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业?”
简雍看向刘备的眼神多了惊诧,忙劝道:
“玄德,你莫要冲动,你如今可是西园军下军校尉,前途似锦,若是放着京官不当反去镇守边地,得不偿失啊。”
当了三年武功令,简雍最大的感受就是:边地当官,实在是太难了。
嘴上说着当了三年武功令,但这三年里吃的苦简雍是半个字没给刘备提,都是一把辛酸泪。
“非也。”简雍的惊诧在预料之中,刘备嘴角含笑,解释道:“洛阳虽好,但却如同困住猛兽的牢笼,不仅生死不由己,吃喝亦不由己。自去岁太常刘焉上书改史立牧后,陛下一直有意挑选宗室及大臣牧守诸州。而今益州、幽州、豫州三处,又颇见成效,故而我料陛下定有新增州牧之意。”
简雍疑惑道:“话虽如此,但关中一直都是归司隶校尉管。即便陛下新增州牧,也只会新增凉州牧。凉州如今还是叛军聚集之地,凉州的羌人也远比关中及陇右一带的羌人顽劣凶残。玄德,慎思啊。”
“凡事都要因时因地而变。”刘备面无惧意,以手沾水在桌上勾勒:“关中虽归司隶校尉管辖,但如今身在长安的司隶校尉张温既不能遏制叛乱,又不能恢复民生,我料陛下对其必有不满。以我之意,倘若陛下能划关中及陇右之地为雍州,再以我为雍州牧,对外平羌乱,对内复民生,我便可据关中而控中原,今后不论时局如何变化,我都能有立足基业。”
嘶......
简雍倒吸了一口凉气。
雍州牧啊~
这便是玄德之志?
改史立牧是去岁的事,在武功县的时候简雍也对此有了解。
不仅执掌一州军政,还对州内各郡县乡都有人事任免权,除了没有诸侯王的封爵名头外,也与诸侯王没本质区别了。
深深吸了一口气,简雍平复内心的惊骇:“玄德就如此笃定,陛下会划关中及陇右之地为雍州?倘若陛下不许,玄德所谋基业,也不过是水月镜像。”
“有志者,事竟成。我虽然不能笃定,但我会尽力去争取。”刘备神色泰然,转而又问:“宪和可愿助我?”
简雍不假思索:“既是玄德有需,我自当鼎力相助。然我如今只是一介白身,又如何能助玄德成事?”
“无妨。”刘备胸有成竹,道:“宪和只需入长安拜谒京兆尹盖勋及司隶校尉张温,宣扬我的名声即可。盖勋为人,善举贤良,即便出身寒微也能以才任职,以宪和之才,足可留任京兆郡。关中混乱,为免你再受盗贼侵扰,徐晃亦会以别部司马的身份与你同行。”
刘备提到徐晃时,简雍的面色有些不自然。
一个强行向简雍借钱,一个谎称徐晃借了百金,今后又要同入京兆郡替刘备办事,难免会有尴尬。
见状,刘备又笑道:“宪和又不是器量狭隘之人,先前只是误会,不用挂在心上。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今后同入京兆郡,你二人就是生死朋友。”
简雍擦了擦额头上不存在的冷汗,道:“一路上天天骂徐晃,又诈称徐晃抢我百金,而今又要共事,我也是要脸面的。罢了,既是玄德安排,我定不会误事。”
让简雍和徐晃提前入关中,亦是刘备应对今后时局变化时的后手。
不论是张温还是盖勋,都颇有威名。
尤其是盖勋,不仅善举贤良,还深受刘宏器重。
叛军王国攻打陈仓时,盖勋征辟素有名声的士孙瑞为鹰鹞都尉,魏杰为破敌都尉,杜楷为威虏都尉,杨儒为鸟击都尉,第五儁为清寇都尉,都是不负名声。
每有军国大事,刘宏都会下手诏向盖勋请教对策,更屡屡赏赐盖勋,恩宠备至。
只可惜皇甫嵩太迂腐,明明在扶风有精兵三万人,却不肯响应盖勋讨伐董卓的计划,以至于兵少的盖勋只能无奈与皇甫嵩前往洛阳,最终失意而终,死前遗令惭愧无以报先帝。
对盖勋这般忠于国事的贤才,刘备亦是钦佩,让简雍和徐晃去京兆郡,既是助盖勋,亦是为自己铺路。
简雍和徐晃离开洛阳后,刘备又加强了对所属西园兵的训练。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趁着平乐观粮草充足且又有酒肉供应,能提升一点是一点。
令刘备遗憾的是,一直到了正月底,刘宏都没对西园八校尉有所调整。
虽然没能如愿执掌更多的西园兵,但也让刘备进一步看清了现实:这个腐朽的汉朝廷已经不可救药了。
都说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望命”,刘宏亦是如此。
总想着权衡利弊寻找最优解,却不知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最优解,最终犹犹豫豫,让局势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等到局势糜烂之时,别说最优解了,连解题答案都没有了!
到了二月十五,“左将军皇甫嵩大败叛军王国,斩杀万余人”的捷报飞入皇宫,不过半日就传遍洛阳。
大将军府内。
何进高兴的痛饮三樽,放声大笑:“蹇硕蠢贼,能奈我何?而今皇甫嵩大败叛军,足见我这大将军运筹帷幄之智、决胜千里之功。”
对何进而言,皇甫嵩的胜利,不仅仅是击溃叛军的胜利,还是他这个大将军地位再次稳固的胜利。
自刘宏赐何进兵车百乘、虎贲斧钺之日起,何进这个大将军就是名义上征讨叛军的主将,哪怕实际击贼的是左将军皇甫嵩和前将军董卓以及京兆尹盖勋等人,这场大功也得先挂名在何进名下!
“大将军威武盖世!”
“若无大将军,天下不知叛军几何。”
“叛贼算什么?只要有大将军在,天下谁敢不服?”
“......”
吴匡、张璋等人,皆是厚着脸皮极力吹捧,令何进不由心花怒放。
正乐间,忽见一人高呼:“大将军何不趁此机会,上表请陛下立辩皇子为太子,以定大势?”
何进循声一看,正是南阳名士张津。
张津名义上是何进属吏,实际上是袁绍门客,这个身份除何进外,连吴匡、张璋都不知晓。
一听张津这话,何进脸色喜悦更甚:连身为西园军中军校尉的袁绍也支持刘辩当太子,大势定矣!
简雍看向刘备的眼神多了惊诧,忙劝道:
“玄德,你莫要冲动,你如今可是西园军下军校尉,前途似锦,若是放着京官不当反去镇守边地,得不偿失啊。”
当了三年武功令,简雍最大的感受就是:边地当官,实在是太难了。
嘴上说着当了三年武功令,但这三年里吃的苦简雍是半个字没给刘备提,都是一把辛酸泪。
“非也。”简雍的惊诧在预料之中,刘备嘴角含笑,解释道:“洛阳虽好,但却如同困住猛兽的牢笼,不仅生死不由己,吃喝亦不由己。自去岁太常刘焉上书改史立牧后,陛下一直有意挑选宗室及大臣牧守诸州。而今益州、幽州、豫州三处,又颇见成效,故而我料陛下定有新增州牧之意。”
简雍疑惑道:“话虽如此,但关中一直都是归司隶校尉管。即便陛下新增州牧,也只会新增凉州牧。凉州如今还是叛军聚集之地,凉州的羌人也远比关中及陇右一带的羌人顽劣凶残。玄德,慎思啊。”
“凡事都要因时因地而变。”刘备面无惧意,以手沾水在桌上勾勒:“关中虽归司隶校尉管辖,但如今身在长安的司隶校尉张温既不能遏制叛乱,又不能恢复民生,我料陛下对其必有不满。以我之意,倘若陛下能划关中及陇右之地为雍州,再以我为雍州牧,对外平羌乱,对内复民生,我便可据关中而控中原,今后不论时局如何变化,我都能有立足基业。”
嘶......
简雍倒吸了一口凉气。
雍州牧啊~
这便是玄德之志?
改史立牧是去岁的事,在武功县的时候简雍也对此有了解。
不仅执掌一州军政,还对州内各郡县乡都有人事任免权,除了没有诸侯王的封爵名头外,也与诸侯王没本质区别了。
深深吸了一口气,简雍平复内心的惊骇:“玄德就如此笃定,陛下会划关中及陇右之地为雍州?倘若陛下不许,玄德所谋基业,也不过是水月镜像。”
“有志者,事竟成。我虽然不能笃定,但我会尽力去争取。”刘备神色泰然,转而又问:“宪和可愿助我?”
简雍不假思索:“既是玄德有需,我自当鼎力相助。然我如今只是一介白身,又如何能助玄德成事?”
“无妨。”刘备胸有成竹,道:“宪和只需入长安拜谒京兆尹盖勋及司隶校尉张温,宣扬我的名声即可。盖勋为人,善举贤良,即便出身寒微也能以才任职,以宪和之才,足可留任京兆郡。关中混乱,为免你再受盗贼侵扰,徐晃亦会以别部司马的身份与你同行。”
刘备提到徐晃时,简雍的面色有些不自然。
一个强行向简雍借钱,一个谎称徐晃借了百金,今后又要同入京兆郡替刘备办事,难免会有尴尬。
见状,刘备又笑道:“宪和又不是器量狭隘之人,先前只是误会,不用挂在心上。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今后同入京兆郡,你二人就是生死朋友。”
简雍擦了擦额头上不存在的冷汗,道:“一路上天天骂徐晃,又诈称徐晃抢我百金,而今又要共事,我也是要脸面的。罢了,既是玄德安排,我定不会误事。”
让简雍和徐晃提前入关中,亦是刘备应对今后时局变化时的后手。
不论是张温还是盖勋,都颇有威名。
尤其是盖勋,不仅善举贤良,还深受刘宏器重。
叛军王国攻打陈仓时,盖勋征辟素有名声的士孙瑞为鹰鹞都尉,魏杰为破敌都尉,杜楷为威虏都尉,杨儒为鸟击都尉,第五儁为清寇都尉,都是不负名声。
每有军国大事,刘宏都会下手诏向盖勋请教对策,更屡屡赏赐盖勋,恩宠备至。
只可惜皇甫嵩太迂腐,明明在扶风有精兵三万人,却不肯响应盖勋讨伐董卓的计划,以至于兵少的盖勋只能无奈与皇甫嵩前往洛阳,最终失意而终,死前遗令惭愧无以报先帝。
对盖勋这般忠于国事的贤才,刘备亦是钦佩,让简雍和徐晃去京兆郡,既是助盖勋,亦是为自己铺路。
简雍和徐晃离开洛阳后,刘备又加强了对所属西园兵的训练。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趁着平乐观粮草充足且又有酒肉供应,能提升一点是一点。
令刘备遗憾的是,一直到了正月底,刘宏都没对西园八校尉有所调整。
虽然没能如愿执掌更多的西园兵,但也让刘备进一步看清了现实:这个腐朽的汉朝廷已经不可救药了。
都说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望命”,刘宏亦是如此。
总想着权衡利弊寻找最优解,却不知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最优解,最终犹犹豫豫,让局势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等到局势糜烂之时,别说最优解了,连解题答案都没有了!
到了二月十五,“左将军皇甫嵩大败叛军王国,斩杀万余人”的捷报飞入皇宫,不过半日就传遍洛阳。
大将军府内。
何进高兴的痛饮三樽,放声大笑:“蹇硕蠢贼,能奈我何?而今皇甫嵩大败叛军,足见我这大将军运筹帷幄之智、决胜千里之功。”
对何进而言,皇甫嵩的胜利,不仅仅是击溃叛军的胜利,还是他这个大将军地位再次稳固的胜利。
自刘宏赐何进兵车百乘、虎贲斧钺之日起,何进这个大将军就是名义上征讨叛军的主将,哪怕实际击贼的是左将军皇甫嵩和前将军董卓以及京兆尹盖勋等人,这场大功也得先挂名在何进名下!
“大将军威武盖世!”
“若无大将军,天下不知叛军几何。”
“叛贼算什么?只要有大将军在,天下谁敢不服?”
“......”
吴匡、张璋等人,皆是厚着脸皮极力吹捧,令何进不由心花怒放。
正乐间,忽见一人高呼:“大将军何不趁此机会,上表请陛下立辩皇子为太子,以定大势?”
何进循声一看,正是南阳名士张津。
张津名义上是何进属吏,实际上是袁绍门客,这个身份除何进外,连吴匡、张璋都不知晓。
一听张津这话,何进脸色喜悦更甚:连身为西园军中军校尉的袁绍也支持刘辩当太子,大势定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最新章节,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最新章节,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