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这回有信心了,底气十足,脸上笑眯眯的,都是开心地笑意,心里那叫一个舒畅啊,恨不得开怀大笑。
于是,其他人便不信邪的也开始尝了。
家里人多,十口人,杜氏有了那五十两银子后就大方了,每天炒菜都是拿的很大的盘子装,也不吝啬肉了,每天都会整几斤。
这菜更是一大盘,完全不用担心不够吃。
“咋样,我没说错吧?”杜氏笑眯眯问他们。
众人连连点头,狼吞虎咽,吃的都没空说话了。
周三一边嚼,一边往嘴里塞青菜,一边还纳罕的问,“不是,老二,你是往哪里找来的菜种,怎么这么厉害?这菜种出来可太好吃了。”
杜氏拍了周三一巴掌,“老二是你喊得吗,再乱喊老娘打烂你的嘴,没有一点长幼了。”
周三委委屈屈的继续吃。
姜窈笑,“就是一些普通的菜种,我们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也有可能是这片地好,更有可能是你们种地种的好。”
那也是。
他们为了这块地,可费了不少功夫呢。
天天去翻地,还到处去找肥料,养得好好地,日常都要去地里走一遍除草,为这块地,泼洒了不少汗水。
可他们从前在周家村也是这么种田的。
种地不赚钱啊,穷苦得很。
这个冬天才是奇迹,那片旺盛生长的菜才是奇迹。
要是年年都有这种奇迹就好了。
他们有些奢望的想。
隔天一大清早。
杜氏穿得厚实的棉服,戴着帽子手套,把全身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在院子里大喊,喊全家起床。
今天可是个大日子。
全年难得的大日子。
菜地丰收。
不亚于每年的秋收了。
杜氏这么一喊,各个房里都有动静。
姜窈房里。
姜初安这个小东西早早睁开了眼睛,小手在撑着被子,又到处乱挥,嘴里还喊着,“哒,哒,哒……”
仿佛在回应外头院子里的奶奶。
杜氏自然是听到了,连忙道,“呦,乖孙醒了,快,把你的懒爹娘喊起来,咱们要去挣钱喽。”
小初安就更来劲了,小脚有力,在被窝里乱瞪,嘴里还一个劲儿喊,小手更是不闲着。
一巴掌往自己亲爹脸上拍。
周景年也被闹醒了。
姜窈其实也醒了,不想睁开眼睛,她累得很,冬天太闲了,整天闷在家,除了看点书,带点孩子,晚上就得找点乐子,夫妻俩闹一闹,闹的她浑身软绵绵的,不舍得动。
“你继续睡着。”
周景年看着满脸无辜的小崽子,没好气的穿了衣服,又给宝儿穿好,抱他起床,洗脸洗牙。
又去旁边火房烤火吃饭。
片刻,其他人也全都起来了。
桌上的早餐丰盛得很。
有肉有菜有鸡蛋,称得上是过年才有的待遇了。
杜氏笑,“赶紧吃,多吃一点,一会儿都给我出去干活,两亩地呢,咱得早点收割,然后去镇上卖。”
家家户户买菜一般都在上午,甚至是早上。
要是收割迟了,耽误时间,到了中午甚至下午才去摆摊,那也活该卖不出去。
从这里到镇上也需要半个多时辰,再慢点就得一个时辰才能到。
杜氏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所以,今天她昏昏黑的天就把他们都喊起来了。
摘菜,把一辆板车给装满,第一天先去镇上试试水,看看卖不卖的出去,剩下的便在菜地里,跟约好的村民们买卖。
十二文一斤,很便宜的价钱呢。
于是,吃饱喝足之后,一大家子便整装待发了。
杜氏让姜窈留在家里,“窈窈,你要带着宝儿,不能出来受凉,就待在家里,杏儿,你也陪着你姐姐,不要出来了,我们这里人够多了。”
这么多大人,还有两个半大孩子,十几岁,最有劲儿了,都是壮劳力。
姜窈道,“娘,那里会烧火吧?”
杜氏点头,“那肯定会,棚子里得烧火,隔一会儿就得进去烤烤火,不然人都得冻僵了。”
“那我带着宝儿也去吧,给你们看火。”
“外边儿冷,你不必去。”杜氏还是不放心。
这母子俩都是不抗冻的,万一出点啥事儿,杜氏是真的不放心。
姜窈却想看看,这是家里的大事,她想亲眼看着。
“娘,我想去。”
这么乖巧的儿媳妇,突然犯了倔,杜氏还真没办法,拗不过她,看向老二。
本以为老二是最心疼母子俩的,定不会让他们冒险。
谁知道呢。
周景年接过初安,“去吧。”
杜氏叹息,算了,一会儿多看顾着点,柴火烧旺一点,总不会出啥大事。
杏儿也道,“我拿了点姜来,还拿了点酒,一会儿煮姜汤喝,不会冷到的。”
一家子便整装待发,齐齐来了家里的菜地。
周景年先去棚子里把火生起来,又放了不少柴火,烧的旺旺的,教姜窈一会儿火小了要怎么放柴添柴。
火上放了个小架,里面是水,杏儿放了两片姜,一会儿烧开了,便是姜汤,喝一口,浑身都沸腾的冒汗,驱寒的效果绝佳。
随后,姜窈带着小崽子在棚子里看火。
其他人都去了菜地。
开始摘菜。
两亩地是相当宽广的,要摘还是费劲。
好在不用一天全部摘完。
明天后天还得摘,菜也还得长。
先挑大的摘了,装了捆好,把板车塞满,第一波便出发往镇上去。
大约又过了差不多一炷香,全家还在菜地里忙活。
就有村民到了。
这么早,姜窈瞧着都有些咂舌,难怪说老人觉少。
于是,其他人便不信邪的也开始尝了。
家里人多,十口人,杜氏有了那五十两银子后就大方了,每天炒菜都是拿的很大的盘子装,也不吝啬肉了,每天都会整几斤。
这菜更是一大盘,完全不用担心不够吃。
“咋样,我没说错吧?”杜氏笑眯眯问他们。
众人连连点头,狼吞虎咽,吃的都没空说话了。
周三一边嚼,一边往嘴里塞青菜,一边还纳罕的问,“不是,老二,你是往哪里找来的菜种,怎么这么厉害?这菜种出来可太好吃了。”
杜氏拍了周三一巴掌,“老二是你喊得吗,再乱喊老娘打烂你的嘴,没有一点长幼了。”
周三委委屈屈的继续吃。
姜窈笑,“就是一些普通的菜种,我们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也有可能是这片地好,更有可能是你们种地种的好。”
那也是。
他们为了这块地,可费了不少功夫呢。
天天去翻地,还到处去找肥料,养得好好地,日常都要去地里走一遍除草,为这块地,泼洒了不少汗水。
可他们从前在周家村也是这么种田的。
种地不赚钱啊,穷苦得很。
这个冬天才是奇迹,那片旺盛生长的菜才是奇迹。
要是年年都有这种奇迹就好了。
他们有些奢望的想。
隔天一大清早。
杜氏穿得厚实的棉服,戴着帽子手套,把全身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在院子里大喊,喊全家起床。
今天可是个大日子。
全年难得的大日子。
菜地丰收。
不亚于每年的秋收了。
杜氏这么一喊,各个房里都有动静。
姜窈房里。
姜初安这个小东西早早睁开了眼睛,小手在撑着被子,又到处乱挥,嘴里还喊着,“哒,哒,哒……”
仿佛在回应外头院子里的奶奶。
杜氏自然是听到了,连忙道,“呦,乖孙醒了,快,把你的懒爹娘喊起来,咱们要去挣钱喽。”
小初安就更来劲了,小脚有力,在被窝里乱瞪,嘴里还一个劲儿喊,小手更是不闲着。
一巴掌往自己亲爹脸上拍。
周景年也被闹醒了。
姜窈其实也醒了,不想睁开眼睛,她累得很,冬天太闲了,整天闷在家,除了看点书,带点孩子,晚上就得找点乐子,夫妻俩闹一闹,闹的她浑身软绵绵的,不舍得动。
“你继续睡着。”
周景年看着满脸无辜的小崽子,没好气的穿了衣服,又给宝儿穿好,抱他起床,洗脸洗牙。
又去旁边火房烤火吃饭。
片刻,其他人也全都起来了。
桌上的早餐丰盛得很。
有肉有菜有鸡蛋,称得上是过年才有的待遇了。
杜氏笑,“赶紧吃,多吃一点,一会儿都给我出去干活,两亩地呢,咱得早点收割,然后去镇上卖。”
家家户户买菜一般都在上午,甚至是早上。
要是收割迟了,耽误时间,到了中午甚至下午才去摆摊,那也活该卖不出去。
从这里到镇上也需要半个多时辰,再慢点就得一个时辰才能到。
杜氏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所以,今天她昏昏黑的天就把他们都喊起来了。
摘菜,把一辆板车给装满,第一天先去镇上试试水,看看卖不卖的出去,剩下的便在菜地里,跟约好的村民们买卖。
十二文一斤,很便宜的价钱呢。
于是,吃饱喝足之后,一大家子便整装待发了。
杜氏让姜窈留在家里,“窈窈,你要带着宝儿,不能出来受凉,就待在家里,杏儿,你也陪着你姐姐,不要出来了,我们这里人够多了。”
这么多大人,还有两个半大孩子,十几岁,最有劲儿了,都是壮劳力。
姜窈道,“娘,那里会烧火吧?”
杜氏点头,“那肯定会,棚子里得烧火,隔一会儿就得进去烤烤火,不然人都得冻僵了。”
“那我带着宝儿也去吧,给你们看火。”
“外边儿冷,你不必去。”杜氏还是不放心。
这母子俩都是不抗冻的,万一出点啥事儿,杜氏是真的不放心。
姜窈却想看看,这是家里的大事,她想亲眼看着。
“娘,我想去。”
这么乖巧的儿媳妇,突然犯了倔,杜氏还真没办法,拗不过她,看向老二。
本以为老二是最心疼母子俩的,定不会让他们冒险。
谁知道呢。
周景年接过初安,“去吧。”
杜氏叹息,算了,一会儿多看顾着点,柴火烧旺一点,总不会出啥大事。
杏儿也道,“我拿了点姜来,还拿了点酒,一会儿煮姜汤喝,不会冷到的。”
一家子便整装待发,齐齐来了家里的菜地。
周景年先去棚子里把火生起来,又放了不少柴火,烧的旺旺的,教姜窈一会儿火小了要怎么放柴添柴。
火上放了个小架,里面是水,杏儿放了两片姜,一会儿烧开了,便是姜汤,喝一口,浑身都沸腾的冒汗,驱寒的效果绝佳。
随后,姜窈带着小崽子在棚子里看火。
其他人都去了菜地。
开始摘菜。
两亩地是相当宽广的,要摘还是费劲。
好在不用一天全部摘完。
明天后天还得摘,菜也还得长。
先挑大的摘了,装了捆好,把板车塞满,第一波便出发往镇上去。
大约又过了差不多一炷香,全家还在菜地里忙活。
就有村民到了。
这么早,姜窈瞧着都有些咂舌,难怪说老人觉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最新章节,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最新章节,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