道:“太傅只需在朝堂之上支持我出兵,我定在两个月内拿下汉中!”

  “两个月?”

  马日磾错愕道:“大将军用兵如神,下官知道。”

  “然秦岭栈道路险难行,大军光是行军,就需要月余时间,更别说米贼还能扼守关隘,据险而守。”

  “不是下官不信大将军之能,只是两个月的时间,确实不够吧......”

  “够了。”

  张新淡淡的回了一句,浑身上下散发着自信的气息。

  张鲁在汉末时期,只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诸侯。

  说强不强,说弱......

  其实也算不上太弱。

  主要还是刘璋太菜,给张鲁当了十几年的经验宝宝,把他麾下部队的战斗力养起来了。

  现在的张鲁一来没有刘璋送经验,二来还没占据巴郡,距离完全体还差得远。

  唯一的战斗经验,只是杀了一个苏固而已。

  张新和苏固曾有一段交情,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理政治民,苏固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太守。

  打仗嘛......

  估计还不如朱儁。

  张新根据郭嘉细作传回来的情报,做过一个估算。

  以张鲁军的装备水平和战斗经验,战斗力估摸着也就比褚燕领导时的黑山黄巾强一些。

  打汉中的难点不在交兵,而在这一路上的山川险阻。

  “大将军,军国之事,不是儿戏。”

  马日磾劝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将军虽用兵如神,却也不该如此大意!”

  “倘若朝廷府库充盈,大将军想要用兵,下官绝不阻拦。”

  “如今朝廷府库空虚,关中民生凋敝,各地诸侯割据,不纳奉贡,实在是无力出兵。”

  马日磾拱手,“还请大将军三思。”

  “太傅也知道府库空虚。”

  张新叹了口气,“那我问太傅,以朝廷目前之开支,府库之中的钱粮,还可支应几月?”

  “这......”

  马日磾迟疑道:“明年开春?”

  张新点点头,再问:“明年开春之后,朝廷何去何从?”

  “是不顾关中民生,强行征税,还是不顾路途损耗,从青、冀、幽三州调粮?”

  马日磾陷入沉思。

  征税是不可能征税的,这两年都不可能征税的。

  关中现在就这么点人口,怎么可能养得起朝廷?

  即使把税收到十年后,朝廷也支持不了一年。

  从三州调粮?

  行是行。

  就是损耗太大。

  这些浪费掉的粮食,将会极大延缓朝廷重新统一天下的步伐。

  依靠张新的威名,朝廷在短时间内还能保持对诸侯的威慑,让他们不敢乱来。

  一旦张新被内部的经济问题拖住,只要过个三五年的时间,诸侯们就不会再顾忌朝廷的号令了。

  到那时再去统一天下,所花费的成本将呈几何倍数上涨。

  马日磾思来想去,发现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太傅。”

  张新观其面色,趁机说道:“所以我才想要出兵汉中呀......”

  “米贼作乱,隔绝道路,以至蜀中奉贡无法送达。”

  “只有拿下汉中,打通道路,才能依托蜀地供养朝廷。”

  “否则,为大计,朝廷就只能迁都邺城了。”

  “太傅,你也不想朝廷迁都吧?”

  自周朝起,历代王朝的首都不是雒阳、就是长安。

  这两个地方,就是中原王朝正统的象征。

  可别小看这‘正统’二字。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追求的就是这两个字。

  朝廷若是迁都邺城,在天下人看来,汉朝就从一个正统的大一统王朝,变成了类似战国七雄的割据政权。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明明手握天子,袁绍、刘备、张绣、孙策等人都想着干他的原因之一。

  许县在迁都之前,就是个普通县城。

  曹操把首都迁到这里,自然无法让诸侯信服。

  当然了,在这方面,邺城还是要稍微好一点的。

  邺城在战国时期,还是做过魏国陪都的,有历史底蕴。

  况且张新现在的实力,也不是那时的曹操能比的。

  迁都邺城的负面影响,他还是能压住的。

  饶是如此,百官之中肯定还是会有不少人反对。

  张新索性就利用这份心理,以迁都来说得马日磾支持他出兵。

  只要兵出了,到时候怎么打还不是他说了算?

  马日磾沉思良久,长叹一声。

  “大将军果有把握耶?”

  你到底能不能在两个月内拿下汉中?

  “太傅。”

  张新笑了。

  “我定冀州,用了几日?”

  马日磾没话说了。

  冀州那一战,张新打得实在是太漂亮了,完全挑不出一点毛病。

  十日定一州,闻所未闻。

  有这样会打仗的将军,他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呢?

  “既如此......”

  马日磾拱手道:“下官定会在朝堂上支持大将军出兵。”

  “那就有劳太傅了。”

  张新达成目的,也不再逗留,行礼告辞。

  “且慢。”

  马日磾叫住,再次提醒道:“下官还是那句话,大将军不可大意啊......”

  “太傅放心。”

  张新安抚道:“我从不打无有把握之仗。”

  马日磾心下稍安,起身送张新出府。

  张新离了太傅府,又让典韦把车驾到高阳侯府。

  老头虽说没有录尚书事之权,但好歹也是一个三公,说话还是顶用的。

  他这边的招呼,也得事先打好。

  张新下车,直接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大将军来了!”

  家仆看到张新,点头哈腰的将他迎进府中。

  “司徒何在?”张新对着家仆问道。

  家仆一脸恭敬。

  “眼下这个时辰,主君应当在书房看书。”

  张新点点头,轻车熟路的来到蔡邕书房,推门便进。

  “爹!我来了!”

  张新的声音很大。

  蔡邕正沉浸在书海之中,被他嚎这一嗓子,顿时吓了一跳,摸着胡须的手不自觉的用力,拽下一根毛来。

  “你干嘛?哎哟!”

  蔡邕心疼的看着手中的胡子,抬起头来骂道:“进门之前不知道先敲门啊?”

  “你那么多书都白读了?”

  张新大大咧咧的走到蔡邕身边坐下。

  “爹,我找你有事。”

  “滚滚滚滚滚......”

  蔡邕就像是见到了脏东西一样,连忙往边上挪去。

  “你要找昭姬,自去便是,别来烦我!”

  说来也奇怪。

  以前他见到张新,那是觉得哪哪都好。

  天底下就找不到比他更完美的好徒弟了!

  可自从张新娶了蔡琰之后,他再看张新,就觉得哪哪都不顺眼。

  以前怎么没发现这狗东西这么烦人呢?

  “爹。”

  张新正色道:“是正事。”

  蔡邕闻言,收敛起脸上的不耐之色。

  正事,那就不是女婿和岳父的对话了。

  而是大将军和司徒的对话。

  张新将出兵之事说了一遍。

  “你又要打仗?”

  蔡邕皱起眉头,“朝廷府库空虚,你就不能休养生息几年,再想用兵之事吗?”

  张新将对马日磾说的那套说辞又讲了一遍。

  “唉......”

  蔡邕心中思索了一番,长叹一声,“连年征战,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张新听闻此言,便知老登已经肯了,连忙安抚道:“等到我扫平诸侯,统一天下,那就到头了。”

  “爹你就放心吧。”

  张新双手食指交叉,“十年,最多十年,我一定再造一个富庶强盛的大汉!”

  蔡邕有些惆怅的点点头,随后反应过来。

  “什么你一统天下?是你辅佐陛下一统天下才是!”

  “啊对对对,辅佐陛下,辅佐陛下。”

  张新哄老头,心中嘀咕。

  “不都差不多么......”

  “你现在身居高位,更该谨言慎行才是,莫要被人抓了把柄。”

  蔡邕叮嘱了两句,又不耐烦的挥挥手。

  “行了行了,这事老夫会帮你的。”

  “你快去昭姬那里吧,别来烦我。”

  张新应了一声,屁颠屁颠的走了。

  “这狗东西......”

  蔡邕看着张新背影,脸上露出一丝心疼之色。

  好女婿确实是为汉室操碎了心。

  他才多大啊?

  就已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将近十年。

  距离上一次的勤王之战刚刚过去半年,又要征战。

  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最新章节,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