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最终首月销量停留在了370万这个数字。

  要知道,这可不是迎合大众阅读偏好的畅销书啊。

  这是有着精准面向受众的少年小说,凭借其对思想与人性的探讨,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严肃文学了。

  并且可以预见,这是一本注定要卖几十年的经典。

  所以这个销量,是十分恐怖的。

  经此一役,“顾远”这个名字彻底从文学爱好者以及青年学生的领域,拓展到了中小学生及其家长。

  他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作家。

  同时也令他青年作家领军人物的名号再无任何争议。

  ……

  七月初,此时各地已经接近了学期末的尾声。

  而早在《草房子》上市之初,国家文典出版社就已经和顾远约好,要进行几次进校园的活动。

  经过协调,最终安排在了现在。

  毕竟此时顾远一边要兼顾课程学业,一边要连载更新《遮天》。

  还要为故渊的下本书做准备。

  实在是有些忙碌了。

  不过无论怎么说,顾远最终还是迈入了人大附小的校园。

  看着里面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及多样化的建筑,顾远暗暗羡慕。

  “真好啊……”

  他走进了能容纳上千人的大礼堂。

  里面灯火通明,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小身板坐得笔直,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演讲开始,先是校长用无比热情的语气,将顾远所有头衔介绍了一遍。

  从燕大羡文班天才到金锚奖三冠王。

  随后顾远才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上了台。

  他拿起话筒,没有看任何讲稿,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轻轻笑着,说出了第一句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刚才校长说了我很多头衔,听得我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他笑着顿了顿,“但今天在这里,那些都不重要。”

  “我只想当大家的大朋友,准确地说,我是你们读过的《草房子》里,桑桑、秃鹤、杜小康的……嗯,‘爸爸’。”

  “今天,我就是来代替他们,看看你们这些新朋友的。”

  现场瞬间响起一片笑声,气氛变得轻松而热烈。

  顾远没有讲述枯燥的创作理论。

  他模仿着孩子们疑惑的表情:“很多同学问我,为什么要写一个没有手机,没有平板的年代的故事?”

  “因为我想告诉大家,快乐其实可以很简单。”

  “它可能是桑桑下河摸到的一条鱼,可能是秃鹤终于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也可能是杜小康在芦苇荡里看到的一只水鸟。”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我们的心,和我们看世界的眼睛。”

  顾远简单说了几句,就到了提问环节。

  “顾远哥哥,桑桑后来还生病了吗?”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担忧地问。

  “谢谢你关心他。”顾远的语气变得极其温柔,“桑桑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勇敢的孩子,苦难让他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

  “他后来健康地长大了,而且我相信,他一定会长得比我还高。”

  “因为他知道,有那么多人在爱着他。”

  “你写的故事是真的吗?”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问。

  顾远笑了:“故事里的人物和事情,是我编的。”

  “但里面的感情,比如被嘲笑时的难过,朋友分别时的不舍,获得成功时的开心……这些都是真的。”

  “我把很多人的真实感受,放在了桑桑他们身上。”

  “……”

  现场同学的问题堪称天马行空,顾远也用极具亲和力的话语,征服了这群小读者。

  提问结束,接下来是签名环节。

  在场的同学的眼睛明亮又兴奋,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的《草房子》。

  ……

  这个学校的活动结束了,但顾远还有下一站。

  第二站,他走进了一所普通的小学。

  没有豪华的礼堂,没有严格的流程。

  顾远随机走进了一间五年级的教室,让孩子们把课桌挪开,大家拿着椅子,围着圈坐了下来。

  他就坐在孩子们中间。

  “不要紧张啊,我不会像你们李老师一样问你们中心思想。”

  顾远轻松地调侃着,完成了开场白。

  果不其然,这句话令不少小同学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来。

  顾远用聊天的口吻说道:“我们就来聊聊,读完《草房子》,你心里哪个地方,被触碰了一下?”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一个坐在角落,有些腼腆的男生,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我……我觉得我就是秃鹤……”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男孩的脸瞬间红了。

  顾远没有大声的鼓励,他只是目光平和地看着那个男孩,声音放缓:

  “谢谢你告诉我这个秘密。”

  “你知道的吧?秃鹤的闪光点,后来所有人都看到了。”

  “你的闪光点,也一定会被大家看到的,只需要一点时间和勇气。”

  另一个女孩则小声说:“纸月走了,我好难过,桑桑肯定更难过。”

  “是啊,离别总是让人难过的。”顾远的声音极具温柔,“但正是这些相遇和离别,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自己。”

  “桑桑会一直记得纸月,就像你会记得今天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一样。”

  “……”

  在这个教室里,顾远如同一位知心的大哥哥,温柔体贴地和自己的小读者聊着天。

  而摄像机,则在一旁忠实地记录着。

  临走时,他对孩子们说:

  “记住你们今天跟我说的这些话,它们比任何好词好句都珍贵。”

  “保护好你们内心的这份敏感和善良,它会让你们成为一个内心丰富而强大的人。”

  在短短的一周内,顾远踏进了许多小学。

  而最后一站,是一所真正的乡村小学。

  这里颇为简陋。

  但却与书中的油麻地小学隐隐重合。

  顾远没有进行大规模宣讲,因为这里的孩子很少有人读过《草房子》。

  他带来了包括《草房子》在内的许多书籍和文具。

  然后他走进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他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跳绳,听他们朗读《草房子》的片段。

  顾远看着这些在操场上奔跑,皮肤黝黑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桑桑和杜小康的影子。

  这次行程,也令某些想法,悄然生根发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最新章节,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