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顾远目光依旧坚定,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

  “我建议你去问问顾远本人,如果他考虑清楚了,我们没理由拒绝这部作品。”

  办公室内,胡编辑聆听着主编的意见。

  “好的。”

  走出主编办公室,胡编辑立刻在手机里找到了顾远的联系方式,拨打了过去。

  “顾远?”

  “胡编辑您好,稿子看完了?”

  “嗯,看完了,我打来这个电话,就是向你确认一下,你想好出版这本书的所有风险了吧?”

  胡编辑怕这是顾远因为年轻,一时热血上头,做出的决定。

  “放心吧,胡编辑,我是先经过老师同意再发给贵社的。”

  顾远深知这时候自己说一百句话都不如直接把唐老搬出来管用。

  果然,此言一出,胡编辑瞬间将心放到了肚子里。

  “既然如此,那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

  “还真有……”

  ……

  顾远放下手机,重新拎起礼品盒。

  昨天在和唐老聊完,经过老师的认可,他就一直在等国家文典出版社的电话。

  现在,总算可以将此事告一段落了。

  顾远拎着礼品刚走到单元门口,许星眠就已经透过玻璃门看见了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

  “怎么耽搁了?”

  “胡编辑刚刚打来电话了。”

  “哦。”许星眠没再多问,拉着他走进了电梯。

  “眠眠啊,这是……顾远?”

  两人刚走出电梯,迎面撞见一个老人。

  正是许星眠一家的邻居,李奶奶。

  李奶奶笑呵呵地望着:“没想到咱们江滨市的小作家还挺有浪漫细胞。”

  刚说完这句话,电梯门关上。

  许星眠脸色微红地解释:“李奶奶也在网上刷到视频了,至于你是顾远,是我妈妈说的……”

  顾远恍然大悟。

  走进屋,顾远将礼物交给许母,寒暄两句后,便在许星眠的眼神指引下,深吸一口气,敲响了书房的门。

  “进。”许父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许父坐在书桌后,正在练书法,没抬头。

  顾远没有先开口,而是静静站在一旁,欣赏了片刻,诚恳地说:

  “叔叔的笔力浑厚,特别是这个‘静’字,很有风骨。”

  许父手一顿,终于抬眼看他:“坐。”

  “你小子,还懂书法?”

  “不敢说懂,跟着老师学过一点皮毛而已。”

  顾远坦然坐下,姿态端正。

  “哼。”他刚刚坐下,许父突然冷哼一声,“弄出那么大动静,现在知道安静地坐在这里了?”

  顾远不卑不亢:“叔叔,动静是给星眠的仪式感,是我想告诉她和所有人,我对她的重视。”

  “而安静地坐在这里,是给您和阿姨的尊重,是我想告诉您,我对这份感情的认真。”

  许父放下笔,直视他:“你们才十八岁,你的世界很大,未来会遇到更多人,我怎么知道你不是一时兴起?”

  顾远迎着他的目光:“叔叔,我的世界确实因为写作变大了。”

  “但正因为见识过更广阔的天地,我才更清楚地知道,哪颗星星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想用一生去仰望和守护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向您保证,我和星眠会共同成长,而不是彼此牵绊。”

  许父沉默了片刻,最终挥了挥手:“哼,说谁不会。”

  “出去吃饭。”

  顾远松了一口气。

  走出房间,许母向顾远笑了笑,转而看向许父:“老许,都完事了吧?”

  “你那些东西记得收拾好,到时候我再给你放回柜顶,省的落灰。”

  顾远抿了抿嘴,许父则是干咳了一声:“嗯,知道了,急什么。”

  ……

  6月30日,顾远和国家文典出版社正式签约。

  《星辰的私语》正式进入到出版流程。

  顾远则专注于创作《龙族Ⅱ》。

  而在世界范围内,《追风筝的人》已经成功做到在全球范围内上市。

  欧洲。

  《追风筝的人》已经上市数天,相关新闻在版面中频频出现。

  《纽幺时报》:“备受称赞的《追风筝的人》,上市当天便展现出不俗表现。”

  《全球联合报》:“顾远通过实地调研与利益回馈,为跨文化创作树立了新的伦理标准。”

  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普通大众读者的评价更加具体一些。

  “我以为这又是一个营销出来的书籍,没想到这里面的温情,背叛和救赎,深深的触动了我。”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震撼,更让我深思,我们以往阅读的类似题材,是否带着无意识的优越感?”

  “这个作者真的是值得称赞,他一个年轻人,去往那么危险的地方,不得不说,他的勇气无与伦比。”

  “这本书再度展现了人类的基础情感是共通的。”

  以上这些评价基本代表了西方世界的主流观点。

  但终究是受限于这本书的视角问题,对于西方大众读者不是很友好。

  所以虽然在学术界和评论界获得较高赞誉,但在市场表现上,销量较为平稳,始终没有出现爆炸式增长。

  但是在全球南方,情况却是大不相同。

  某些知名媒体评价:“我们终于在一位华国作家的笔下,看到了我们自己故事的影子,没有救世主,只有坚韧的本土力量和破碎后的重建。”

  尤其是在类似巴国、哥国这些有过被殖民或动荡历史的国家,《追风筝的人》引发了排山倒海般的深度共鸣。

  销量因强烈的情感认同而持续走高,尤其在年轻群体中。

  “创伤、记忆与救赎……”

  “他不是闭门造车的天才,而是一个走入世界的学者型作家。”

  “这本书的后劲太大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至今还在我脑海里回响。”

  当然也会有争议。

  “我不喜欢阿米尔,甚至无法同情他,他的救赎更像是一种自我解脱,真正的善良,不应该在伤害发生后才被唤醒。”

  “很多人被‘为你,千千万万遍’感动,但我却感到不适,这种无条件的带有等级差异的忠诚,是否在美化一种不平等的友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最新章节,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